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智者大師《五方便念佛門》

天台智者大師  2010/06/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一凝心禪。二制心禪。三體真禪。四方便隨緣禪。五息二邊分別禪。凡住心一境。名曰凝心。且如行者念佛之時。諦觀如來玉毫金相。凝然寂靜。了亮洞徹。名凝心禪。次前雖凝心。所習慣馳散。今制之令還。諦緣金相。名制心禪。復次前雖制心。得住定境。既非理觀。皆屬事修。今體本空誰制。無佛無念。名體真禪。復次前雖謂體真。猶滯空寂。無量名相。昧然不知。今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從空入假。萬相洞明。不為空塵之所惑亂。名方便禪。復次體真及以方便。各據空有。不離二邊。今諦觀靜亂本無相貌。名言路斷。思想亦絕。名息二邊禪。從淺至深。如是分別。原夫圓觀。亦無淺深。而淺深宛然。

敘開念佛五門。第一稱名往生念佛三昧門。第二觀相滅罪念佛三昧門。第三諸境唯心念佛三昧門。第四心境俱離念佛三昧門。第五性起圓通念佛三昧門。諸佛大慈悲。常教敕說法諸菩薩等。以種種方便。令眾生易解。又自以種種方便。開示般若波羅蜜。以何義故。說是般若波羅蜜。佛言。欲令諸菩薩等增長念佛三昧故。以何因緣。令念諸佛。佛言。若念佛者。當知是人。即與文殊師利等無有異。以何故。此三昧者。諸佛世尊之所遊戲。首楞嚴等諸大三昧始出生處。是知將入諸佛法。方便誠多。若以一言而具眾門。無過念佛。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從念佛而生。一切智慧。皆從念佛而有。假如十信菩薩及三賢菩薩。皆不離念佛念法念僧。乃至不離念一切種智。初地菩薩乃至八九十地菩薩。亦不離念佛念法念僧。乃至不離念一切種智。但以念知差別。隨義立名。眾生迷名。妄生異解。漂墜魔界。

遂輕念佛之名。仍謂已修。別為勝業。為愍此故。今略言之。若論修因之人。不離三賢十聖。若論證果之者。即是諸佛如來。修因之人。繫心常思念十方一切佛。證果之者。又特啟此以為微妙清淨第一禪。是知易入而證深。無過念佛。嗟乎。末學之流。輕其易入。失其證深。為見所縛。良可悲矣。又諸佛以眾生樂稱諸佛名。生彼國者。則示以稱名往生門。眾生有樂縐諸佛身。懼障不見者。則示以觀相滅罪門。眾生有迷心執境者。則示以諸境唯心門。眾生有計實有者。則示以心境俱離門。眾生樂深寂定。趣無生滅者。則示以性起圓通門。大哉世尊。善拔我等。開示一道直至菩提甚深法門。所謂念佛。唯有大智度者。生而知之者。深修定慧者。善經論者。請撿此門。與了義大乘等經。有收義不盡處。請試言之。是知稱一佛名。智深則深。一言而具眾門。信有征矣。既敘五門來意竟。更敘入方便次第。假如行人口稱南無阿彌陀佛時。心必願生彼國土。即是稱名往生門。行者想像佛身。專注不已。遂得見佛光明。赫奕照觸。行者爾時所有罪障。皆悉消滅。即是觀相滅罪門。又觀此佛。從自心起。無別境界。即是諸境唯心門。又觀此心。亦無自相可得。即是心境俱離門。行者爾時趣深寂定。放捨一切心意意識。將入涅槃。蒙十方佛。加被護念。興起智門。行者爾時。於一念頃。淨佛國土。成就眾生。如何前四門所有功德百千萬分。不及其一。何以故。無功用位。能以一身為無量身。任運修習故。佛觀護故。諸佛法源。盡窮底故。普賢願因。悉圓滿故。本願力故。法如是故。即是性起圓通門。已上五門竟。

問。云何為一行三昧。答。大寶積經第一百一十六雲。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當云何修行。能速得阿耨菩提。佛言。一行三昧。善男子。善女人。修是三昧者。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文殊師利言。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系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當先聞般若波羅蜜。如說修行。然後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緣。不退不壞。不思議無礙無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佛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三世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異無別。如是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恆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此文良證。

