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

2015/08/1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250、念佛念到極處亦能開悟。縱悟到極處,若無信願,則斷難往生。為什麼?

淨土宗要,唯信願行三法而已。若置信願於度外,縱悟到極處,也斷難往生。以故蕅益大師恐人受病,令其直念也。

入道多門,唯淨土最為第一。淨土宗要,唯信願行三法而已。蓮池之令人參者(即參念佛是誰),以當時宗門甚盛,不如是,或恐人以為異宗,而不肯修,又亦欲引宗門中悉修念佛三昧也。蕅益之不須參究者,以念佛一法不以開悟為事,若求開悟,或置信願於度外,而念到極處,亦能開悟,不悟亦無所礙。縱悟到極處,若無信願,則斷難往生。以故大師恐人受病,令其直念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79頁復金慧暢居士書)

251、印祖為什麼勸念佛人:凡離信願說念佛等開示,悉宜置之度外?

以彼系禪宗唯究自心者之方法,非淨宗仗佛慈力,以求往生者之軌範也。光之所說,乃宗淨宗古德之誠言,非臆見杜譔之偏論。

現今之世,謬亂已極。廢經廢倫,無可救藥。然以道眼觀之,是殆催人出此娑婆,生彼極樂之大警策。倘不懷出世之心,則將來之世,直無可為吾父母者。近來研究佛學者,實繁有徒,但天姿高者,每任臆見,偏重理性,不務事修。或以信願為著相,或以參究為親切。縱修淨業,不依淨土法門之宗旨,則致感應道隔,以現生了脫之法,作未來得度之因。令上等天姿,反不如愚夫愚婦,顓蒙念佛,為能得其實益,豈不大可惜哉!閣下既發心念佛,固當依淨土宗旨,凡離信願說念佛等開示,悉宜置之度外。以彼系禪宗唯究自心者之方法,非淨宗仗佛慈力,以求往生者之軌範也。光之所說,乃宗淨宗古德之誠言,非臆見杜譔之偏論。請熟讀《淨土十要》,則自可悉知。印光《文鈔》文雖淺陋,其於禪淨界限,及普通特別法門之所以,佛力自力大小之得失,頗為詳悉。倘肯詳閱,亦未始絕無裨益。(《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89頁 致鄭鳴之居士書)

252、修淨土以哪個發願文為主?

專修淨土者,宜以蓮池大師新定淨土發願文為主。此願文事理周到,了無一義一法之滲漏。

汝既專修淨土,宜以蓮池大師新定淨土發願文為主。(省庵語錄下卷,有此願文註解,閱之自知其妙。)汝自立四願,或兼用或不用皆可。以彼願文,事理周到,了無一義一法之滲漏。彼雲法界,則包括無遺。汝雲大千,較法界量,奚啻大地一塵,大海一滴?(《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75頁 復高邵麟居士書三)

附:蓮池大師發願文

稽首西方安樂國,接引眾生大導師。

我今發願願往生,惟願慈悲哀攝受。

弟子某甲(眾等),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求於諸佛一乘無上菩提道故,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淨土。又以業重福輕,障深慧淺,染心易熾,淨德難成,今於佛前,翹勤五體,披瀝一心,投誠懺悔。我及眾生,曠劫至今,迷本淨心,縱貪瞋癡,染穢三業,無量無邊;所作罪垢,無量無邊。所結冤業,願悉消滅。從於今日,立深誓願:遠離惡法,誓不更造;勤修聖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覺;誓度眾生。阿彌陀佛以慈悲願力,當證知我,當哀愍我,當加被我。願禪觀之中,夢寐之際,得見阿彌陀佛金色之身,得歷阿彌陀佛寶嚴之土,得蒙阿彌陀佛甘露灌頂,光明照身,手摩我頭,衣覆我體。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長;疾空煩惱,頓破無明;圓覺妙心,廓然開悟;寂光真境,常得現前。至於臨欲命終,預知時至;身無一切病苦厄難,心無一切貪戀迷惑;諸根悅豫,正念分明;捨報安詳,如入禪定。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諸聖賢眾,放光接引,垂手提攜。

樓閣幢幡,異香天樂,西方聖境,昭示目前。令諸眾生,見者聞者,歡喜感嘆,發菩提心。我於爾時,乘金剛台,隨從佛後,如彈指頃,生極樂國。七寶池內,勝蓮華中,華開見佛,見諸菩薩,聞妙法音,獲無生忍。於須臾間,承事諸佛,親蒙授記。得授記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無量百千陀羅尼門,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後不違安養,回入娑婆;分身無數,遍十方剎。以不可思議自在神力,種種方便,度脫眾生。咸令離染,還得淨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是大願,世界無盡,眾生無盡,業及煩惱,一切無盡,我願無盡。願今禮佛、發願、修持功德,迴施有情。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法界眾生,同圓種智。(蓮池大師:《雲棲法匯》)

第三章 斷疑生信,乘大願船

253、為什麼淨土法門應當仰信,不可懷疑?

古人謂淨土法門,唯佛與佛乃能究盡。登地菩薩,不能知其少分。我等博地凡夫,即當仰信諸佛諸祖誠言,斷不可有一念疑心。

淨土法門若信得及,何善如之。若己智有不了,即當仰信諸佛諸祖誠言,斷不可有一念疑心。疑則與古佛相背,臨終定難感通矣。古人謂淨土法門,唯佛與佛乃能究盡。登地菩薩,不能知其少分。夫登地大士,尚不全知,豈可以博地凡夫,妄生臆斷乎?(《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48頁 復鄧伯誠居士書一)

254、為什麼說有真信者必有切願?沒有信願就不得往生?

今既不發願,亦豈有信?信願全無,故不能與彌陀宏誓感應道交。故有真信者,必有切願。

念佛一法,乃仗佛力出三界、生淨土耳。須知去卻信願念佛,與宗家之參究無異。若得往生,則因果不相符契矣。蕅益雲,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乃鐵案也。

刀砍不入一段,原無可疑。以閣下將自力他力、禪宗淨宗之界限未分,致成一大疑團耳。念佛一法,乃仗佛力出三界、生淨土耳。今既不發願,亦豈有信?(有真信者,必有切願。)信願全無,但念佛名,仍屬自力。以無信願,故不能與彌陀宏誓感應道交。若見思惑盡,或可往生。若全未斷,及斷未淨盡,則業根尚在,何能即出輪迴?五祖戒、草堂青等,即是確證。須知去卻信願念佛,與宗家之參究無異。若得往生,則因果不相符契矣。蕅益雲,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乃鐵案也。經云一心不亂,遠承前文依正功德,即是教令生信。近承上文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即是教令發願。又況下文勸信勸願,不一而足。閣下截斷前文,止執一句,故有不貴發願之疑。又以無信願之一心,與有信願之一心,敵體同觀,故有刀砍不入,豈非純一,何以無願不得往生之疑。(《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34頁 復濮大凡居士書)

255、為什麼要急急講求信之一法,以期深造其極?

