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惟賢法師:佛教日常生活的禮節

惟賢長老  2011/08/0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1、合十

亦稱「合掌」。其形狀是兩手當胸、十指相合。合十為禮,以示敬意。對佛法信眾言,這是最熟悉不過的招呼方式,合十的動作,不僅可以達到收攝內心的作用,也給人一種謙和的印象,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禮節之一。

除了遇到人可以合十表示問候、打招呼之外,如果經過法師身旁、或穿越大殿佛前,也可以合十的姿態,稍稍欠身經過,表示自己的禮貌與尊重。此外,我們寫信時,用「某某人合十」作為信末署名,也是一種表達謙遜、恭謹心意的好方法。

2、操手

當我們聆聽長者大德說話時,也可以雙手合十表示恭敬。如果談話的時間較長。則可以把手放在腹前。改成操手(放掌)姿勢,這樣也能讓人攝心,不會散漫沒精神。

具體方法為:雙掌平放,手心朝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置於腹部前方。雙手高度要適中,約為肚臍上方一寸,否則太高予人緊張嚴肅之感,太低又顯得很沒精神。雙手不要貼緊腹部,否則看起來會很不自然。

3、頂禮

向佛、菩薩或上座行此禮。雙膝跪下,頭頂叩地,舒兩掌過額承空,以示頭觸佛足,恭敬至誠,就是俗話說的「五體投地」。

4、問訊

佛教徒平日在正式場合見到師父或長者大德,可以五體投地行跪拜禮,但如果師父正在行走,或在吃飯、講話、演說時,則可以用問訊的方式代替,同樣能表達虔誠的心意。

首先虔誠地合起雙掌,目光注視中指指尖。然後向下彎腰約九十度,當要直起身子來時,合十的雙手也同時變換姿勢。以左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蓋住右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輕輕相接觸,食指尖也輕輕相接觸,食指與大拇指剛好略呈三角形狀。此時,雙手的姿勢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薩供花一般,充滿了恭敬祥和。雙手維持這個姿勢經過胸前,一直舉高到眉心(但不觸到額頭),這也表示把佛菩薩供到頂上,有著虔誠、恭敬而謙虛的態度。隨後再輕輕將手放下,到胸前回複合十姿勢,然後放下雙掌。

5、功課

在寺廟裡,僧尼每天的必修課為朝暮課誦,又名早課、晚課。一般,寺廟在早上4時就打催起板(起床號令),僧尼盥洗完畢,齊集在大雄寶殿,恭敬禮佛,聽候大鐘大鼓結束聲,大眾齊誦早課:《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經》等。晚課在下午4時左右,僧尼齊誦《阿彌陀經》或念《八十八佛大懺悔文》,以及蒙山施食等。

6、過堂

僧尼吃飯都要過堂,早晨、中午到「五觀堂」或「齋堂」用食。五觀之意為:一是思念食物來之不易,二是思念自己德行有無虧缺,三是防止產生貪食美味的念頭,四是對飯食只作為療饑的藥,五是為修道業而受此食。

在過堂時,住持和尚坐在堂中的法座上,僧眾在兩邊就座。飲食之前,先要敲掛在寺廟走廊上的大木魚(梆)和雲彩型鐵板(雲板)。梆是吃飯號令,又叫長魚。魚晝夜均不合眼,隱喻佛徒修行也應精勤不息,廢寢忘食。吃飯中間,如果需要添飯菜,應將空碗送到桌邊,由齋堂服務員添,不可出聲叫喚,碗筷應擺在桌邊放齊。如住持和尚的筷子擱在碗邊上,表示他要對大眾講話;筷子放平,即不準備講話。過去,大寺廟因僧眾較多,多用「過堂」形式吃飯,並實行分食制。現在一般小廟,人數不多,多採用四菜一湯共食制。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白衣上座,比丘下座,乃法滅之相

那麼現在也有二寶,現在很多地方提倡二寶,不承認僧寶...

彌勒菩薩思想和慈氏的由來

漢譯大乘佛經,關於彌勒的記載,是不勝枚舉,現僅從他...

初學者讀什麼樣的經書比較合適

問: 初學者讀什麼樣的經書比較合適? 仁清法師答:...

水陸法會為何是經懺法事中最為隆重的

水陸法會,全稱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又稱水陸道...

與師父相處時的禮儀

不少人在初學佛時,常會不知如何與法師相處,擔心自己...

貧窮的人有七種布施

貧窮布施難。然而,佛陀告訴我們不用財物也能布施。稱...

為何要受持「不殺生」戒

說起五戒大家並不會感到陌生,五戒是中國大乘佛教中最...

佛學常見辭彙(十二畫)

【惠能】 人名,為禪宗第六祖。六祖降生時,有異僧到...

【大藏經】最上乘論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

【大藏經】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闕譯人名今...

【大藏經】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  願生安樂...

【大藏經】【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81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

勸人合作布施比單獨布施功德大

《優婆塞戒經》摘錄: 1、善男子。一切布施有三根本。...

從醫學的角度看墮胎對身體的危害

上天有好生之德,順天者昌,逆天者亡。醫學報告指出墮...

習氣不除無出生死分

習氣不除,無出生死分。然習氣熏染,非一朝一夕之故,...

感受痛苦和死亡的逼迫

你不能確定何時死去。雖然你擁有寶貴人身,但它全然是...

走錯的路也是路

三兄弟從鄉下到城市謀生活,一個叫怨天,一個叫怨地,...

精進念佛時身體會出現病苦,該怎麼解決

問: 居士林晝夜精進念佛,我們一般參加的同修都會感...

阿彌陀一句,萬法之總持

阿彌陀一句,萬法之總持。身與心相依,念茲復在茲。感...

勇於對抗自己的煩惱習氣

真正的修行並不容易,多數人不敢真正地修行,或真的對...

如何免費得福報?

佛陀說: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這是講隨喜功...

四十八大願——(第40願)隨意見諸佛國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土,應時...

【推薦】修淨土法門必須要了解的十件事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 別途之分,淨土法門是屬於別途,也就...

楞嚴咒護身符,可以隨時都佩戴嗎

佛教的咒語確實是有加持力的,楞嚴咒也是寺院每天早課...

一份不用花錢的禮物

一次和朋友在哈爾濱車站等車,由於時間還早,我便買了...

蕅祖大師開悟時的情景

次年夏,逼拶功極,身心世界忽皆消殞,因知此身,從無...

淨界法師:瑜伽菩薩戒本

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深處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就是希望我們...

人生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果

如何達到正念真如,在《楞嚴經》提出了兩個法門:第一...

【佛教詞典】能持

(一)能護持而不忘失。戒壇傳授戒法,戒和尚向受者一一...

【佛教詞典】習氣

【習氣】 p1025 瑜伽六卷七頁云:謂於諸行中,曾有淨不...

【視頻】慧律法師《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慧律法師《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視頻】佛教卡通: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教卡通:佛說觀無量壽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