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證嚴法師《調伏人生二十難》第七難,見好不求難

證嚴法師  2011/03/09  大字體  護眼色
佛說人有二十難,見好不求第七難;

人生大患在貪婪,庸碌一生心難安;

精進棄除身外欲,心中寧靜能致遠;

清淨佛心最輕安,見好不求亦不難。

人生到底有什麼困難?其實都是出於一念心,心結打開,一切就不困難。接下來的一段是「佛說人有二十難,見好不求第七難,人生大患在貪婪,庸碌一生心難安」。

見好不求第七難,這也是在於「心」的問題。人都有一種貪念,不單因缺乏而貪,主要是心態問題——看到東西就想要,然後就會不由自己無能為力奪取。譬如經常在報紙上看到的,有的男人喜歡偷女人用過的東西。一個大男人卻有這種嗜好,喜愛收集女人穿過的衣物,這就是一種心理變態。當他冷靜下來時,自己也會覺得不好意思,但是每次看到,還是會不由自主地去偷,這就是心態問題。

有些人純粹是為了貪,他認為自己的生活比別人困苦,既然別人比我富有,我偷他的有什麼不好?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他對自己的行為沒有慚愧心,所以一犯再犯;小則偷、大則盜,這種偷盜的心態就慢慢地養成。為了偷盜,不只傷害自己,也傷害他人,有時一失手,甚至會毀滅自己。

所以,迷於物質心就無法調伏,造成「人生大患在貪婪」。大患就是由於貪婪心,造成遺憾人生。但是,這種人一生庸庸碌碌,再怎麼偷也同樣過得很辛苦,因為他不肯正當地學習一技之長,只是去偷去搶,短暫的歡樂享受完畢,身心依然流離失所。

自造因緣自承擔

其實,貧窮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懈怠,不肯去找正當的工作,只想要輕鬆過日子,這種心態也是很辛苦。佛世時也有類似的情形——有位貧困的人,他的生活非常潦倒,想去謀生,卻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有一次,他看到富有人家在辦喜事,非常風光,於是自己就想:我的兒子也已經到了適婚年齡,看到人家的迎娶場面是如此風光,如果我的兒子有了對像,我要拿什麼當聘金去迎娶呢?

他坐著想像娶媳婦的情景,忽然間飄來一股難聞的味道,原來是一隻全身惡臭的流浪狗。看到這隻狗狼狽的模樣,再看看自己目前的處境,「我和這隻狗又相差多少!我這麼貧窮,家裡的太太、孩子,我能拿什麼養他們?」就因這樣的心態,所以他一直不敢回家,流浪在外,潦潦倒倒,庸庸碌碌,苦不堪言。

他想:我為什麼會這麼窮困,到底是什麼原因?於是,他來到給孤獨園,將他貧困生活,及流浪在外的苦悶向佛陀吐露。

佛陀聽了很同情,就告訴他:「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報。由於前世你有著一分貪念,見好必取;偷竊強盜無所不為,致使他人生活困難,甚至有人因此而亡。這都是你過去生中種下貧窮之因,所以今生受到如此的果報。」貧窮人就問佛陀:「我過去生所造的因,現在已經得到貧窮的果報,那麼我的將來要怎麼辦?」

佛陀就說:「從今以後照顧好你的心,不要讓內心產生任何的慾念,貪念是貧窮的因,有了貪的念頭要及時消滅,更要培養富有愛的心態。」貧窮人說:「我什麼都沒有,我要怎麼付出愛心?我愛我的妻子、孩子,卻無法給他們什麼,所以我很慚愧也不敢回去,我有愛,但卻無法付出。」

佛陀就說:「你還是回去吧!一分勞力的付出,就是一分愛的培養,何況他們所愛的不一定是物質,你可以給他們心靈的依靠。讓你的貪念消除,如此貧窮的因果也會慢慢消失。無因不成果,現在要好好造就愛與慈悲的念頭,對一切眾生平等。」

貧窮者聽到佛陀如是說,他想一想:愛,應該是很美的東西。他就想到剛才那隻狗雖然很臭,無形中也讓他生起憐憫心,所以他將這個心得告訴佛陀:「我剛才對那隻狗起了憐憫心。」佛陀就微笑說:「是!我們對一切苦難的眾生,不只是人,而是對所有生靈,都應該時時生起憐憫心,自然就能培養一分愛念。」

