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第2頁)   更多詞典列表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 唯識宗所依的六經十一論之一,中...

大地法

【大地法】 又稱遍大地法。指與一切心相應俱起的十種...

大乘二種性

【大乘二種性】 修大乘菩薩行,必具足無漏菩提種子,...

大乘五蘊論

【大乘五蘊論】 印度世親論師造,唐代玄奘三藏譯,全...

大乘廣五蘊論

【大乘廣五蘊論】 在大正藏中,《大乘五蘊論》有兩種...

大乘百法明門論

【大乘百法明門論】 全一卷,世親論師造,唐代玄奘三...

大乘法苑義林章

【大乘法苑義林章】 略稱法苑義林章,唐代窺基著,凡...

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 全一卷。又稱起信論。相傳為印度馬鳴...

大乘起信論真偽之爭

【大乘起信論真偽之爭】 大乘起信論,歷來為性宗所依...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 無著菩薩造,唐玄奘譯,略稱集...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 安慧菩薩雜糅,唐玄奘譯,凡...

大乘莊嚴經論

【大乘莊嚴經論】 無著造,唐代波羅頗蜜多羅譯,凡十...

大菩提

【大菩提】 菩提意譯為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

大圓鏡智

【大圓鏡智】 唯識宗所立四智心品之一。修唯識行者,...

大種

【大種】 指構成色法的地、水、火、風四大要素。即:...

大隨煩惱

【大隨煩惱】 隨著根本煩惱生起的煩惱,曰隨煩惱心所...

士用果

【士用果】 又作士夫果、功用果。是等流、異熟、離系...

口業

【口業】 身、口、意三業之一,口業又作語業,指口所...

上根

【上根】 指上等根器,即眼、耳、鼻、舌、身等諸根之...

下地

【下地】 此有三種解釋:一、三界分九地,境界優者為...

下乘般涅槃障

【下乘般涅槃障】 十地菩薩所斷十種障的第五種。這是...

小隨煩惱心所

【小隨煩惱心所】 隨著根本煩惱生起的煩惱,曰隨煩惱...

五八識

【五八識】 指眼、耳、鼻、舌、身等五識,與第八阿賴...

五十二位

【五十二位】 此乃明菩薩修行的階位,諸經論所說不一...

五上分結

【五上分結】 指順益上分界的五種結惑。全稱五順上分...

五下分結

【五下分結】 指順益下分界的五種結惑。乃對五上分結...

五心

【五心】 意識與前五識任何一識俱起,同緣外境,發生...

五因

【五因】 以地、水、火、風等四大種為能造之因,以諸...

五同緣與不同緣意識

【五同緣與不同緣意識】 第六意識分為明瞭意識與獨頭...

五地斷障證真

【五地斷障證真】 十地中難勝地的菩薩,修習平等加行...

五作業根

【五作業根】 五種造作業之根。又稱五作根、五業根,...

五位百法

【五位百法】 這是諸法的分類之一。俱舍宗立五位七十...

五位無心

【五位無心】 無分別識之生起,稱為無心位。此指意識...

五見

【五見】 又作五染污見、五利使。指在六種根本煩惱中...

五利使

【五利使】 即是五染污見。利使,是迷於『理』之惑。...

五戒

【五戒】 為在家男女所受持之五種制戒。即:一、 殺...

五法

【五法】 又稱五事。《入楞伽經》卷七所載,相、名、...

五法三性相攝

【五法三性相攝】 五法,指相、名、分別、正智、如如...

五法事理唯識

【五法事理唯識】 五法指心王法、心所法、色法、不相...

五知根

【五知根】 謂五種能知之根。為數論二十五諦中之一科...

五取蘊

【五取蘊】 取者煩惱之意,即由取而生或能生取之有漏...

五受

【五受】 五受即五種覺受,隨觸的領納分為五種。即:...

五苦

【五苦】 五苦指五種苦惱,而經論所載諸多異說,如《...

五相

【五相】 此有二種解釋,一者天人的五種衰相。六趣中...

五重唯識觀

【五重唯識觀】 此為依三性觀的觀行法門,由粗至細,...

五根

【五根】 五根的根,是能生之義,也有增上之義,如草...

五俱意識

【五俱意識】 唯識宗將第六意識的功用分為兩類,一者...

五眼

【五眼】 指五種眼力。即:一、肉眼,為肉身所具之眼...

