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來隨機利生淺近論》白話譯

印光大師  2015/08/10  大字體  護眼色

《如來隨機利生淺近論》白話譯

(印光大師著 圓濤法師白話譯)

【原文】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生佛不二,凡聖一如。由迷悟之攸分,致升沈以迥別。大覺世尊,愍而哀之。示成正覺,普度眾生。以醍醐之一味,隨機宜而殊說。大根則為說頓法,令其速成佛道。小器則授以漸教,使彼徐出塵勞。隨順世間,循循善誘。

【譯文】

每位眾生都具有本有的妙覺真心,也都具有同樣的般若智慧。眾生和諸佛、凡夫和聖人在這一點上是無二無別的。由於迷惑的深淺和證悟的程度不同,導致生命形態上升或沉淪差別各異。偉大的覺者釋迦牟尼佛,慈悲哀憐眾生迷惑顛倒,於是在這個世界示現成佛,想普遍度脫一切眾生。將醍醐一味的無上佛法,隨眾生的根器和時機不同而作的種種不同的演說。對於大乘根器的眾生則演說圓頓之教法,令他們快速成就佛道;對於小根器的眾生則教授漸近之教法,使他們能夠慢慢超脫生死塵勞。就這樣佛陀隨順世間眾生的現實狀況,慢慢勸化誘導他們走上菩提正路。

【原文】

示戒善,辟人天之坦路。明因果,陳趨避之良謨。言戒善者,五戒不殺,即仁。不盜,即義。不邪淫,即禮。不妄語,即信。不飲酒,則心常清而志凝,神不昏而理現,即智。五戒全持,不墮三途,恆生人道。此與儒之五常大同。第儒唯令盡義,佛則兼明果報耳。

【譯文】

佛陀開示持戒修善的法門,為眾生開闢了一條通向人道、天道的平坦大路;詳明地宣講因果報應的道理,為眾生陳述了一個趨吉避凶的良好教訓。所謂持戒修善,就是持五戒、修十善,五戒中不殺生,即是仁。不偷盜,即是義。不邪淫,即是禮。不妄語,即是信。不飲酒,則心地清明而心志專一,神識不昏迷而真理顯現,此即是智。五戒如果能夠全部持守,則不墮落於地獄、餓鬼、畜生這三途之中,恆常投生於人道。這與儒家的「五常」大體相同,但是儒家只是讓人「做到本份」,而佛門則兼帶說明「三世因果」。

【原文】

十善者,不殺,不盜,不邪淫,名身三業。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名口四業。不貪,不嗔,不癡,名意三業。此與五戒大同。而五戒多分約身,十善多分約心。十善具足,定生天界。

【譯文】

十善,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叫身三善業。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這叫口四善業。不貪、不嗔、不癡,這叫意三善業。十善與五戒內容大致相同,而五戒大部分是約束自身行為,十善大部分是約束起心動念,十善業如果具足,必定可以上生到天界。

【原文】

至於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對兄說友,對弟說恭,種種倫理之教,則皆欲使人各盡其分,無或欠缺,隨順世相,修出世法。若夫廣明因果報應,不爽毫釐。墮獄生天,唯人自召。乃如來至極悲心,欲令眾生永離眾苦,但受諸樂耳。故不惜現廣長舌相,為諸眾生盡情宣演。

【譯文】

至於佛陀遇到為人父母者,就對他說要慈愛子女;遇到為人子女者,就對他說要孝養父母,遇到為人兄長者;就對他說要友愛弟妹,遇到為人弟妹者,就對他說要恭敬兄長。這些倫常道德教化,都是希望使每個人能盡其應有的本分,令他們在世間倫常上沒有什麼欠缺,然後能隨順世間的事相,修習出世間之佛法。廣泛地開示因果報應絲毫不差的道理,絕對千真萬確。墮入地獄或生到天堂,是個人業力感召的結果。這是釋迦如來以最究竟的慈悲心,想讓一切眾生永遠脫離一切痛苦,永遠享受一切安樂啊。所以不惜苦口婆心,為一切眾生盡情的演說真實不虛的佛法。

【原文】

經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若欲不受苦果,必須先斷惡因。若能常修善因,決定恆享樂果。此即書之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易之,積善必有餘慶,積不善必有餘殃之意。但儒唯約現世與子孫言,佛則兼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無盡而論。

【譯文】

佛經上說:「菩薩畏懼種下不善的因,眾生畏懼得到不好的果報。」如果想要不遭受痛苦的果報,必須先斷除造惡之因。若能常常修習善因,決定恆常可以享受安樂的果報。這就是《書經》上所說的:「作善則降吉祥,作不善則降災殃。」《易經》上也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的意思。但是儒家只談到現世個人與子孫,佛教則是兼帶過去、現在、未來的無盡三世的談論。

【原文】

而凡情未測,視作渺茫,不肯信受。如盲背導師,自趣險道,欲不墮坑落塹,何可得耶。是故佛法廣被十法界機。若約人道而言,即無一人不堪受佛法,亦無一人不能受佛法。藉令各修戒善,則俗美人和,家齊國治。唐虞盛世之風,何難見於今日。

【譯文】

然而,由於凡夫情識分別,無法測知真實的事理,看不清事實真相,因此將佛陀三世因果之說,視為虛無渺茫,而不肯真正信受。就如同盲人違背了嚮導之師,自己趣向於危險的道路,如果想要不墮落到深坑之中,這怎麼可能呢?所以佛法廣大,能普遍利益十法界眾生的根機,如果就人道來講,沒有一個人不能承受佛法,也沒有一人不能受持佛法。假使人人各自持戒修善,則世間能完美和諧、家族齊整、國家平治,實現堯舜盛世的社會風氣,在今日看到又有什麼困難呢?

