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更多詞典列表
一小劫
【一小劫】 古代印度的計時單位,《大毗婆沙論》載,...
一大劫
【一大劫】 古代印度的計時單位,一期世界之始末,總...
一分
【一分】 因明用語。與『全分』對稱。指一名相或事物...
一分家
【一分家】 指安慧所立的心識一分說。謂心識生起認識...
一分常論
【一分常論】 為古代印度外道所執的六十二見之一;屬...
一心
【一心】 唯識宗以根本識為一心。指萬有能變之心,即...
一心四境
【一心四境】 又作一水四見。譬如一水,本無有異,而...
一切
【一切】 梵語 sarva,音譯薩婆,乃總賅眾物之...
一切行苦
【一切行苦】 一切有為有漏之法,皆遷流不息,故稱為...
一切行無常
【一切行無常】 指一切有漏法,皆不具有恆常之性,故...
一切有為法
【一切有為法】 泛指一切有作為、有造作的因緣所生法...
一切法不生
【一切法不生】 指謂一切真實之法,乃超越相對的差別...
一切種子識
【一切種子識】 又作種子識,乃執持一切法的種子而不...
一中劫
【一中劫】 古代印度的計時單位。謂人壽之一增一減為...
一本十支
【一本十支】 唯識宗所依的經論,除了『六經十一論』...
一法中道
【一法中道】 指於一法上論非有非空的中道妙理,此為...
一剎那
【一剎那】 指極短的時間。剎那,意譯須臾、念頃,即...
一味蘊
【一味蘊】 指無始以來,有一味延續的細微意識,乃形...
一闡提
【一闡提】 一闡提,梵語 icchantika 之...
二十二根
【二十二根】 此是促進增上作用的二十二種法。即:眼...
二十二種愚癡
【二十二種愚癡】 菩薩十地與佛地所對治的二十二種愚...
二十二無減
【二十二無減】 如來四智相應心品,定有二十二法,稱...
二十八天名稱
【二十八天名稱】 三界二十八天,為欲界六天,色界十...
二十五諦
【二十五諦】 這是古代印度六派哲學之一、數論派的哲...
二十四種不相應行
【二十四種不相應行】 唯識宗立五位百法,不相應行法...
二十種隨煩惱
【二十種隨煩惱】 隨煩惱心所,是唯識宗五位百法中的...
二十種煩惱現行
【二十種煩惱現行】 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九載,即指:一...
二分家
【二分家】 唯識宗立識體四分,難陀論師主張心識二分...
二世一重因果
【二世一重因果】 大乘唯識宗,於十二有支立二世一重...
二世間
【二世間】 即有情世間與器世間。世者,謂有為法於過...
二地斷障證真
【二地斷障證真】 十地中離垢地的菩薩,修十善業,遠...
二我見
【二我見】 人我、法我,稱為二我;此二種妄見,稱二...
二我執
【二我執】 二我執,指的是俱生我執與分別我執。一、...
二法相違
【二法相違】 謂煩惱與涅槃二者相違。《瑜伽師地論》...
二法執
【二法執】 指俱生法執、分別法執。一、俱生法執,乃...
二取
【二取】 二取有四種解說。一、相、見二取,所取者為...
二受
【二受】 指身受與心受。受是領納所觸之境的心所法。...
二重中道
【二重中道】 又作二種中道。唯識家認為中道有三性對...
二根
【二根】 唯識家所指的二根,為五根身的勝義根與扶塵...
二真如
【二真如】 即二種真如。此有不同解說,而唯識學上所...
二執
【二執】 一般指我執與法執,又作我法二執、生法二執...
二教六理
【二教六理】 唯識宗用為證明第七末那識的存在,舉出...
二假
【二假】 二假,指無體隨情假,與有體施設假。一、無...
二惑
【二惑】 即見惑與思惑。見惑的見,是推度的意思,即...
二無心定
【二無心定】 指二十四種不相應行中的無想定、滅盡定...
二無我
【二無我】 即人無我與法無我。百法明門論曰:『言無...
二無記
【二無記】 指三性中,非善非不善的無記性。即有覆無...
二業
【二業】 指引業與滿業。依《俱舍論》卷十七載,有兩...
二種生死
【二種生死】 生死一語,又作輪回,謂依業因而於天、...
二種因果
【二種因果】 世間因果與出世間因果。四聖諦法,有流...
二種利行
【二種利行】 指自利、利他二行。菩薩所修之行,依其...
二種見道
【二種見道】 二種見道,是真見道和相見道。修唯識行...
