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徒與非佛教徒的修善差別

淨界法師  2015/06/0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教徒與非佛教徒的修善差別

我們看到很多非佛教徒,也會做一些慈善事業,他們也修善,我們佛弟子也修善,這兩個有什麼差別呢?

有些人說:「所有的宗教都是一樣,都是勸人斷惡修善。」其實,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

從暫時離苦得樂的角度來說,佛弟子是等同外道。就是說一般的非佛弟子,也經常做一些慈善事業,當他們大悲心發動起來的時候,到偏遠的地方做很多關心弱勢團體的善事。他們也會因為這些善業而生天,我們佛弟子因為持戒、修善也生天,但是最後的因緣卻是不一樣。

如果你是一個非佛弟子,生天之後,當你的善業享盡時,你的罪業就現前,善、惡是「強者先牽」。所以一個人升到天上享福,問題是下來之後很容易直接墮到三惡道去,因為你享受得太厲害,所有的善業都被你花光了,惡業變成是最大的勢力。惡業一發動出來,就墮到三惡道去了。

所以古代大德,如果不願往生到淨土去,往往就發願轉世當人,他要把善業保存起來。非佛教徒升到天上去,當他福報享盡,一點資糧都沒有,內心當中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就跟剛開始的起點完全一樣,還是活在煩惱障、業障、報障痛苦當中。

但是佛弟子修善的時候,因為有戒體的攝持,暫時升到天上,等他從天上下來之後,會遇到三寶住世,繼續發揮他增上的功能——斷惡修善。就算把善業都花光了,內心那種 「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的功能,還是沒有改變。所以只有佛法才有資格稱為「乘」,「乘」就是能夠到達彼岸。外道修善,雖然這個善業能夠得到安樂的果報,但是不能稱為「波羅蜜」,不能稱為「乘」,因為沒有解脫煩惱的力量,沒有解脫業力的力量,解脫老病死的力量。

所以,我們從心性迷悟的角度來觀察,唯有「持戒」能夠改變我們的煩惱障、業障和報障。

雖然說「持戒」可以暫時生天,但這不是佛陀制戒的本意!諸位從律藏可以看得出來,佛陀特別強調一個觀念:佛陀不是為了人天福報而制戒的。雖然持戒的因緣,暫時可得到人天福報,但這不是佛陀制戒的真實意。佛陀制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令眾生趣入聖道。

就好像一個小孩子生病,你要他吃藥,他怕苦,寧可抱病過活。那這個醫生很聰明,你不吃藥,他把藥包在巧克力裡面,「誒,現在不吃藥,吃巧克力,行吧?」巧克力吃下去的時候,也把藥也吃下去。

我們凡夫好樂眼前的安樂,這個無上菩提的境界太高了,沒有什麼意樂。但是你說持戒,能得名聞利養,乃至死後得生天上。因為這樣的鼓勵,大家願意持戒。當他持戒的時候,確實可以得到安樂的果報,因為持戒是斷惡修善,但這不是佛陀的本意。

佛陀制戒的目的,是在你內心當中成就一種「返妄歸真、防非止惡」的功能,這才是佛陀制戒的本意。所以即使你把善業給消耗掉了,佛陀所授予的那個善根,已經栽培在你的心中。這就是我們今天這麼辛苦來這個地方受戒的理由,就是為了納受戒體。

我們講淺一點,不要講「成佛之道」那麼遙遠的道路,我們以臨命終來說明。每個人都要面臨死亡,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只要有生就必定要死亡,我們遲早要離開這個人世間,不管我們願不願意。當我們死亡時,馬上要面臨一個新的生命——來生。

《瑜伽師地論》上說,一個人面臨死亡時,有兩種力量在引導我們:第一種是業力,隨業往生。就是你這個人從來不修行,你內心當中平常就是放縱自己,高興的時候就高興,生氣的時候就生氣,完全跟著感覺走,一般人是這種境界。這種人臨命終時,就看他這一生當中,他的善業、惡業哪一個勢力強,強者先牽。這種人臨命終時,通常是進入昏睡的狀態,因為他沒有修行,所以他的正念很快就退失,取而代之的就是第八識的業力現前。如果他是一個大善、大惡的人,很快就投胎了。如果這個人善、惡各一半,那他投胎的時間會晚一點,不決定。總之,我們一般人是隨業往生,由業力來引導我們下一期的生命。

第二種人是修行人,是由念力來引導生命,又叫做「隨念往生」。特別是淨土宗的人,強調隨念往生。就是說我們曾經造了罪業,當然我們應該要懺悔改過,重點是你平常在內心當中,已經栽培一種清淨的念力。不要說淨土宗的信願持名(這是一種念力),就是持戒也是一樣,你經常憶念你的戒體。

因此當你受完戒之後,你不是就放著不管,要經常憶念你的戒體:不行,我不能再做這件事情!我已經在佛前、三師面前發願,我要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我是有戒法攝持的佛弟子,怎能做這種事情呢?你經常一次一次在心中加強戒體的力量,臨命終時你就跟一般人不一樣了。

一個沒有戒體的人,他內心完全作不了主,隨業往生。我們今天受了戒之後,經常保持念茲在茲,使令這個戒體的力量,從最初的種子,慢慢地增長廣大,到臨終時,正念現前——斷惡、修善、度眾生的願力,這個念力就會引導著你,幫助你解脫業力的障礙,往生到淨土去,或者往生到善處去。換句話說,你受過戒,你臨終時,你的「念力」會現前引導你;沒有修行的人,他的內心當中不可能有念力,當然就任由業力去引導生命,這個地方是有差別的。

有修行的人跟沒有修行的人,差別在哪裡呢?

