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見月律師的克苦精神

倓虛大師  2013/09/2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見月律師的克苦精神

明末清初時,有見月律師,傳三昧老人衣缽,繼主千華(即寶華山)專事宏律。三昧老人,從行門入手,一生持律謹嚴!臨終時,前三天預知時至,鳴楗槌,集眾方丈,取紫衣戒本,當眾將華山法席,傳見月律師。三天以後,又集眾方丈,取淨水沐浴,謂眾云:「吾水幹即去,汝等莫作去來想,不可訃聞諸方,凡世俗禮儀,總宜捐卻,三日後即葬寺之龍山。」遂命大眾念佛,水幹、跏趺微笑而逝。

見月律師,滇南楚雄人,中年出家。先為道人,廣行善事,修菩薩行。後遇機緣,又罷道為僧。出家後,即開始行腳。自滇南至北方,又從北方至江南等地。跋山涉水,步行兩萬幾千里地,那種吃苦耐勞的精神,讓後人想想,都會毛髮俱豎!記得他到北方來時,有這樣一段記載云:「又行數日,過盤江,山路屈曲,上下峻險!頃刻大雨,澗流若吼,山徑成溝,四面風旋,一身難立。水從頸項直下股衣,兩腳橫步,如跨浮囊。解帶瀉水,猶開堤堰,如此數次,寒徹肌骨!

……次日至安莊衛道上,砂石凸凹,險嶒盤曲,不覺履底已穿,脫落難著。即雙棄跣足,行數十里,至晚歇宿,足腫無踝,猶如火炙錐刺。中夜思之,身無一錢,此是孤庵野徑,又無化處,不能久棲,明早必趣前途。想世人為貪功名富貴,尚耐若干辛苦而後遂,今為出家修行,求解脫道,豈因乏履而退初心!次日仍復強行,初則腳跟艱於點地,漸漸柱杖跛行。行至五六里,不知足屬於己,亦不覺所痛。中途又無歇處,至晚將踐五十餘里,宿安莊衛庵中。次日化得草鞋學著,皮跛繭起,任之不顧!」

那時候沒有火車輪船,無論到任何地方去,都要步行,不像現在的行腳人,在陸上有火車,過江過海有輪船,或坐飛機,隔幾千幾萬里地,三天兩宿到了,一點辛苦也受不著。

關於讀經方面,現在人也比古人方便多了。過去的一些大德祖師,想看某部經典,大多都是自己抄寫。見月律師到北方時,在路上,曾抄一部法華知音,在他的「一夢漫言」裡說:

「度夏經秋,於十月初到湖廣武岡州,宿止水庵。主僧異卉極有道念,詢問餘等,知從滇遠來,留住過冬。一日請餘入房喫茶,見案上有法華知音一部。在滇時,聞師讚此解,落影於懷。欲借抄寫,奈無紙筆。彼弟號中立,好學,識餘所欲,一切成就。是年冬,每日大雪,加之屋空,朔風貫入。餘唯一衲,就單縮頸抄寫,雖手指凍皴,筆墨凝滯,亦未少停。彼師兄弟,見餘堅志勤學,倍增憐敬!贈以棉襖,餘愧受服。自有生來,於此始著棉衣。」

每見近人讀經,或折卷,或倒置,種種褻瀆,一點恭敬心都沒有。豈不知後人所讀經論,都是古德以血汗換來。(試讀法顯法師傳,玄奘法師傳等,可知法流東土之不易。)近代印刷術昌明,各種經本流通甚方便,因此把人養成一種輕慢習慣。這樣讀經不但不能獲福,反而招罪!試從上面一段文裡看,古人讀經是多麼不易!對於愛惜經典,是多麼誠懇!

見月律師,自出家後,即開始行腳。崇禎十年,依三昧老和尚受戒。以後幾十年功夫,主持寶華山,專宏律藏。晚年修過兩次般舟三昧。對律藏方面,撰有毗尼止持會集,毗尼作持讀釋,大乘玄義,黑白布薩,傳戒正范;及僧行規則等。他老一生,無論說話做事,都非常有剛骨,到處都是唯法是親,絲毫不徇人情。自出家後,無日不在艱苦卓絕中精進修持。他老的一言一行,無一處不可與後世作模範。康熙十三年,寶華山在清廷護持下,一切規矩法則都上軌道,在宏律方面亦有相當成績。那年他已七十三歲,因受兩序大眾請求,述說其一生行腳事蹟,以勉將來,見月律師乃按其一生經歷事蹟,撰出上下兩卷的一部「一夢漫言。」

這部書,經弘一律師看過,曾歡喜踴躍,嘆為希有,執卷環讀,殆廢寢忘食。感發之深,至於含淚流涕者數十次。後來弘老把這部書,又略為料簡,附以眉註;並考輿圖,別錄行腳圖表一紙。望後來人,披文析義,無有疑滯。又按一夢漫言及別傳,撰成見月律師年譜摭要一卷,附在一夢漫言後面,這部書在湛山寺印經處,有印的單行本,瀏鑒起來很方便。

