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妙祥法師:看破病苦好修道

妙祥法師  2011/08/2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人這一生不可能沒有病,作為誰來講都有病苦。我們從出生那天就是帶著病苦來的,因為我們的業力就是這樣,不斷地殺生,不斷地輪迴,不斷地受苦,不斷地忍受。所以我們這個病苦是很自然的一種現象,也是一種虛幻,也是一種業報。我們知道這個方面,應該清楚地知道,我們的身體就是來受報的。在受報之中,我們得聞佛法,我們就可以轉惡為善,利用這種惡報而來修行,除掉我們自己的毛病和習氣,這樣的話我們可以從痛苦中把它變為甘露和糧食。

通過我們很多的修行體會來看,有的人就通過痛苦,產生厭離心,而且對世間不再貪戀,從而認識到生死無常的問題,這都是很好的治療方法。所以人有病,痛苦是件好事,並不是件壞事,關鍵是我們怎麼認識的問題。因為在咱們這裡,別說我們修道啊,有痛苦有病,就是不修道我們同樣也有病。而我們現在的條件,修行的方式和接受環境的考驗,要比世間上強得多得多,世間不如我們。雖然他們有五欲之樂,但是他們所承受的損失更大。我們雖然從某個角度來講,好像是我們精進一點。但是從整個來講,我們和世間人比——比如做生意,他起早爬半夜的,不斷地追求,不斷地去努力,我們和他比,我們還不見得比他們苦。我們放棄了很多五欲之樂,這個表面是苦,實際上是一種清淨,這也是我們殊勝的地方。

所以說呢,在修行中有點病苦,跟我們生活中的病苦,都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這個不奇怪。由於有些人對病苦認識不足,特別修道以後,發現自己有很多的病苦,特別是過去沒有,發現現在有了,或過去沒得的現在得了,我們有的人在承受能力上,心裡就變得軟弱一些。有時候得想辦法調整,從某個角度來看,愛護身體是對的,應該有個好身體修道,這都是很正常的。但是有一點,我們究竟是為了身體修行,還是修這個心,這是個關鍵問題。

因為我們知道,雖然身體很重要,能幫我們修道,但它不長久,它是個生滅東西。你要是為了身體去修道,就成了外道了,外道是為了身體,為了長壽啊,不斷地追求,包括氣功都是這樣。一切外道,都是為了修身體而努力的。包括秦始皇也是,求長生不老,身體沒有痛苦啊,為了滿足自己的願望,不斷地努力。最後的結果呢,反而加速他的死亡。很多人為了達到自己身體健康的目的,採取種種的方式,有的是以飲食求得自己身體的健康,有的是以藥物調整,使自己延壽,但是結果都是虛幻一場,又不斷地輪迴。而且這個不斷地輪迴以後,將來更痛苦,因為他執著於草木,把草木當作他生命的源泉,或者把草木作為他想像的目標,最後墮落到外道裡,或是一些畜生道裡,或是到植物裡,做一些樹神啦,鬼啦,他就墮落這一類。以草木為身體,這是很可怕一件事,所以佛稱為「外道」。

佛法正好與它們相反,因為佛陀知道三界眾生苦的根源,九界眾生苦的根源,他知道所有眾生產生執著的根源——任由為己。把一些幻想,當成自己真實的東西。他不知道,自己本身有一個清淨,有一個真心存在,他不知道這個根本,因為他沒證到這地方,他也不知道一切的外境是幻象,所有的現象都是幻境,他不知道這個。他不知道幻境,他不知道真心。知道真心,才會真正地知道,一切萬物都是幻象。

所以佛法裡面主要是修心,我們只有抓住修心的目的,我們才能了脫生死。如果這根本丟了,我們和外道沒有什麼區別,我們時時刻刻都應該抓住這個。不管是我們吃飯啊、睡覺啊、有病啊、沒病啊,都要抓住這個「心」,一切為心做準備。因為我們的生命是很短暫的,很快就過去了。當我們忙活身體的時候,時間不斷地消失,你的壽命很快就要接近死亡,死亡離我們越來越近。你就把身體暫時維持住了,覺得挺好,你自己認為挺好,但是壽祿它已經到了,而且將來你會更加痛苦,所以這沒有什麼意義。我們知道,了生死必須在心地上下功夫。因為只有改變心地,才能真正地了脫生死。因為它是不生不滅的。你找到了它,與它同在,化為一體,我們的生死就了了。所以說,這是我們急於要解決的問題,這是我們最根本的東西。找到它,我們才能真正地放下心來,我們才能回到我們自己的家。

我們在修行中一定不要離開真心。怎樣不離開真心?那我們就要有原則。因為真心呢,你不通過一定方法來解決,找不到真心。就像佛說的,守一得道。什麼叫守一呢?就是你把你的心力要集中到一個上,就是不打妄想上。不打妄想,你才能得道。有了妄想,你不能得道。那什麼時候能產生妄想?最大的妄想就是我們歡喜和痛苦的時候,我們的妄想打得最厲害。特別我們身體有病的時候,我們痛苦的時候,生理影響我們心理活動的時候,最痛苦,最容易起心動念了。所以說,離道就容易遠。如果我們掌握了修心這個原則,我們在痛苦中,能按照戒律去做,這樣的話我們反而容易得道,把壞事變好事。

