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明如居士  2012/03/11  大字體  護眼色

有一次,孔子的一個學生子路向孔子請教如何侍奉鬼神——也即祭祀鬼和供養神靈要注意哪些禁忌,孔子意味深長地回答子路說:「未能事人,焉知事鬼?」意思是,一個人如果連與「人」相處的道理都不懂,那麼這個人怎麼能夠知道與「鬼神」打交道的規矩呢?事實上,孔子的這段名言隱含著以下兩個基本道理:第一,一個人如果學會了如何與人和諧相處,那麼這個人自然就會知道如何去祭祀鬼和供養神靈。事實上,無論是和「人」還是和「鬼神」打交道,其原則都是真誠、恭敬和利他,一個人如果缺乏真誠、恭敬和利他的品質,則無論是和「人」還是和「鬼神」打交道,都不可能獲得成功。第二,在「與人相處」和「與鬼神相處」這兩件事情中,「與人相處」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更加重要。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極其有限的,應當將有限的生命首先用來學習對自己最有用、最不能缺少的技能。「人」離我們最近,最貼近我們的生活,我們朝夕相處的是「人」而不是「鬼神」,因為「鬼神」並不是凡夫的肉眼所能看到。所以,「與人相處」的技能對我們最有用、最不能缺少,而「與鬼神相處」的技能在人的一生中到底能用到幾次呢?

雖然在孔子的年代佛法尚未從印度傳到中國來,但孔子所言卻暗合佛教宗旨,值得我們每一個學佛的人深思和借鑒。因為孔子的這句話是在建立在對客觀事實的誠實觀察和思考之上的,它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存在於很多學佛人身上的顛倒思想和行為。例如,前不久一個對佛教產生興趣但尚處於觀望和了解的人打電話給我抱怨說:「你們佛教徒怎麼連起碼的做人道理都不懂?」我問她何出此言,她說:「我認識了幾個佛教徒,昨天他們要參加什麼火供,邀請我一起去,我對什麼是火供一竅不通,就不願意隨隨便便參加,但是他們也不管我願意不願意,可能是看我比較有錢吧,就在電話裡告訴我,不去也可以,但他們已經幫我墊付了一百元的火供功德款,讓我下次見面時還給他們。他們還告訴我,去不去參加火供不要緊,只要出了錢,所得功德和去了是一樣的。我倒不是心疼這一百元錢,我真不明白,這些佛教徒怎麼如此做人?怎麼能不管別人願意不願意,變相強迫別人出錢呢?」我安慰她說:「這些人的行為不代表佛教,這是他們自己做人的問題,和佛教無關。」實際上,這就是一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未能事人,卻熱衷於事鬼」的範例。據說,外在的火供基本上是通過燃燒食物等受用品來上供諸佛菩薩和護法神、下施餓鬼和其他非人的一種修心儀軌。我相信絕大多數參加火供的人根本沒有修到可以看到佛菩薩、護法神、餓鬼以及其他非人的程度,他們能夠看到的就是各種各樣的人,但是不少人卻對看不見的佛菩薩、護法神產生極大的「恭敬心」,對看不見的餓鬼、非人等生起極大的「悲心」,但對天天看得見的身邊活生生的人——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等,沒有絲毫的恭敬和悲憫,而是用自私心、傲慢心、嫉妒心等對待。在這些人眼裡,自己身邊的人——家人、朋友、同事還有街上不認識的陌生人等,無論怎樣得罪都可以,只要自己願意,呵斥、怒罵幾聲都可以,背後談論他們的過失也沒有太大的關係,誹謗他們也可以;而看不見、摸不著的佛菩薩、護法神等千萬不能得罪,看不見摸不著的餓鬼、非人等也千萬不能不饒益。

當然,我這裡這樣說不是讓大家不去恭敬佛菩薩和護法神,也不是讓大家對餓鬼和非人等不生悲心,而是建議大家「恭敬我們現在還看不見摸不著的佛菩薩和護法神,要從恭敬我們現在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邊的活生生的人開始;悲憫我們現在還看不見摸不著的餓鬼和非人等,要從悲憫我們現在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邊的可憐人開始。」如果一個學佛人能夠這樣,就真正掌握了孔子所說的這句話的深刻內含,這樣的人自然就會將學佛這件事落到實處,不會出現行為上的偏差,將深奧和珍貴的佛法庸俗化為迷信活動,更不會用自己的行為來歪曲佛教的真實義理。相反,其行為會得到身邊的人乃至整個社會的認可,這樣的人實際上就是用自己的行為在弘揚著佛法。

事實上,佛教中一切的事相都是幫助我們修正自心的,「佛說種種法,為除種種心」,離開了修正自心,佛教的儀軌等變得毫無意義。譬如,供養佛菩薩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去除自心中的吝嗇和傲慢,培養看輕外在財物、恭敬一切有情的習慣,佈施餓鬼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去除自心中的自私和冷漠,培養對有情眾生的慈悲心。所以,如果我們一邊供養著佛菩薩,但一邊卻怠慢著身邊的人,這說明我們根本不懂供養佛菩薩的真意;如果我們一邊佈施著餓鬼,卻對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沒有半點慈悲心,這說明我們對佈施餓鬼的真實目的尚處在一無所知的境地。佛陀為什麼要宣說供養法門?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尚未能夠像恭敬佛菩薩一樣恭敬一切眾生;佛陀為什麼要宣說佈施法門?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對財物的吝嗇心至今尚未去除,而對眾生的慈悲心至今尚未圓滿。

