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跟外境接觸時,我們心中捏造了很多影像

淨界法師  2019/12/19  大字體  護眼色

跟外境接觸時,我們心中捏造了很多影像

法無而可得,無染而有淨, 應知如幻等,亦復如虛空。

這個地方,是對遍計執的存在性跟它所產生的障礙,產生質疑。說這個遍計執是龜毛兔角,是不存在的東西,你不能說遍計執是由業力所生的,不能這樣講。我這個人業障重,不對!那跟業力沒有關係,那是你自己煩惱捏造出來的。

就是說,遍計執是不存在的東西,那它為什麼會有?它既然不存在,是怎麼存在的呢?第一個,它是如何存在?第二個,遍計執是一個虛妄的東西,它如何能夠障礙圓成實?它是如何存在的?而且它是如何去障礙圓成實?去障礙我空、法空的真理,使令它不顯現?提出二個疑問。這以下論主加以回答。

「法無而可得」,這個地方是回答第一個問題,就是遍計執它是「無」,從聖人的角度,聖人的心中是「終日吃飯,不吃一粒米」,他吃飯的時候不打妄想。那不打妄想怎麼有呢?凡夫是從「無」當中,自己捏造出一個東西,讓自己去受用、自己去獲得。

這講一個譬喻:「應知如幻等」,就像一個魔術師,從布變現出一隻兔子、一隻小狗,這道理是一樣的。「無染而有淨,亦復似虛空。」遍計執它是怎麼障礙圓成實呢?就好像烏雲障礙虛空一樣,雖然烏雲存在的時候,虛空也存在,理論上來說,它不能障礙虛空,烏雲存在,虛空也存在嘛!

但問題是烏雲存在的時候,虛空不能顯現,你感受不到虛空的存在,因為天空一片的黑暗。當我們消滅了遍計執,所謂「無染」的時候,虛空才能夠顯現。

所以我們說「遍計執障礙了圓成實」,實際上是沒有障礙;但是因為它的存在,使令圓成實性──這個我、法空的真理不能顯現,所以說障礙,就好像烏雲障礙了虛空,使虛空不能顯現。那把烏雲消滅的時候,哦,虛空顯現出來了,所以我們安立它障礙了圓成實,是這樣的障礙。

這一段是把依他起跟遍計執,作一個清楚的釐清。大小乘的學者在修空觀的時候,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小乘的學者修空觀,是徹底的把心中的妄想空掉,也徹底的把因緣果報的法空掉,我們講滅色取空。

所以你看他的涅槃,我們看《阿含經》佛陀對涅槃的描述,是一個灰身泯智的狀態,他沒有雜染的生命,也沒有清淨的生命。也就是他雖然沒有煩惱障、業障、報障,但是也沒有萬德莊嚴,從這樣來說,它是一個沒有生命現象的東西。因為你的因地,你把依他起完全否定了,所以你得果報的時候叫做素法身,雖然是法身,但是他沒有妙用。

但是大乘佛法的因地,這個因果是互相隨順的,他在修空觀的時候,是緣起性空,或者講遍計本空。菩薩在空觀的時候,他知道「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問題不在外面,問題在自己心中,這些妄想所捏造的相似影像,他是消滅心中的相似影像,外面的因緣果報,他是坦然面對的,從因緣果報當中,去斷惡、修善、積功累德。

因為他不但是破除妄想,他保留依他起,所以他成就涅槃的時候,他涅槃有正報莊嚴、有依報莊嚴,有生命的現象,他不但能夠自受用,還能夠「如來現起他受用」,現出應化身跟報身,廣度一切的眾生。

所以你修空觀,你不能把所有都空掉,你這樣子就是錯損菩提了。就是說你空的是你心中的相似影像,這個跟外境沒有關係;真正誘惑你去造業、去觸動煩惱的,是你自己心中的影像,這跟外境沒有關係。

為什麼聖人看到所有的境界,他都不起煩惱?如果境界一定會引動我們的煩惱,為什麼佛陀看到這個境界,他不動煩惱,他生起大悲?問題不在外境,而是我們跟外境接觸的時候,心中捏造很多的影像,然後在這個影像裡面,開始起惑、造業,這個是我們所要破壞的。

這一科是幫助我們了解,什麼是依他起?什麼是遍計執?

《攝大乘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心為萬法之根源

我再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關於心地法門。一個老嫗住在深...

一個不會休息的人,心是無法自主的

今天的社會都在通過鼓動慾望而刺激消費。廠家在不斷升...

【推薦】只要問妄想一句話,它就完了

我們如果是從今生開始,那很簡單,處理今生的問題就好...

【推薦】面對改變不了的外境,有三種方法來解決

諸位!反正我們一個三界凡夫,這一輩子是離不開污泥了...

五陰無我,虛偽無主

這個地方講五陰無我,也就是講前面五蘊(色蘊、受蘊、...

你平常起什麼念頭,臨終就起什麼念頭

佛陀告訴我們生命像無止盡的水流,不是今生才開始,我...

般般不如意,正好降伏其心

會得了,一切處都是道,會不了的,就被時光境界轉,這...

今天去造業,是外境錯還是內心錯

佛陀在講道理之前,先講出一個譬喻,譬喻容易了解。從...

讓女人氣質改變,態度優美,一切如意的辦法

佛陀住世的時候,有少女名叫寶女,特到佛陀之處,請問...

先從學吃虧著手

一個人你有慈悲心不難,你起歡喜心也不難,但是你要捨...

修出離心

佛法是因果法,我們修行能得到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取決...

出家人完全禁慾有三種原因

有人問,佛教主張禁慾,是否又主張苦行之嫌疑?答案是...

提前火化會障礙往生嗎

問: 葉老居士現年七十八歲,每天念佛萬聲以上,已十...

聖嚴法師:不要只是抱怨,要處理抱怨

抱怨是從家庭到社會上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看到的普遍...

任職70年的香燈師:一位平凡比丘尼的覺悟之路

修行本就是貫穿在日常生活中,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心經》為什麼具備強大的心理治療功能

在佛教浩瀚的三藏十二部典籍中,凝煉的《心經》包涵著...

沒有一朵蓮花能否定淤泥

徒弟去見師父:我終於悟了!覺得今是而昨非,以前的幾...

師徒對情人的看法

師徒兩人,無事泡茶談天,因情人節剛過,便聊起這個話...

要做老實人,勿學口頭三昧

東林寺每逢法會繁忙時,會有許多開車的師傅在寺門外候...

佛教的價值觀

尊重生命的價值觀 佛教認為每一個生命都有神聖的使命,...

東林寺是怎樣持戒念佛的

問: 東林寺是淨土祖庭,很想了解東林寺是怎樣持戒念佛...

犯淫戒與持不淫戒的果報

毀犯淫戒果報,三塗果報。餘報:一、生死熾然。二、障...

【佛教詞典】六妙門

(名數)入真理之涅槃有六門。...

【佛教詞典】方等經

(一)為大乘經之總稱。(參閱「大乘經典」828) (二)指...

【視頻】雲居山真如禪寺

雲居山真如禪寺

【視頻】六字大明咒(愉悅版) MP3

六字大明咒(愉悅版) 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