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是如何看待離婚與自殺現象的

2016/07/23  大字體  護眼色

佛教是如何看待離婚與自殺現象的

在戒律之中有著明確的規定,佛教徒不可以自殺,如果自殺,那是有罪的。(見四分律調部之二及律攝卷二)

此所謂自殺,是指為了厭惡此一生命的存在,誤以為自殺之後,便可得到解脫而言。

因為佛教徒主張因果定律,若不證悟諸法實相,若不以修持的工夫解脫生死,自殺是沒有用的,業報未盡,即使自殺,也將再接受另一期的生死,正像一個欠了債的人,為了躲避債主的追討而將戶口從甲地遷到乙地,那是不中用的,遲早一些債主仍會找到他的。所以,佛教徒反對自殺,佛教鼓勵人生的建設,利用這一生的存在而做修善的努力,以改造現實的乃至未來的命運。

然而,佛教不是鼓勵自私的宗教。如果為了救濟眾生,在必要時可以捨身,如果為了維護神聖的信仰,在必要時可以殉教;並且,一個真正的菩薩道的實行者,應該是頭目身肉,無一不能施捨的,比如釋迦世尊在往昔生中的菩薩階段時,曾經屢屢捨身,如法華經中說:‘未有一微塵如芥子許非菩薩捨身命處’,便是最好的說明。其實雜阿含卷三九及四七,就有三位羅漢自殺,佛陀倒是讚成的。

佛教徒可以離婚嗎

離婚的問題,在佛典之中,也不容易找到明確的根據。不過,佛教主張婚姻的美滿及婚姻的責任,既然結為夫婦,結婚之後,應該相親相愛,互相尊敬,各守各的本分,各盡各的責任,佛教嚴禁邪淫(私通),婚姻破裂,多數是由夫婦之間的不能互守貞節,夫妻之間既然都能堅持邪淫一戒,婚姻是不容易破裂的。即使破裂了的婚姻,佛教也主張破鏡重圓;所以,佛陀雖不許比丘弟子們介入婚嫁的事件,但仍許可比丘們為‘若男女先已通,而後離別,還和合’(四分律卷三)。因為,男女的離婚,對於彼此的心理,都有不良的影響,尤其對於兒女的撫育,更要負起道德上的責任。根據這一論點而言,也可以說,佛教是反對離婚的。

不過,佛經中也沒有說離婚是犯戒的行為。所以,萬一由於感情的衝突,趣味的不投,乃至是出於虐待等的重大理由,在忍無可忍的情形下,是可以離婚的,如果是為了滿足情慾的理由而離婚,那是不道德的,也不是佛教所許可的,故也是罪惡的。因為,夫妻的離異,最倒楣的是他們無辜的兒女。

在中國的古俗,男子喪妻可以再娶,稱為續絃,以為那是道德的,如果女子喪夫,唯有守寡終身才是值得表揚的美德,這種‘貞操’的觀念,實在是由於輕女重男的習尚而來。在印度,並不如此,以印度教的科多馬法典而言,主張丈夫他往六年而仍不得其音訊者,妻即可與其他男子通。佛經中的俗人出家時,必先捨其妻子,任妻自由,所以,失去丈夫的女子改嫁,在佛教是允許的,也是道德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十四種不用花錢的放生法

一、吃素並勸人吃素是不用花錢的放生 你能發心吃長素...

六德賢妻與五好丈夫

六德賢妻 佛陀在《玉耶女經》上面有一段開示說,世間妻...

釣魚捉魚的惡報事例

世人不信有因果,因果可曾饒過誰?釣魚、捉魚、販魚的...

運用佛法的慈悲智慧來處理婆媳關係

2017年,是我先生家族最不幸的一年。特別是他弟弟的突...

廣化老和尚親述殺生的現世報應

就拿我自己的經歷來說,我的腿是怎麼摔斷的?就是我過...

廚師改行,全家獲福

阿融的職業是在酒樓餐館中專門從事下刀斬剁宰殺飛禽、...

保護生命不殺生

從小父母就教導我要愛護花草、愛護小動物,用父母的語...

如何能得到美滿家庭

問: 如何能得到美滿家庭? 方海權答: 在《三世因果...

獲得財富的原因是什麼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曰:資生業等,皆順正法。智度論...

快樂或不快樂,這都是不確定的

無論出現何種心境快樂或不快樂,都別在意,我們應經常...

任你千般快樂,無常終會到來

淨土宗的祖師徹悟祖師,也叫夢中禪師,在前半生之中示...

對治帶有執著的妄想

於諸識內,獨得意名; 向有漏中,作無明主。 不間不斷...

【推薦】妄談自己證果及神通感應的嚴重過失

妄語戒有大妄語跟小妄語,我們先看大妄語,第一個。 【...

佛教的「掛單」是什麼意思

掛單是指我國漢傳佛教寺院中有一些已受過具足戒的比丘...

如此忍辱

從前的時候,在拉薩的空地上,有一個人在繞行經走,而...

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一進大學,蔚兒就覺得和同宿舍的梅梅很有眼緣,就主動...

佛教的真理

何謂真理?在古希臘,「真理」是指公開展現在人的理智...

在不曉得不明白上求個究竟,就是疑情

道,本來沒有東、西、南、北,亦沒有你、我之分別,直...

【推薦】四覺觀除去淫慾愛念

世間的邪思淫慾生生世世常更換,前世是女身時見到男的...

發心的重要性

修任何法都要注意三個方面,修任何法門都好,首先是發...

內心安詳即大富之業

富不限於財物的富有,道德學問的修養是無形、無價的財...

聖嚴法師《好好善用「臭皮囊」》

佛教的修行方法中,有四種觀想的方法,稱為四念處,分...

【佛教詞典】有法自相相違過

因明用語。又稱有法自相相違因(梵 dharmi-svarūpa-v...

【佛教詞典】四科

戒律有四科,即:戒法、戒體、戒行、戒相。戒法者,即...

【視頻】佛法的科學性

佛法的科學性

【視頻】慧律法師《往生極樂世界的正途》

慧律法師《往生極樂世界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