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野狐禪「不落因果」

2012/02/08  大字體  護眼色

《無門關》第二則裡有「百丈野狐」的公案。

百丈和尚,凡參次有一老人,常隨眾聽法。眾人退,老人亦退。

忽一日不退,師遂問:「面前立者復是何人?」

老人云:「諾某甲非人也,於過去迦葉佛時,曾住此山。因學人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

某甲對云:「不落因果!」五百年墮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語,貴脫野狐。遂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

師云:「不昧因果!」

老人於言下大悟。……

「迦葉佛」是過去七佛中的第六佛。所謂「一轉語」是只一句便脫迷而悟的話。「不昧」是不曖昧,不弄虛作假。

百丈懷海禪師(720-814)在講壇上面向修行僧說法時,總有一個老人安靜地坐在後面聽法。說法後,老人總和修行僧們一起離開。但有一次,老人沒有離開留下了。

百丈和尚覺得很奇怪,問到:「你到底是誰?」

老人回答說:「我不是人。」

很久以前,在迦葉佛時代是這個寺的住持。有一次,一個修行者問我:「不斷修行,大徹大悟的人到底受不受因果報應呢?」我馬上回答:「不受因果報應。」正因為這個回答,我墮入500世(500次轉世)的狐狸道,無法脫身。請您大發慈悲,代我做一正確的回答。」

老人恭恭敬敬請法:「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

百丈和尚馬上答道「不昧因果(對因果不曖昧,不弄虛作假)。」

老人當下大悟,超脫狐身。

老人為什麼回答「不落因果」而墮野狐之身,而聞「不昧因果」能脫野狐之身呢?

在佛教中,產生事情的直接原因為「因」,間接原因即附加於「因」之上的事情、條件為「緣」,由此產生的結果為「果」。在此過程中,由「因」而「果」的力量為「業」。例如有一粒豆的種子,這是「因」,耕田、播種、澆水、施肥,這些叫做「緣」,發芽結果,這就是「果」。「緣」是否到位,與「果」關係甚大。即使是惡因,但如有良緣,就能得到善果。良因如果加上惡緣,就會得出惡果。而且,果也不會終於果,果還會成為因,加上緣又生出果。

這不單單是豆的種子問題。我們的存在都遵照這一法則。我們一件一件的善行或是惡行累積起來就形成了我們的現在。而且這還沒完,那些行為都會成為「因」,當然又會形成「果」,這就是「因果報應」。

大修行人絕不可能免於「因果報應」,也就是說因為不是「不落因果」,所以老人墮入野狐之身。

那麼百丈和尚回答的「不昧因果」是什麼呢?

處於「因果報應」之中又超越它,在「因果」中又不受制於其狀態,一語道破就是「不昧因果」。

在百丈和尚的「眼」裡,既沒有墮入野狐身這回事,也沒有脫野狐身這回事。「因」只是一時之位,「果」也是一時之位,這就是全部的存在。野狐就是野狐,是絕對的存在。

老人因為執著於因果報應而又妄想不受因果報應,想辦法要脫離野狐之身,而五百世都不得解脫。聽聞百丈和尚一語道破「不昧因果」,悟到野狐就是野狐之時,反而能脫五百世野狐之身。

有一個關於一休禪師的有意思的故事。

在一次旅途中,一休求宿於一農家。這時附近傳來一陣悲泣聲,詢問其由,得知因為那家主人亡故。禪師很同情,於是特意佈施。家人一邊哭泣致謝,一邊傾訴自己的煩惱:「我家很窮,只有一點點田地,養不活七口人。因此,明知不好,丈夫還是去捕魚狩獵,這才得以填飽肚子。丈夫得病後很為此事煩惱,認為是犯了殺生之罪所以才得了這個病。他非常煩惱死後是否能進入極樂世界。」

禪師開導說,只要懺悔了自己的罪業就行了,肯定能進入極樂世界。可是那家人還是不能首肯。於是禪師說「如果你們實在擔心殺生罪孽,那我就給你畫一個極樂世界的保證書吧」。於是在一張紙上寫上幾筆,認真折好放在逝者胸前,「這樣肯定就能進入極樂世界了」,說完就離開了。