怎麼樣去守一?最好的一個原則就是寧死不求人。雖然有痛苦,我們知不知道痛苦?我們知道,因為我們的感受,它沒有消失,所以痛苦它是存在的。但是,它欺騙不了我們的心,我們守的是心。如果你把心守住了,所有的痛苦,它痛苦不到心裡去。這樣我們就減輕了痛苦,而且我們的精神是清淨的。這樣的思惟,慢慢會達到守一的目的。

如果不這樣思惟,我們不斷地追求一些治療啊,不斷地努力去追求,追求的結果,不論得到治療也好,或得不到治療,都會失掉你的心。失掉你的心就與道不相應了,最後是一無所成,因果也不會饒你。如果我們能夠堅持,我不求人,能夠按照原則去做,反而得到了我們的心。在得到心的同時——因為心得到了,它是真理,它是光明,它可以破除黑暗,我們病情反而減低,反而往好的方向轉。這大家都有經驗,有很多有病的人,不再去求人,通過不斷地努力來克服,在守住心以後,病情會突然發生奇跡般的變化。這些確實是令我們感到欣慰的一件事情。而且很多人都非常稱讚,說佛法不可思議。就因為我們找出了它主要的矛盾所在,這個心才是救我們命的根本靈藥,除了它再沒有靈藥。所謂的靈芝人參,就那個心才是靈芝人參。你只有找到這個清淨的心,這才行。我們找不到,我們也得按照佛所規定的戒律和方法去做,按照我們所說的不求人來做。這樣的話與真心相應,慢慢會得到加持,會得到清淨,最後達到我們的目的。

我簡單講一下這件事。講這個事情說明什麼呢,就是說我們在修行中有病苦是正常的,哪個人吃五穀雜糧他都有一定的難處,特別是我們生活在調節中,因為日中一食有暫時來吃的,他有他調節的過程,長期吃的他有個適應過程,還有長期堅持的過程。我們要求得心,還有個和業力來相鬥的過程,還有消業的過程,所以都在其中。所以僧團裡有病苦啊,這都是很正常的。就佛在世的時候,僧團也有病苦。

不像那個廖居士(是一位大夫)想像的,僧團全是病人,不是這樣,有病是很正常的。但是有一點,關鍵是我們的行為,有時候我們的行為,就是說有了病苦,我們很想得到治療。而咱們的僧團控制得比較嚴,又不上外地自己去尋醫,又沒有錢財。而且我們的治療,很多的方法,都是在等待因緣。但是呢,我們一旦遇到了一點因緣,我們有時控制不了自己,一擁而上,在關鍵利益面前把我們的人格就丟掉了。特別是像廖居士這樣的人,他信佛才幾個月,他對佛教並不了解。而且他來到這裡,在他心目中僧人都像羅漢似的,從來沒病。所以我們一擁而上的行為,令他產生了很不好的想法。他要回家也好,不回家也好,那是他的事情。

但是我們要注意的問題就在這個地方,確實在這一塊有的人做得不太理想。而且不斷地要求,不斷地說「我有什麼什麼病」,而且說得很嚴重。確實有病苦,咱們這不是說不承認。但有一些病苦是可以自己調整的,也可以自己忍受的,也得等待時間。就別人讓你說的時候也要等待時間,而且我們要等待因緣。為什麼要等因緣?你不能因為病失掉了你的真心,如果我們在有條件治病的時候,我們去求人,馬上你的真心就會失去了。我們這樣就不合適了,本來我們就沒有得到它。由於我們的起心動念和追求與這個惡緣相結合了。我剛才講了,如果我們不求人,會是什麼結果呢?不求人反而佛菩薩會加持你,會比你現在的效果要好。但是有一點,可能要忍受一點。所以說,我們有時候見什麼事情不要著急,應該有忍耐力,你越著急和你想要的結果就越相反,與你的期望也相反。

有的人就過分了,過分了以後讓人家大夫譏嫌,甚至讓居士譏嫌,僧團裡也有譏嫌,這個非常不好。你不知道你是教化人的。佛不講嗎?僧人是三寶,而且他們來信仰你,我們要解除他們心裡的痛苦。而由於我們的修行不到位,我們不斷地追求,使他們會失去信心。我們應該怎麼做呢,不管我們有病沒病,我們都非常的剛強。而且呢,你看出來就治,看不出來就拉倒。我們從來沒有主動去找人家,如果你需要我說,我只是輕輕地說一下。

為什麼僧團要有大夫(僧醫來負責看病的問題),這有病你必須通過僧醫來安排治療,有組織地叫人治療,又能做你的思想工作,有所保證。最起碼保證你的心,不是求人。有組織它就不算你求人,是不是?哎,想法給你治療。

