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把迷夢叫醒,向自心中喚

慈舟法師  2017/03/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把迷夢叫醒,向自心中喚

有兩句俗話:‘什麼人說什麼話,三句話不離本行。’因為晚學是個做夢的人,所以好說夢話。說了好幾天的夢話,還未說完。昨天夢見一堂人念南無阿彌陀佛。各念各的,聽了很吵人,夢做的不大好。今天的夢,不是那樣了,異口同音,聽了令人倍增歡喜。昨天說半夜夢見了家家(即外祖母),以夢中夢來打比。所以說身心世界、我、我所都是幻化的。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如是二字,指夢幻泡影而言;應作如是觀者,六喻不可齊觀。先就夢觀。

把什麼事作夢觀呢?是將有為法作夢觀。有為法有‘有漏有為’、‘無漏有為’。怎麼叫有漏有為呢?有漏者,以因感果,報盡就完了,猶如漏盆盛水,終必漏盡。這是就不修行人講,如一個因果漏了,又來一個因果。於是因因果果生死不了,名有漏有為。有為者,有為有造,如是因,如是果,好不空好,壞不空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是不報,日子未到。怎麼又叫無漏有為呢?無漏有為,就是修行,亦是有為有造,有因有果,一得永得,故名無漏。如持戒得大福報,習定得大自在,修慧開大心光。又者依教修行,能得十信、三賢、十地、等覺、妙覺位次。好像世間做官,有品級似的。但世間官位,是無常法,塌了台就算完了。出世間法,就是佛法,佛法不是這樣,登了三賢十地永不再退。登初住不愁不登二住;乃至證等覺,不愁不成佛。故名無漏有為。雖是無漏,但也是一個夢。不過這個修行的夢,雖有修有造,是向醒處造作。愈做修行的夢,愈醒的快。睡眠夢,時間短易醒;生死大夢卻很難醒,要修三大阿僧祇劫方可醒。如此說來又豈尋常睡夢所能喻的。

不過就夢境令人觀生死夢,所以說應作如是觀,即知道迴向。怎麼叫迴向呢?就是回惡向善,身心總要不離三寶。因為是向醒處,做這個夢不可不做的。人情恩愛的夢,愈做愈迷,是不可做的。在三寶門下,雖是說夢話,是說醒夢的話。究竟這個生死大夢,怎樣才可以醒呢?當然有醒夢的方法。拿睡覺打個譬喻:睡著了的人,你要教他醒,怎麼他就能醒呢?須要轉他的迷夢心,向醒處喊哪!我們要醒生死夢,也是要轉迷夢心。怎麼轉法呢?念南無阿彌陀佛,一聲聲向自心上喊,喊久了就會醒的。但也關乎各人善根淺深,而定覺悟遲速。若是‘為山九仞,功虧一簣。’那麼一叫便醒。各人根機不等,若非頓超根機,必須多喊。參禪也是參的這心,教人參‘念佛的是誰?’,參悟時即醒來了。從前宗門下有一巨指和尚,參禪悟了道。有人問他:‘如何是的西來大意?’他把大指一豎,人家就開悟了。這就是‘為山九仞,功虧一簣’,隨拈一法,便能開悟的人。

有一次又來一個人,請問佛法,適和尚不在家,侍者師對那人說:‘和尚出去了。你若是要問佛法,我也有點呢。’那來問的人,就請問‘如何是佛法?’,侍者師也學和尚把大指一伸,那人也開悟了,歡歡喜喜走去。和尚回來後,侍者如實告知。和尚說:‘啊,你還能令人悟道。好,我也來請問你。’隨喊道:‘侍者師,請問如何是佛法?’侍者師又把大指一伸,和尚已暗執刀在手,待其豎指時,便用刀把侍者師大指割去了。和尚又用藥為之醫治,待其痛止,和尚又請問如何是佛法?侍者師又把手一豎。師父啊!大指沒有了,侍者師就向這沒有處也開悟了。這是巨指和尚提拔他的。因為他令人悟道, 自己未悟,才假方便指示他。所以要是根熟眾生,悟道因緣很多:或念佛悟道,或誦經悟道,或參禪悟道,或拜佛悟道。所以說念佛總要向著心念,不向心地用功,打總子也不會悟道的。

