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結恩不結怨

聖嚴法師  2011/12/0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怨恨和嫉妒都和瞋恨心有關,但兩者不太一樣。嫉妒是覺得一樣東西本該屬於我,別人不該擁有,也就是見不得別人得到好處,例如:看到別人有轎車、洋房,而自己沒有,就會眼紅,心生嫉妒。怨恨則是自認為所付出和所得到的回饋,有明顯的不公平,例如,看到有些企業家以錢賺錢,轉眼間就賺進大把鈔票,甚至不必努力,就有源源不絕的財富進來,但自己辛苦賣命工作,卻發不了財。有些人會對這種現象感到憤憤不平,覺得自己很委屈,怨恨心便由此產生。

所以,怨恨是一種心理不平衡的現象,認為這個世界,或是某件事、某個特定對像,對自己很不公平。例如,有些人認為老天爺對自己特別不公平:明明沒有做壞事,為什麼單單自己受苦?為什麼不幸的事發生在自己家裡,而不是發生在別人家裡?為什麼好人沒好報,壞人反而逍遙法外,難道真的是老天瞎了眼嗎?有這種怨言的人,總認為政府制度、社會環境、親戚朋友等,都和自己唱反調,好像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這種不平衡的心態,就是怨恨產生的原因,也會造成自身的痛苦與不幸。

有人認為「情到深處無怨尤」,關係親密的人理應相親相愛,不至於互相怨恨。可是從現實生活看來,親人間的接觸愈頻繁,產生的利害衝突與感情矛盾就愈多,如果不懂得化解之道,怨恨就會愈積愈深。有時候對外人產生怨恨的機會比較少,反而是對關係親密的家族、親人,怨恨比較多。例如,大多數的母親都是以平等心對待自己的小孩,可是只要對這個稍微好一點,另外一個就會吃味,覺得沒有得到應得的照顧,認為父母不公平,當孩子心理不平衡時,就會產生怨恨。

俗話說:「不是冤家不聚頭。」有些人不也昵稱自己的情人為「小冤家」嗎?這種「歡喜冤家」的聚合,正說明瞭怨恨與恩愛之間,是糾纏不清、曖昧模糊的。這一生和我們相聚的人,彼此之間做親家也好,做冤家也罷,都是有恩有怨,不容易分別清楚,但是大體說來,通常是結怨的比較多,結恩的比較少,所以下輩子還會繼續來做彼此的親人或冤家。

西方有句諺語說:「當你怨恨一個人的時候,你就成了他的奴隸。」人與人相處,當然最好能結恩不結怨。結恩不結怨的家庭、團體、社會,一定都能相處和諧、生活愉快,否則,只記怨而不記恩,彼此相處不會愉快,而變成一種折磨。

所以,在面對任何人、事狀況時,心中只有包容,沒有敵人,只有慈悲,沒有怨恨,內心平安寧靜,就能達到自安而安人的目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在世間上要做到這四個緣

通過跟三寶學,你就是世間的楷模,就是菩薩。菩薩容易...

遇到逆緣應先檢討反省自己

當新的一天開始的時候,我們心裡應該充滿喜悅。 盡管昨...

學佛的人,一定要有寬恕的心

寬恕是一種美德。夫妻之間如果互相有寬恕的心,夫妻的...

一個惡念使親人生不如死

有一次,末學到某醫院為某甲病人助念,忽然間,附近病...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抱怨

抱怨已然成了一些人聊天的主要內容,惡劣的天氣、越來...

如何面對適應新的工作環境

在當今時代,改換工作、生活環境已很常見。如何面對新...

一定要在事相上磨練,這種才是真功夫

過去有一個人他很會駛船,他研究很多,是航海的專家,...

老婦人的毒誓

在佛陀時代,有一天,有一個商人在路上不小心給牛撞死...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聖嚴法師《學佛的基礎》

(一)宗教常識 在世界上,屬於全球性而且歷史悠久的宗...

聖嚴法師《勿把可敬的對手當做敵人》

對立不見得是壞事,有時候相反的兩個立場,往往能激發...

工作要趕不要急

我常說:「工作要趕而不急」,就是工作要有效率,雖然...

實話實說比吹噓更容易得到工作機會

有人認為我們處在公關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時間很短...

天趣之因與果報

一、天趣之因 天趣之因就是:這個世間人不求常住的真心...

這樣算是捨大求小嗎

問: 我以前修學《金剛經》,最近一年多修學淨土持名念...

佛教徒與非佛教徒的修善差別

我們看到很多非佛教徒,也會做一些慈善事業,他們也修...

倒霉時,勤剃頭少懶睡

你們先看看古人編輯的歷代名臣言行錄,歷代名臣奏議等...

淨業行人萬萬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

修淨業人,斷斷不可求來生人天福樂,及來生出家為僧等...

阿彌陀佛十種力的威德

一切諸佛都有十力、四種無畏、十八不共法。對這些佛教...

文昌帝君輪迴的啟示

問: 請開示,文昌帝君因慈悲、憐惜婦人,而墮落人道,...

禪者的心境

唐朝時,有位名叫懶殘的禪者,修行造詣極高,遐爾聞名...

如盲執燭

在拘睒尼國的美音精舍,佛陀正為四眾弟子廣說大法。有...

【佛學漫畫】如何開啟幸福之門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

修行中常見的三個毛病

談到修行,首先要具備兩種條件:一種是內因,另一種是...

至誠念觀音菩薩就能逢凶化吉

在佛法裡面,有很多經典都在介紹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

【佛教詞典】十重戒

梵網經云:佛告諸佛子言:有十重波羅提木叉,應當學,...

【佛教詞典】念不退

(術語)三不退之一。謂菩薩既斷根本無明,一分中道之...

【視頻】慧律法師《念經拜佛超度亡者有用嗎》

慧律法師《念經拜佛超度亡者有用嗎》

【視頻】界詮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

界詮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