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不惜軀命,正念不動

淨界法師  2023/11/21  大字體  護眼色

不惜軀命,正念不動

二者修觀卻之。若見如上所說種種魔境,用止不去,即當反觀能見之心,不見處所,彼何所惱?如是觀時,尋當滅謝。若遲遲不去,但當正心,勿生懼想,不惜軀命,正念不動。知魔界如即佛界如,若魔界如佛界如,一如無二如,如是了知,則魔界無所舍,佛界無所取,佛法自當現前,魔境自然消滅。

第二個修觀卻之。如果有種種恐怖的或者是可愛的魔境,你修止它不消滅,因為一般的修行人,他不一定是念佛,沒有佛力加被,他可能是數息,這個魔力太強,修止還是不去,你怎麼辦呢?修觀。反觀能見之心,不見處所,被何所惱?觀察我們這個能夠見聞覺知的這一念心,它是不見處所的,換句話說這個明瞭的心,它是隨著因緣剎那剎那生滅的,剎那剎那的生滅,這當中沒有一個常一主宰的我,我不可得。我不可得,你來干擾我,那麼我不可得,你干擾誰呢?這個時候,尋當滅謝。因為這樣的一種對立心消滅以後,它也就慢慢的消失了。我們講感應道交嘛,世界上的事情不是單方面的,有一個能感的,又有一個能應的,感跟應要嘛兩個,要嘛都沒有,感跟應去掉一個,另外一個也是不存在的。

若遲遲不去,這個魔境,如果他過去跟你沒有什麼怨仇,他只是你修止觀,他故意來破壞你,這可能容易過關。如果說他過去跟你有一點怨仇,我們的生命有無量的生命,不是今生才有生命,過去生生世世多多少少得罪了一些人,這些人剛好到鬼神道去了,還有一點福報力,你剛好得到人身,又開始修行。這個時候,這個鬼神是有神通的,他一看,哎呀,我過去的怨家要修止觀了,要離開三界到極樂世界去了,我現在不找他,更待何時,那這樣子夾帶著怨仇而來的,就不容易了,就不是說三兩下修止觀,就容易消失的,因為他那個恨,太重了。

但是我們不要怕,這怎麼辦呢?但當正心,你還是端正內心,勿生懼想,不惜身命,正念不動。智者大師很強調不惜生命。不惜生命,我也去體會這件事情,你一個人怕死,你心中那個正氣就薄弱;你一個人果真不怕死,你那個力量是不可思議的。那力量不可思議,那個正氣啊,不要說我們修行人,古時候那些讀書人,那種士大夫,男人死耳,不可為不義屈,他只是為了讓世間上留下一個美好的名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們就能夠發動出那種浩然正氣。一個人不怕死的時候,力量很大的,就能夠感動很多人。

那麼說,你為什麼不怕死呢?每個人都愛惜生命啊,不過有件事情我們可以這樣想,你不管怕不怕死,你遲早要死,不是說你不怕死你就不死,而我們所關心的是我們來生去哪裡,就是我們關心的是,我們未來還要面對無量的生命,這是我們所關心的,不是我們今生死不死,今生是一定要死的,那我們今天修行是為什麼呢?追求來生盡未來際的安樂,是在這裡,還不是在乎我今生死不死。

智者大師這個地方講出重點。不惜軀命,正念不動。你一個人不怕死以後,你還不一定會死,你內心那個正氣發動出來的時候,那浩然正氣力量不得了。當然,只是一念的正氣是不夠的,不怕死還不夠的,還要正念不動。什麼叫正念不動呢?這就是智慧了。

知魔界如即佛界如,以般若波羅蜜的智慧觀察魔的境界,魔那一念無明妄想的境界它是畢竟空,佛的境界是萬德莊嚴,但是那明瞭性的本性也是畢竟空,魔境如佛境如,一如無二如。換句話說,從如的角度來觀察,佛跟魔是一體的,都是從如的角度。如是了知,則魔界無所舍,佛界無所取,佛法自當現前,魔境自然消滅。

我們前面說過,魔王他內心的活動範圍很廣大,他能夠現出凡夫的雜染的各式各樣的相貌,他也能夠現出佛陀的大威德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放大光明的相貌,但是有一個地方是魔王那一念無明妄想的心不能到達的,那就是一個畢竟空的一種涅槃的境界,所以說,你觀察一切法如的時候,你跟他就沒辦法感應道交了,所以說魔境自然慢慢消滅,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你內心當中跟涅槃的法相應以後,你的力量會增長,你本身這個抗拒魔的力量會增長。

