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一息不來,即屬後世

印光大師  2017/08/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一息不來,即屬後世

一息不來,即屬後世。此時縱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亦無用處。若不及早修持淨業,待到此時,方知虛受此生。枉將宿生所種善根,盡消耗於之乎者也中矣。可不哀哉。

淨土法門,貴乎實行。今既知之,當隨分隨力行之,方有實益。若但研究而不肯持佛聖號,以期近則消業障而增福慧,遠則出三界以登九蓮,則仍是文人習氣。有此習氣,欲真實了生死證無生之利益,實萬難萬難。

《印光法師文鈔》復張曙蕉居士書三

人一口氣不來就已經是來世了。這時候即使(曾經)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也沒有用了。如果不趁早修持淨業,到了這個境界才知道一輩子就這樣平白無故虛耗去,白白將前世種下的善根,都消耗在之乎者也這類文字習氣中了。那實在是悲哀啊。

淨土這個法門重視的是實修。現在既然聽聞了這個法門,就應該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實際情況去實踐,這樣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如果只研究佛理,但是不肯好好念佛,那希望現在能夠業障消除福慧增長,往後能夠出離三界蓮登九品,這些(想法)仍然是文化人的習氣而已。放不下這樣子的習氣,真的想了生死親證無生,實在是非常非常艱難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做人要厚道!厚德才能載物,而且,看到厚我們就想到大...

【推薦】人生難免摔跟頭

在孩子將要大學畢業的前一天,父親把孩子帶到一堵牆前...

【推薦】人死後有三種力量決定他的去向

人當在出生的時候,就已決定了死亡的命運。所以,生的...

「半」的處世哲學

明末清初的碩學鴻儒李密庵,有一首《半半歌》 看破浮...

在這世間我們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主

依佛法看,怎麼樣才快樂?少欲才能夠滿足,隨緣才能自...

生活原本沒有痛苦

法國記錄片《微觀世界》中有這樣一個場景: 一隻屎殼...

一位老居士的瀕死體驗

二〇一一年年底,我在杭州某寺院做義工,經常聽老居士...

生命的正確價值觀

我們現有的生命體是五蘊和合而成,也是無明製造的一個...

【大藏經】【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梵網經菩薩戒本

【依東林寺版本】 (舉香讚)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知有彌陀聖號,亦為不可思議之善根

原文: 不但此也,即絕無信願,絕不修持,知有彌陀聖號...

印光大師《為在家弟子略說三皈五戒十善義》白話文

可悲呀眾生,從無始劫以來,就一直在六道裡面輪迴,一...

印光大師開示佛七:打七該怎麼打

臨近年關,各大寺院都陸續開展起精進辦道的打七修行。...

印光大師:親屬不信佛、不如法怎麼辦

彼等不能如法,一須以言勸諭,二須於佛前代為懺悔,祈...

菩薩八法

世尊在《優婆塞戒經》中重點指出八所以,即我們之所以...

念地藏菩薩能不能往生西方

問: 念地藏菩薩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答: 能。...

用忍辱換來了和平

印光大師小時候,每年秋收過後,村裡都要演戲酬謝神祗...

印光大師與諦閑大師的蓮友緣

近代高僧印光大師(1861~1940)和諦閑大師(1858~19...

嘲笑他人得現報

初六那天,去看望外婆,在車上,偶見一位坐在車後的女...

省庵大師的淨土情懷

每年的農曆四月十四日是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省庵大師的...

參禪的下手方法

老和尚慈悲,大和尚慈悲,各位班首師傅和各位法師慈悲...

各種水果的保健與養生功效

蓮霧: 解熱、利尿、寧靜神經作用。 鳳梨: 對人體組...

令心明記不忘為性

二別境五者:言念者,於曾習境,令心明記不忘為性,定...

聖嚴法師:真的放下了嗎

很多人常說:「我早就已經放下了!」但是,真的放下了...

淨界法師:精進佛七開示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一...

無間地獄的因與果與無間的由來

無間地獄的果是由什麼因造成的?經中講有四種恩太大,...

【佛教詞典】清淨積

佛所具妙德四神三昧之一。指清淨無染污之一切功德的積...

【佛教詞典】一名無量義

於一名詞中,具有無量無邊之義理。反之,一件事物有無...

【視頻】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女聲念誦)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女聲念誦)

【視頻】五欲只滿足了虛榮心,並非真正快樂(淨界法師)

五欲只滿足了虛榮心,並非真正快樂(淨界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