問曰。人多畫像而以觀禮。有何聖教。答。大寶積經第八十九雲。爾時大精進菩薩持畫佛隕像。入於深山。寂靜無人。禽獸之間。開現畫像。取草為座。在畫像前。結跏趺坐。正身正念。觀於如來。諦觀察已。作如是念。如來是希有微妙。畫像尚爾端坐微妙。況復如來正遍知身。復作是念。云何觀佛。爾時林神知彼菩薩心之所念。白菩薩言。善男子。汝念云何觀佛。答言。若欲觀佛。當觀畫像。觀此畫像。不異如來。是名觀佛。如是觀佛。如是觀者。是為善觀。時大精進作如是念。我今云何觀此畫像與如來等。復作是念。如是畫像者。非覺非知。一切諸法。亦復如是。但有名字。如是名字。自性空寂。本無所有。如來之身。其相如是。畫像非證非果。非證者。非得者。非住者。非去來。非生非滅。非淨非色。非貪瞋癡。畫像非陰界入。非初中後。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如來身相。亦復如是。如此畫像非覺非知非作。一切諸佛。亦復如是。觀如來身相。亦復如是。乃至六根。亦復如是。菩薩如是觀如來身。結跏趺坐。於三七日中。成就五通。供養諸佛。諸天散華。以為供養。為佛所讚。會中二萬人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量阿僧祇人住二乘功德。大精進者。釋迦牟尼佛是也。此文明矣。約四教者。夫心不獨生。必詫緣起。行者念佛之時。意想為因。如來毫光為緣。亦名法塵。以對意根故。所起之念。即是所生法。觀此根塵能所。三相遷動。新新生滅、念念不住。分析方空。無佛無念。藏教小乘也。即觀念佛心起。能生所生、無不即空。妄謂心起。心實不起。起無自性。體之即空。所觀佛相。如鏡中像。虛空華。無佛無念。通教大乘也。即觀念佛心起。即假名之法。淺深洞鑒。無量名相。如觀掌中。了知此心。有如來藏。歷劫斷惑。方證真常。離邊顯中。無佛無念。別教大乘也。即觀念佛心起。即空假即中。若根若塵。並是法界。起一念亦爾。塵剎諸佛。一念照明。六道眾生。剎那普應。初即是後。今始覺知。如大福人。執石成寶。必無捨念。別求離念。即邊而中。無佛無念。圓教大乘也。瓔珞經明。頓悟如來。此之謂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念一句阿彌陀佛即具足十大願

本人屢屢提出。說佛法猶如旃檀,片片皆香。舉起一片之...

蕅益大師:淨土十要問答擷錄

序 如來聖教,雖則法門無量,隨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

往生時為何只見蓮花不見佛

問: 往生時,為什麼只看見蓮花,不見阿彌陀佛來也要...

極樂世界的四土生因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悉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為正...

在家居士可以常替亡者助念嗎

問: 在家居士,可以經常替亡者助念嗎? 大安法師答:...

大安法師:大勢至念佛圓通章講記

前 言 諸位大德同修: 在結夏安居精進佛七期間,與大家...

念佛的十種心

「念佛之人,雖觀如來相好,而不生愛著之心;於無念中...

仗自力了脫之難,仗佛力往生之易

欲說淨土修法,若不略陳諸法仗自力了脫之難,此法仗佛...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闕譯人名今...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謙虛不但可以避禍,也是求福的基礎

現代有許多人不讀經典,把《周易》當作所謂算命的書,...

惟賢法師:佛教日常生活的禮節

1、合十 亦稱合掌。其形狀是兩手當胸、十指相合。合十...

有人一輩子生病,但是帶病延年

有人問我,為什麼有的出家同學吃素修行,身體卻愈來愈...

一切障不離心,了心的一法

根機利一點的人,用功起來,不算一回事,不假修證,當...

發菩提心是大乘修行的必要條件

在這個修行波羅蜜的過程當中,常恆地不忘失菩提心。就...

業障深重怎麼辦

問: 我是初學者,業障深重,是不是應該念地藏王菩薩名...

為何開始信淨土,知識學多了,反而起疑

問: 弟子修學淨土法門有一段時間了,剛開始很相信,可...

居家的過患

居家之人,富貴者有守護、維持、增上財富的辛苦,貧窮...

貧女變皇后

過去,有一座名山 晝闇山,由於山中有眾多賢聖僧眾隱...

【推薦】世間上什麼壽命最長

奮勉不放逸,克己自調御, 智者自作洲,不為洪水沒。 ...

對治眾生的「十惡輪」

《地藏經》裡,佛跟地藏菩薩互相酬唱的目的,主要是破...

【推薦】經書跟佛像千萬不要燒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先...

極樂世界依報莊嚴之地上莊嚴

一、七寶金幢,輝映地表 【原文】 此想成已,見琉璃地...

復無錫尤惜陰居士書講記

在講這封信之前,首先要講講唐朝古靈神讚禪師度他師父...

燒香作炭

佛陀在舍衛國說法的時候,感化了一位青年發心跟隨佛陀...

兩頭鳥

從前,在遙遠的雪山下,有一隻兩頭鳥。這只兩頭鳥,為...

【佛教詞典】印度古文明

指印度西北境印度河流域,盛於西元前三千年頃,前後約...

【佛教詞典】顯露秘密二教

(名數)天台宗所言。與真言宗之顯教密二教不同。彼就...

【視頻】妙華法師《解悟華嚴金獅子章》五台山普化寺

妙華法師《解悟華嚴金獅子章》五台山普化寺

【視頻】夢參老和尚《用智慧來觀照,痛苦就減輕了》

夢參老和尚《用智慧來觀照,痛苦就減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