二種真如
【二種真如】 略稱二真如。曰生空真如與法空真如。又...
二種涅槃
【二種涅槃】 即有餘依涅槃與無餘依涅槃。依者,有漏...
二種無漏因果
【二種無漏因果】 即無漏因與無漏果。《大般涅槃經》...
二種資糧
【二種資糧】 即福德、智德二種資糧。以此二德為資益...
二種熏習
【二種熏習】 即相分熏與見分熏。唯識家謂七轉識熏習...
二種轉依
【二種轉依】 修唯識行的菩薩,要證得大菩提大涅槃二...
二障
【二障】 又作二礙,即煩惱障與所知障。這是唯識學上...
二增菩薩
【二增菩薩】 修唯識行的菩薩,無論頓機或漸機,又各...
二諦
【二諦】 指真諦與俗諦,併稱真俗二諦。諦者真實不虛...
二縛
【二縛】 唯識宗所稱的二縛,指的是相縛與粗重縛。一...
二轉依果
【二轉依果】 修唯識行,於第十地滿心,金剛喻定現前...
二類種子
【二類種子】 唯識宗立論,第八阿賴耶識儲藏萬法種子...
二邊
【二邊】 是指離中道的兩極端,惟各書有解釋不盡相同...
二變
【二變】 即因緣變與分別變。據成唯識論卷二載,有漏...
七十七智
【七十七智】 《瑜伽師地論》卷十載:何因緣故,依止...
七十五法
【七十五法】 此為小乘俱舍宗對一切法的分類。俱舍宗...
七分別
【七分別】 唯識家將心識的認知作用,分為有相、無相...
七因明
【七因明】 這是因明學用語,印度古因明論師彌勒所立...
七地斷障證真
【七地斷障證真】 十地中遠行地的菩薩,加修一切菩提...
七界
【七界】 七界又稱七心界、七識界。即十八界中,於眼...
七真如
【七真如】 《解深密經》卷三、卷六載:七真如又作七...
七種憍
【七種憍】 《瑜伽師地論》卷二載:七種憍為無病憍,...
七慢
【七慢】 這是由根本煩惱慢心所開展而來。七慢是:一...
七隨眠
【七隨眠】 《俱舍論》卷十九載:七隨眠即貪、嗔、癡...
七轉識
【七轉識】 指前七識,此有二解,一者以第八識為本識...
七轉第八互為因果
【七轉第八互為因果】 唯識家顯七轉識(眼識乃至末那...
七識十名
【七識十名】 第七末那識,有十種不同的名稱,即:第...
八正道
【八正道】 八種求趣涅槃的正道。又作八聖道、八支正...
八地斷障證真
【八地斷障證真】 謂菩薩加修清淨道行,離心意識,得...
八忍八智
【八忍八智】 此指於『見道』審觀四諦,而生無漏之忍...
八苦
【八苦】 八苦,是把五苦中的生老病死苦一條,開為四...
八義
【八義】 因明用語,是研究因明的八個項目,又稱為八...
八義證有本識
【八義證有本識】 本識指第八識,謂第八識為生起一切...
八識
【八識】 唯識宗所立五位百法中的第一位法。即八識心...
八識二執
【八識二執】 二執為我執與法執,此在八識中並不相同...
八識三性
【八識三性】 在善、惡、無記三性中,第八識是無覆無...
八識三量
【八識三量】 在現量、比量、非量的三量中,前五識是...
八識三境
【八識三境】 八識緣境,對性境、獨影境、帶質境三境...
八識三能變
【八識三能變】 唯識宗立八識,謂八識皆能轉變,而此...
八識六義
【八識六義】 慈恩大師窺基,在《百法明門論解》一書...
八識心王
【八識心王】 唯識宗將心解析為八,立下八識心王的名...
八識王所相應
【八識王所相應】 八識心王,各有其相應的心所,因八...
八識所依
【八識所依】 八識心王生起,各有所依,其所依如下:...
八識界地
【八識界地】 在三界九地中,鼻、舌二識,僅通於欲界...
八識俱轉
【八識俱轉】 八識心王,俱不俱轉,情況各不相因。七...
八識規矩頌
【八識規矩頌】 凡四章十二頌四十八句。唐代玄奘三藏...
八識規矩補註
【八識規矩補註】 凡二卷。明代普泰撰。文略義深,可...
八識緣境
【八識緣境】 八識緣境,各不相同,其所緣之情形如下...
