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明如居士  2012/03/1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有一次,孔子的一個學生子路向孔子請教如何侍奉鬼神——也即祭祀鬼和供養神靈要注意哪些禁忌,孔子意味深長地回答子路說:「未能事人,焉知事鬼?」意思是,一個人如果連與「人」相處的道理都不懂,那麼這個人怎麼能夠知道與「鬼神」打交道的規矩呢?事實上,孔子的這段名言隱含著以下兩個基本道理:第一,一個人如果學會了如何與人和諧相處,那麼這個人自然就會知道如何去祭祀鬼和供養神靈。事實上,無論是和「人」還是和「鬼神」打交道,其原則都是真誠、恭敬和利他,一個人如果缺乏真誠、恭敬和利他的品質,則無論是和「人」還是和「鬼神」打交道,都不可能獲得成功。第二,在「與人相處」和「與鬼神相處」這兩件事情中,「與人相處」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更加重要。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極其有限的,應當將有限的生命首先用來學習對自己最有用、最不能缺少的技能。「人」離我們最近,最貼近我們的生活,我們朝夕相處的是「人」而不是「鬼神」,因為「鬼神」並不是凡夫的肉眼所能看到。所以,「與人相處」的技能對我們最有用、最不能缺少,而「與鬼神相處」的技能在人的一生中到底能用到幾次呢?

雖然在孔子的年代佛法尚未從印度傳到中國來,但孔子所言卻暗合佛教宗旨,值得我們每一個學佛的人深思和借鑒。因為孔子的這句話是在建立在對客觀事實的誠實觀察和思考之上的,它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存在於很多學佛人身上的顛倒思想和行為。例如,前不久一個對佛教產生興趣但尚處於觀望和了解的人打電話給我抱怨說:「你們佛教徒怎麼連起碼的做人道理都不懂?」我問她何出此言,她說:「我認識了幾個佛教徒,昨天他們要參加什麼火供,邀請我一起去,我對什麼是火供一竅不通,就不願意隨隨便便參加,但是他們也不管我願意不願意,可能是看我比較有錢吧,就在電話裡告訴我,不去也可以,但他們已經幫我墊付了一百元的火供功德款,讓我下次見面時還給他們。他們還告訴我,去不去參加火供不要緊,只要出了錢,所得功德和去了是一樣的。我倒不是心疼這一百元錢,我真不明白,這些佛教徒怎麼如此做人?怎麼能不管別人願意不願意,變相強迫別人出錢呢?」我安慰她說:「這些人的行為不代表佛教,這是他們自己做人的問題,和佛教無關。」實際上,這就是一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未能事人,卻熱衷於事鬼」的範例。據說,外在的火供基本上是通過燃燒食物等受用品來上供諸佛菩薩和護法神、下施餓鬼和其他非人的一種修心儀軌。我相信絕大多數參加火供的人根本沒有修到可以看到佛菩薩、護法神、餓鬼以及其他非人的程度,他們能夠看到的就是各種各樣的人,但是不少人卻對看不見的佛菩薩、護法神產生極大的「恭敬心」,對看不見的餓鬼、非人等生起極大的「悲心」,但對天天看得見的身邊活生生的人——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等,沒有絲毫的恭敬和悲憫,而是用自私心、傲慢心、嫉妒心等對待。在這些人眼裡,自己身邊的人——家人、朋友、同事還有街上不認識的陌生人等,無論怎樣得罪都可以,只要自己願意,呵斥、怒罵幾聲都可以,背後談論他們的過失也沒有太大的關係,誹謗他們也可以;而看不見、摸不著的佛菩薩、護法神等千萬不能得罪,看不見摸不著的餓鬼、非人等也千萬不能不饒益。

當然,我這裡這樣說不是讓大家不去恭敬佛菩薩和護法神,也不是讓大家對餓鬼和非人等不生悲心,而是建議大家「恭敬我們現在還看不見摸不著的佛菩薩和護法神,要從恭敬我們現在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邊的活生生的人開始;悲憫我們現在還看不見摸不著的餓鬼和非人等,要從悲憫我們現在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邊的可憐人開始。」如果一個學佛人能夠這樣,就真正掌握了孔子所說的這句話的深刻內含,這樣的人自然就會將學佛這件事落到實處,不會出現行為上的偏差,將深奧和珍貴的佛法庸俗化為迷信活動,更不會用自己的行為來歪曲佛教的真實義理。相反,其行為會得到身邊的人乃至整個社會的認可,這樣的人實際上就是用自己的行為在弘揚著佛法。

事實上,佛教中一切的事相都是幫助我們修正自心的,「佛說種種法,為除種種心」,離開了修正自心,佛教的儀軌等變得毫無意義。譬如,供養佛菩薩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去除自心中的吝嗇和傲慢,培養看輕外在財物、恭敬一切有情的習慣,佈施餓鬼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去除自心中的自私和冷漠,培養對有情眾生的慈悲心。所以,如果我們一邊供養著佛菩薩,但一邊卻怠慢著身邊的人,這說明我們根本不懂供養佛菩薩的真意;如果我們一邊佈施著餓鬼,卻對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沒有半點慈悲心,這說明我們對佈施餓鬼的真實目的尚處在一無所知的境地。佛陀為什麼要宣說供養法門?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尚未能夠像恭敬佛菩薩一樣恭敬一切眾生;佛陀為什麼要宣說佈施法門?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對財物的吝嗇心至今尚未去除,而對眾生的慈悲心至今尚未圓滿。