淨土一法,因法門廣大,而其修法又極簡易,被稱為難信之法。若能於此法深生信心,雖是具縛凡夫,其種性已超二乘之上。由是言之,信之一法,不可不急急講求,以期深造其極。

如來知諸眾生唯仗自力了脫之難,故於一切法門之外,特開念佛求生淨土一門。但能信願真切,即五逆十惡極重罪人,臨命終時,地獄相現,有善知識教以念佛,若能念佛十聲,或止數聲,或止一聲,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況彼修行世善,不作諸惡者乎?若是精修梵行,禪定力深,則往生品位更高,見佛聞法最速。即大徹大悟,斷惑證真之人,亦須迴向往生,以期圓證法身,速成佛果。其餘法門,小法則大根不須修,大法則小根不能修。唯茲淨土一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之則觀音、勢至、文殊、普賢,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則五逆十惡,阿鼻種性,亦可預入其中。使如來不開此法,則末世眾生,欲即生了生脫死,便絕無企望矣。然此法門如是廣大,而其修法又極簡易。由此之故,非宿有淨土善根者,便難諦信無疑。

不但凡夫不信,二乘猶多疑之。不但二乘不信,權位菩薩,猶或疑之。唯大乘深位菩薩,方能徹底了當,諦信無疑。能於此法深生信心,雖是具縛凡夫,其種性已超二乘之上。喻如太子墮地,貴壓群臣,雖其才德未立,而仗王力故,感如此報。修淨土人,亦復如是。由以信願持佛名號,即能以凡夫心,投佛覺海,故得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也。欲說淨土修法,若不略陳諸法仗自力了脫之難,此法仗佛力往生之易,則不是疑法,便是疑自。若有絲毫疑心,則因疑成障,莫道不修,修亦不得究竟實益也。由是言之,信之一法,不可不急急講求,以期深造其極乎哉?(《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88頁 與陳錫周居士書)

256、淨土法門為什麼被稱為難信之法?

淨土法門,為一切法門中之特別法門。心無成見者,則易生信。知為特別法門者,則必極力提倡。將特別法門作普通法門論者,則不但不生信且將闢駁矣。以故名為難信之法。汝能信得及,許汝往生有分。

須知淨土法門,乃如來一代所說一切法門中之特別法門。愚夫愚婦心無成見,則易生信。通宗通教者,知為特別法門者,則必極力提倡。通宗通教而以特別法門作普通法門論,則不但不生信且將闢駁矣。以故名為難信之法。故光常曰淨土法門,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得九界(六道三乘之九法界)同歸,十方共讚,千經俱闡,萬論均宣也。汝能信得及,許汝往生有分。(《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188頁 答陶冶公書)

257、為什麼說淨土法門唯佛與佛乃能究盡?難信之法怎麼信?

淨土法門,是以果覺為因心,全體是佛境界。故唯佛與佛,乃能究盡,非彼諸人智所能知故也。我輩凡夫,仰信佛言,依教奉行,自獲實益。若得聞此不思議法門,便是多劫深種善根,況信受奉行乎哉。

淨土法門者,如來徹底悲心,普度眾生之法門也。令彼無力斷惑具縛凡夫,信願持名,現生了脫,與觀音、勢至同為伴侶。上而至於等覺菩薩,位鄰佛果,尚須往生,方成正覺。至頓至圓,徹上徹下,超越一代時教所說一切法門。以故當佛說《彌陀經》時,六方諸佛出廣長舌,一音讚歎,稱為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又謂我釋迦世尊,能為甚難稀有之事。而我世尊,自敘宿因,謂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令其聞者,信受奉行,以究竟暢己出世之本懷而已。然此法門,甚深難測。雖經諸佛本師交相勸信,而世之疑者,猶復甚多。不但世智凡情不信,即深通宗教之知識,猶或疑之。不但知識不信,即已證真諦,業盡情空之聲聞緣覺,猶或疑之。不但小聖不信,即權位菩薩,猶或疑之。即法身大士,雖能諦信,尚不能窮源徹底。良以此之法門,是以果覺為因心,全體是佛境界。故唯佛與佛,乃能究盡,非彼諸人智所能知故也。我輩凡夫,仰信佛言,依教奉行,自獲實益。若得聞此不思議法門,便是多劫深種善根,況信受奉行乎哉。(《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四第799頁 重刻龍舒淨土文題詞並序)

258、為什麼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念佛求生淨土一法,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門。若非宿具慧根,實難深生正信。若信得及,則一切人天六道具縛凡夫,淨土亦總攝無遺矣。

淨土法門,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門。若非宿具慧根,實難深生正信。勿道儒者不易生信,即通宗通教之知識,亦每每以宗教之義論判之。致於此令博地凡夫未斷煩惑,即於現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之不思議法,不但不肯自修,而且不肯教人者,以不知此法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九第1340頁 復秦銘光居士書)

古德謂念佛求生淨土一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登地菩薩,不能知其少分者,即此是也。則一切上根利器,淨土總攝無遺矣。《大集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則一切人天六道具縛凡夫,淨土亦總攝無遺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633頁 淨土決疑論)

259、對於淨土法門,自己見解不到,該怎麼辦?

凡淨土經論,當急急研窮,依教奉行。不可以己見不到,稍生一念疑心。仰信佛祖誠言,生信發願,持佛名號,自能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一得往生,則便超凡入聖,了生脫死。

閣下既知仙劫有數,佛壽無量,當此高年,正宜於念佛法門,專精緻力。其餘禪教諸法,且從簡略。以彼諸法,廣大深遠,不易研窮。即窮到極處,尚須歸宗淨土法門,方能 究竟了辦。凡淨土經論,當急急研窮,依教奉行。不可以己見不到,稍生一念疑心。仰信佛祖誠言,生信發願,持佛名號,自能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一得往生,則便超凡入聖,了生脫死,長侍彌陀,參隨海眾。當即徹證無生,速登補處矣。回視成仙而為天帝所轄,殆天淵相隔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285頁 復酈隱叟書)

260、佛說淨土法門難信是指什麼難信?

以仗自力通途法門之義,疑仗佛力特別法門之益,而不肯信受。佛說難信,蓋即指此。

須知淨土法門,乃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不可以與通途法門並論。若不明此義,以仗自力通途法門之義,疑仗佛力特別法門之益,而不肯信受,則其失大矣。佛說難信,蓋即指此。若無此執,則誰不信受奉行焉。(《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六第1084頁 阿彌陀經白話解釋序)

261、修行淨土為什麼不必問他人之效驗?

以佛祖誠言可憑故。若問他人效驗,便是信佛言未極,而以人言為定,便是偷心,便不濟事。

至於修行淨土,有決定不疑之理,何必要問他人之效驗。縱舉世之人,皆無效驗,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誠言可憑故。若問他人效驗,便是信佛言未極,而以人言為定,便是偷心,便不濟事。英烈漢子,斷不至捨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己中心無主,專欲以效驗人言為前途導師,可不哀哉。(《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229頁 復永嘉某居士書一)

262、判斷往生的標準是什麼?

