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印光大師:殺生吃肉的開示--殺業最礙往生

印光大師  2011/06/3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殺業最礙往生。即不往生,更須不食肉。庶免未來償身命債。念佛吃素往生西方,是世間第一功德事。(文鈔三編·復許止淨居士書)

令夫人既能長齋五月,何不能長齋一年。以殺業最礙往生。即不往生,更須不食肉。庶免未來償身命債。念佛吃素往生西方,是世間第一功德事。忍令妻子不得決定蒙益乎。至於工人,若欲令彼種善根,不妨為彼說其所以。將肉食之費用作犒勞,則彼以多得錢故,斷不至猶生訾議也。今夏各處水災,饑民甚多,尚宜切戒家人認真念佛,以防意外之禍。如其不能受辛苦,當念饑民之苦,及富室或有被劫之苦。則自可忍此念佛之苦矣。此本非苦,以一向不慣,故以為苦,然此苦乃出苦之苦,若不能受此苦,則將來之苦,蓋有說不能盡者。(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一·復許止淨居士書)

淨英之夫家,有礙於吃淨素,當不礙於少吃肉。或自己於肉中吃菜。又彼決不監視其吃飯,但存不忍之心,即不能吃清淨素,其所帶之葷腥,固無幾何。又彼既通文理,亦可與其夫婉說其益,久之當不至仍復為礙。即礙,但當念佛為所食諸眾生迴向。亦可稍補其憾,而無復殺業矣。(三編·復陳士牧居士書五)

此世界萬不可久居。當與眷屬及諸親朋,同修淨業,同生西方,乃最上第一之計劃,故名談陳氏為宗淨也。宗,本也,主也。淨,即修淨業,以求生極樂世界清淨佛國也。欲生淨土,當以吃素念佛,戒殺護生為本。由宿世之殺業,感遇此之殺劫。今則以清淨身口意之三業,再加以信願行之三法,則與阿彌陀佛洪誓大願相應。及至臨終,決定仗佛之慈力,接引往生。其為利益,非筆舌所能宣說。(三編·復慧溥居士書)

又汝何以不發心吃素。汝試將汝身上肉,割到吃,能吃否。自己的肉不能吃,何得日日殺的吃。一切生靈,即不是汝殺,乃以錢令人殺,殺業是一樣的。況汝要生西方。佛以慈悲為本,汝既吃肉,即無慈悲之心。此語乃為汝真實修行者說。若泛泛悠悠之人,雖不吃素,亦可念佛。非吃葷者,就念不得佛,不可不知。餘不暇敘,但熟看文鈔,群疑皆釋。光冗事多極,不可常來信。縱有所說,亦不出文鈔之外。佛法廣大,雖登地菩薩,不能盡知。然欲得實益,只此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便可出生死,證涅槃,圓成佛道。我等下根凡夫,非從極約之法門做,則只成種善根而已。欲得現生就了生死,夢也夢不著。(三編·復陳蓮英女居士書)

居士為現今第一極力宏揚佛法之人。化他須以自行,固宜常齋。即其妻子朋友,亦宜令其長齋。縱入道未深,不能全斷。當令由漸而斷,此為要義。世人不知物類皆由業力所致,謂天生此種,原為養人。若知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之一番深理,當有食之不能下嚥者。居士固宜以身率物,當即永斷肉食。即肉邊菜,亦不須效往昔大士之跡。以宏法之人,須識時機。今之時非古之時。如滴水成冰之日,斷不可以夏間之服食示人,以致誤人性命耳。(文鈔三編·復丁福保居士書十二)

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殺而食之,何能下嚥。若知此義,即喪身失命,亦不能吃一切肉矣。然佛之教人,循循善誘。上根則令其全斷。中下則令其漸減,而遂至於全斷耳。(增廣文鈔·復高邵麟居士書一)

