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盡物布施,得福增多

2013/12/06  大字體  護眼色

盡物布施,得福增多

布施破慳吝,乃六度菩薩行之首。布施有種種利益,諸大小經典廣讚布施功德開示人天之善道,布施為福業善人之相,破貧窮斷三惡道,能全獲幸福快樂之果,並為涅槃之初緣。

茲有一例,大月氏國弗迦羅城中,有一寒微的畫師,名叫千那,到東方多利陀羅國作畫十二年,得到了三十兩金的報酬,回到本國,到達弗迦羅城,恰聞擊鼓作法會的聲音,便循聲前往觀看,見到眾僧法相莊嚴,生起清淨信心,即問維那師:「給大眾僧作一日食需要多少金?」 ,維那師回答:「有三十兩金,足夠得一日食。」畫師聽後,即以身上攜帶的三十兩金全數交付給維那說:「為我作一日食供僧,我明天再來。」這樣便空手回到家。其妻問:「你在外面作畫十二年,得了多少報酬?」答言:「我得了三十兩金。」妻又問:「三十兩金在何處?」答言:「三十兩金已種在福田中。」妻追問:「種什麼樣的福田?」答言「布施給眾僧。」其妻聞言大怒,用繩將其夫綁起來,押送到官府治罪。

到達官府,大官問:「以何事綁夫送官?」其妻答:「我丈夫精神有問題,十二年作工得三十兩金,不憐憫妻兒,全數送給他人,依照官製法令,便將他捆綁送來,請大人明察治其罪。」大官問畫師:「你為什麼不將錢供給妻兒而送給他人呢?」畫師答言:「我先世不行布施功德,今世貧窮,遭受諸多辛苦。今幸遇僧寶福田,若不及時種福,後世還會貧窮,貧貧相續,永無脫免之時。

我今希望頓捨貧窮。所以將三十兩金全都布施眾僧。」大官是敬信佛教的優婆塞,聽到這答語後,大加讚歎:「難能可貴,辛苦多年得此微薄的報酬,全都布施眾僧,你是真善人。」說後,大官即脫下身上的瓔珞贈給畫師並將所乘之馬與一個莊園,捐給畫師說:「你發心施金給眾僧,眾僧還未食,所施金已為谷子之種。尚未種植,然根芽已得生長(喻現在的華報),豐碩的果實還在後面(表後世的果報)。所以說以艱難獲得的財物,真心全部布施,所獲得福報最多。」(譯自《大智度論》)

這個公案,予人啟迪良多。貧窮布施難,因宿世的慳吝,導致貧窮。欲把這種慣性扭轉回來,是需要多麼大的智慧力與意志力呀!這位寒微畫師的行為,令人感佩。所得到的現世被賜財富的華報及後世的富貴乃至修道成就的果報甚豐,真可謂因小而果碩。而環視我國現實社會的國民,尤其是那些富豪們,對社會慈善事業以及對供佛齋僧的普遍冷淡,足證國民素質的低迷,我執慳貪煩惱的厚重。

敬希有緣同仁,以同體的恭敬心,在敬田(父母,三寶)與悲田(苦難弱勢人群)中深植善種,化解慳貪,開啟智慧,獲得幸福快樂的人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如何平衡生存與金錢的關係呢

問: 師父,都說追求金錢就是慾望,但世間的生存我們...

勸人布施也要注意善巧方便

問: 師父,以下綜合幾位同修的問題,請慈悲開示:對於...

減劫中人的福報越來越薄

隨著減劫的次第,人的壽命越來越減。以這個作為標誌,...

內心充滿對佛的信心,便能往生忉利天

心是所有法的先導,心是所有造作的主腦,一切都是心所...

寺院不是星級酒店,而你更不是金鑽VIP

上午與某居士喝茶時閑聊,他告訴我,師父,前兩天我在...

淨界法師:淨土宗學人如何對待器官捐贈

站在淨土宗的角度,基本上是不鼓勵大家器官捐贈,因為...

最上等的供養

佛陀游化到一座城中,城主聽到釋迦牟尼佛入城,知道佛...

天人福報極大,為什麼不能修行

問: 天人福報極大,為什麼不能修行? 答: 天又分色界...

盲龜值浮木

每百年才能從海中探出頭來一次。而大海中有一根浮木,...

虛雲老和尚的節儉惜福

當時,已是一百一十七歲高齡的老和尚,每天都要到建築...

醫生的處方

有一個病人到醫生處求診。醫生檢查後,開了一張處方箋...

佛馱跋陀羅尊者畫傳

一、初露神異 覺賢,梵語佛馱跋陀羅,古印度迦維羅衛國...

「碎碑刻碑」的典故

碎碑刻碑的典故,是在《感應篇注》裡面談到的。 孫思邈...

以心境來轉逆境

人生的遭遇,不是好的,就是壞的。在佛法來講,好的就...

慾望就是束縛你的繩子

張三和李四是鄰居,他們都養了幾隻猴子,以耍猴謀生。...

大安法師:念佛為何能對身心起作用

問: 念佛對身心確實能起作用,這如何從理體上解釋呢...

治療憂鬱症三步走

人的健康是身心的和諧狀態,生理和心理同時擁有健康,...

妄想本來就沒有的

為什麼要安住空性,佛法是先安住再調伏,因為你安住錯...

抱定這一個死句啃,不問開悟不開悟

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更差一程路。這些話同你們講,實...

只要往生極樂,所有的願都能實現

天親菩薩在作《往生論》的時候,談到一切十方的眾生,...

千辛萬苦求佛偈

從前有一位修道人,名字叫做善信。他出生的時候世上已...

觀身不淨 奉獻身心

我們現代人在身體上下的功夫最多,生活裡面對身體下的...

【佛教詞典】院

於一定區域所規劃之建築物。唐時對官舍寺宇皆用此稱呼...

【佛教詞典】五家宗旨纂要

凡三卷。又作三山來禪師五家宗旨纂要。清代三山燈來撰...

【視頻】慧律法師《瞋恨心重的果報》

慧律法師《瞋恨心重的果報》

【視頻】普壽寺動漫:善用其心

普壽寺動漫:善用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