因為一休禪師是當時有名的大德,所以那家人以為他一定寫了什麼難得的話,結果偷偷一看發現是一首狂歌。

造孽如有須彌般。閻王如何記得過。

若殺生罪孽有如須彌山那麼多,以至不能去極樂世界,閻王肯定也有漏記的時候,所以放心吧。

我們既然活著,就一定因何種「因緣」而造「業」,因此要受「果」。太受制於「業」就不能活下去。想開了,坦然地面對「業」,承認它就是自己的責任。

農夫的苦惱是「不落因果」,一休禪師說「閻王也有漏記的時候,放心吧」,是「不昧因果」。

古來人們將沒有真正悟達禪境卻自以為因果者,稱作「野狐禪」,蓋由此公案而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榮華富貴不是爭來的,是積德來的

中國古代傳說每年過小年的這一天,灶神要上天,而除夕...

宣化上人:為什麼人有貧賤和尊貴

同樣是人,為什麼有尊貴的人?又有下賤的人?是什麼原...

因果業報

有一位婆羅門長者,家財萬貫,只有一個兒子,年滿二十...

日行一善

人們相互之間喜歡祝願吉祥如意,其實這僅是良好心願,...

錯綜複雜的業因果報

佛教講的三世因果的法則,是我們佛教徒最起碼要認知的...

如何遠離那些不順的報應

我們應遠離惡業,勤修良善,就不會遭如是報應,不遭那...

不落因果與不昧因果

百丈懷海禪師是禪宗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重要人物。著名...

夢參老和尚《辦慈善事業必須真情實意》

2009年冬至2010年春,夢參老和尚南行弘法之行的首站來...

【大藏經】【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念佛乃諸法之要,孝養為百行之先

念佛乃諸法之要,孝養為百行之先。孝心即是佛心,孝行...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而成功

人有競爭之心,絕非錯誤。競爭之心,至少能夠體現人的...

日常生活中處事待人的態度與方法

遇事只一味鎮定從容,雖紛若亂絲,終當就緒; 待人無半...

芸芸眾生哪個不是為了軀殼而忙

我們凡夫都有身見,執著這個色身是我,執著得要死,身...

得助念與失助念之損益比較

劉曉愚居士,名景烈,江西贛縣人。少年留學東瀛,與蔡...

如何讓父母吃素不殺生

若父母天性與佛相反,當至誠代父母持念迴向,消除宿業...

【推薦】《楞嚴經》是末法破邪顯正的斬妖劍

關於《楞嚴經》,來之不易,是一位叫般剌密諦的法師,...

涵養也是一種財富

香港巴士阿叔是一段用手機拍攝後放到網絡上的視頻。前...

十念往生者,都是宿世善業強

一切法都是從心想生,臨終能夠遇善知識,十聲往生,這...

鬼分為哪些類

問: 請問,鬼分為哪些類?他們生活狀況如何?哪些鬼...

三世因果錯綜複雜 唯佛與佛方能究竟

請試論之:夫善惡之興,由其有漸。漸以之極,則有九品...

【推薦】達摩大師血脈論

達摩大師血脈論序 (右朝奉郎通判建昌軍事賜緋魚袋任哲...

為什麼一念佛就妄念很多

問: 為什麼一念佛就妄念很多? 大安法師答: 其實不...

有此三淫,當受三途苦報

淫因者,無量劫來,行淫之事,納識田中,愛水潤生,今...

印光大師為何對女眾出家甚是反對

問: 弟子在《印光法師文鈔》中讀到印祖對女眾出家甚...

如何是念佛止觀

念佛止觀就是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何為止?就是遮止...

【佛教詞典】二種思惟

【二種思惟】 p0025   瑜伽二十五卷八頁云:如是思惟...

【佛教詞典】二種超越三昧

指超入三昧(定)與超出三昧。蓋散心之人的禪定深淺次...

【視頻】懺雲法師《十大願王略釋》

懺雲法師《十大願王略釋》

【視頻】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男聲108遍)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男聲108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