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聖嚴法師《隨相而離相》

聖嚴法師  2010/08/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成敗得失都不會引起心情的波動,那就是自在解脫的大智慧。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每一天的作息之中,一定會跟身邊的人事物發生互動關係。有了互動,就免不了生出各種喜怒哀樂的情緒;得意的時候,沾沾自喜;失意 的時候,就消沈頹喪。這是一般人的反應。可是,如果我們有智慧,可以洞燭這些喜怒哀樂的來源,不過是一種粗糙的、表面的心理反應,我們的情緒,就不容易被這些外在的現象所牽動。

佛法的智慧告訴我們,當在處理生活上各種大大小小的事件時,只要自問已盡力排除個人的好惡偏見,並且也已經盡一切努力,做最適當的選擇,就可以心安理得了。至於選擇之後的成敗得失,不必耿耿於懷。這就是所謂的「 隨相而離相」。

我之所以特別強調「盡力排除個人的好惡偏見」,是因為一般人很容易以自己的立場、好惡,來對某件事下判斷;因此,不免在取捨、應對之間,引起許多煩惱。依自己的偏好和習性做判斷,往往是一股衝動,缺乏反觀自省的功夫,通常也顧不了是不是有後遺症,當然就後患無窮了。

因此,做事之前,先要求「盡人事」,就是 隨相,也就是隨緣;已經盡了力,成敗在天,勝不驕,敗不餒;也不爭功諉過,那就是「離相」。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成敗得失都不會引起心情的波動,那就是自在解脫的大智慧。所以, 隨相需要智慧;離相,也需要智慧。

不過,這個修養的境界,不是短時間之內可以達到的;一般平常的人,多半還是隨著外在的環境而悲喜交加。倘若能把隨相離相當作修養的目標,就可以時時拿來提醒自己。那麼,不論悲或喜,都不會太過沈溺;縱使跌倒了,也會趕快爬起來,不至於一蹶不振。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用零散的時間來修系緣念佛法

我們常說,念佛一定要建立在信願上,要用心把念佛人自...

平時就要訓練,信願才能堅如金剛

何為重心。我輩修習淨業,信貴於深,願貴於切。以信深...

為何一修道,魔障就會來找

現講一講魔的境界,你如不修道,魔不來找你,你一修道...

沙彌的發心

過去,在雀離寺有一位證得阿羅漢果的長老比丘。一日,...

順境要用行力,逆境要用忍力

印光大師說:我們菩薩六波羅蜜,其實只有四個法門,就...

文殊菩薩的141願,教我們在生活中善用其心

文殊菩薩一百四十一願,出自《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

念佛有兩個重點

我們這次淨土宗的修學,有三種憶念,就是你必須要去觀...

修行最怕就是還沒有上路

我們現在有兩個問題要注意: 第一個先檢查自己的行蘊,...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81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藏經】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聖嚴法師:忍辱並非忍氣吞聲

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過煩惱苦海之意,而忍辱...

聖嚴法師《如何調整常想換工作的心態》

在一些職場,工作人員不斷增加,但同時也有許多人員離...

「利和同均」化解利益衝突

六和敬中的「利和同均」,講的是均等、公平的原則,可...

聖嚴法師《盡心、盡力、盡可能學習》

每一個人都需要工作,即使是才剛剛懂事的兒童也不例外...

兒女之賢善,多半在其母之熏陶化育

人生世間,數十年光陰瞬息即過,若或虛度,則欲再得此...

慈心不殺 世世無患

過去,在羅閱只國外五百里處有一座山,山中住著一戶人...

助念只是輔助,臨終者才是主導

問: 近日市面上流行一套開封念佛團,團長程晉林講話...

佛號要怎麼念

佛號怎麼念?佛號要聲聲心心,就是每一聲佛號都有你心...

動物性食品中存在的五種主要毒素

作者:約翰麥肯道格爾(John McDougall) 註: 本文是...

十種容易患癌的人群

第一個是十類容易患癌的人群,如果有的話趕快改正過來...

持名念佛每天至少要念多少聲佛

問: 淨土主要是持名憶佛拜仟,但我們平常要上班的時...

參禪與修淨土的人,還需要研讀經教嗎

原文: 有自負參禪者,輒雲達摩不立文字,見性則休。有...

慳財者世世貧窮,慳法者世世愚癡

這個慳就是耽,是愛的意思。不過耽比愛的勢力更強大,...

聖嚴法師《讓生活重新上軌道》

散漫可以分為頭腦的散漫,和生活的散漫。頭腦的散漫就...

接納無常、無我和苦,始是大人用心

開始用禪宗的功夫,有幾樣道理是必須要明白的。修行人...

正信去邪知,亦保永世安康

過去,佛陀曾生為馬王,名叫驅耶,常在海邊渡引漂流之...

【佛教詞典】大我

(術語)我者自在之義。凡夫雖認自己之身心為我。然身...

【佛教詞典】厭世觀

為一種認為人生並無真正幸福可言之思想。又作厭世主義...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潮語讀誦

《佛說阿彌陀經》潮語讀誦

【視頻】昌義法師《2016年鎮江太平庵佛七開示》

昌義法師《2016年鎮江太平庵佛七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