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六行觀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以有漏智次第斷除修惑之際所修厭下欣上之觀法。三界分為九地,比較上地與下地,下地為粗、苦、障,故觀而厭之;上地為靜、妙、離,故觀而欣之。依此欣上厭下之力,可次第斷除下地之惑,故又稱欣厭觀。

有部主張,行者入見道之前,可以六行觀斷除修惑之一分,而入於見道。據俱舍論卷二十四載,於無間道時,緣自地(自己現在之境位)與次下地之諸有漏法,觀粗、苦、障等三行相之一;於解脫道中,緣次上地之諸有漏法,觀靜、妙、離等三行相之一,如是則可斷除次下地之惑。合其上下,共須觀六行相,故稱六行觀。

另據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五所載,厭下地之苦、粗、障,欣上地之勝、妙、出,依此六法修行,是為六行觀,其一一之觀法為:(一)厭粗觀,思惟欲界五塵能起眾惡,是為因粗。而此身為屎、尿等三十六種臭穢之物所成就,是為果粗。粗因粗果,皆須厭惡。(二)厭苦觀,思惟身中所起心數緣於貪慾,不能出離,是為因苦。而欲界報身常受飢渴寒熱、病痛刀杖等種種所逼,是為果苦。苦因苦果,皆須厭惡。(三)厭障觀,思惟煩惱障覆真性,是為因障。而此身質礙,不得自在,是為果障。因障果障,皆須厭惡。(四)欣勝觀,厭惡欲界下劣貪慾之苦,欣喜初禪上勝禪定之樂。(五)欣妙觀,厭惡欲界貪慾五塵之樂,心亂馳動,欣喜初禪禪定之樂,心定不動,是為因妙。厭惡欲界臭穢之身,欣喜受得初禪之身,如鏡中像,雖有形色,無有質礙,是為果妙。因妙果妙,皆可欣喜。(六)欣出觀,厭惡欲界煩惱蓋障,欣喜初禪心得出離,是為因出。厭惡欲界之身質礙不得自在,欣喜初禪獲得五通之身自在無礙,是為果出。因出果出,皆可欣喜。

依此上下對望之欣厭力,能斷下八地之惑,不能斷第九地(有頂地)之惑。斷有頂地之惑,必依觀四諦之無漏智,因無漏智勢力強,能對治自地之惑及上地之惑。此六法入觀之順序,係隨斷惑者之意而定,不必依無間道之厭粗觀與解脫道之欣靜觀對應之順序。唯識宗認為,六行觀能伏住煩惱,不令起現行,然無法斷除煩惱之種子。[俱舍論卷二十三、卷二十四、卷二十八、大毗婆沙論卷六十四、卷一六五、天台四教儀集註卷中本之四] p1263

上篇:六行 下篇:六位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法苑珠林

《法苑珠林》一百卷,唐釋道世撰。釋道世字玄惲,當時...

異時而熟

種因在先,受果在後,先後時間相差,或至無數劫,所以...

眼識作業

【眼識作業】 p0999 瑜伽一卷七頁云:眼識作業、有其六...

入塔

(儀式)納亡僧遺骨或全身於塔內。此時有入塔之佛事。...

遮末羅洲

遮末羅,梵名 Cāmara。為南贍部大洲的二中洲(遮末羅...

黃色

為密教五色之一。具有堅固不壞之性德。若將黃色與五字...

解三洪

明末清初臨濟宗僧。蘇州(江蘇)嘉定人,俗姓葛。號解...

蒙潤

(人名)元杭州南天竺演福寺蒙潤,號玉岡。年十四出家...

五部九卷

(名數)淨土門之祖唐善導著,有五部九卷:一、觀經疏...

所立不遣

【所立不遣】 p0741   因明入正理論云:似異法中所立...

施波羅蜜多十種清淨

【施波羅蜜多十種清淨】 p0861   瑜伽七十五卷六頁雲...

五部秘藏

密教金剛界五部(佛部、金剛部、寶部、蓮華部、羯磨部...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噁心的果報

從前,舍衛城的施主們供養僧眾齋食時,首先供僧,然後...

沒有至心,就跟地藏菩薩不相應

地藏菩薩跟我們娑婆世界特別有緣,依照經文的意思,我...

生氣時應該如何消氣

常生氣有損於健康已被科學研究所證實,但是現實生活中...

無分別心是道

寶峰寺,某天午齋畢。僧問:飯好不好吃?和尚答:吃飯...

【推薦】五戒的制戒因緣

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條,需要全體佛教信徒都必須遵守。...

何為普賢菩薩十大行願

一者禮敬諸佛 禮者、身禮拜。敬者、語意恭敬。諸者、不...

謠言

印度拘薩羅國有一位年輕的修行者,住在某處森林裡,他...

念佛人不可以有求取福報之心

何以世間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祗以念佛之人,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