念佛人平時有真信切願,無一不得往生。何以故?以信願感佛,佛以慈悲攝受,感應道交,必能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又何須問彼見佛與否,方可斷判也。

念佛人平時有真信切願,無一不得往生者。況福峻臨終正念昭彰,作問訊頂禮等相,而死後身體柔軟潔淨,顏貌如生,又何必以彼工夫淺為疑乎?夫彌陀願王,十念尚度,況彼精進修持,已二三年,又有何疑。世有種人,志意下劣,雖常念佛,不求往生,唯欲求人天福報,此種人縱畢世修行,只得來生之癡福而已。有正信者,自己以信願感佛,佛以慈悲攝受,感應道交,必能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又何須問彼見佛與否,方可斷判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67頁 復郁智朗居士書)

263、念佛未能心中清淨,也能得往生嗎?

只要信願真切,雖未能心中清淨,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為能感,故致彌陀即能應耳。

念佛之法,重在信願。信願真切,雖未能心中清淨,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為能感,故致彌陀即能應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無動相,但無狂風巨浪,則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現矣。感應道交,如母子相憶。彼專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於不知此義故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46頁 復黃涵之居士書三)

264、念佛沒有境界和瑞相能否往生?

心與佛相應,有真信願,決定往生。

問,修行有得好境界者,或夢到西方,或面見彌陀,或聞異香,或見蓮花。湘省王季果居士常有見到。乃念佛十年,並無瑞相發現,設臨終亦如此,豈非難到極樂?究竟可否聽其自然,不生希望?

答,但求心與佛合,不須致力於見境界。心與佛相應,有真信願,決定往生。心若希求境界,或未相應,有境界現,或致著魔。(《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1953頁 答俞大錫居士問)

265、為什麼無論業力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仗佛慈力,不計業力大小,唯以真信切願,念阿彌陀佛名號,即得與佛感應道交,故蒙佛慈接引往生西方。閣下若信此話得及,則生也得大利益,死也得大利益。

閣下既相信光,當依光所說,方有實益。否則雖有信心,但作種未來之善根而已。吾人在生死輪迴中久經長劫,所造惡業,無量無邊。若仗自己修持之力,欲得滅盡煩惱惑業,以了生脫死,其難愈於登天。若能信佛所說之淨土法門,以真信切願,念阿彌陀佛名號,求生西方,無論業力大、業力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譬如一顆沙子,入水即沉,縱有數千萬斤石,裝於大火輪船中,即可不沉而運於他處,以隨意使用也。

石喻眾生之業力深重,大火輪喻彌陀之慈力廣大。若不念佛,仗自己修持之力,欲了生死,須到業盡情空地位方可。否則縱令煩惱惑業斷得只有一絲毫,亦不能了,喻如極小之沙子,亦必沉於水中,決不能自己出於水外。閣下但生信心,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再起別種念頭。果能如是,壽未盡則速得痊癒,以專一志誠念佛功德,便能滅除宿世惡業,猶如杲日既出,霜雪即化。壽已盡則即能往生,以心無異念,即得與佛感應道交,故蒙佛慈接引往生也。閣下若信此話得及,則生也得大利益,死也得大利益。(《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619頁 復裘佩卿居士書二)

266、「我業重,恐怕不能往生」,這種想法對嗎?

不對。往生西方,萬不可卑劣自居,謂我業重,恐不能生。若作此想念,則決定不能生矣。

若不念佛求生西方,縱生到至極尊貴之非非想天,天福一盡,仍復輪迴六道。若具志誠懇切念佛,縱將墮阿鼻地獄,尚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萬不可卑劣自居,謂我業重,恐不能生。若作此想念,則決定不能生矣。何也?以心無真信切願,無由感佛故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620頁 復裘佩卿居士書二)

267、有人害怕自己工夫淺薄,業力深厚不能往生,錯在哪裡?

五逆十惡將墮地獄,遇善知識教以念佛,尚得往生。吾人雖有罪業,雖少工夫,較彼五逆十惡,當復高超多多矣。何可自暴自棄,以致失此無上利益也。

亦有愚人,知見狹劣。謂己工夫淺薄,業力深厚,何能即生。不知眾生心性,與佛無二。五逆十惡,將墮地獄,遇善知識,教以念佛。或滿十聲,或止數聲,隨即命終,尚得往生。觀經所說,何可不信。彼尚往生,況吾人雖有罪業,雖少工夫,較彼五逆十惡,十聲數聲,當復高超多多矣。何可自暴自棄,以致失此無上利益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五第962頁 樂清虹橋淨土堂序)

往生全仗信願真切。若先有怕不能往生之疑,則不能往生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791頁 復倪慧表居士書)

268、極重罪人若能一念回光,志心念佛,也能帶業往生嗎?

佛視眾生,猶如一子,於善順者固能慈育,於惡逆者倍生憐愍。子若迴心向親,親必垂慈攝受。

又以佛慈廣大,專以度生為事。一念回光,即蒙攝受。所謂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也。

畢世修行者,固然如是。即五逆十惡極重罪人,臨命終時,地獄相現,若能志心念佛,即得蒙佛接引。良以佛視眾生,猶如一子,於善順者固能慈育,於惡逆者倍生憐愍。子若迴心向親,親必垂慈攝受。又復眾生心性,與佛無二,由迷背故,起惑造業,錮蔽本心,不能彰顯。倘能一念回光,直同雲開月現。性本不失,月屬固有,故得歷劫情塵,一念頓斷,喻如千年暗室,一燈即明。此實一代時教最妙之法,上聖下凡共由之路。遍透九界之機宜,極暢如來之本懷。猗歟懿哉!何可得而思議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六第1134頁 陝西南五台山大覺岩西林茅篷專修淨業緣起記)

即五逆十惡之流,臨終能生大慚愧,生大怖畏,志心念佛數聲隨即命終者,亦得決定往生。以佛慈廣大,專以度生為事。一念回光,即蒙攝受。所謂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435頁 復岳仙嶠居士書)

269、欲生淨土為何不可存「但求不墮惡道即已」之念?

此念不可萌於心,形於口與筆。若有此念,便不得往生。

至汝先說但求不墮惡道即已,此言千萬不可萌於心,形於口與筆。若有此念,便不得往生。往生全仗決定信願,存此念,即無決定求生之心。有決定不生之心,其害非小。淨土宗旨已失,何能得淨土真實利益?至於化三一心念佛,誓生極樂,能生不生,皆不作念,至不生亦善,即是遠離疑慮之心,乃學宗教家之說大話。汝若是法身大士,則此語方為實義。然法身大士欲利益凡夫,亦不可說此話。若是博地凡夫,又求生西方,說此話,則是胡說巴道,自誤誤人,害豈有極?

千萬不可依從,依之則往生無分。凡夫往生,全仗至心切念,彼一切付之無念,則何能感應道交。其感應道交者,全由至誠懇切之決定念。證無念者,則可說此話,未證無念說此話,皆成東坡臨終之誤。可不哀哉,可不痛哉!至雲莫謂研究起信,並可隨力堪任廣讀三藏十二部,此話與上智之人說,即為契理契機之良言,對中下人,即有氾濫無所指南之過咎。談何容易!試問汝與化三,是此根性否?宗門教人,看一句無義味語,淨土教人,專持佛號者,以約則易於得力,博則難於得益故也。即教家雖曰講演非博不可,然亦須有專業,方為實修。(《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852頁 復周智茂居士書七)

270、凡夫的狂妄、愚癡二病表現在哪裡?如何對治?

