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證嚴法師《調伏人生二十難》第三難,棄命必死難

證嚴法師  2011/03/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人有二十難,棄命必死第三難;

紅塵難忍生別離,貪生畏死人之常;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得慧命在人間;

悲智力行菩薩道,棄命必死並不難。

人生世間,最主要的就是有心境上的煩惱,所以才會事事皆困難,分分秒秒也困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棄命必死第三難,紅塵難忍生別離,貪生畏死人之常」。人最尊貴的就是生命,每個人都很怕死,有誰願意放棄生命?雖然有生必有死,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但是能夠真正看開生死問題的人卻不簡單!

以醫院裡的情況而言,多少人一聽到病痛,心情就會變得很痛苦、惶恐,難得自在;在生死邊緣不斷地掙扎,即使醫師已經宣佈藥石罔效,他仍是無法放下。尤其我們身處紅塵,也就是在凡夫的世間,生離死別種種難捨,實在是苦不堪言!看看世間有多少人為情、愛的分離而痛苦。

乞討芥菜子

佛世時有位母親,她的孩子出生沒多久就往生了,這位母親痛不欲生,乃至發狂,抱著孩子四處求醫,希望孩子可以再度復活。她同樣也到佛前祈求,佛陀看她已經無法冷靜了,只好告訴她:「你的孩子能救活,但是需要你去付出、去盡心。」

當母親的只要有一線希望,不論需要怎樣的付出或盡心,她都在所不惜。佛陀就說:「你去向沒有死過人的家庭,討芥菜子。」芥菜子在印度是很普遍的東西。這位發狂的母親聽到佛陀這麼說,神智暫時清醒了一些,她先將孩子放在佛陀面前,自己就到每戶人家去乞討。雖然芥菜子家家都有,但是她卻找不到沒死過人的家庭。

從日出一直到日落,她仍然空著雙手,以慘淡的心情回到佛陀面前。佛陀慈祥地問她:「你有沒有找到不曾死過人的家庭,討來芥菜子?」這位母親對佛陀說:「芥菜子家家都有,只是沒有不曾死過人的家庭。」佛陀就說:「人生有生必有死,生命無常,沒有固定的年限。人人皆是因緣聚合而來,因緣消散而離開,你又何必苦苦追求?」

婦人聽到佛陀慈祥開示的聲音,神智逐漸安靜下來,心開意解。她了悟生命是無法強求的,既然人已經往生,不放棄也無奈。人生不也是如此嗎?誰能忍受最親最愛的人與我們生離死別?實在是苦不堪言!

「貪生畏死」是人之常情,但是「人生自古誰無死」我們從來沒聽過「保命畏死」的人就不會死,所以生死是自然的。不過現代的人,大家都很愛惜生命,講究的是享受、營養、放輕鬆,為了保養自己的身體,不知空過多少寶貴時光。我們若能有所覺悟,了解生命隨著分秒時日不停消逝,如此一來,我們會更懂得利用生命,在人間多造福業、多修慧命。福業就是利益社會人群,以現代名詞而言就叫做福祉。

人身難得,既然有了人身,就應該善盡人生的義務,佛陀教我們要愛護一切眾生命,更何況是人類群體!人與人之間,如果不能為他人付出造福,生命又有何意義?

留得慧命在人間

佛陀來人間,原本可以享盡榮華富貴、家庭親情的幸福,但卻放棄一切而修行。他修行的目的,是為了延長眾生的慧命,利用覺悟的智慧來造福更多人,開啟更多人的心靈智慧,這就是佛陀的生命價值觀。

我們都是佛陀的弟子,也應該好好地思考自己的生命價值觀。不要在俗做事怕負責任;而出家修行又怕吃苦,這樣的話,在俗辛苦,出家也不輕鬆,那到底該如何是好?做人應該為眾生負起責任,所以出家就是要荷擔如來家業,宣揚佛陀的精神,引導人人走上這條康莊大道。

不論是為人群付出,或是為道業精進,時間還是照常消逝,所以必定要把握生命,分秒必爭。我常常說生命沒有所有權,哪怕它是最尊貴的,無常一來呼吸一停,萬事皆休。既然沒有所有權,還有什麼好保護?但是,我們可以好好善盡使用權。有一秒就用一秒,用一天是一天,用一年是一年,若能透徹了解生命的價值,有朝一日在生死的關頭,我們就能安心,也就能放得下,不會有生死掙扎的痛苦。

