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聖嚴法師:揩磨此一片田地

聖嚴法師  2011/03/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衲僧家,枯寒心念,休歇餘緣,一味揩磨此一片田地。真是誅鉏盡草莽,四至界畔,了無一毫許污染。靈而明廓而瑩,照徹體前,直得光滑淨潔,著不得一塵。

「衲僧家」的古老傳統可以追溯到印度,當時出家人會從火葬場、垃圾堆等地收集碎布片,把它們縫起來,染色,做成袍子。之所以這麼做顯然是因為貧窮,但也因為出家人不該執著於世俗之物。因此,「衲僧家」成了平常談論出家人的方式。

我還是小和尚時,看到的和尚幾乎都穿有補釘的僧袍。有一次我看到一位方丈穿新袍,但上面卻縫著補釘,便問他:「為什麼要在新袍上縫上補釘呢?」他說:「如果不這麼做的話,人們就不會稱我為衲僧家。」〔眾人笑〕我現在穿的袍子並不是那麼破爛,但一個弟子用了上好的麻布補了襯裡。這件袍子原先有洞,夏天時還不錯,但有了麻布襯裡,現在就成了冬天的袍子了。〔眾人笑〕當宏智禪師說「衲僧家,枯寒心念,休歇餘緣」時,是在奉勸我們要根除煩惱和執著。「一味揩磨此一片田地」意思是說要真正下定決心來修行,這就是原文中所說的「一味」。

這並不容易做到,但第一步是要消除我們的妄念,並誠心誠意地從事真正的修行。

「休歇餘緣」指的是停止煩惱心,放下攀緣心。

這個比喻滿好的,就像看到寒冬裡的落葉一般,結凍,沒有生命。煩惱和攀緣指的是特別是心受到過去的餘影而投射到未來。因而產生煩惱。修行者最該祛除或棄絕的就是這種心。擺脫這些障礙後,就能專心一意清理、恢復這片田地,在此墾植。另一個相似的比喻就是從心境上拂去塵埃,讓它回復原先的光明。

「枯寒心念」是默的一面,而恢復、墾植田地則是照的一面,兩者相輔相成,所以應該同時修行。我們一方面掌握並終止攀緣心和煩惱心,另一方面要擦亮心鏡,恢復它的光明。這就是止觀雙運——也就是默照。我們能默此心、使它擺脫煩惱與攀緣幾分,就能使它照幾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如何才能活得坦蕩

假如說,一個人過於放縱自己的慾望,以至於沒有約束自...

淨土宗的「一心不亂」

一心不亂,是淨業行人常常見到的一個名詞。原文出處,...

剔除心中的雜草

小林覺得自己簡直太倒霉了。大學畢業四五年了,眼瞅著...

不論你修行哪個法門,這四個心都至關重要

人的心很多。過去的人把人心定不下來,叫做五心不定,...

聖嚴法師《何謂解脫》

何謂解脫?一般可分為身的解脫及心的解脫。例如我們因...

心生還是病生時

凡病有無形、有形兩種。無形之病,貪、嗔、癡、愛,及...

宣化上人:降伏自心

誰能把六根、六塵、六識這十八界降伏,令它們不造反,...

閉關念佛的種種用心禁忌

關中精進,成績不著並不可怕,可怕處在於諸邪纏身,不...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註音版】延生普佛儀規

延生普佛儀規...

聖嚴法師《話夢人生》

古代中國曾有一則做夢的故事,描述一位年輕人,在赴京...

聖嚴法師《歡喜心快樂做功德》

有的人會疑惑,做義工的「功德」,究竟可以讓人得到什...

簡單的禪修方法

許多慢性病,都是由於生活壓力和精神緊張所引起,透過...

聖嚴法師:智慧不起煩惱

不要以為開悟才是智慧,智慧是頭腦冷靜,是理智、理性...

人人都可以輕鬆背楞嚴咒

許多人都知道持頌楞嚴咒是很殊勝的,但往往一提起楞嚴...

論發菩提心與往生

1、凡修淨業者,第一必須嚴持淨戒,第二必須發菩提心,...

人為物役,就是物的奴隸

物常是指與人相對的他物,也可以是指外境。人為物役的...

高慢心所招感的三種地獄

佛陀把高慢心的人,他內心的相貌講出一個譬喻說:如人...

為何至心念佛能消多劫生死之罪

諸經典中都說念佛有無量的功德。為什麼會有無量的功德...

【推薦】觀世音菩薩四十八相圖

觀世音菩薩四十八相圖...

剃髮出家應具備哪些條件

佛法大海,漸次而入。從皈依三寶,到發心出家,經過剃...

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心,名之為小

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推薦】如何正視福報與建立福報呢

我們常說要福慧雙修,如何正視福報與建立福報呢?經過...

發牢騷會影響身材和容貌

《賢愚因緣經》上記載:有一次,波斯匿王率領大軍經過...

人善土地就豐壤,人奸地就薄

佛在《地藏經》上講,如果有人能在南方清潔之地,供養...

大安法師:念佛法門能夠令我們離開魔障

念佛法門有佛力的加持,還能夠令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

【佛教詞典】能殺生者

【能殺生者】 p0893   法蘊足論一卷七頁云:於第一中...

【佛教詞典】漏無漏

有漏法與無漏法之略稱。漏,煩惱之異稱。三界諸法為有...

【視頻】護生卡通:學佛的猴子

護生卡通:學佛的猴子

【視頻】淨慧法師《趙州和尚的藝術化生活》

淨慧法師《趙州和尚的藝術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