【原文】

因茲道啟西乾,法流東震。歷代王臣,咸皆崇奉。以其默化人心,隱讚治道,伏兇惡於未起,消禍亂於未萌故也。至於出家為僧,乃為專志佛乘,與住持法道而設。非謂佛法唯僧乃可修持也。

【譯文】

因佛教誕生於天竺,而後佛法流傳於中國,歷代王公大臣,人人都崇敬奉持。這是因為佛教能夠起到潛移默化人心、暗中讚同治世之道、伏兇惡於未生之時,消禍亂於未萌之際的緣故啊。至於出家為僧,這是為了專心志求佛乘,與住持佛法之道而施設的,並不是說佛法只有出家僧人才可以修持啊。

【原文】

此諸淺說,乃如來隨順世間,漸令出世之人天乘法。餘如聲聞,緣覺,菩薩等乘,咸皆以此為基。若夫有大根者,直趣妙覺,徹證吾心本具之佛性,極暢如來出世之本懷,其義深遠,姑置勿論。

【譯文】

這些淺顯的言說,是釋迦如來為隨順世間而施設的,想使人漸漸出離世間的人天乘教法。其他如聲聞、緣覺、菩薩等乘教法,全都是以此為根基。若有大乘根器的人,直接趣向佛地妙覺,徹底證得我們本具的佛性,究竟暢演如來出世度生的本懷,其中的意義極為深遠,在這裡就暫時不討論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宗鏡錄》之法師十過

若不觀心內證,法師略有十種過: 一、但外求文解。而不...

佛陀勸誡比丘勿以神通度眾

昔日,佛陀與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住在那難陀城的波婆利...

吃肉就是度這些眾生,這種說法對嗎

餘前至南京及湖南、湖北講經時,聞有密宗傳法法師每每...

永信法師:不怕少林寺成網上寺廟

永信法師,少林寺方丈,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佛...

不把佛法作人情

而菩薩為利養故。應答不答。倒說經律。文字無前無後。...

出家人是世界的大軸

井陘縣信外道門的很多,我講經的時候,他們的大老師,...

一月光含千世界,分身無量照群迷

不動週遍同,就是不動道場,在一個菩提樹下或者在道場...

《三寶歌》淺釋

大家都很熟悉《三寶歌》,佛教界重大法事活動都是在《...

【大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藏經】【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印光大師有關放生的開示

放生一事,原為感發同人戒殺護生之心,實行自己惻隱不...

印光大師教「攝耳諦聽」念佛

印光大師認為,世間人不論從事什麼職業,如能諦聽自己...

學佛之人當具擇法眼

學佛之人,當具擇法眼。佛法,法法都好,然須知有自力...

雖悟理而仍不廢事,方為真修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彌陀佛,而未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溈山禪師警策文

夫業系受身,未免形累,稟父母之遺體,假眾緣而共成。...

「快餐式」的修持

淨土念佛法門的理念與修持方式,最契現代社會之時機。...

管教父母對嗎,如何讓家庭關係和諧

問: 我總想管教我父親的不良習慣:打麻將、飲酒。我...

【推薦】閉關十天念百萬佛號的真實體驗

淨宗祖庭東林寺舉行的10天閉關念佛活動真是太殊勝了,...

從妄想中走出來

怎麼走出妄想呢?大智慧的佛陀,做了兩件重要的事情:...

慧律法師《知足則幸福常存》

每一個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覺得...

聖嚴法師的學思歷程

或許諸位老師、同學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學校請了一位和...

不要急於求心念一下子能清淨

從我們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來反省自己的心:當我和他人...

如何能得到美滿家庭

問: 如何能得到美滿家庭? 方海權答: 在《三世因果...

要想得地藏菩薩加持,起碼要有下至心

現在這個地球,有六十五億人口,能夠念他的名號,跟他...

簡單生活,安心淨土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在一家國營企業上班,主要業務是對...

【推薦】為什麼富貴不能持久呢

現下總在分類什麼富二代,窮二代,吊絲,高富帥之間的...

【佛教詞典】未來受

【未來受】 p0489 集異門論十一卷四頁云:云何未來受?...

【佛教詞典】上祭

(儀式)供物上壇曰上祭。言下祭者其意同也。見象器箋...

【視頻】宏海法師《印祖文鈔》讀書會答疑

宏海法師《印祖文鈔》讀書會答疑

【視頻】淨界法師《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淨界法師《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