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慈心不殺 世世無患

2011/01/0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過去,在羅閱只國外五百里處有一座山,山中住著一戶人家,男女老少共有一百二十二人。他們以打獵為生,過著穿皮吃肉從不耕種的生活。他們只知敬奉鬼神,不知世上還有佛法僧三寶。

一天,佛陀以聖智觀察,知道他們得度的因緣成熟,於是來到這戶人家附近,並於樹下打坐。當時,這家男子都去打獵了,只剩婦女在家。她們看到樹下坐著一個人,身上散發出的光芒照耀著天地,連樹林、石頭都變成金黃色。一家大小非常驚喜,認為此人必是神人,於是趕緊前往禮拜供養。佛陀除了為她們開示殺生的罪過以及護生的福報外,也解釋無常的道理,即使恩愛非常,也難免有別離之時。婦女們聽了都覺得深得法益,十分歡喜。

婦人們對佛陀說:‘我們雖然貪心殺生,以肉為食,但還是希望您能接受我們微薄的供養。’佛陀回答:‘諸佛慈悲,不以肉為食,而我也是飽食才來,你們就不必為我準備了!’又說:‘人生在世,可以賴以維生的東西非常多,你們為何不選擇一些有益的食物呢?如此殘害眾生以養活自己,死後會墮入惡道,對自己只有損害沒有幫助。人們應當食用五穀雜糧,並且悲憫眾生皆有貪生怕死之性,屠殺它們來養活自己的罪業是無法消滅的,唯有心懷慈悲不殺生,才能世世吉祥無患。’於是佛陀說了一首偈語:

‘為仁不殺,常能攝身;是處不死,所適無患。

不殺為仁,慎言守心;是處不死,所適無患。

垂拱無為,不害眾生;無所嬈惱,是應梵天。

常以慈哀,淨如佛教;知足知止,是度生死。’

此時,外出打獵的男子正好回家,卻發現婦女們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出來迎接,心想:‘平常回家,妻子都會出來迎接,怎麼今天連一個人影也沒看到,不知是否發生了什麼變故?’情急之下,將獵物丟下,四處尋找。沒想到,自己的妻子坐在樹下,合掌聆聽佛陀的開示。男子們非常生氣,衝動地想要毆打佛陀,婦女們趕緊勸道:‘這位可是大神,千萬不可以對他亂來。’男子們一聽,趕緊向佛禮拜懺悔。於是,慈悲的佛陀又為男子們再說一次不殺得福、殺生有罪的道理。男子們聽了非常慚愧,長跪向佛說道:‘我們自幼生長於深山,以殺獵為生,罪過如山,有什麼辦法才能免除我們的惡業?’於是佛陀又說了一首偈子:

‘履仁行慈,博愛濟眾;有十一譽:福常隨身,

臥安覺安,不見惡夢,天護仁愛,不毒不兵,

水火不喪,所在得利,死升梵天,是為十一。’

說完之後,在場的一百二十二個人都歡喜信受,受持五戒。佛陀並且請羅閱只國的瓶沙王,賜給他們田地與糧食。從此以後,整個羅閱只國和國家邊境外的人民,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經·卷一》

省思

《大智度論》云:‘諸餘罪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世間眾生莫不貪生怕死,愛惜自己的生命,所以我們要秉承佛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長養平等不二的慈悲心,不但不殺生,還要積極地護生、救生,令一切眾生皆能遠離怖畏,獲得安樂。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助念時家屬殺豬辦席,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問: 請法師開示,亡者的家屬請求助念,在助念中途,...

《普勸戒殺吃素挽回劫運說》白話大意

印光大師原文: 甚矣,世人習為殘忍,事事以殺生為禮...

盲人除蚊

佛陀從舍衛國至摩竭陀國行腳,到了一個村落,村中住著...

若不戒口吃素,這些地獄果報可能有的受

大家誦《地藏經》,講到光目女的母親曾在地獄受極大苦...

永明延壽大師《戒殺俚言》

堪嗟人心如鐵,終日殺生造業,他身滋養爾身,心上如何...

餐盤裡盛滿無盡血淚(圖)

先打斷腿,再裝進籠子裡。我們的餐盤裡,盛滿了它們無...

棄兒的故事

從前有戶人家,十分貧窮,生了個小男孩,實在養不起,...

這四種行業的罪業無量無邊

【善男子。譬如有人壓油為業。一一麻粒皆有蟲生。以輪...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連佛都不肯保佑的事

以前有個村子,生活著兩個信佛的兄弟,他們依靠著種植...

慈心龍王消伏怨害

菩薩在久遠劫前的過去生,曾因為瞋心的緣故而墮為龍身...

唱著無涯歌,走向極樂國——新羅元曉大師

元曉大師,新羅人,西元617年生,20歲時剃度於黃龍寺,...

證嚴法師說故事《五濁惡世度有情》

佛陀的苦行因緣 每個人與生具來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

化憤怒為動力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遭遇到挫折和失敗,情緒的平衡...

【推薦】行善夾帶名利心,便是三途種子

一般受戒學律,聽教看經,參宗坐禪,講到我們有很多很...

把佛號跟四十八願做連結

問: 憶佛念佛和心想佛號相不相同? 淨界法師答: 佛號...

信願行往生極樂

第一、信不學佛則永遠在六道中輪迴,不得解脫,此事任...

聖嚴法師:心裡不安的原因

很多人的緊張不安,多半是庸人自擾、自尋煩惱。凡是心...

捨卻貪愛,戒除貪慾

有個朋友炒股,股齡也有幾年了,在市場上積累的經驗和...

四種馬喻不同根器

一天,釋迦牟尼佛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裡,出去托缽的...

學佛人要透過這關,不需要去求

這個世間還有求不得苦。由於我們有慾望,對外部世界有...

由心靈來引導外境的,一定有美好的未來

我們講過我們生命有二種力量:一個是外境的力量,一個...

帝釋桓因修忍辱

過去,天人和阿修羅們常常為了爭奪酒色而征戰,這天,...

佛教不是宿命論,而是創造命運

釋曰:上句標下句釋,謂諸聖人,名正性定聚。造五無間...

固執的青蛙

兩隻比鄰而居的青蛙,一隻住在深水池裡,不容易被人瞧...

【佛教詞典】二種如來

(名數)一出纏如來,一切諸佛在出障圓明位之稱也。二...

【佛教詞典】妙應寺

位於北平阜成門內阜成門大街。北平名剎之一。建於遼壽...

【視頻】夢參老和尚《眾業所和合而生》

夢參老和尚《眾業所和合而生》

【視頻】孔雀明王祈福法會(靈鷲山)

孔雀明王祈福法會(靈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