學佛,就是要學得自在,放下,並且懂得把握生命、善盡人生的責任,這才是學佛者真正的本分。人生自古誰無死,生死是如此自然,我們若能好好運用,生命雖然消逝,但卻能「留得慧命在人間」。

「悲智力行菩薩道,棄命必死並不難」。我們如果知道人生必定有生、有死,那麼人的身體雖然敗壞了,但是慧命卻可以永遠留存。你為人群做了多少,你為人生覺悟的道路開墾多長,這些都將永留世間。修行最重要的是具足悲智;悲,就是慈悲。我們不要只顧自己的身體,應該要有生命共同體的觀念,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心態。

不只是將大地眾生當成自己的生命,還要發揮智慧。身體病了有良醫可以守護;當我們的智慧生病時,卻要靠自己好好地守護慧命。如何利用身體的價值,這是很重要的,所以必定要「悲智力行菩薩道」,以慈悲智慧的力量,好好去推行菩薩道,若能如此,棄命必死並不難。

我們要有無常觀,才能更珍惜時間、精進力行、選擇佛陀智慧的康莊大道,向前邁進。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證嚴法師文章列表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天下事沒有一個必然的,所謂我希望要做到怎樣怎樣,而...

星雲大師《做什麼樣的人》

孔子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做人,應該為自己...

末法時代8個很重要的法門

消業第一 金剛薩埵法門 金剛薩埵佛尊因地時曾發如是大...

修道人應有幾點需要注意

修道人有幾點應注意: 一、忌: 自以為自己很聰明,知...

知恩感恩報恩的人生觀

用心思惟──知恩感恩 佛法言: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修行人如何激勵自己

接觸到幾位同參道友,大家談的話題,都是說無常迅速,...

【推薦】佛教智慧與幸福人生

為什麼生活中很多人總是有怨氣,有委屈,滿腹牢騷? 快...

妄起即覺,覺即妄離

話頭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間內外,亦在中間...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亂發脾氣是顯示自己無能

有家長帶著孩子來獻撲滿,我問孩子:「這些錢要做什麼...

有了得失之心,你就不得自在

人之所以不得自在,多數是因為得失之心,一般人若是有...

證嚴法師:孝的真諦

做人要飲水思源:生命從何而來?人生如何成就?能知恩報...

「修」心養性,端正「行」為

修一分好心 提到修行時,很多人會說:「太早了!我現...

純素有助於減少老年癡呆症的風險

持純素有各種為你好的理由,比如,減少患心臟病、癌症...

漢傳顯宗有沒有系統的修行次第

問: 現在的藏傳佛教很興盛,修行很有次第。漢傳顯宗...

大殿的法器都有哪些

大磬 以銅鑄造的,盂形法物,置於佛桌右側,法會、課誦...

免費結緣和「無財不養道」衝突嗎

問: 寺院的佛書佛盤為啥免費結緣?真的分文不取嗎?...

蓮池大師戒殺文

世人食肉,咸謂理所應然,乃恣意殺生,廣積怨業,相習...

阿含經故事:時刻不染著

有一次,尊者阿難隨佛陀來到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游化,...

為亡者助念的功德利益

一、一個人之壽命長短及其價值,並非以活了多少歲月來...

為什麼有的聰明人坎坷終身

印光大師文鈔原文: 聰明人,均屬矜誇,暴露,尖酸,刻...

四十八大願——(第32願)嚴飾超諸天人

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

佛家上香的儀軌

供香及禮誦持念等種種法門,其妙要在於誠敬二字。供佛...

送終的方式和禁忌

每個人都有死亡一天,怎麼去處理死亡是個大問題。奉行...

「十念皆生我國願」該如何理解

阿彌陀佛所發的第十八願就是十念皆生我國願。有時候會...

【佛教詞典】十誠證

(術語)稱讚淨土經,誠證十方如來彌陀之本願也。...

【佛教詞典】得果

(術語)三乘之聖人各得自乘之果法也。緣覺菩薩立一無...

【視頻】大安法師《念佛行善,遇難成祥》

大安法師《念佛行善,遇難成祥》

【視頻】害蟲該殺嗎

害蟲該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