五教十理

【五教十理】 唯識宗為證明第八阿賴耶識的存在,舉出...

五部大論

【五部大論】 傳說在兜率天宮的彌勒菩薩,於中印度阿...

五陰熾盛苦

【五陰熾盛苦】 為八苦之一,指人各具五陰而諸苦熾盛...

五鈍使

【五鈍使】 五利使的對稱,兩者合稱十使。即根本煩惱...

五遍行心所

【五遍行心所】 唯識宗所立五位百法的六位心所之一,...

五義平等

【五義平等】 心王與心所互相對應作用——即王所相應...

五種因力

【五種因力】 地、水、火、風四大種為能造四大,有五...

五種性

【五種性】 又作五種性、五種種性。唯識宗立論,謂一...

五種唯識

【五種唯識】 唐代慈恩寺窺基大師,於《大乘法苑義林...

五境

【五境】 又名五塵,即色、聲、香、味、觸五法,指為...

五蘊

【五蘊】 是世間五類現象的總稱。佛陀認為宇宙間一切...

五識

【五識】 即五種心識。唯識宗立八心王,前五識為眼、...

五識王所相應

【五識王所相應】 前五識是心王,心王生起,必有心所...

五識所依

【五識所依】 識之生起,必有所依,前五識之生起有四...

五識料簡

【五識料簡】 作為眼、耳、鼻、舌、身的前五識,是五...

五識得名

【五識得名】 前五識的名稱,有隨根立名和隨境立名兩...

五識緣境

【五識緣境】 五識緣境,各不相同,眼識所緣者為色境...

不生

【不生】 阿羅漢譯言不生。以畢竟不生於三界五趣中故...

不生不滅

【不生不滅】 此是『生滅』的相對詞,為常住之意,形...

不生斷

【不生斷】 三斷之一。煩惱盡時,三途惡道之苦果永不...

不可思議

【不可思議】 又作不思議。指不可思慮言說之境界。主...

不可愛

【不可愛】 《瑜伽師地論》卷九十一云:『不可愛者:...

不正知心所

【不正知心所】 唯識宗所立五十一位心所之一,指誤解...

不同緣意識

【不同緣意識】 不同緣意識,指意識雖與前五識俱起,...

不共中不共業

【不共中不共業】 四變句之一。如個人身體的內根(勝...

不共中共業

【不共中共業】 四變句之一。不共中共業者,個人身體...

不共相

【不共相】 又作自相,為『共相』的對稱。指一人所感...

不共無明

【不共無明】 『相應無明』之對稱。又作獨頭無明。即...

不共業

【不共業】 為『共業』的對稱。指有情各自依自身所感...

不共種子

【不共種子】 為『共種子』之對稱,又作不共相種子。...

不妄語

【不妄語】 妄語為十惡業之一,又作故妄語、虛妄語、...

不同緣意識

【不同緣意識】 為同緣意識的對稱。意識雖與前五識俱...

不住大涅槃

【不住大涅槃】 為四種涅槃之一,謂斷所知障所顯現之...

不邪淫

【不邪淫】 邪淫又作欲邪行,為十惡業之一,即在家者...

不定心所

【不定心所】 不定心所,是六位心所的第六位,此有四...

不定種性

【不定種性】 為唯識宗所立眾生五種種性之一。又作不...

不和合性

【不和合性】 為五位百法中的第四位法,二十四不相應...

不兩舌

【不兩舌】 為兩舌之相反,十善業之一。謂不說能引起...

不放逸心所

【不放逸心所】 唯識宗五十一心所有法之一,為放逸的...

不相違因

【不相違因】 唯識宗所立十因之一,指三界諸法中,能...

不相應行料簡

【不相應行料簡】 不相應行為五位百法的第四位法,在...

不信心所

【不信心所】 唯識宗立五位百法,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大...

不害心所

【不害心所】 不害,指不殺、傷一切生物。乃印度宗教...

不俱意識

【不俱意識】 唯識宗將意識分為五俱意識與不俱意識兩...

不退住

【不退住】 修唯識行歷經四十一階位,此為初十住位的...

不殺生

【不殺生】 殺生即殺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的生命。乃十惡...

不偷盜

【不偷盜】 不與而取,稱為偷盜。為十惡業之一, 亦...

不動地

【不動地】 修唯識行,於第四修習位中十地的第八位。...

不動滅無為

【不動滅無為】 唯識宗所立的六種無為之一。這是色界...