狂妄者,謂我本是佛,何須念佛;心淨則土淨,何需求生淨土。愚癡者,謂我系凡夫,何敢妄想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不知自己一念心性,與佛無二無別。

故令生信發願,念佛求生西方,庶可親證此本具佛性。倘不求生西方,但求消災,及不失人身,猶如以無價之摩尼寶珠,換取一根糖吃。其人之愚癡可憐,不識好歹為最第一矣。

一切凡夫,具有二病。一則狂妄,二則愚癡。狂妄者,謂我本是佛,何須念佛;心淨則土淨,何需求生淨土。此係執理而廢事。其弊至撥無因果,壞亂佛法,疑誤眾生。此人必墮阿鼻地獄,永無出期。以善因而招惡果,誠可憐憫。愚癡者,謂我系凡夫,何敢妄想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不知自己一念心性,與佛無二無別。但以煩惱惑業障蔽,故令即心本具之佛性功德,不能顯現。譬如大寶銅鏡,經劫蒙塵,智者知是寶鏡,愚人認做廢物。佛憫眾生迷昧自心,教令念佛求生西方者,以最愛惜眾生之本有佛性,恐其永遠迷失,故令生信發願,念佛求生西方,庶可親證此本具佛性。倘不求生西方,但求消災,及不失人身,猶如以無價之摩尼寶珠,換取一根糖吃。其人之愚癡可憐,不識好歹為最第一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199頁 復智正居士書三)

271、崔母以五六年工夫就能往生有何依據?

崔母五六年來,日夕繫念。臨終不起愛戀,密默念佛,豎手示敬,端坐而逝,即此數端,便是往生之相,況沒後全身已冷,頂門猶熱,及至入殮,面貌如生,征於經論,謂頂聖眼天生之說,其往生又何疑焉。

或曰,每見載籍,畢世修持,定慧力深,宗說兼通,解行相應者,多有生死不了,仍復受生。何崔母以五六年工夫,竟得往生,了生死耶?有何證據,而知其決定往生耶。答曰,子未知了生死有自力佛力之所以也。一切法門,皆仗自力,淨土法門,全仗佛力。仗自力,非見思淨盡,無由出離生死。仗佛力,若信願真切,即可帶業往生。譬如渡海,一由自浮,一由乘舟。到岸雖同,其難易安危,奚啻天淵懸殊也。《觀無量壽佛經》示三種淨業正因,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此十一事,或有一二,加以信願念佛,悉得往生,況崔母之將及全備者乎。又五逆十惡眾生,臨終地獄相現,有善知識教令念佛,或至十聲,或止數聲,直下命終,亦得仗佛慈力,往生下下品中。況崔母五六年來,日夕繫念者乎。言證據者,臨終不起愛戀,密默念佛,豎手示敬,端坐而逝,即此數端,便是往生之相,況沒後全身已冷,頂門猶熱,及至入殮,面貌如生,征於經論,謂頂聖眼天生之說,其往生又何疑焉。(《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七第1346頁 崔母孫夫人往生傳發隱)

272、有信願,但未得一心不亂,能夠往生嗎?

果具真信、切願,雖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往生。

須知往生淨土,全仗信、願。有信、願,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亂,亦可往生。且莫只以一心不亂,及得念佛三昧為志事,不復以信、願、淨念為事。(都攝六根而念,為淨念。念佛時,常聽自己念佛音聲,即是都攝六根之下手處。切須注意。)或恐志大言大,未得實益。由不注重信願,不能與佛感應道交,仍在此五濁惡世中,做苦眾生耳。(《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288頁 復郁智朗居士書)

然念佛一法,注重在信、願、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發願,縱得一心,也未必得往生。果具真信、切願,雖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往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142頁 複習懷辛居士書)

273、不識字的人念佛也能往生嗎?

往生不在識字不識字,只在有信願與無信願。有信願,決定往生,無信願,決不得往生。

往生不在識字不識字,只在有信願與無信願。有信願,決定往生,無信願,決不得往生。汝母經咒不能念,當勸令一心念佛。宜吃長素,切勿以血肉供親為行孝也,此係不知佛法人之迷信。吾人既知食彼之肉,將來亦當以身命還,則此之行孝,直是令親生生世世受人屠宰也。此孝,乃害親於生生世世之孝,可不哀哉。(《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305頁 復智樂居士書)

274、四十八願中有唯除五逆之句,《觀經》下下品中又許五逆往生,是否互相衝突?

四十八願,係約平時說。《觀經》下下品,乃約臨終說。由時事不同,故攝否有異。

至於《無量壽經》乃至十念,咸皆攝受,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者,此約平時說,非約臨終說。以其既有五逆之極重罪,又加以邪見深重,誹謗正法,謂佛所說超凡入聖,了生脫死,及念佛往生之法,皆是誆騙愚夫愚婦奉彼教之根據,實無其事。由有此極大罪障,縱或有一念十念之善根,由無極慚愧極信仰之心,故不能往生也。《觀經》下下品,乃約臨終阿鼻地獄相現時說。雖不說誹謗正法,而其既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必不能不謗正法。若絕無謗法之事,何得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乎?每有作此無謗法,彼有謗法解者,亦極有理。但既不謗法,何又行三種大逆乎?是知四十八願,係約平時說。《觀經》下下品,是約已見地獄至極之苦相說。其人恐怖不可言宣,一聞佛名,哀求救護,了無餘念,唯有求佛救度之念。雖是乍聞乍念,然已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故雖十念,或止一念,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四十八願,乃約平時說。《觀經》下下品,乃約臨終說。由時事不同,故攝否有異。謂為衝突,則成鑿死卯子漢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482頁 復善覺大師書)

275、盲聾瘖啞之人,念佛可以往生嗎?

喑者無聲,啞者不會說話,但能心中默念,亦可現生親得念佛三昧,臨終直登九品。何可雲此等人不得往生?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謂盲聾瘖啞不得往生?佛說八難中有盲聾瘖啞,謂其難以入道而已。果能專精念佛,雖聾子不能聽經,及善知識開示,瞎子不能看經,究有何礙?喑者無聲,啞者不會說話,但能心中默念,亦可現生親得念佛三昧,臨終直登九品。何可雲此等人不得往生?此等人不認真念佛,則不得往生,非此等人雖念佛亦不得往生也。

至於殘廢缺手缺腳者,與此盲聾瘖啞者同。此之說話,蓋是誤會往生論偈之所致也。偈云「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乃是說西方極樂世界,是大乘善根人所生之世界,絕無有可以譏毀可以厭嫌之名字耳。下即列出譏嫌之名數種,即女人、六根不具足之人,及聲聞緣覺之二乘人。故曰:「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乃謂西方無有女人,與六根不完足人及小乘人。(西方雖有小乘人名字,然皆屬發大乘心者,絕無不發大心之聲聞緣覺人耳。)非指此世界之修行者說。無智慧人,認做此等人不得生西方,其錯大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39頁 復宗靈法師書)

276、以前做過種種惡事,現在念佛能夠往生嗎?