諸位可以看看老和尚,老和尚就很明顯地與眾不同。你看一般的老人,當他的身體都老化了,白髮蒼蒼,滿面的皺紋,他的眼神呆滯無光,他一生的心光外泄得太厲害了,整天就是向外攀緣,心隨境轉,把一生的念力耗損掉了,所以眼神就沒有光明。諸位去看看大修行者,像最近我看到懺公師父,他坐在輪椅上,你看他的眼神——不得了!目光如炬。我們一個人,什麼地方都可以欺騙人,眼睛無法騙人,那是一種經過長時間栽培的正念力。所以你看老和尚的特色,你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不一樣。他的身體可能敗壞了,這個色法是沒有辦法作主的,佛陀也示現老病死,佛陀也會老,臉上也會出現皺紋,但是佛陀「不老、病、死的心」有正念力。

所以,我們今天成就戒體,就是要在你這一念的無明妄想當中,先把第一個善種子種下去,也就是在你的「成佛之道」先跨出第一步!這第一步跨出去之後,你慢慢就會產生清淨的動力!

——摘自《受戒須知》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廬山東林寺幫扶困難寺院公告

經常住會議研究決定,本寺院擬幫助100所因疫情影響的中...

慈善的不是錢,是心

2007年2月16日,剛剛卸任的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得克...

窮書生的傳家寶

佛經裡有一段故事:有位書生以教書維生,但是家鄉環境...

善良的種子終會開花

哈恩皮爾是德國柏林一家豪華餐廳的小廚師,他工作兢兢...

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

今早,我和三位出家人踏上了回山的路。從臨時住處出來...

見忍法師談慈善

不論是不是佛教徒,慈善是不分宗教、不分信仰的。但也...

人生最美的心境

一位老先生懷抱「我家門前清潔,別人家門也該乾淨」的...

好人不提當年好

明朝崇禎年間,常熟進士蔣畹仙,偶然寄住在昆山同榜登...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大藏經】【註音版】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持大悲咒一萬餘遍後的感應

我雖然剛學佛就背下大悲咒,但大概是13年末14年初才開...

佛教的十九種修持法門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佛...

丈夫有婚外情該怎麼辦,是否可報復

問: 丈夫有了婚外情,妻子該怎麼辦,是否也可報復?...

凡夫外道對緣起的五種邪見

於阿賴耶識中,若愚第一緣起,或有分別自性為因,或有...

真切工夫才有悟處

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這幾句話,是...

放下自作多情所捏造的妄想

佛印禪師有一天跟蘇東坡在散步的時候,看到一個少婦走...

印光大師:念佛人為什麼還要遭受橫死

有一天,印光大師收到一位周頌堯居士的來信,信的內容...

什麼樣的程度才能稱為至心

這口稱佛號,告訴他(下品下生者)要至心去念,令這個...

藥師佛十二大願變相圖

藥師佛,又作藥師如來,被稱作大醫王佛、醫王善逝或消...

學會放鬆,是成功路上關鍵的一步

安南曾是一名普通律師。剛入行時,他發誓一定要出人頭...

念佛是要大聲念,還是要小聲默念

【原文】 念佛宜小聲念念,默念念,不可一味大聲著力念...

出生就叫「大和尚」,老方丈預言竟成真

有這樣一個師父,他剛出生時,人們就叫他大和尚,這究...

大多數人其實並不在意你

有一句諺語說得好:20歲時的人,會顧慮旁人對自己的看...

十條處世必讀勵志格言

一:為人們多多少少做了一點好事,自己失去了很多,也...

一定要修智慧

為什麼我們要自修,不是經上講阿彌陀佛加持?是,阿彌...

面對魔軍的這十支隊伍,能不能打勝仗

這個菩薩道裡面特別強調忍的力量,超過持戒、精進、禪...

【佛教詞典】安谷白雲

日本曹洞宗僧。白雲為禪名,又稱祖岳。幼年落髮,十三...

【佛教詞典】聞陀羅尼

又作聞持陀羅尼、法陀羅尼。為四陀羅尼之一。瑜伽師地...

【視頻】宏海法師《普陀山白華庵-降伏其心》

宏海法師《普陀山白華庵-降伏其心》

【視頻】夢參老和尚《善用其心,轉染成淨》

夢參老和尚《善用其心,轉染成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