《入菩薩行論》中說:「僅思利眾生,福勝供諸佛。」意思是說,我們哪怕僅僅是想到要去真正地毫無私心地去利益身邊的一個眾生,那麼這個念頭本身的功德就已經超過了供養十方三世諸佛。《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中說:「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佛在何處?《金剛經》中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真正的佛絕對不是我們的意識心所想像的對境,真正的佛實際上就是每個眾生的心性。《華嚴經》中說:「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佛是已覺悟的心,眾生是未覺悟的心,所以一個人要想見到真正的佛,就要從自己的心和眾生的心上面去認識,在眾生的心之外根本不存在什麼佛。猶如要見到某個殿堂裡的佛像必須要通過殿堂的門進到殿堂裡一樣,要見到真佛必須要通過「眾生的心」這個「門」才能進到真佛所居住的「殿堂」。所以,恭敬一切眾生的心,就是恭敬真正的佛,讓一個眾生的心遭受痛苦,就是讓佛遭受痛苦,將一個眾生的心置於安樂之地,就是將佛置於安樂之地。

因此,事人就是事佛,未能事人就是未能事佛。一個人即便將供佛的儀軌做得再完美,如果未能事人,說明其人根本不懂事佛之真意;相反,即便不懂供養佛菩薩的儀軌,但能夠用慈悲和智慧來平等地幫助和饒益一切眾生,這個人也是將供養佛菩薩落實到了實處。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子行三十七頌

誰見諸法無來去, 唯一勤行利眾生, 殊勝師及觀自在,...

七種不退轉之法

古印度時,佛陀與五百位大比丘,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弘...

濟群法師《放棄我執》

我們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雖然我們生活在同樣...

大安法師:無上道心怎麼發

善導大師在《四帖疏》裡面,對這段經文,給我們開示了...

不可四盡(法演四戒)

宋朝有一位禪師,名克勤,就是佛果圜悟禪師。他當年在...

星雲大師《如何懺除罪業》

我常常聽到軍政各界人士,因回顧他們已往的罪業而慨嘆...

在家人是否一定要到道場專心辦道

問: 末學感覺在家人有負累,不能專心辦道,希望等孩子...

修行不能離開善知識

有一次,尊者阿難從禪修中起來,去見佛陀報告他的心得...

【大藏經】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舍...

【大藏經】阿彌陀經要解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

【大藏經】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曾國藩的《敗經》—析敗致勝的奇書

卷一本敗 憂虞之際蓄氣長智 [原文] 古人患難憂虞之際,...

不可忘失自己清淨之心,這就是道

從前的人沒有禪堂,坐什麼香呢?沒有。六祖說:生來坐...

無可放處還要放下

佛在世時,有一個外道持花供佛,拜畢。佛說:把花放下...

【推薦】從淨土宗的角度,要培養對彌陀皈依的心念

若先受盡不善業果而修善者,與上相違,當知如是補特伽...

鬼逼禪師的故事

鬼逼禪師,本來是個專門趕經懺的和尚,每每忙到三更半...

惜福和修行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嗎

問: 法師,惜福和修行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嗎? 慧廣法師...

出世間的七種法財

在千百年來東方的傳統春節文化裡,親朋好友之間新年第...

為什麼只教人念佛

《西方公據》中說:各位善人,世間有千條萬條路,為什...

黃豆替佛珠,念佛供養兩不誤

【原文】 僧有募化施主黃豆,每念佛一聲,過豆一粒,一...

初學佛法的應怎麼學

問: 初學佛法並有志於出家修行的人應該先讀什麼經?...

僅貪求極樂世界的享受,是否會障礙往生

問: 《大寶積經》說,時一比丘,聞佛讚揚不動如來佛剎...

淨土經典對企業管理的啟示

成功的秘訣一向專志 阿難,法藏比丘於其佛所,諸天、魔...

見污穢身深信無常

從前佛陀在舍衛國只園精舍說法時,有位年輕的比丘進城...

大迦葉尊者與妙賢女

佛經裡的種種公案,一個是教化我們,一個是啟發我們,...

橫財不堅固

【原文】 楊槐亭前輩言,其鄉有宦成歸里者,閉門頤養,...

生病時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覺得不相應

問: 請法師開示,生病時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覺得不相應...

【佛教詞典】丈六

(術語)身長一丈六尺,是通常化身佛之身量也。佛說十...

【佛教詞典】入藏

(一)編集現存佛教典籍之叢書,稱為入藏。即編集印度佛...

【視頻】惟賢法師《伏龍寺開示》

惟賢法師《伏龍寺開示》

【視頻】為什麼要誦《地藏經》

為什麼要誦《地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