佛視眾生猶如親生兒女,兒女不依父母之教,父母無可奈何。眾生若肯改過遷善念佛,佛決定於彼臨終親垂接引也。

若其人未發心念佛前,曾作諸惡,今既念佛生大慚愧,痛改前非,則亦可決定往生。佛視眾生猶如親生兒女,兒女不依父母之教,父母無可奈何。眾生若肯改過遷善念佛,佛決定於彼臨終親垂接引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692頁 復鄭琴樵居士書)

277、吃葷的人能念佛嗎?

吃肉即無慈悲之心,此語乃為汝真實修行者說。若泛泛悠悠之人,雖不吃素,亦可念佛。

按理宜淨素。雖勢難即淨,但宜少食。即食,亦當存一憐憫度脫之心。非吃葷人念不得佛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051頁 復馬宗道居士書一)

佛以慈悲為本,汝既吃肉,即無慈悲之心,此語乃為汝真實修行者說。若泛泛悠悠之人,雖不吃素,亦可念佛。非吃葷者,就念不得佛,不可不知。(《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869頁 復陳蓮英女居士書)

278、念佛功夫不得力能否往生?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何得妄說閑談。

問,念佛自知不得力,欲加課非但無力,且無時間。如長此以往,恐生西少把握,而此志又決計欲生,究用何法,能萬分可靠?

答,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何得妄說閑談,不以古人所說者為指南。(《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1956頁 答俞大錫居士問)

問,念佛時心多散亂,或說是年齡關係,如年老心散,不能收束,則老年人決不能往生矣。究竟是否由於年齡,抑功夫未到家之故?

答,汝之不一心,由於心無正見。無正見,故無真信切願。有真信切願,未能一心,亦可往生。無真信切願,縱能一心,亦難往生。以往生由仗佛力故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1957頁 答俞大錫居士問)

279、為什麼堅持早晚十念也能往生?

若至心發願,早晚十念念佛,亦能往生。

或有公私眾務,了無少暇,須於早晚十念念佛,至心發願,亦能往生。以阿彌陀佛曾有願雲,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是故十念念佛,亦得往生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四第653頁 淨土法門普被三根論)

280、為什麼臨終聞法念佛也能往生?

由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十念稱名因緣,平素不念佛人,臨終善友開示,一心念佛,或止念上十聲即命終,亦得往生。

念佛之人,若是一心念佛,不念世間家業兒女,決定可以蒙佛慈力,接引往生。無論修持久近,乃至臨終始得善友開示,一心念佛,或止念上十聲即命終,亦得往生。以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第十八願雲,若有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求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由此因緣,平素不念佛人,臨終善友開示,大家助念,亦可往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2037頁 一切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證據)

281、五逆十惡之流臨終十念與平常十念有何不同?謗法之人也能帶業往生?

此之十念,比平常之十念,其猛切有天淵相殊之勢,故得往生也。以地獄極苦所逼,其一聞佛名,乃以全副精神為之稱念。除此念外,絕無他念。

謗法之人知曾謗法,後知改悔,則得往生。譬如病癒,即是好人。歸降,即是順民也。若謂謗法之人,後縱改悔,亦不得往生,便完全失卻修持準繩。是知儒佛皆以改過遷善,以期希聖希賢,斷惑證真為事也。世人不善會其意,徒執其文,自生障礙。

五逆十惡之流,臨終能生大慚愧,生大怖畏,至心念佛數聲,隨即命終者,亦得決定往生。以佛慈廣大,專以度生為事。一念回光,即蒙攝受。所謂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435頁 復岳仙嶠居士書)

四十八願中,十念稱名,即得往生,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此約平時說。以五逆罪大,謗法不信,此種罪障,豈悠悠泛泛之修持所能滅乎。《觀經》五逆十惡,將欲命終,地獄相現,有善知識(此不論僧俗男女,但能教彼念佛者,即名善知識。)教以念佛,或止十聲,或不及十聲,直下命終,亦得仗佛慈力,帶業往生。此之十念,比平常之十念,其猛切有天淵相殊之勢,故得往生也。以地獄極苦所逼,其一聞佛名,乃以全副精神為之稱念。

除此念外,絕無他念。雖非親證一心不亂,然其心畢竟了無異念。當此之時,絕無有三心二意,疑信相參之心相,故不言及謗法。即平素謗法之人,亦必如墮水火以求救援,何暇生疑起謗耶?《往生論》謂謗法者,決定不生。以既謗正法,自無正信,何能往生?此極勸人生正信耳。若先曾謗法,後知改悔,則得往生。譬如病癒,即是好人。歸降,即是順民也。若謂謗法之人,後縱改悔,亦不得往生,便完全失卻修持準繩。與儒教尚不合,況佛以一切眾生同具佛性,皆當成佛乎。《書》云:「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是知儒佛皆以改過遷善,以期希聖希賢,斷惑證真為事也。世人不善會其意,徒執其文,自生障礙。(《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九第1320頁 復陳薪儒居士書)

282、博地凡夫障深慧淺,念佛為什麼能往生?

全仗佛力。

須知十方佛土,必須到此念佛地位,方可往生。博地凡夫障深慧淺,善根微薄,壽命短促,欲仗自力豎出三界,譬如沙子一粒,入水即沉。若以數萬斤大石裝於船中,石雖重大,因有船載,可以不沉。可見自力佛力之難易。念佛法門,全仗佛力。欲了生死,即須念佛,橫超三界,接引往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五第481頁 復周志誠居士書二)

283、念佛往生有實驗證明嗎?

看《淨土聖賢錄》。

至於念佛實驗,豈不能折伏科學者之讒口。汝何不看《淨土聖賢錄》,是諸人之臨終實驗,何不許人談。而今之談佛者,又何必捨此種實驗,而徒嘆束手。真是懷抱夜明珠,徒自恨黑暗。可不哀哉!(《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903頁 復蔡契誠居士書九)

284、為什麼說求生西方,比求來生做人容易?

人一生中所造罪業,不知多少。無量劫來所造罪業,更是無量無邊。宿業若現,三途惡道,定規難逃。想再做人,千難萬難。求生西方,仗佛力加被,宿世惡業容易消。縱未能消盡,以佛力故,不致償報。今幸遇淨土法門,當生信發願,求生西方,則不負佛恩。

又汝既皈依佛法念佛,當依佛教而行。佛教你求生西方,你偏不肯求生西方,偏要求來生。你今活了幾十年,不知經過多少回刀兵水旱饑饉疾疫等災。若未遇佛法,不知出離之方,則莫有法子,只好任其死後輪迴。今既遇佛法,且復皈依為佛弟子,偏偏不信佛的話,任自己的愚見,胡思亂想,想來生還做人。你要曉得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難。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業,不知多少。別的罪有無且勿論,從小吃肉殺生之罪,實在多得了不得。要發大慈悲心,求生西方,待見佛得道後,度脫此等眾生,則仗佛慈力,即可不償此債。若求來生,則無大道心,縱修行的工夫好,其功德有限。以系凡夫人我心做出來,故莫有大功德。況汝從無量劫來,不知造到多少罪業。宿業若現,三途惡道,定規難逃,想再做人,千難萬難。是故說求生西方,比求來生做人尚容易。以仗佛力加被故,宿世惡業容易消。縱未能消盡,以佛力故,不致償報。(《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200頁 復智正居士之母書)

285、為什麼說求來生不求往生的人是世間罪人之中之罪人?

