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盡物布施,得福增多

2013/12/0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盡物布施,得福增多

布施破慳吝,乃六度菩薩行之首。布施有種種利益,諸大小經典廣讚布施功德開示人天之善道,布施為福業善人之相,破貧窮斷三惡道,能全獲幸福快樂之果,並為涅槃之初緣。

茲有一例,大月氏國弗迦羅城中,有一寒微的畫師,名叫千那,到東方多利陀羅國作畫十二年,得到了三十兩金的報酬,回到本國,到達弗迦羅城,恰聞擊鼓作法會的聲音,便循聲前往觀看,見到眾僧法相莊嚴,生起清淨信心,即問維那師:「給大眾僧作一日食需要多少金?」 ,維那師回答:「有三十兩金,足夠得一日食。」畫師聽後,即以身上攜帶的三十兩金全數交付給維那說:「為我作一日食供僧,我明天再來。」這樣便空手回到家。其妻問:「你在外面作畫十二年,得了多少報酬?」答言:「我得了三十兩金。」妻又問:「三十兩金在何處?」答言:「三十兩金已種在福田中。」妻追問:「種什麼樣的福田?」答言「布施給眾僧。」其妻聞言大怒,用繩將其夫綁起來,押送到官府治罪。

到達官府,大官問:「以何事綁夫送官?」其妻答:「我丈夫精神有問題,十二年作工得三十兩金,不憐憫妻兒,全數送給他人,依照官製法令,便將他捆綁送來,請大人明察治其罪。」大官問畫師:「你為什麼不將錢供給妻兒而送給他人呢?」畫師答言:「我先世不行布施功德,今世貧窮,遭受諸多辛苦。今幸遇僧寶福田,若不及時種福,後世還會貧窮,貧貧相續,永無脫免之時。

我今希望頓捨貧窮。所以將三十兩金全都布施眾僧。」大官是敬信佛教的優婆塞,聽到這答語後,大加讚歎:「難能可貴,辛苦多年得此微薄的報酬,全都布施眾僧,你是真善人。」說後,大官即脫下身上的瓔珞贈給畫師並將所乘之馬與一個莊園,捐給畫師說:「你發心施金給眾僧,眾僧還未食,所施金已為谷子之種。尚未種植,然根芽已得生長(喻現在的華報),豐碩的果實還在後面(表後世的果報)。所以說以艱難獲得的財物,真心全部布施,所獲得福報最多。」(譯自《大智度論》)

這個公案,予人啟迪良多。貧窮布施難,因宿世的慳吝,導致貧窮。欲把這種慣性扭轉回來,是需要多麼大的智慧力與意志力呀!這位寒微畫師的行為,令人感佩。所得到的現世被賜財富的華報及後世的富貴乃至修道成就的果報甚豐,真可謂因小而果碩。而環視我國現實社會的國民,尤其是那些富豪們,對社會慈善事業以及對供佛齋僧的普遍冷淡,足證國民素質的低迷,我執慳貪煩惱的厚重。

敬希有緣同仁,以同體的恭敬心,在敬田(父母,三寶)與悲田(苦難弱勢人群)中深植善種,化解慳貪,開啟智慧,獲得幸福快樂的人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看看這些名人是如何惜福的

有人說越有錢的人越摳門,按這種邏輯,頂級富豪豈不是...

用施無望報的心去布施

布施是佛教六度之一,也是佛教信徒積功累德的最好方式...

【推薦】燃身燃指供佛,不一定非燒不可

在好多大乘經典上,如《法華經》所說的捨身、燃身、燃...

今生的際遇,是前世修來的

布施的道理,古往今來很多賢人哲士,都會用種種不同的...

善事都是為自己做,不須別人讚嘆

因為個人的時節因緣,零星地參加過幾次佛教組織的慈善...

沒有福報,如何才能發財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和尚去挑水,卻發現水缸怎麼都...

微縷供佛,得成佛道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為求無上佛菩提,精勤修學布施...

八因三緣,修一個圓滿的福德身

如果我們的眼光看得長遠一些,就應當為未來著想,這一...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大藏經】【註音版】八大人覺經

八大人覺經...

【大藏經】【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業難盡情難空,求生極樂得解脫

在《文昌帝君陰騭文》中,文昌帝君自述,由於他遇佛得...

虛雲老和尚拒絕女色誘惑的故事

一個人想了生死,想把功夫用上,第一,先培福,先做苦...

禪師巧勸吝婦:有捨才有得

有位居士向禪師訴苦:我的妻子非常吝嗇,不但對慈善事...

讓他們帶著尊嚴離開

金融危機爆發後,許多公司開始裁員。 馬克艾可裡無法忘...

菩薩行利生之道

利行者,乃菩薩行利生之道也。 大凡悟道之人稱菩薩,未...

慎獨知於衾影

慎獨知於衾影,這就談慎獨問題。這個就進一步談得細微...

學會對自己說「夠」

漢文帝登基伊始,為考察大臣,明辨賢愚,說:賜你們到...

做輪迴的主人

心的本質 所有眾生的心,所謂的心並不是一個不變的精神...

修行中我們常犯的四個錯誤

像學習無常、苦空等這類的教法時,我們常常容易有幾個...

好的人品是無價的,是金錢買不到的

1982年,美國印第安納州阿歷山德亞市的比爾先生喜得貴...

不想念佛,煩躁不安該怎麼辦

問: 不想念佛,煩躁不安,身口意各方面都守不住,怎...

念佛鬚髮長遠心決定心

念佛法門,最圓滿最方便,大家要真信切願修持念佛,不...

念佛能洗掉犯戒過失,是否就可以放心犯戒呢

有人認為:既然念阿彌陀佛就可以把以前所錄的犯戒的影...

淨土法門不可不修

【原文】 人初未嘗死。而死之名,乃自此身體上得之。何...

【佛學漫畫】潘太夫人的故事

潘太夫人生病當中的五、六天,始終沒有任何的痛苦,並...

龜王菩薩

大海之濱,住著一隻龜王。水族子民,由於龜王的教化有...

【佛教詞典】延命印明

為密教修延命法所結誦之印言。通常多用於延命法、普賢...

【佛教詞典】帛尸梨密多羅

梵名 ?rīmitra。又稱尸梨密多羅。意譯吉友。晉代西域...

【視頻】天因法師《對占察懺的一些錯誤見解》

天因法師《對占察懺的一些錯誤見解》

【視頻】惟賢長老《藥師法門與人生佛教》

惟賢長老《藥師法門與人生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