有很多時候我們自己盲目地捕捉一些生病的感覺,而且有很多的病,就是今天是這樣,明天就好,根本用不著跟他們去講去。但是我們不知道,就以為這很重,就去講去。人家大夫一看,哎呀,這啥病呀,這也不算個病啊。本來這一咬牙挺挺完了,就過去了。但是我們就不斷地去找,你破壞了僧人集體的形象,也破壞了你個人的形象。這樣就有因果,對人將來的修行,你想得道,它都是障道的。

比如我們,為什麼攀障道的因緣呢?雖然你說身體好是修道的本錢,但是你忘了,我們修的是什麼呢?我們修的是心,什麼是心?是無我。你修的是要「我」,所以你正和道相反。你和道相反,你怎麼可以得道呢?所以他不能得。如果你修的是克服,和得道是一致的,是無我,不但能克服病情,而且能修無我。

不是我們有病不治療。我們相應採取辦法,比如說有大夫,還有專門給藥,給藥我就吃,不給藥我就不要。我們在修無我,這樣的話,我們既得到治療,又鍛煉了我們的心,這何樂而不為呢,對不對?你還能得道。

你不這樣的話,想得道,再追逐身體,你很多得道的條件,已經失去了。因為你失去了光明,黑暗就是病苦,就是有所求,不光是你身體的病苦造成你心裡的痛苦。所以說我們想悟道,必須往道上靠才行。

通過這個事呢,我們應該認識到,怎樣去與道相會,與這個心相會,用無我來相會。過去多少祖師大德,為了這個道,是拿命去換。叫我們有因緣也能做到嗎?我們也做了一些努力,也克服了一些,但是還差得很遠。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身體有病很重視,心有病誰來重視

一般的人都會注意自己的身體,身體有點發燒啦,有點疼...

百不管老媼

本文摘自《淨土聖賢錄續編》。百不管是不計較世間的俗...

人生雖是借宿,但也要好好把握

稍早前,經濟不發達,旅店不多。許多人出行,夜幕降臨...

畢業證書不代表一切

中國話很有意思,比如:「你怎麼看不起我?」我常想為...

為治病可以食用藥酒嗎

問: 五戒中有不飲酒戒。為治病可以食用藥酒嗎?用糯...

家庭不和諧,應該要怎麼做

問: 弟子的先生外遇時常吵鬧,又結交酒肉好色的朋友...

地藏菩薩給我的恩澤

1946年夏天,我在上海楞嚴佛學院讀書,一夜由於晚睡而...

身體五臟患病的相貌

二者五臟生患之相:從心生患者,身體寒熱,及頭痛口燥...

【大藏經】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大藏經】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張澄基教授《什麼是佛法》

什麼是佛法 各位大善知識! 世界上任何一個政治朝代,...

佛為什麼說無相

佛法是很普遍的法門,無論是有知識的,無知識的;貧的...

修學佛法首先要培養內心的甚深見

《攝大乘論》是無著菩薩所作的。在本論的修行當中,主...

這就是學佛和不學佛的不同

我們如果這一生,單單隻有這一生,如果沒有未來的話,...

佛示導四天王守護世間之要

一次,世尊在密跡金剛力士宮殿演說法要,當時與會的二...

求生淨土者,亦需發菩提心

佛教中常說的菩提心全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又作無...

你不是來哭的,你是來念佛的

我們看受陰的魔境。就這個人,彼善男子,當於此中得大...

勿近愚癡人,應與智者交

勿近愚癡人、應與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為最吉祥! 不...

開始似乎是吃虧,後來還是會得大便宜的

天道是什麼呢?《易經》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個陰...

阿彌陀佛為何被尊稱為「佛中之王」

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利,是哪幾種呢?蕅益大師概...

悲田供養獲極大功德福報

父母,祖父母乃至親人長輩老病時,我們能以飲食,醫藥...

如何處理好工作與學佛的關係

末法時期,學佛有諸多逆緣。特別對於在家居士而言,要...

造邪淫業將會墮入三惡趣中

造邪淫業將會墮入三惡趣中,業重者感生於近邊地獄的鐵...

宋朝曹彬用兵慎殺子孫繁昌

宋朝開國名將曹彬,字國華,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

發心和正見是所有修證的基礎

我們把整個佛法分成四個主題: 發心,正見,修行,證果...

親近這十種善友能得利益

那麼這八句我們看看,第一句親近老成 ,就是親近善知識...

【佛教詞典】金剛那羅延身

(術語)謂其體堅固如金剛,其力強如那羅延神之身也。...

【佛教詞典】說聽

(雜語)說者與聽者。中觀論曰:真法及說者聽者難得故...

【視頻】夢參老和尚《人生如牢獄,修行得解脫》

夢參老和尚《人生如牢獄,修行得解脫》

【視頻】心靈環保兒童生活教育動畫(四)

心靈環保兒童生活教育動畫(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