求來生不求往生,乃是邪執謬見。乃是破壞佛法之邪見,及引一切人起邪執謬見。其罪極大極重。以其心與佛相反,復能誤一切人故也。

佛言世間有二罪人,一是破戒,二是破見。破戒之罪尚輕,破見之罪甚重。何謂破見,即如汝所說,求來生不求往生,乃是邪執謬見。乃是破壞佛法之邪見,及引一切人起邪執謬見。其罪極大極重。以其心與佛相反,復能誤一切人故也。我說這些話,汝且莫當造謠言騙汝。我要是騙汝,當有所為。我不為名利勢力,平白騙汝一素不相識,只見一面之老太婆,豈不成了癡子呆子了麼?因為汝相信我,以我為師。汝子對你說,你不信。

教我對你說,要你現生就要了生脫死,永離世間一切苦,常享極樂一切樂。汝要知好歹。我如此與你說,你要不聽,還照自己愚癡心相,即為忘恩負義。不要說辜負了佛的度眾生恩,並辜負了我這一番不惜精神與汝說這許多話的苦心了。你要發起決定求生西方心,又要教兒女媳婦孫子及親戚朋友,同皆發決定現生即生西方心。則教人之功德,輔助自己修心之功德,臨命終時,即蒙阿彌陀佛親垂接引你登九品蓮台之最上品矣。我若騙你,便是佛騙人。何以故,我乃依佛之意與汝說故。佛豈有騙人之理乎?汝宜盡捨從前之下劣知見心,則定規得生西方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201頁 復智正居士之母書)

286、臨終所見之佛是什麼佛?

臨終見佛,乃自心所感之佛,不得只歸於自心,而謂無佛來迎之事。

問,有云見佛者,乃心佛,非西方佛。若然,則往生時,心佛現前乎,抑彌陀佛來接耶?

答,臨終見佛,乃自心所感之佛,不得只歸於自心,而謂無佛來迎之事。(《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二第927頁 答曲天翔居士問二十七則)

287、為什麼念佛時間不長的人也能往生?

佛之念眾生,甚於眾生之念佛。須知往生西方,全仗佛力。倘有真信切願,十念尚能往生。固不須論修持之久暫也。

或以後生小子,念佛未久,何以便得往生。須知往生西方,全仗佛力。倘有真信切願,十念尚能往生,況荷生從事淨業,已有年餘乎。《無量壽經》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十八願云:「若有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第十九願云:「若有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第二十願云:「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由此三願觀之,知佛之念眾生,甚於眾生之念佛。

凡臨終人,果具信願念佛求生之誠,又得眷屬誡勖助念之力,於斯佛正垂慈接引之時,若無頑冥無知眷屬破壞,決定可以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固不須論修持之久暫也。十念尚生,況年餘乎?況眷屬眾僧之相助乎?如人墮海,忽遇救船。有相助者,則上船,有相破者,仍墮海。生死存亡,只在瞬息間耳。於此上船一助一破既不疑,又何於助念破壞生疑乎?於此生疑,即不信佛言。縱修持力深,亦難往生。何以故,以有此疑情,便與佛不相應故。既與佛不相應,則何能承佛慈力乎?凡修淨業者,必須深明此義,則不負佛恩,不虛己願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四第395頁 沈荷生生西決疑)

288、對念佛往生不生一念疑惑之心,有何殊勝利益?

果能生死心切,對念佛往生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

張善和,張鐘馗,臨終地獄相現,念佛數聲,即親見佛來接引往生。如是利益,一代時教,百千萬億法門之所無者。吾常曰,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者,此之謂也。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54頁 復鄧伯誠居士書二)

289、念佛人怎麼做才可以保證決定往生?

《夢東語錄》,《彌陀要解》,死心依從。常閱《淨土三經》,及十要等。仰信佛祖誠言,的生真信、發切願,以至誠恭敬,持佛名號。雖在暗室屋漏,如對佛天。克己復禮,慎獨存誠,不效近世通人,了無拘束,肆無忌憚之派。光雖生死凡夫,敢為閣下保任即生便可俯謝娑婆,高預海會,親為彌陀弟子、大士良朋矣。

若欲即俗修真,以有限光陰,兼營世事,又期即生定了生死者,則光不妨以聞於古人者,轉以告閣下也。夢東雲,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此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此一段開示,精切之極,當熟讀之。而《夢東語錄》,通皆詞理周到,的為淨宗指南。再進而求之,則蕅益老人《彌陀要解》,實為千古絕無而僅有之良導。倘能於此二書,死心依從,則即無暇研究一切經論,但常閱《淨土三經》,及十要等。仰信佛祖誠言,的生真信、發切願,以至誠恭敬,持佛名號。雖在暗室屋漏,如對佛天。克己復禮,慎獨存誠,不效近世通人,了無拘束,肆無忌憚之派。光雖生死凡夫,敢為閣下保任即生便可俯謝娑婆,高預海會,親為彌陀弟子、大士良朋矣。如於淨土一法,不能死盡偷心,決志修持,於主敬存誠,克己復禮等,猶欲以不執著,為疏散放逸作遮護之巧符,則其所得之利益,固非光劣知劣見所得而知也。餘則光蕪鈔中已備言之,故不多瀆。(《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294頁復尤弘如居士書)

第四章 所有修持,迴向西方

290、迴向的含義是什麼?為什麼迴向淨土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

迴向有三種義:一、迴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二、迴向佛果菩提,念念圓滿。三、迴向法界眾生,同生淨土。迴向之法雖不一,然必以迴向淨土,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

迴向者,以己所修念誦種種各功德,若任所作,則隨得各種之人天福報。今將所作功德得人天福報之因,回轉歸向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作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以至將來究竟成佛之果,不使直得人天之福而已。用一回字,便見其有決定不隨世情之意。用一向字,便見其有決定冀望出世之方。所謂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也。所作功德,人天因也,回而向涅槃之果。所作功德,生滅事也,回而向不生不滅之實相妙理。所作功德,原屬自行,回而向法界一切眾生。即發願立誓,決定所趨之名詞耳。

有三種義:一、迴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此即回事向理之義。二、迴向佛果菩提,念念圓滿。此即回因向果之義。三、迴向法界眾生,同生淨土。此即回自向他之義。迴向之義,大矣哉!迴向之法雖不一,然必以迴向淨土,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以其餘大願,不生淨土,每難成就,若生淨土,無願不成。以此之故,凡一切所作功德,即別有所期,亦必須又復迴向淨土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837頁 復愚僧居士書)

每日功課迴向,一一當與法界眾生。若此功課為此,彼功課為彼,亦非不可。然必又有普迴向之願,方為與三種迴向相合。三種迴向者,一迴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二、迴向佛果菩提,念念圓滿。三、迴向法界眾生,同生淨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392頁 復永嘉某居士書九)

291、迴向與菩提心是什麼關係?