睡覺的迷夢,有人喊便醒。要想醒生死大夢,也要喊叫的。叫的方法,須以心印心,才能自夢境中叫醒。不過也有時節因緣,功夫成熟,一叫便醒。修道品、三學、六度、萬行,一切佛法,雖皆是夢,而是金剛種子。吞到腹中,與穢污不能安處,亂衝亂撞,把腸子衝斷了,金剛種子就出來了。佛法在煩惱心中,亦復如是。無論聽了一言半句,他都不跟染污心在一處,因為不能混在一起,所以要翻出來說,說了還要行。所以佛法不怕不懂,只怕不聽。聽瞭然後求解,久而久之,也會放光,與佛相同,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上而講有漏有為、無漏有為,這兩種界限,一定要劃清。有漏有為,與法性相背,向有漏造作,是不會醒的。無漏有為,與法性相順,向無漏造作,是能醒的。幾時能醒呢?按教典說,到八地菩薩地位,方醒了這生死大夢,知道以前忙著修行,忙著了生死,自度度他,原來都是南柯大夢,本來無眾生可度,無生死可了。華嚴經上有個譬喻:‘譬如有人,夢中見身墮在大河,為欲度故,發大勇猛,施大方便。以大猛勇施方便故,即便覺寤。既覺寤已,所作皆息。菩薩亦爾,至不動地,一切功用靡不皆息。’這就是達妄本空。可是登初住也能達妄本空,不過有究竟與不究竟的分別。登八地才究竟空,所以名為不動地。

既說修行是假的,我們又何必修行呢?但是若不修行,就不能覺,亦不能空煩惱。所以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必到覺後,方知是夢。八地菩薩雖證不動地,然而諸佛還要勸他起悲心,謂八地菩薩曰:‘善男子!汝雖得是寂滅解脫,然諸凡夫,未能證得,種種煩惱,皆悉現前,種種覺觀,常相侵害。汝當愍念如是眾生。’又‘善男子!汝當憶念本所發願,無邊眾生誓願度。’所以八地菩薩雖知是夢,還要廣行菩薩道,教化作夢眾生,令先知夢中之我空。因為我執未空,不能空所夢見的種種法執。有時也二空齊說是夢的,我法二執破了,一切身心世界,不空自空。你我既曉得是夢,就要把迷夢叫醒,向自心中喚。自心喚自心,知道自己有個法身慧命,莫令自心,常在迷中。念佛時念自心,持咒時也是念自心。望著自心喊,大家醒醒吧!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悟而未證,絕不能了生脫死

原文: 世之學佛者,率以開悟為志事。不知悟而未證,尚...

孝順心,是學佛的第一步

無始時來慈我者,諸母若苦我何樂?你想一想,我們無始...

貪執睡眠以待來日墮落

佛陀在舍衛國傳法的時候,有一個比丘心智昏鈍不明,完...

度眾生苦,一切要從利他的角度出發

我們的一切遭遇都是自己過去業報所感,要追求幸福,不...

學佛的人可以練氣功嗎

問: 學佛的人是否可以練氣功? 大安法師答: 學佛的人...

禪師們面對死亡時,是如何的呢

佛經中說,人死之時,四大分離,如生龜脫殼,痛苦不已...

生死關頭,切切不可被恩愛綁住

明朝沈槐庭居士,潭州人,少年失學,不能窮究佛經,暢...

真為生死來學佛

我們學佛是為什麼?是真為生死來學佛。對於佛教徒來說...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有煩惱是因為沒有學會放下

勇於捨棄並且敢於放下人生舶種種包袱,才能夠輕裝前行...

教你從四點看清一個人

在利益面前時的抉擇 利益面前,很多人都會扯下偽裝。這...

業相與淨相

在修懺悔的過程中,原本潛伏在我們心中的業障、煩惱障...

我們臨終的那一念,必須有三種憶念

佛教講到我們生命的現象界,主要是靠因緣的力量來創造...

如實知世間即是出世間道

世間有很多煩惱和痛苦,繁雜社會,芸芸眾生,從出生到...

心不過是一堆念頭罷了

人一生中所面臨的俗事,就像永無止境的海浪,一波接著...

天堂與地獄

人常說做壞事下地獄,地獄有種種苦刑;做善事則能升到...

修定者必須過好「三關」

初習定者必須過好三關:一是腿子關,二是散亂關,三是...

佛法具足世出世間一切諸法

來書備悉。須知佛法,具足世出世間一切諸法。從前理學...

不生退怯厭倦,如是發心才名之為真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聞佛道長遠,不生退怯,...

禮佛有七種

這個禮拜在慈老法師引證勒那三藏裡頭說,禮拜有七種。...

唯獨拜懺不會著魔

在夢中菩薩現大神力,有時候現相,夢中有時還容易。現...

做國學老師,算不算學習外道經典呢

問: 末學是受過五戒的佛弟子,想去學習國學,做個國...

沒有上不去的山,沒有跨不過的海

人生總是有那麼多的迷茫和痛苦。為了生存,很多人為尋...

修淨土法門者,應如何受持讀誦大乘經典

問: 上品上生應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修淨土法門者,應...

為什麼癌症很少光顧素食者

2006年11月召開的中國腫瘤學術大會上有專家指出,中國...

【佛教詞典】薩達磨芬荼利迦

(經名)又作薩達磨奔荼利迦。譯曰妙法蓮華。薩者妙,...

【佛教詞典】藏經閣

指收藏經典之殿堂。有經庫、經堂、經房、經廚、一切經...

【視頻】長者子慈童女

長者子慈童女

【視頻】體光老和尚修頭陀行事蹟

體光老和尚修頭陀行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