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看清自己的內心世界

2011/06/0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人的一生,不是得,就是失;形容人間事,得失而已!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在得失之間,都過了一生。金錢,有得有失;權位,有得有失;愛情,有得有失。有時此間得,彼間失;有時此時得,彼時失。有的人得而復失,有的人失而復得;得得失失,失失得得,都過了一生。

看淡功名,看輕富貴,看小世界。古代的莊子曾把宰相職位形容為一隻腐臭的老鼠,釋迦牟尼佛拋棄王位,脫掉紈素之服,換成棉布僧衣,捨棄金玉之寶,托缽四處化緣。我們不得不相信他們視功名富貴如塵土,把大千世界放在眼前用顯微鏡審視的空闊心境。

有人認為這種身心背離的現像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原因,他們沒有認清自己內心的真正渴求,不知道自己到底過怎樣的生活,於是,只能漫地無目的的追求別人認為好的東西,追求不到時,總是覺得老天對待自己不公平,不滿意,追求到看似很好的東西時,也未必感到幸福,因為這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有一個故事:在一條河的兩岸,此岸住著凡夫,彼岸住著僧人。凡夫們看到僧人們每天誦經撞鐘,無煩無惱,十分羨慕;僧人們看到凡夫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無憂無慮,也十分嚮往。日子久了,他們都各自在心中渴望著到對岸去。終於有一天,凡夫和僧人們達成了協議。於是,凡夫們過起了僧人的生活,僧人們過上了凡夫的日子。沒過多久,成了僧人的凡夫們發現,原來僧人並不好當,悠閑自在的日子只會讓他們感到無聊、無趣、無味,又懷念起以前當凡夫的生活。成了凡夫的僧人們也體會到,他們根本無法忍受世間的種種煩惱、辛勞、困惑,也想起做和尚的種種好處。又過了一段日子,他們各自心中又開始渴望著到對岸去。

在這個故事裡,僧人和凡夫們之所以見異思遷,是因為沒有搞清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所以他們老是對目前的生活感到不滿意。當他們找到看似很好的生活時,得到的卻是更大的不滿意。

有個寓言故事,一隻公雞在原野上尋找食物,它找到了一顆珍珠,卻生氣地說「我要這個硬邦邦,圓溜溜的東西有什麼用啊,寧願要一粒玉米」,是珍珠不好嗎?不是!而是珍珠不是公雞要的東西。

幸福的人生不在於追求什麼,也不在於你採取怎樣的方式,只需要亮起一盞心燈,看清自己的內心世界,知道自己真正的方向所在。

佛法,是人生的智慧與真理,難遭難遇。人生中有太多的問題,唯有在佛法中才能尋得究竟的答案,建立起對生命的信心;有了信心,生命中的難題便能迎刃而解。當找到了生命的活水源泉──這一念心,感恩,才不會是觸境而生;而是自自然然地存在於一切的時間、空間,無論處於順、逆境中,始終都能不動不搖。這個世界才是最究竟的人生。需要每一個人投注善念、淨念、正念來共創人間淨土。即使無法馬上做到圓滿,也可以從一個小小的善念開始;亮起一盞心燈,光明、積極、樂觀的思想,其實就是在培養自己的感恩心;也唯有在自己的佛性、覺性上去啟發,這才是最究竟的人生,然後用佛陀的教義在日常生活中對照、檢點自己的思想、言、行,這樣來修習佛法,現生才有望到達極樂的彼岸,誠望大家共勉,阿彌陀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只顧耕耘

絕不能用企圖心、希求心、期待心修行。諸位懷抱著不同...

訓練心

如果我們有了錯誤的知見,那麼即使是住在一個深暗的洞...

小主人尋寶記

天地萬物無常,人也是一樣。在平靜的時候就是平安、美...

聖嚴法師:揩磨此一片田地

衲僧家,枯寒心念,休歇餘緣,一味揩磨此一片田地。真...

消除人生不幸福的因素

幸福美好的人生,是眾人夢寐以求的願望。古往今來,我...

慧律法師《從心開始》

請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請放掌。 祖國大...

禪與心理健康

有禪的大智慧,就能心靈健康無煩惱,保持良好的心態,...

還是在於你的心

從前,在喜馬拉雅山的雪山腳下,有一位修行人在那裡過...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最上乘論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

【大藏經】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  願生安樂...

【大藏經】【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81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太虛大師對素食的開示

原夫素食為中國佛教徒特殊之美德,然僅指漢人而言。蓋...

不可思議的佛號功德

「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雖然只是一個聲音,寫下來...

阿羅漢在般若會上的後悔

到了般若會上,佛陀把菩薩的因地展現給他們看,就說,...

佛教是如何看待風水的

據近代學者考證,歷史上對風水最早下定義的是晉代的郭...

逆境是當頭棒,順境叫腦後針

古來人跟我們這樣講的:順境,你可要注意了,這很危險...

匯三乘五性,同歸淨域

匯三乘五性,同歸淨域。導上聖下凡,共證真常。 淨土法...

一切具足,何假向外求覓

大珠慧海向馬祖道一求佛法,馬祖告以:「一切具足,更...

發心的重要性

修任何法都要注意三個方面,修任何法門都好,首先是發...

悲田供養獲極大功德福報

父母,祖父母乃至親人長輩老病時,我們能以飲食,醫藥...

佛的八十種好

據大般若經卷三八一載,八十種好指: (1) 指爪狹長,...

用功人有兩種難易

用功人有兩種難易:(一)初用功的難易,(二)老用功...

潤肺止咳的12種食物

(1)梨 梨子性涼,味甘,能清熱化痰,熱咳者宜之。...

太虛大師:三種般若

般若古讀波那,義雖可翻,但難恰當,故存其梵語而用音...

見月律師的克苦精神

明末清初時,有見月律師,傳三昧老人衣缽,繼主千華(...

【推薦】古人的修身箴言

教子的金科玉律 父母同負教育子女責任,今我寄旅京華,...

合理地捨棄,才能得到更珍貴的

有一隻狐狸,看到圍牆裡有一株葡萄樹,枝上結滿了誘人...

【佛教詞典】寶星陀羅尼經

(經名)八卷,唐波羅頗蜜多羅譯,即大方等大集經中寶...

【佛教詞典】示所犯者瑜伽法鏡經

全一卷。唐代師利撰。略稱瑜伽法鏡經。今僅存敦煌本殘...

【視頻】行善可以改變命運

行善可以改變命運

【視頻】慧律法師《為何平常要觀照知足》

慧律法師《為何平常要觀照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