凡發菩提心,誓願度生之人,所有修持功德,均以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迴向西方,則其利大矣。世間無知之人,事事為己,雖修妙行,感果卑劣矣。

然鬚髮菩提心,誓願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迴向,則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與一切眾生深結法緣,速能成就自己大乘勝行。若不知此義,則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見,雖修妙行,感果卑劣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200頁 與徐福賢女士書)

須知無論誦經持咒,均以恭敬至誠為主。均以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迴向西方,則其利大矣。若世間無知之人,事事為己,則其利益隨心力而下劣矣。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其燈光明了無減損。若不相燃,其光亦不增大與久。迴向時當知此意,不但為自己父母恩人如是,即怨家亦如是。方能上契佛心,下結眾緣而解眾怨。(《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五第452頁 復楊慎予居士書)

汝父母之不信,乃宿根淺耳。當以己之持誦功德,全體至心為親迴向,何得只限三遍大悲咒?汝且莫說為親迴向,自己便無有分,汝能真實為親迴向,比但持誦不為親迴向,功德更為殊勝。所以佛門凡有禮誦等事,悉皆普為法界眾生迴向,況生我之父母乎?譬如一燈,燃百千萬億無量無邊燈,此之本燈,猶復如是。若不燃,一燈又有何增益乎哉?況大菩提心之生髮,固非世間燈光之所能喻,不過取其片義而已。(《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720頁 復陳士牧居士書二)

292、迴向有什麼功德和利益?

凡誦經、持咒、念佛、作諸功德,以能為一切眾生迴向,即與佛菩提誓願相合,功德則無量無邊。若只為己一人念,則心量狹小,功德亦狹小矣。

譬如一燈,只一燈之明。若肯轉燃,則百千萬億無量無數燈,其明蓋不可喻矣,而本燈固無所損也。世人不知此義,故止知自私自利,不願人得其益。

佛所以教人,凡誦經、持咒、念佛、作諸功德,皆為法界眾生迴向。平時尚為無干涉之法界眾生迴向,況母歿而不至心為母念佛乎?以能為一切眾生迴向,即與佛菩提誓願相合,如一滴水,投於大海,即與大海同其深廣。如未到海,則勿道一滴,即長江大河,固與大海天地懸殊也。是知凡施 於親,及一切人者,皆屬自培自福耳。知此義,有孝心者,孝心更加增長,無孝心者,亦當發起孝心。(《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94頁 復周孟昆弟書)

念佛當發志誠心,深信心,迴向發願心。(謂以己念佛功德,迴向法界一切眾生,悉皆往生西方。)若有此心,功德無量。若只為己一人念,則心量狹小,功德亦狹小矣。譬如一燈,只一燈之明。若肯轉燃,則百千萬億無量無數燈,其明蓋不可喻矣,而本燈固無所損也。世人不知此義,故止知自私自利,不願人得其益。(《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九第1245頁 復章道生居士書一)

293、不迴向也能獲大益嗎?

不能。以凡夫無正念迴向之力,則所修俱歸人天福報。

悟正謂不迴向,亦能獲大益,此語欠妥。以凡夫無正念迴向之力,則所修俱歸人天福報。不迴向,令久亡父母獲益超度,唯得道聖人則可。悟正之語,混凡聖為一概,不可依從。依之則勿道不得往生,即人天福報,亦不穩妥。以無感不能仗佛力,但任己修持,比誠感者相去懸遠。(《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740頁 復陳士牧居士書九)

294、迴向與信願是什麼關係?

迴向即信願之發於口者。其心中但具願生之念,即是常時迴向。

念佛迴向,不可偏廢。迴向即信願之發於口者。然迴向只宜於夜課畢,及日中念佛誦經畢後行之。念佛當從朝至暮不間斷,其心中但具願生之念,即是常時迴向。若夫依儀誦文迴向,固不得常常如是。(《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160頁 復永嘉某居士書四)

295、為什麼一切修持都要迴向西方?

一切修持皆迴向往生,方合修淨業之宗旨。不可唯以念佛迴向西方,其餘功德,另去迴向世間福報,則念不歸一,便難往生。

又舉凡禮拜讀誦大乘經典,及作一切於世於人有益之事,悉皆以此迴向西方。不可唯以念佛迴向西方,其餘功德,另去迴向世間福報,則念不歸一,便難往生。須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如長壽無病,家門清泰,子孫發達,諸緣如意,萬事吉祥等。)

若求世間福報,不肯迴向往生,則所得世間福報,反為下劣。而心不專一,往生便難決定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97頁 復陳錫周居士書)

念《法華經》,也須要以此功德迴向西方,則與念佛功德無異。若不迴向西方,則是自分其心,念不歸一,臨終便難定得往生。此實最要之一著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五第514頁 復周伯遒居士書廿一)

無論誦何經持何咒,皆須念佛若干聲迴向,方合修淨業之宗旨。(《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323頁 復周智茂居士書)

296、念佛求生淨土是否消極?

信願念佛求生淨土者,世間摩尼寶珠也!

世人虛生浪死,修淨土者,了生脫死。在世間所作所為,皆敦行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但以厭離娑婆,即加之以消極,此真所謂競買千擔假,不買一擔真也。於無實際者之事生貪著,反以為積極,於綱常倫理身心性命上用工夫,反以為消極。吾願世人,通如此消極,則娑婆世界,當轉成清淨佛國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204頁 復湘陰黃頌平居士書)

297、為什麼念佛人有求來生福報之念便無往生之分?

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為人現生了生死的,若求來生人天福報,即是違背佛教。如將一顆舉世無價之寶珠,換取一根糖吃,豈不可惜。

凡誦經、持咒、禮拜、懺悔,及救災、濟貧,種種慈善功德,皆須迴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一有此心,便無往生之分。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則業愈大,再一來生,難免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之三惡道中。若欲再復人身、再遇淨土即生了脫之法門,難如登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為人現生了生死的,若求來生人天福報,即是違背佛教。如將一顆舉世無價之寶珠,換取一根糖吃,豈不可惜。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求來生人天福報,與此無異。(《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4頁 一函遍復)

第五章 念阿彌陀佛與兼念觀音

298、念阿彌陀佛可以兼念觀音嗎?