不惡口

【不惡口】 惡口為十惡業之一,即口出粗惡語,毀訾他...

不善

【不善】 違理而損害現世及未來世者,名為不善。即五...

不綺語

【不綺語】 綺語又作雜穢語、無義語。指一切淫意不正...

不增不減真如

【不增不減真如】 修唯識行,第四修習位的十真如之一...

不壞回向

【不壞回向】 修唯識行,四十一階的十回向位的第二位...

不變易性

【不變易性】 指不變之性質。又為真如之異稱。參閱『...

六七能遍計

【六七能遍計】 這是十大論師護法的理論,謂第七末那...

六十二見

【六十二見】 此為古代印度外道所執的六十二種錯誤見...

六入支

【六入支】 十二因緣的第五支。受精卵在母體中發育,...

六凡四聖

【六凡四聖】 此即十法界。十法界分為凡夫與聖者二類...

六六法

【六六法】 即六識、六觸、六受、六想、六思、六愛。...

六外處

【六外處】 處為生長之義;可長養心、心所。為心、心...

六句義

【六句義】 這是古代印度勝論學派的哲學。指實、德、...

六因

【六因】 因是指能引生結果的原因。小乘佛教說一切有...

六地斷障證真

【六地斷障證真】 十地中現前地的菩薩,加修平等利生...

六位心所

【六位心所】 心所乃從屬於心王、與心王相應的作用。...

六門唯識

【六門唯識】 唐代慈恩寺窺基大師,於大乘法苑義林章...

六波羅蜜

【六波羅蜜】 譯作六度,為到彼岸之意。即為達成理想...

六界

【六界】 亦稱六大,為萬有生成的基本元素,即地、水...

六神通

【六神通】 又作六通,指六種超人間而自由無礙的能力...

六派哲學

【六派哲學】 古代印度婆羅門教系中,先後出現的六種...

六師外道

【六師外道】 為古印度佛陀住世時代,中印度一帶勢力...

六根

【六根】 根為生長之意,如草木之根不僅具有增長,且...

六欲天

【六欲天】 指欲界的六天。即:一、四天王天,有持國...

六欲四禪

【六欲四禪】 六欲,指欲界的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

六無為

【六無為】 這是唯識宗對無為法的分類。無為法,指非...

六經十一論

【六經十一論】 唯識宗所依的經論,有『六經十一論』...

六道四生

【六道四生】 六道,指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

六境

【六境】 指六根所取的六種對境,亦為六識所感覺認識...

六塵

【六塵】 是指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

六轉依

【六轉依】 轉依,即轉舍下劣之所依,而證得勝淨之所...

六識

【六識】 十八界中的六識界,指眼、耳、鼻、舌、身、...

六識十名

【六識十名】 第六意識,有十種名稱。即:第六識、意...

六識立名

【六識立名】 十八界中的六識界,指眼、耳、鼻、舌、...

六識行相

【六識行相】 行相,指心、及心所所具有的認識作用,...

六識取境四因

【六識取境四因】 前六識又稱了別境識,前六識取境,...

六識相應心所

【六識相應心所】 第六識是我人的心理綜合中心,它所...

六觸

【六觸】 指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等六...

【心】 此指執取具有思量(緣慮)作用之法,此有不同...

心心數

【心心數】 此為心王心所的合稱,心數即是心所的舊譯...

心不相應行法

【心不相應行法】 為五位百法中的第四位。又作心、色...

心王

【心王】 唯識宗所立五位法中的第一位法,又稱心王法...

心所有法

【心所有法】 是五位百法中的第二位法,又作心數。它...

心法

【心法】 宇宙間一切法,基本上可分為色法、心法二大...

心法六義

【心法六義】 唐代慈恩寺窺基大師,在《百法明門論解...

心相應行

【心相應行】 心所有法的異名,心所有法五十一種,分...

心意識

【心意識】 指心、意、識三種名稱。小乘俱舍宗,以心...

心數

【心數】 即心所異名,為心所的舊譯。以此心法,其法...

分別

【分別】 推量思惟之意,又譯作思惟、計度。即是心及...

分別名數支

【分別名數支】 唯識宗所依經論的『十支論』之一,即...

分別我執

【分別我執】 我執又作人執、生執,即執著實我之意,...

分別依緣

【分別依緣】 生識九緣之一。分別即第六識,此識能分...

