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聖嚴法師《知苦、體驗苦、不以為苦》

聖嚴法師  2010/06/14  大字體  護眼色

佛法對「苦」有相當多的闡述,它將人生分為生、老、病、死四苦,再加上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蘊熾盛,就形成了「八苦」。離苦、滅苦是學佛的目的,然而在離苦、滅苦之前,最重要的還是要先「知苦」。

佛法中對於種種苦的分析,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苦形成的原因。然而,如果僅止於文字上的了解,即使將這些名詞念得滾瓜爛熟,也無法真正體會苦的真義。如此一來,佛法只不過是一般的知識,產生不了什麼力量,遇到討厭的事情,還是會嗔恨;遇到喜歡的事情,還是會貪愛,照樣還是在貪、嗔、癡、慢、疑種種煩惱心中打轉。對「苦」的本質仍然一無所知,是不可能遠離痛苦的。

人生的各種經驗,都要親身體會過才能變得深刻。雖然許多人一聽聞佛法,很快就能夠理解人生是苦的,並能運用修行的方法來做一些離苦的工夫,但是大部分的人還是必須在遭遇過非常重大的災難之後,對於人生的苦才真正有所體會。例如遇上飛機失事,機上所有的人都身亡,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存活;或是生了重病,瀕臨死亡邊緣,本來醫生宣判毫無復原的希望,結果卻大病不死。諸如此類九死一生的經驗、體驗過生命即將消亡的震撼,使他們對於死亡的態度,以及看待生命、運用生命的觀念和一般人完全不同。這是因為他們好像已經死過一次,現在的生命就像是撿來的一樣,就會更加珍惜,任何的苦難對他們而言都已不是問題,不會像一般人患得患失,遇到一點小問題就放不下、感到非常痛苦。
另外一些人是因為最親愛的人突然死亡了,因而發現人的生命非常脆弱、短暫,所以他會很珍惜這一份情感,也會試著用一切可能的方式來紀念這位親愛的人,也許是發願做義工、為社會奉獻,也許是把所有財產捐獻給更需要的人。因為他經過此一遭遇,對於苦有著很強烈的感受,知道人所擁有的一切,即使是生命本身都是短暫的,更何況是身外之物呢?所以從此以後,任何苦難都再也威脅不了他,也不再覺得痛苦了。

此可知,菩薩必定是在受苦受難之中產生的。因為他是過來人,再大的苦難他都受過了,所以當他身處苦難之中時,一般人都覺得受不了,但是他仍不以為意,不覺得痛苦或困難。而且他是為了救度苦難的眾生,才到苦難中來,所以並不覺得自己是在受苦,像這樣的人,都有著偉大的人格情操。

可見,如果我們想要知苦、體驗苦,從苦難之中了解苦難根本不存在,或者是接受苦而不以為苦,都必須要有相當的人生歷練,這並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身為一個修行佛法的人,如果想要離苦、滅苦,也相當不容易,一定要透過不間斷的修行,才能跨越層層身心的障礙,從而超越所有的苦難。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出家後的四種修行法

出家中就有三種分別,一種是出世俗的家,我們現在的辭...

如何對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緣違緣

問: 請問如何正確對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緣、違緣? 答...

慧律法師《寬恕別人 昇華自我》

犯錯是平凡的,寬恕是一種超凡。 寬恕,是人類的一種...

珍惜這一生,讓善根在這裡增

大磬響起,開悟在即。看我們當下能不能息滅妄想分別之...

慧律法師《執著心是痛苦的淵藪》

我們不難看出「心」才是痛苦的根源,否則社會愈進步,...

宣化上人:他非即是我非

無論哪一位,來到萬佛聖城,一定要謹言慎行,把好名好...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

《八大人覺經》上有句話說:多欲為苦,生死疲勞。為什...

修行不在於找「境界」

修行學佛,重要的不在於找「境界」,最主要的應是「自...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聖嚴法師《祭祖》

祭祖是中國人孝道精神的表現,飲水思源、慎終追遠是很...

聖嚴法師:在工作中要對事不對人

不論我們在公司擔當何種職務,都要顧及整體,而且要對...

聖嚴法師《自我而非我》

以前我剛開始教禪、講禪的時候,一開始就講無我的觀念...

聖嚴法師《禪修的要領》

身心放鬆 禪修者的第一個條件,是把身心放鬆。 頭腦放...

住持佛教其責在僧

記得十六年前的今天,我才剛到佛學院來求學。十六個春...

佛說不敬、非議或辱罵老師的果報

阿難問佛陀:世尊,若是有比丘,對他們的老師或和尚,...

為什麼佛要示現涅槃

《法華經》講,為什麼佛要示現涅槃?佛可以長久住世,...

能去極樂世界,你還有什麼舍不得的

只要能到極樂世界,將來一定可以得到不退轉,但是最好...

夢參老和尚自述

我從小就不服管,有叛逆性格,十三歲時小學沒畢業,由...

娑婆世界是錢上之蛇,極樂世界是蛇上之錢

念佛行人最難的就是厭離和欣求,為什麼最難呢?娑婆世...

做更好的自己

一種花生於深山幽谷,其態,從容優雅,其味,芳香遠播...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古語云: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人心如地,...

未生惡業令不生,這是最高的標準

唯識學把造業的過程,依據初、中、後來說明業力的輕重...

如何掌握病人斷氣時刻的念佛速度

問: 在斷氣之時,給病人助念,一定要快速地追頂念佛...

菩薩修行六念,把念佛放在第一

如菩薩六念,念佛第一。又云:繫念思惟因緣力故,得斷...

「修持法」和「供養法」的利益和妙用

問: 各個法門有修持法和供養法。請細說這二種法的利...

【佛教詞典】法性常樂

(術語)法性者涅槃之異名,故取涅槃之四德常樂我淨,...

【佛教詞典】行智見清淨

【行智見清淨】 p0609   顯揚三卷十七頁云:六、行智...

【視頻】大安法師《修淨土法門要有至誠之心》

大安法師《修淨土法門要有至誠之心》

【視頻】妙境法師《無絃琴,彈得妙》

妙境法師《無絃琴,彈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