《入菩薩行論》中說:「僅思利眾生,福勝供諸佛。」意思是說,我們哪怕僅僅是想到要去真正地毫無私心地去利益身邊的一個眾生,那麼這個念頭本身的功德就已經超過了供養十方三世諸佛。《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中說:「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佛在何處?《金剛經》中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真正的佛絕對不是我們的意識心所想像的對境,真正的佛實際上就是每個眾生的心性。《華嚴經》中說:「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佛是已覺悟的心,眾生是未覺悟的心,所以一個人要想見到真正的佛,就要從自己的心和眾生的心上面去認識,在眾生的心之外根本不存在什麼佛。猶如要見到某個殿堂裡的佛像必須要通過殿堂的門進到殿堂裡一樣,要見到真佛必須要通過「眾生的心」這個「門」才能進到真佛所居住的「殿堂」。所以,恭敬一切眾生的心,就是恭敬真正的佛,讓一個眾生的心遭受痛苦,就是讓佛遭受痛苦,將一個眾生的心置於安樂之地,就是將佛置於安樂之地。

因此,事人就是事佛,未能事人就是未能事佛。一個人即便將供佛的儀軌做得再完美,如果未能事人,說明其人根本不懂事佛之真意;相反,即便不懂供養佛菩薩的儀軌,但能夠用慈悲和智慧來平等地幫助和饒益一切眾生,這個人也是將供養佛菩薩落實到了實處。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忙得快樂,累得歡喜》

各行各業,凡是想成功的人,生活都十分忙碌,往往弄得...

宣化上人:他非即是我非

無論哪一位,來到萬佛聖城,一定要謹言慎行,把好名好...

勤能補拙,天道酬勤

眾所周知的傷仲永,通過講述一個五歲便可指物作詩,天...

星雲大師《改變心態》

有一個年輕人,剛結婚時,逢人便說,有了家庭生活多麼...

別人修行有困難時,應適當拉他一把

佛說是妙莊嚴王本事品時,八萬四千人遠塵離垢,於諸法...

星雲大師自己受用很大的「十句話」

我這一生,尤其是在佛教學院就讀時,有很多人的話影響...

舉動行為管自己,行住坐臥不離家

各位善知識:我們信佛的人吶,首先要循規蹈矩。本來佛...

擁有「正見」,也就擁有快樂

佛法的修習違逆我們的習氣,真理違反我們的慾望。因此...

【大藏經】觀無量壽佛經疏

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重刻序 印光法師 人生世間,禍福吉...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大藏經】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

【大藏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御製無量壽佛讚  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

孑然此一身,生時骨肉連,死後各分散

宗喀巴大師要我們修無常觀,分三個次第: 第一個思惟今...

省庵大師的八苦詩

生 苦 業風吹識入胞胎,獄戶深藏實可哀。 每遇饑虛倒懸...

為什麼要以「和」為貴

中國古代以和為最高的價值。孔子弟子有若說:禮之用,...

生為一個人,先求認命再求開創

佛法對生命的觀察,是一種無量生命的觀念。我們在經典...

小人樂聞君子之過

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 此存心厚薄之分...

把迷夢叫醒,向自心中喚

有兩句俗話:什麼人說什麼話,三句話不離本行。因為晚...

凡夫眾生都有這五大難處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

妄想創造出六道輪迴

妄想為什麼會創造出六道輪迴來呢?(這一段很重要)有...

盡物佈施,得福增多

佈施破慳吝,乃六度菩薩行之首。佈施有種種利益,諸大...

夏天貪涼的危害

現在人都是在冷氣間裡得病的,這裡冷氣可以很冷很冷,...

佛用什麼態度來對待眾生呢

針對我們這些背性、遭苦的眾生,佛是用什麼態度來對待...

罪障深重的人還能不能蒙佛救拔

那我們到了臨命終時迷惑,往往有什麼呢?一個覺得自己...

真理戰勝邪惡

有一回,佛陀在拘睒彌弘法,受到外道的嫉妒,故意收買...

為何開始信淨土,知識學多了,反而起疑

問: 弟子修學淨土法門有一段時間了,剛開始很相信,可...

先吃冰激凌 還是先拜佛

到圓通寺的大殿拜怫,在我右邊拜佛的是一位中年的婦人...

現代眾生的十種業障纏縛

我們這個時代的眾生有十種業障纏縛。具體講就是:無慚...

【佛教詞典】攝論宗

【攝論宗】 此為我國陳隋之際,真諦譯出《攝大乘論》後...

【佛教詞典】救世輪

(術語)如謂諸佛為救世者。謂法輪為救世輪也。...

【視頻】大安法師《佛殷重付囑地藏菩薩》

大安法師《佛殷重付囑地藏菩薩》

【視頻】淨慧法師《三寶是佛教信仰的核心》

淨慧法師《三寶是佛教信仰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