彌陀、觀音,同是一事。光以末劫苦重,觀音悲深,故每令人兼念,以期速獲慈護也。然念佛亦非無感通,而念佛亦非不可兼念觀音也。專兼均可,佛亦曾令人念,故知了無妨礙也。

至於念佛也好,念觀音也好,何必多此一種閑計較。光以末劫苦重,觀音悲深,故每令人兼念,以期速獲慈護也。然念佛亦非無感通,而念佛亦非不可兼念觀音也。專兼均可,佛亦曾令人念,故知了無妨礙也。

彌陀、觀音,同是一事。而觀音悲深願重,故當兼念,以期速得感通也。所有閑議論,均用不著。古人云,遵其所聞,行其所知。此二句,乃真實修持之龜鑒也。觀音乃過去古佛,為彌陀輔弼,念觀音求生西方,亦可如願,有何不可。念觀音、地藏、彌陀等功德之校量,乃令人發決定念佛心,不可有游移之念而已。若死執其語,不會其意,則成佛怨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433頁復念佛居士書)

299、印祖為什麼勸修淨業人除念佛外兼念觀音?

一心念佛,無事不辦。而觀音慈悲尋聲救苦,當此極苦之時,令念觀音,較彼令念佛,尤易生信。以佛之威神,人多不知。

未發心人即令專念,以彼志在蒙大士覆被而消災禍耳。待其信心已生,則便再以念佛為主,念觀音為助。

一心念佛,無事不辦。而觀音慈悲尋聲救苦,當此極苦之時,令念觀音,較彼令念佛,尤易生信。以佛之威神,人多不知。經中於救苦救難之事,絕少發揮。觀音救苦救難之事,則大乘經中屢屢發揮。……下等人(乃下等智識)以經中未曾說及,或不生信,故令念觀音也。汝何可以佛與菩薩果位神通等較量乎?須知觀音與我世界有大因緣,乃於無量劫前,久已成佛,號正法明。但以慈悲心重,不離寂光(乃佛住處),垂形九界,以行救濟耳。況示跡為阿彌陀佛法王子。如民眾欲求皇帝恩澤,即向太子求耳。念觀音發願求生西方,亦可滿願。以彌陀觀音同一度生之事,非有二義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388頁 復寧德晉居士書十八)

前收據函已知。茲接月刊並放生報告,俱悉。觀音聖號,乃現今之大恃怙,當勸一切人念。若修淨業者,念佛之外專念。未發心人即令專念,以彼志在蒙大士覆被而消災禍耳。待其信心已生,則便再以念佛為主,念觀音為助。然念觀音求生西方,亦可如願耳。(《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五第507頁 復周伯遒居士書十五)

300、世人千萬,災難頻生,觀音菩薩僅是一人,何能一時各隨其人而救護之耶?即能救護,亦不勝其勞矣?

殊不知並非觀音處處去救,乃眾生心中之觀音救之耳。

是知無盡法界,無量眾生,咸在菩薩寂照心中,故得雲布慈門,波騰悲海,有感即赴,無願不從也。

滬戰時,閘北房舍,多成灰燼,獨餘皈依弟子夏馨培之寓所,未曾波及。蓋當戰事劇烈時,彼全家同念觀世音聖號。且最奇異者,戰事起後第七日,渠一家人,始由十九路軍救出。及戰停歸家,室中諸物,一無所失。非菩薩之佑護,何能如是?渠供職新聞報館已數十年,夫妻均茹素念佛甚虔。是知觀音菩薩,大慈大悲,遇有災難,一稱聖號,定蒙救護也。或曰,世人千萬,災難頻生,觀音菩薩僅是一人,何能一時各隨其人而救護之耶?即能救護,亦不勝其勞矣。殊不知並非觀音處處去救,乃眾生心中之觀音救之耳。(《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第1613頁 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觀音大士,於無量劫,久成佛道。為度眾生,不離寂光,現菩薩身。又復普應群機,垂形六道,以三十二應,十四無畏,四不思議無作妙力,尋聲救苦,度脫群萌,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直同月印千江,春育萬卉。雖則了無計慮,而復毫不差殊。良由徹證唯心,圓彰自性,悲運同體,慈起無緣,即眾生之念以為心,盡法界之境以為量。是知無盡法界,無量眾生,咸在菩薩寂照心中,故得雲布慈門,波騰悲海,有感即赴,無願不從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七第1463頁 南五台山圓光寺觀音菩薩示跡之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貽誤今生淨土機緣,未知何世再得人身

我們知道這娑婆世界的劇苦,因因果果的冤家對頭碰面,...

家有逆子,往生還有希望嗎

問: 師父慈悲開示,弟子求生的心極切,厭離心也很強...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皆得神足飛行願

第九 皆得神足飛行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

哪些屬於錯誤的追求呢

問: 人生的痛苦在於錯誤追求。請問,哪些是錯誤追求...

有什麼方法可以在念佛時不溜號呢

問: 拜佛和念佛的時候思緒很亂,不能集中精神,總是...

受戒沒學戒,犯了戒算「真犯戒」嗎

問: 在多年前我受過菩薩戒,可戒場對戒條隻字不提,從...

佛像為何還要開光

問: 佛像為何還要開光? 正如法師答: 改革開放後,...

為什麼現在選擇自殺的人特別多呢

問: 師父,為什麼現在選擇自殺的人特別多呢? 慧廣法...

【大藏經】【註音版】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二 慈悲道場懺法...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泛泛然念佛,則功過不相敵

【原文】 今之世道,乃患難世道。雖曰念佛能滅宿業,然...

念佛後該如何迴向

念佛迴向,不可偏廢,迴向即信願之發於口者。然迴向祗...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何含義

原文: 《觀無量壽佛經》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

人生世間縱獲高壽,亦瞬息即過

【原文】 人生世間,縱獲高壽,亦瞬息即過。倘不自勉力...

學佛正確的八種發心

【然心願差別,其相乃多,若不指陳,如何趨向。今為大...

破除大乘無相的邪知見

【原文】 問曰:或有人言,大乘無相,勿念彼此,若願生...

精進破懈怠

懈怠一定墮落。懈怠就是人沒有自信,身體很懶,懶得不...

居士講法、僧人居住居士家如法嗎

問: 末法時期白衣上坐,講僧團過失,謗僧。王翠明女居...

如何以念佛來對治雜念

如何以念佛來對治雜念? 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把...

大安法師:述而不作話念佛

記者: 我們這些眾生是迷惑顛倒、無明障重、有很多的...

天地廣闊,不要畫地自限

天地廣闊,人不能只想著自己佔有一席之地而自尋煩惱。...

【推薦】修持大悲咒的儀軌和功德利益

根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輪迴故事:晉代名將羊祜找到前世遺物

羊祜(221~278),字叔子,西晉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

各類蔬菜最營養的部分

一般來說,蔬菜可分為莖葉型、塊根型和果實型三大類,...

修行必須下苦功夫

若人發願往生他國淨土,應當隨著那方佛世界的那尊佛的...

【佛學漫畫】貪小便宜損福報

貪小便宜損福報...

【佛教詞典】大迦葉

(人名)摩訶迦葉也。增一阿含經三曰:十二頭陀難得之...

【佛教詞典】僧童

(雜語)禪僧之用語,謂之童行。又曰行者。僧中之童子...

【視頻】大安法師《感應道交的特點》

大安法師《感應道交的特點》

【視頻】莫隨便給人取外號-金色比丘尼的前世因果

莫隨便給人取外號-金色比丘尼的前世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