八識緣境廣狹
【八識緣境廣狹】 唯識宗所立的八識,其緣境有廣有狹...
九十六種外道
【九十六種外道】 佛陀住世前後,印度出現許多反婆羅...
九上緣惑
【九上緣惑】 九種緣上界上地所起之惑。即見苦所斷之...
九心輪
【九心輪】 心對某一對像之一作用有九種,連續不斷,...
九地
【九地】 此指三界中的九地。三界為欲界、色界、無色...
九地斷障證真
【九地斷障證真】 謂菩薩以無量智觀察眾生境界,皆如...
九品潤生
【九品潤生】 指欲界斷九品修惑有潤七生的作用。潤生...
九緣生識
【九緣生識】 緣為助成之義。謂明、空、根、境等九種...
九識義
【九識義】 唯識三系的地論宗、唯識宗各立八識,為眼...
十大論師
【十大論師】 註釋世親《唯識三十頌》的十位論師,全...
十支論
【十支論】 以《瑜伽師地論》為本論,敘述支分義理的...
十因
【十因】 唯識宗所立之十因:一、隨說因,語言(能說...
十行
【十行】 菩薩修唯識行的四十一階位中,此為第十一至...
十地
【十地】 菩薩修唯識行的四十一階位中,此為第三十一...
十地經論
【十地經論】 印度瑜伽行學派的重要典籍,世親論師著...
十地經論義記
【十地經論義記】 又作十地義記、十地論疏。隋代慧遠...
十地斷障證真
【十地斷障證真】 謂菩薩以無量智慧,觀察覺了,三昧...
十住
【十住】 菩薩修唯識行的四十一階位中,此為第一至第...
十使
【十使】 十使又名十惑,亦名十根本煩惱。此又分為二...
十波羅蜜
【十波羅蜜】 又作十勝行,或譯為十度。修唯識行的菩...
十信
【十信】 菩薩修行的五十二階位中,最初十位應修之十...
十重唯識
【十重唯識】 又作十門唯識,乃是唯識的十種層次。華...
十重障
【十重障】 指十地菩薩所斷的十種重障,略稱十障。這...
十回向
【十回向】 菩薩修唯識行的四十一階位中,此為第二十...
十真如
【十真如】 修唯識行的菩薩,在十地中修十種勝行(十...
十善十惡
【十善十惡】 十善即十善業,乃身、口、意三業中所行...
十善業
【十善業】 指身口意三業中所行的十種善行為。稱為十...
十惡業
【十惡業】 指身口意所行的十種惡行為,稱為十惡,又...
十隨眠
【十隨眠】 又作十使、十見、十大惑。即是貪、嗔、癡...
十一善
【十一善】 唯識所立六位心所之一。即十一善心所:一...
十一勝
【十一勝】 十二因緣中,為發業支的無明,有十一種殊...
十一識
【十一識】 這是攝論宗所立,由阿賴耶識的變異而生起...
十二有支
【十二有支】 此又稱為十二因緣有支,十二緣生,這是...
十二有支流轉門
【十二有支流轉門】 十二有支流轉門,是順觀十二因緣...
十二有支還滅門
【十二有支還滅門】 十二有支還滅門,是逆觀十二因緣...
十二處
【十二處】 為蘊、處、界三科之一。指內六根加外六境...
十二類生
【十二類生】 指眾生依受生的差異,而有各種分類。例...
十八不共佛法
【十八不共佛法】 此為十八種不共通之法。即不共通於...
十八界
【十八界】 為蘊、處、界三科之一。指在我人一身中,...
了
【了】 《成唯識論》卷二曰:『了謂了別,即是行相。...
了別境能變
【了別境能變】 三能變識之一,又稱第三能變,全稱了...
了義
【了義】 乃直接顯了法義。與不了義合稱二義。凡直接...
人法二空
【人法二空】 又稱我法二空、生法二空。無人我的執著...
人法二執
【人法二執】 人我執與法我執。即計著人之實有為人我...
入地三心
【入地三心】 修唯識行,於修道位的十地位,十地各有...
力波羅蜜多
【力波羅蜜多】 為十波羅蜜多之一,修唯識行,入修道...
三分別
【三分別】 這是心識思考分別的三種方式。一者自性分...
大毗婆沙論
【大毗婆沙論】 卷四十二。...
三不退屈
【三不退屈】 菩薩修唯識行,有三退屈,成唯識論卷九...
三不善根
【三不善根】 指其體不善,能成為一切不善法之因的三...