貧窮人明白了,慈悲不一定要有豐富的東西,最重要的是一顆滿足的心,切莫因貪慾而求取別人的物質來滿足自己。他了解了——貪,是永無止境的;人,是不會滿足的。

心中寧靜能致遠

「庸碌一生心難安」,庸庸碌碌只因一念貪,所以才會覺得不足。只要我們知道滿足,願意辛苦付出,世間其實沒什麼困難的事。

「精進去除身外欲,心中寧靜能致遠,清淨佛心最輕安,見好不求亦不難」,不是很簡單嗎?只要精進去除對身外物的貪念,內心自然就會寧靜,眼界也隨之開闊。所以,我們要為未來著想,不單隻是為了眼前短暫的滿足,而讓身心的舉措失誤。

佛陀不是說「前世因,今世果」,致遠,不是只為了現在,還要想到未來,不單為了目前一點點的滿足,就拖累未來長久的人生。所以說「心中寧靜能致遠」,無虧失、無罣礙,內心自然寧靜,智慧開啟就能宏觀今生未來,這叫做致遠。「清淨佛心最輕安」,學佛能學得一片清淨,與佛心一樣沒有煩惱塵垢,就是最輕安的狀態。

如果能這樣,「見好不求亦不難」,看到好的東西,我們怎麼會貪求?不只沒有貪念,我們還會以愛心去佈施。佈施,不一定是物質,若能以種種的形態、動作去幫助別人,點點滴滴都是佈施。

學佛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功夫,最重要的就是「調心」,制伏我們平常錯誤的動作。舉手投足無不是業,開口動舌無不是罪,不論是開口動舌,或者是舉身動足,都只在於一念心,如果我們心定行正,生活自然清淨、輕安。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證嚴法師文章列表

聖嚴法師《不放棄自己》

問:導演李安近年非常風光,但他在成功之前,有六年時...

【推薦】如何將往生滲透到夢中最深層的心意識

問: 我要怎樣做,才能盡可能地把憶念阿彌陀佛的功夫...

想求得「好死」,不容易

五福的最後一福是考終命。考終命就是善終,或一般人所...

要改造內心,就要培養這三種力量

應該怎麼改造我們內心世界呢?我們應該要成就三種力量...

人體基因與業力信息

現代生物科學說,人的基因(DNA)決定其體型、相貌、膚...

人生如果是場夢,那麼它又有何意義

人生如夢,通常是經歷了大半人生的人,從內心發出的感...

將慾望轉化為修行的助緣

慾望,是世界上所有動物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種本能。人...

聖嚴法師《因為柔軟,所以堅強》

柔軟與堅強,兩者看起來雖然像是對立的,但卻可以同時...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大藏經】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證嚴法師《四種貧富人生》

富中之富、富中之貧、貧中之富、貧中之貧 是法師經常...

證嚴法師:這才是真佈施

佈施錢財是為了要做好事,並非一定要捐很多錢才叫做布...

心的罪源來自無明愛慾

人間最需要的就是愛,但是愛一有偏差,這個愛就會變成...

信自己與不執著

信心 信能渡淵,攝為船師,精進除苦,慧到彼岸。慧到彼...

優波鞠多尊者的出家因緣

(上) 佛住止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當時國內有一梵...

吃肉的危險

(一)吃肉易得心臟病 美國每年至少有一百萬人患心臟...

一隻眼睛看到的風景,也可以很美麗

有時候,一隻眼睛看到的風景,也可以很美麗。在法國南...

給閻羅王的一塊錢

有位名人,曾對我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天,他的朋友跟...

安住空性的人,把人生當歷練

偏:若於心外見有眾生及以佛道,願度願成;功勳不忘,...

生活中不能隨便用阿彌陀佛的名號嗎

問: 日常生活中不能隨便用阿彌陀佛名號嗎? 大安法師...

煩惱來源於放不下

欲動,則心動;心動,自然煩惱叢生。得與失、榮與辱、...

半個饅頭,詮釋了母親的愛

曾經在國語日報上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母親,您的...

為什麼專誦《法華經》,還能往生極樂呢

如蓮法師,法名澄志(俗名張煥臣),吉林通陽縣人。光...

對待神通要戒慎恐懼

一場目連與舍利弗的神通較勁,讓我們了解神足第一的神...

久坐不動對身體的危害

引導語: 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最新報告顯示,全球...

北宋宰相張商英的學佛奇緣

張商英是一位宰相,他信佛的經歷有點奇特。他原來對佛...

【佛教詞典】畜長衣過限戒貿易不染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一、引律示犯)律又云,若舍...

【佛教詞典】年分度者

日本佛教用語。指每年由官府允許一定名額之得度出家者...

【視頻】淨界法師《淨土念佛與大乘教觀》

淨界法師《淨土念佛與大乘教觀》

【視頻】大安法師《比丘持戒的道力》

大安法師《比丘持戒的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