在這個蓮池大師的《竹窗隨筆》他提到一件事說,蓮池大師是在雲棲寺做方丈,有一天一個信徒說,師父,山下有一個道士很有加持力,一個人有什麼災難有什麼病痛,他念念咒加持一下就好了。哦,蓮池大師很好奇了,有一天就專程下山去看這個修行人到底是做什麼事情有這麼大的加持力。

蓮池大師觀察以後,做了一個結論。他看到一件事,他看到人家供養這個道士,這道士不管對有錢人,對貧窮的叫花子,他完全的一視同仁,你供養他什麼錢,他不看的,他全部就丟到那個功德箱去。蓮池大師說,一念的平等心就有加持力,加持力怎麼來的,就是那一念平等心,這個一念的平等心跟什麼相應呢?那是跟真如相應。佛陀為什麼能現出那麼多的功德呢?三昧神通,那就是從真如流露出來的,所以我們觀察,佛的境界是如,魔的境界是如,一如無二如,我們這一念心是跟佛性的平等心相應的,這個時候你會得到佛性的加持力。

這個正念不動,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你觀察這個如的境界,你得到自性的加持力,自性功德的加持力,這是第一點,增加你的抵抗力。

第二個,你觀察如的境界,魔不能觀察如,你到如的境界,他不能到如的境界,這個時候你們之間的因緣就慢慢淡泊了,因為沒辦法感應道交了,因為這個如的境界是魔王所不能到達的,這兩層意思。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供齋與供物,不及剎那念修無常殊勝

一、比喻: 譬如,稍知正法的絕症患者,若知來日無幾,...

有些人臨終念佛為什麼能專注

烏龜有護身之鎧,野干不得其便 佛在世時,有一比丘離開...

現代人的十大死因

人生有兩個最大的問題,一是生,二是死;生之不易,死...

面對魔軍的這十支隊伍,能不能打勝仗

這個菩薩道裡面特別強調忍的力量,超過持戒、精進、禪...

怎樣修行才不被外境所轉

問: 我最近一個朋友介紹虛雲老和尚方便開示,其中說...

天魔嬈佛的故事

【天神獻玉女於佛,欲壞佛意。佛言:革囊眾穢,爾來何...

死亡猶如搬家

死亡像什麼呢?等於我們搬家一樣。我們這一生搬家搬得...

真的好怕死,怎樣才能不「死」

問: 印祖一再地說不要怕死,可是我真的好怕死,生活的...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大藏經】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說彌勒下生經...

年邁不可怕,只怕心態老

說起老,常會有人想起老態龍鐘、風燭殘年等詞,彷彿老...

眾生的罪業會跑到我們心中嗎

我問大家一個問題,考考你們的因緣觀,你認為眾生的罪...

以舍為得,妙用無窮

漁人在捕魚,一隻蔦鳥飛下,叼走了一條魚。有無數只烏...

【推薦】未成佛道,先結人緣--佛法教您改善人際關係

我們都知道,社會倫理乃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人...

犯戒可救,破見難救

一切法都是心生的,所以對一切都不要貪戀。出家要遠離...

聞過即怒

人人皆有自尊心,也是最愛面子的動物。就算一個癡癡呆...

執著越重,輪迴就越難出去

唐朝有一個百丈禪師,他有一天在百丈山講《金剛經》。...

見別人殺生無法救護,該怎麼辦

問: 見別人殺生,雖想救護,但力不從心,該怎麼辦?...

了解自己,看清內心的相貌

在《楞嚴經》裡面,修假觀,第一個,先了解自己,你這...

拜佛的養生原理是什麼

善攝生者,不勞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禍何由可致?明...

《物猶如此》白話選譯

一、孝親友愛 誰無父母?誰無兄弟?動物孝親友愛的天性...

「十念法」念佛儀軌

希望諸位平常堅持十念法能夠好好用功。不需要太長時間...

婆媳間的10句話讓男人痛不欲生

幾乎所有的婆媳在爭吵的時候,都會說尖酸刻薄的話,都...

八德之孝悌

人者,任也。力任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八德,俾無...

大火後的奇跡

1933年,正當經濟危機在美國蔓延的時候,哈理遜紡織公...

大安法師:是「萬修一二去」還是「萬修萬人去」

問: 有人說,往生淨土是萬修一二去,而東林法音說,...

【佛教詞典】具足

(雜語)具備滿足也金剛經曰:如來具足五眼。無量壽經...

【佛教詞典】有過藥

資持記釋云:「有過藥,即曾犯觸宿者,病故開之。或云...

【視頻】什麼是禮拜經典 要如何拜經(聖嚴法師)

什麼是禮拜經典 要如何拜經(聖嚴法師)

【視頻】3D動畫:108自在語-自在神童

3D動畫:108自在語-自在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