三支
【三支】 因明學用語,為三支作法的略稱。此為陳那及...
三世因果
【三世因果】 三世,指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世間...
三世兩重因果
【三世兩重因果】 小乘說一切有部,在十二有支流轉中...
三世俗
【三世俗】 指三俗諦。唯識宗依遍、依、圓三性所立。...
三世間
【三世間】 又稱三種世間。乃世間的之三種類別,經論...
三有為
【三有為】 指三種有為法。又作三有為相、三相。即:...
三地斷障證真
【三地斷障證真】 十地中發光地的菩薩,加功用行,發...
三身
【三身】 又作三佛身,身者聚集之義,聚集諸法而成身...
三身三德
【三身三德】 三身即法身、報身、應身;三德即法身德...
三性
【三性】 亦稱三自性,即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
三性中道
【三性中道】 唯識宗以三性為中道,即是把中道和三自...
三性各具中道
【三性各具中道】 唯識中道,是建立在三自性與三無性...
三性業
【三性業】 指善、不善、無記等三性的業。即:一、善...
三性對望中道
【三性對望中道】 三性對望中道,亦是建立在遍、依、...
三性種子
【三性種子】 依善等三性說,有漏種子中包括有善種子...
三所依
【三所依】 指因緣依、增上緣依、等無間緣依。這是唯...
三受
【三受】 三受之受,即五蘊中色、受、想、行、識的受...
三明
【三明】 又作三達、三證法。指達於無學位,除盡愚闇...
三法忍
【三法忍】 又作三忍。謂悟解三種法理且認證之。忍者...
三科
【三科】 一切諸法分為三類,即蘊、處、界,此稱為三...
三界九地
【三界九地】 三界,指眾生賴以生存的欲界、色界、無...
三苦
【三苦】 依苦之性質來分,分為苦苦、壞苦、行苦三種...
三思
【三思】 心識緣境,與意識相應的思心所,對境的三種...
三乘
【三乘】 乘是交通工具的意思,三乘即三種交通工具,...
三時教
【三時教】 又作三時教判,指佛陀教法的三個時期。唯...
三時業
【三時業】 三時業是順現受業、順次受業、順後受業。...
三時學會
【三時學會】 民國初年,在北平成立的唯識學研究團體...
三能變
【三能變】 唯識宗主張,『識』能轉變生起一切萬法,...
三善根
【三善根】 指對治三不善根的三種心所。即:一、 無...
三無生忍
【三無生忍】 『忍』是體悟、認識事理而心安的意思。...
三無性
【三無性】 這是系針對遍計所執等三自性而說的,此又...
三無漏根
【三無漏根】 指三種不受染污、不起煩惱的無漏根,屬...
三無漏學
【三無漏學】 指戒、定、慧三學。在凡夫之身為有漏(...
三量
【三量】 三量,是現量、比量、非量。量是認識、知識...
三解脫門
【三解脫門】 指得解脫到涅槃的三種法門。略稱三解脫...
三業
【三業】 業為造作、行為,行為有身、語、意三行,此...
三業假實
【三業假實】 身、語、意三業,在唯識學上有假、實之...
三摩地
【三摩地】 梵語 samadhi,為七十五法之一,...
三摩泗多
【三摩泗多】 梵語 samahita,意譯等引、勝...
三種成就
【三種成就】 指唯識宗所說的種子、自在、現行三法。...
三種退屈
【三種退屈】 菩薩修唯識行,在資糧位所生起的三種退...
三種假
【三種假】 《成唯識論》卷八載︰假有三種,曰聚集假...
三種習氣
【三種習氣】 指名言、我執、有支三種習氣。由現行氣...
三慧
【三慧】 指聞思修三慧,為簡擇事理的三種精神作用。...
三學
【三學】 這是修行者所必須修習的三種修持,即一者戒...
三類境
【三類境】 這是唯識宗的教義,即將吾人心識所緣慮的...
三雜染
【三雜染】 染污真性,稱為雜染,是一切有漏法的總名...
三藏伽陀
【三藏伽陀】 玄奘大師為了說明三類境的假實,留下了...
大千
【大千】 三千大千世界也。《維摩經·佛國品》曰:『...
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 是佛教說明世界組織的情形。每一小世界...
共8頁
下一頁
因果報應
嗔恨怨恨
人生感悟
明海法師
普賢行願品
忍辱
宗性法師
佛法入門
文殊菩薩
皈依
釋迦牟尼佛
仁清法師
楞嚴經
靜波法師
善導大師
佛經咒語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