過去我對一夢漫言,也很閱過幾遍,覺得百讀不厭!而且在每一次讀的時候,使我慚愧萬分!含淚欲涕(說時流淚)。覺得在操行方面,後人實在不如古人。如果後來人看了這部書不受感動的,那是他沒有道心。如果道心具足的話,他一定感同身受,自己慚愧的難過!大家有功夫時,可以把這部書常翻開來看看,很能砥礪自己的道心,祛除自己的習氣。裡面不但意思好,文字也好,質樸流暢,一點矯揉造作沒有。

其中有應注意的一點,就是見月律師,他雖已成為中興律宗的一代祖師,可是在他的敘述中,並沒隻字提到過,他自己怎樣享受,怎樣露臉。完全是說自己為法,怎樣受罪,怎樣吃苦,怎樣受委曲忍耐;同時他也並沒提出什麼理論法子來叫人如何行持,完全是以身作則。可是;他在字裡行間,已暗示後人,要想做出世大業,須在種種艱苦生活中掙扎!在種種拂逆的環境裡奮力。俗言說:「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出家人,為了生脫死,為主持正法,令佛法久住於世,利益眾生;並不是為享受而來;也不是為露臉而來。沒有百折不撓的精神,絕不能肩荷如來家業!沒有斬釘截鐵的毅力,絕不能成就出世道果。

在見月律師主持寶華山以後,感到有好些事情很棘手;在規矩方面,也有很多應興應革的事,因此訂了十條規約,俾同居大眾共同遵行。過去我在僧界打混了幾十年,也曾忝任住持,對於規矩方面,多依見月律師所訂十條規約去行。雖時代與處所不同;但因時制宜,大致都不會錯的。希望後來諸位法師,無論在任何地方當方丈做住持,也應參照那樣規約去行,凡事要先律己後律人。

見月律師,世壽七十八歲,臨入滅時,在前七天,把事情都安排好;話也囑咐好,屆時端然趺坐,安祥而逝;無粘無滯,來去自如。大家請想:在他的一夢漫言裡,並沒提出什麼具體的修行法子來,也沒談玄說妙,為什麼在他臨終脫化時,卻那樣地來去自如呢?告訴大家,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因為他老平素能克苦;有「行力」!自出家到圓寂,無論為公為私,從不知躲懶偷安是什麼!日常一行一動,舉心動念,無不合於佛法,無不是修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倓虛大師文章列表

達照法師簡介

達照法師,俗姓林,筆名天台子,1972年出生於浙江省文...

元明高僧妙葉法師

好,各位有緣,阿彌陀佛。 在佛教史上,我們總是聽聞到...

佛源老和尚和地藏菩薩的因緣

佛源老和尚是鐵骨錚錚的,也是獨得祖師棒喝的真傳。看...

慧靜老和尚晝夜如一的參禪功夫

坐一支香,行一支香。行啊,特別特別重要,一定要把住...

靈祐禪師開山記

靈祐禪師在百丈懷海禪師座下開悟後,在寺院裡擔任典座...

生老病死與成住壞空,促長了眾生的出離心

長養六心,守道始終。 學佛求道者,六心當具。這六心指...

唐密阿闍黎一行和尚的故事

釋一行,俗姓張,為巨鹿人氏。本名張遂,於嵩山皈依剃...

夢參老法師略傳

夢參老和尚生於公元一九一五年,中國黑龍江省開通縣人...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註音版】延生普佛儀規

延生普佛儀規...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治好丫環的烏龜

別忘了在煮之前把烏龜擦乾淨,程家的人出門辦事前說,...

一個佛教徒的嘴巴

有一隻老虎王有一天跟其它的老虎說:從今天開始,看到...

小鳥與阿育王

某個安適的午後,人們正在樹下乘涼、聊天時,突然聽到...

因《楞嚴經》開悟的六位大禪師

1、唐玄沙師備禪師 《景德傳燈錄》卷十八記載,玄沙備...

修雖有三,成功則一

經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

持名念佛雖易,亦須真信切願

《解》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

印光大師《印造經像之功德》

眾生沉淪於苦海,必賴慈航救濟,而後度脫有期。佛法化...

第八識就像是一個急速的水流,不常又不斷

『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

十種成就佛法,十種退失佛法

佛言: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成就佛法。 何等為十...

【推薦】你是快樂的時間多,還是痛苦的時間多

【阿難!譬如有人,談說酢梅,口中水出,思踏懸崖,足...

布施、放生、施食後的感應

1 找工作 畢業的時候找工作,我們大學要求的比較嚴,...

米老大的故事

修行即要時時保持這份靜的境界,不管什麼境界,我們都...

【推薦】一念攀緣心到底是怎麼生起的

佛陀先征問阿難尊者當下這一念攀緣心到底是怎麼生起的...

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

火車就要啟動的時候,一位老人急匆匆地踏上車門,一隻...

怎麼才是清淨的布施

云何菩薩其施清淨?若諸菩薩殟波陀慳。 前面是講廣大,...

爬樹之心

當一個年輕人要禪師說出如何做才能取得成功時,禪師指...

【佛教詞典】彌勒大成佛經

(經名)一卷,秦羅什譯,佛因舍利弗之問,說彌勒菩薩...

【佛教詞典】咒願師

(雜名)誦咒願文之僧也。是為法會最重事,必由大導師...

【視頻】顯明法師《修習止觀坐禪法要》MP3

顯明法師《修習止觀坐禪法要》MP3

【視頻】華嚴字母(靈鷲山僧眾唱誦)

華嚴字母(靈鷲山僧眾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