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宣化上人:六大宗旨即是五戒

宣化上人  2011/01/25  大字體  護眼色

有人歡喜念佛,就參加佛七。有人歡喜參禪,就參加禪七。若是有人不歡喜念佛也不歡喜參禪,就參加個懶七或睡覺七。「懶七」或「睡覺七」,這些名詞很新鮮,但說起來也是很有學問的。

「懶七」:你很懶,其實也懶不了。你什麼也不做,但是心裡就做起工來--打妄想。妄想忽天忽地、忽餓鬼忽地獄、忽人忽天,就是在人的心裡製造出六道輪迴的機器。心裡把這機器發動了,轉來轉去,想要懶惰,其實浪費的腦力及精力更多。所以就更加疲倦,就越加懶,更加覺得什麼都沒有意思,枯燥無味。

「睡覺七」:睡著了就作夢。在夢裡也是一下子夢到發財,或一下子又挨窮,或忽然作大官,又忽然變乞丐,或夢到老虎毒蛇。在夢裡睡也睡不安樂,想打個睡覺七也不行了。

這就是人不會用功,無論做什麼都覺得不好;可是會用功的人,做什麼都覺得好,參禪、念佛都好,就算懶惰睡覺也都是在用功。

所以萬佛聖城有禪、教、密、律、淨五教,你願意修什麼都可以,是很自由的,不需要覺得不好意思,你想懶、睡也都是很好的事;懶,不會偷東西,這是持戒。睡,不會殺人或殺生,這也是持戒。你念佛參禪或學教、習律、修密,這都是持戒呢!所以你學五教,都是在持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用功就不會犯戒,在表面上看來好像沒有在持,其實這是不持而持,不戒而戒。不需要用持戒的名詞,也在持戒,所以這樣用功也是很好的。

因為這樣,在萬佛聖城願用什麼功,都是很自由,不會有人管束你。所以這麼多天,願用什麼功都可以,只要你自己在用功時,提得起、放得下,做什麼像什麼,做什麼都好好去做,專心致志,這就對了。

再說說萬佛聖城的六大宗旨:

(一)不爭,就不會殺生。殺生就因爭心作怪,一爭就你死我活,死傷無數。

(二)不貪,就不會偷盜。為什麼要竊盜他人之物?就因為貪。你要是沒有貪心,就算人家要給你,你也不會要,所以要把貪心去除,才不會偷。

(三)不求,就不會有淫慾心。淫慾心就因為有所求,女求男朋友,男求女朋友,都是追求異性。不單求,還要「追」求,就好像把頭削得尖尖的,往裡頭鑽。若是無所求,還有什麼淫慾心?英俊的男人有什麼用?漂亮的女人也只是個蓋肉的臭皮囊。有什麼值得貪戀的?假若無所求了,淫戒就不會犯。

(四)不自私,就不會打妄語。人打妄語,就因為怕失去自己的利益,自私心作怪,所以騙人撒謊,想令人不認識自己。

(五)不自利,就不會犯酒戒。人為什麼喝酒?就想迷亂自己的身體心性,弄得它恍忱惚惚,以為自己成了神仙,在天上逍遙。喝醉酒又會罵人,又可以為所欲為,又增長淫慾。又想用酒來助血氣流通快點,喝了忘記一切,好像抽鴉片煙一樣過癮。這都是自利心作怪,所以才去喝酒。

所以這六個宗旨,就是「五戒」的別名。為什麼不說五戒?因為我們人聽慣了五戒,你跟他講:「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他說:「我知道了!聽你的做什麼?」所以把它變個名詞,「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這個名詞本來人人也聽過,也懂得,但是真能去做的少之又少,所以提醒大家:

不爭就是不殺生;

不貪就是不偷盜;

不求即是不邪淫;

不自私即是不打妄語;

不自利即是不飲酒。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了解戒律真正的意義

當我們提起戒律這個名詞,對現代講究自由,很不喜歡受...

犯五戒後能懺悔嗎

問: 請問受五戒,如果犯戒的話,是否要在佛前求懺悔...

如何讓自己持戒更圓融

問: 弟子沒有受戒前盡量按照五戒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在家菩薩戒的戒條

六重戒、二十八輕戒(亦稱在家菩薩戒,凡受菩薩戒,須...

受持三戒

舍衛城中有一良家子弟聽了佛陀的說法,便皈依三寶,出...

僧人受具足戒前所問遮難的內容及其意義

僧團為簡別出家者是否有資格求受具足戒,事先提出一系...

虛雲老和尚雲居山傳戒開示

戒律是佛法之根本 前來已略說衣缽名相。今將受戒的要義...

持戒念佛--明學長老的堅守

持戒與念佛的統一,一直是淨土祖師倡導的宗風。慧遠大...

如何用楞嚴咒求子

復次阿難!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至心憶...

佛經中的六成就是什麼

(一)信成就: 為什麼以信為首呢?信為道源功德母,長...

宣化上人:四種清淨明誨是照妖鏡

一般的學者說:《楞嚴經》是假的,不是佛說的,又有什...

宣化上人:一切眾生都是佛教徒

南傳小乘的佛誕日和北傳大乘的佛誕日,有所不同,但無...

如何能不煩惱不憂愁

南陽慧忠禪師被唐肅宗封為國師。有一天,肅宗問他:朕...

情迷癡愛惱人心

佛在世時,有一群比丘跟隨佛陀修行,比丘們都必須出外...

棋品與人品密不可分

唐朝元和年間,東都留守名叫呂元應。他酷愛下棋,養有...

面對逆境如何做到處之泰然

面對同樣的境界時,不同人會有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區...

五戒表解

殺戒 釋名 斷命曰殺,有情曰生。...

達照法師《修行基礎與皈依》

中國的佛教在逐漸地恢復發展,我們大家現在學習,特別...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勤修我皆接引願

第十九 勤修我皆接引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

歸心淨土的楊傑居士

楊傑,字次公,安徽無為人,自號無為子。北宋神宗元豐...

「向上看」認清自己的目標

有一位水手,第一次出海時就遇到了可怕的風暴。年輕的...

莫大之禍起於須臾之不忍,不可不謹

佛陀成道之後,嚴格持守戒律,廣為度化有緣眾生。在弘...

【佛教詞典】羯磨四緣

亦名:羯磨四位、羯磨大宗有四 羯磨疏·立章懸判:「深...

【佛教詞典】月精摩尼

寶珠之名。月精,梵語 candra-bhāsa;摩尼,梵語 man...

【視頻】惠空法師《打坐時情緒浮動如何面對》

惠空法師《打坐時情緒浮動如何面對》

【視頻】慧律法師《楞伽經大綱》

慧律法師《楞伽經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