淨業正因,以「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為第一。食肉之人,雖不自殺,亦難免殺業。以非殺無肉故,以錢僱人代殺故。(增廣文鈔·復袁聞純居士書)

淨英之夫家,有礙於吃淨素,當不礙於少吃肉。或自己於肉中吃菜。又彼決不監視其吃飯,但存不忍之心,即不能吃清淨素,其所帶之葷腥,固無幾何?又彼既通文理,亦可與其夫婉說其益,久之當不至仍復為礙。即礙,但當念佛為所食諸眾生迴向。亦可稍補其憾,而無復殺業矣。(文鈔三編·復陳士牧居士書五)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吃狗肉會投胎成狗嗎

偶讀《來果禪師語錄》,看到一樁動人的公案:坐香一枝...

【推薦】楊滿爹捕蛇的惡報

父親年輕時想學捕蛇與蛇傷治療,他找了位師傅,人稱楊...

佛陀為什麼要教誨斷食眾生肉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斷殺生,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

墮胎殺生,障礙往生

墮胎是用藥品或其他方法,以侵害胎兒生命為目的,而故...

惟賢長老:佛教對素食傳統形成與發展影響

一、 素食是佛教的優良傳統 素食與人體的健康有極密切...

勿登山而網禽鳥

勿登山而網禽鳥, 就是不要登到山上去捕獵那些禽鳥,這...

以這種態度來茹素,自然能身心清淨

為了健康長壽,療病養生,近年來,人們不斷從醫藥與飲...

農婦麻三的慘淡人生

在我的老家,有一個非常可憐的老人,她無兒無女,老伴...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大藏經】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大藏經】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一息不來,即屬後世

一息不來,即屬後世。此時縱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亦無...

【推薦】示弱又有什麼妨礙呢

印光大師童年時,家裡是與同姓聚族而居的。每到秋收完...

殺業之結,唯食肉最為酷烈

原文: 曠觀古今,治時少而亂時多,縱令大治,亦不過百...

念佛功夫與往生的關係

一、念佛功夫與往生的關係: 阿彌陀經,所說簡略。然生...

父母生前,及時盡孝

古人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為人母者,十月懷胎、一...

寧可我被騙 不能再騙他人

宋朝人陶禹錫的高祖被人稱為陶四翁。他開了一個染布店...

能折伏情慾稱為善,能滅除情慾稱為聖

【原文】 喜怒好惡嗜欲,皆情也。養情為惡,縱情為賊。...

末法眾生,多難少福眾苦逼惱

又是一年清明節,姐弟們聚在一起去公墓祭奠父母。和往...

佛法的重點在於智慧的觀照

正確聽聞佛法的三要素:專心、信心、恭敬心。 龍樹菩薩...

須跋陀羅--佛度化的最後一位弟子

古時在印度阿那跋達多的水池邊,住著一位已經一百二十...

執持名號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緣

這裡要辨識幾個概念:什麼叫善根?什麼叫福德?菩提正...

果真法師:心念轉變病就能痊癒

科學日新月異,醫學也隨之不斷進步,而人類的疾病卻相...

外財布施與內財布施

我們要知道,財布施有兩種,一種是外財布施,一種是內...

老年人應追求的五種境界

我國已經開始進入老齡社會,我也是老年人了,不免經常...

你一天到晚看別人,就容易起煩惱

問: 師父在《楞嚴經》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識,是一個...

當善良遇到狡詐凶殘 它們滅絕揭示人性黑暗

編者按: 蒙上馬的眼睛推下懸崖,僅僅為了自己的影視作...

【佛教詞典】三地斷障證真

【三地斷障證真】 十地中發光地的菩薩,加功用行,發起...

【佛教詞典】思惑

思惑前文已敘,茲再總述概要。謂思惑有八十一品,所謂...

【視頻】慧律法師《「我」之四種不同》

慧律法師《「我」之四種不同》

【視頻】夢參老和尚《共業中的別業》

夢參老和尚《共業中的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