分別起

【分別起】 即一切煩惱中,由邪教、邪師、邪思惟等所...

分別智

【分別智】 即分別有為事相之智。在凡夫為虛妄的計度...

分別瑜伽論

【分別瑜伽論】 為唯識宗所依的六經十一論之一, 彌...

分別變

【分別變】 謂由心、心所的作意分別力所產生之對境。...

分位假立

【分位假立】 分指時分;位指方位。謂於事物或生變化...

分段生死

【分段生死】 二種生死之一,指三界眾生之生死。為『...

內因外緣

【內因外緣】 凡能直接產生結果的內在原因,稱為內因...

內種

【內種】 為『外種』的對稱。唯識宗以第八阿賴耶識中...

內塵

【內塵】 指意識所緣的法塵,為『外塵』的對稱。色、...

內緣

【內緣】 此與『外緣』相對稱。意識於心內分別諸法事...

內緣起與外緣起

【內緣起與外緣起】 緣起,是佛陀以有情生死流轉的立...

內證

【內證】 又作自內證。即自己內心所體悟證得的真理。...

引因

【引因】 引因是『生因』的對稱。生因為近果與正果之...

引自果

【引自果】 種子六義的第一義。種子不是一因生眾果,...

引果

【引果】 是『滿果』的對稱。眾生的果報有總報別報之...

引發因

【引發因】 唯識宗所立十因之一。善、染、無記種子引...

引業

【引業】 牽引五趣四生等果之業。又稱牽引業、總報業...

引滿二業

【引滿二業】 引生差別果報的業有二種,稱為引業滿業...

【方】 為五位百法中的二十四不相應行法之一。方是空...

方所

【方所】 方位與處所。即佔有空間一部分之場所。《俱...

方便具足住

【方便具足住】 修唯識行歷經四十一階位,此為初十住...

方便善巧波羅蜜多

【方便善巧波羅蜜多】 為十波羅蜜多之一。修唯識行,...

方便智

【方便智】 又云權智,對實智之稱,達於方便法之智也...

中有

【中有】 為有情轉生四有之一,指死有與生有中間所受...

中劫

【中劫】 為古印度計時的單位。謂人壽之一增一減為一...

中道

【中道】 即離開二邊的極端、邪執,為一種不偏於任何...

中隨煩惱

【中隨煩惱】 又稱中隨惑。指無慚、無愧二種隨煩惱心...

水大

【水大】 為地、水、火、風四大種之,即是能造一切色...

水月

【水月】 水中之月,以譬諸法之無實體。為大乘十喻之...

水波

【水波】 波之濕性,謂之水。水之波動謂之波。此二者...

水界

【水界】 四大中水大的別名。水大以濕潤為性,通一切...

火大

【火大】 為地、水、火、風四大種之一,即是能造一切...

火界

【火界】 四大中火大的別名,火大以溫燥為性,通一切...

火辨

【火辨】 梵名 Citrabhana。 音譯作質呾...

比量

【比量】 因明用語的三量之一,心識的三量之一.比量...

比量相違

【比量相違】 以不正確的觀念,推論出矛盾的結果。如...

王肯堂

【王肯堂】 明代金壇(江蘇丹陽)人。字宇泰。官至福...

王恩洋

【王恩洋】 歐陽竟無大師的入室弟子,近代著名唯識學...

文身

【文身】 為五位百法中的第四位法,二十四不相應行法...

太虛

【太虛】 近代佛教領袖,佛教思想家。俗家姓呂,名淦...

化生

【化生】 四生之一。謂依托無所,忽然而生者。如諸天...

四十一位

【四十一位】 大乘菩薩修行,一般採用五十二是十信、...

四大

【四大】 即地、水、火、風,這可稱之為四種元素——...

四大種

【四大種】 指構成色法(物質)的四種要素,即地大種...

四大種所造色

【四大種所造色】 指由地、水、火、風四種元素所造成...

四大種與極微

【四大種與極微】 四大種之說,並不是佛教所創立的理...

四土

【四土】 又稱四種佛土、四種淨土、四種國土。唯識宗...

四分三量

【四分三量】 量是認識作用,量果是認識作用的結果。...

四分三境

【四分三境】 具足稱『四分三類境』,四分,即識體四...

四分家

【四分家】 識體四分之說為被視為唯識正義。此外尚有...

四生

【四生】 指三界六道有情出生的四種方式。《俱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