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對地獄業境現前的老人臨終開示

入川法師  2025/07/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對地獄業境現前的老人臨終開示

下面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開示的重要性。

比如通過觀察,我們發現臨命終人出現的徵兆,就知道是地大的一種分離的開始,手腳的顫抖,表情的痛苦,全身掙扎無力,但是他還比較平復,出飛淚,他這時候是平緩的,沒有太大的業力,我們就可以根據這進行一種地水先分的前期的一種關懷和這種安撫開示,這樣呵護著他的心,不要讓他投入那個險位上去,險境上去,保持著正念。

如果這個人是風火先行,他會出現一種高燒昏迷乾裂或一種如吼叫之聲,呼呼地從嗓子裡發出,那就是惡業的開始,我們在開示的時候就要對機用引磬給他解決心裡內在的問題,這個不要怕,當給他念佛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會轉化出來,令其清醒過來,這就叫迴光返照。

對這一點我們每一個環節上都不放過,都要去練習一下。就是我們有沒有這個時候呢?我們不想有,那麼我們現在就要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我們這個發心修法聞思念佛就要全體落實,不是假的,下面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開示的重要。

我在醫院裡發現一個病人出現了這種的情況,我頭一個告訴他,我說:「你不管任何的幻境出現了,就是業境,不是真的。那是業感,還沒到果報。大善人臨終有那種業感,人家自見其身,見佛去了,一個是大惡人有業感,還沒有死亡,那已經看到地獄顯現了。」

當這個老人發現了地獄那景象,害怕恐懼,他就越恐懼越害怕,越害怕越恐懼,就號叫。當他號叫的時候,我說:「你快念佛,什麼境界不管,那叫業感,不是真的,你念佛就能去除。」

他在恐懼裡他不配合,我就用引磬去敲他的心,去敲擊他,給他念,這稱念當中,他慢慢透過氣來,我說:「你動心念跟著就行,不需要你念。聽!」

他聽著聽著,心智就收在我這個引磬和佛號上了,我覺得他越來越清明,越來越清明。

你看這對機開示馬上起作用,到五分鐘的時候,他說:「沒了。」不害怕了,緩過來了。

緩過來之後,我說:「你看佛救不救你?」「救!」我說:「還不趕緊念佛。」

不用第二句話,交心歸命了,拚命地念。

從中我們認識到一個問題,用佛法能聞思一個問題,在我們眾生生命最苦的時候,也是生命一個轉機之處,一個人走投無路了,有一條路走,特別珍惜,一個人到苦海里頭了,看到了一條船,特別珍惜,一個人飢餓到幾天,生命快奄息的時候,得到這個饅頭,非常珍惜,所以在最苦難的時候,他見聞了阿彌陀佛名號的這種攝受的力量,一下子把他業幻境轉了,他才知道佛的真實不虛,那一次我體會到(阿彌陀佛確實是)攝取眾生不捨。

所以說我們在念佛當中要看看那種苦,佛的名號一旦進去,他是聽,還沒有跟著念,他念不出來了,他只要聽,係心地聽,何況他自己念呢?

念佛作佛,最後這個老人真的一下子生起信心歸命了,真的念佛走了。最後臨終時喊出佛,佛來了,一流淚走了。

在我做生命關懷的時候,這種太多了,他感動的不是他,他沒感動,他把我給感動了。我就知道我在這個修行上我用什麼心態現在來修行,我怎麼把我學的法,聞思的東西落實在這兒,所以那麼多年,人們把我當成助念的了。你看看,在這個呼吸衰弱四大分離的時候,這種業力表現給人的是非常纏繞的一種麻煩,如果不學習,我們怎麼會知道,這種具體的開示,有時候就一句話就能到他心坎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這就是知音難逢今已逢的感覺,就好像我們看到他死亡的時候我們這個弱點也找到了,我也有這個弱點,我趕緊把這個弱點來改正它,馬上就會把我們內在的東西聞思出來進行調整。其實關懷誰?不還是關懷我們自己嗎?這就是自己解脫最好的一種觀照的辦法,希望我們從痛苦當中徹底扭轉過來,對阿彌陀佛的依止就會更徹底,對西方極樂世界這種願力會更強大。

當亡者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你看他的這個苦立即就變成佛對他的徹底的救拔!他在最痛苦的時候,佛產生了這種慈悲的力量,他就以此而得度。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藐視淨土臨終多苦

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視淨土若穢物,恐其污己者,臨...

人死後為何要為亡者做功德

問:人死了以後,家屬在七七四十九天內還要吃素念佛,...

四十八願中的天人、聲聞、菩薩有什麼區別

問: 《無量壽經》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中,有國中天人...

不該你得的財,拿了就是災禍

諦閑老法師講過一個公案,在上海有個所謂的大善人死了...

星雲大師:佛教對「安樂死」的看法

佛教的所有經典,都是座談會的紀錄!雖然在三藏十二部...

西方佛聖,何以貪華麗?

【問。西方佛聖。何以貪華麗。尚美觀耶。此土土古聖賢...

淨土宗的祖師們對戒律是非常重視的

念佛求生一法,雖然仰靠阿彌陀佛的願力,但是中國淨土...

捨不得愛情就等於捨不得三界六道

問: 怎麼判斷自己是真信?還僅僅是覺得自己信了?我...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人生因選擇而精彩

有人說,人生就是由一個又一個選擇組成。的確,我們每...

緣份的秘密

在人的一生中,屈指算來,與自己有密切關係的人並不多...

臨終念佛與開示如何把握時機

問: 臨終念佛與開示如何把握時機?是先開示嗎? 淨界...

這一念無明的妄動,當下就是真如本性

明眾生迷真成妄,是從眾生的角度來說明妄是怎麼生起,...

疑根未拔,這是往生的障礙

有些人念佛的時候說,哎呀,我念佛的時候阿彌陀佛會不...

善用你心靈廣大的力量

我們身為一個有情眾生,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我們曾經出...

看虛雲老和尚如何演繹輕安

有些真正的修行人,走路腳步很輕,說話聲音很柔軟、很...

無作戒體生起的三個要素

無作戒體的生起有三個要素: 第一個要素,就是能受之心...

離四法得涅槃者無有是處

大乘法教導我們的事很多,我們隨便舉幾個例子,像《涅...

靜波法師:千佛懺法會開示

第一常懷感恩之心 大家辛苦了,在這樣炎熱的天氣裡大...

佛弟子如何看待儒道思想

問: 弟子熏習道德教育多年,今方聞正宗佛教一年,倍有...

袈裟的功德

袈裟,指纏縛於僧眾身上的法衣,因為法衣的顏色不正而...

《法華經》對漢傳佛教的六層意義

《法華經》對漢傳佛教來講,意義非常重大,它的重要性...

印光大師教「攝耳諦聽」念佛

印光大師認為,世間人不論從事什麼職業,如能諦聽自己...

禪修中的五種念頭

《禪宗永嘉集》奢摩他頌第四中記載: 復次初修心人。入...

八歲龍女,即身成佛

在《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中,有一段敘述八齡龍女即...

【佛教詞典】上香

奉香於佛前之爐中。上香之法,分成線香與檀香兩種。(一...

【佛教詞典】別境

法相宗所立心所法之一。指由特定境界引起之心理活動。...

【視頻】慧律法師《妙法蓮華經(五)信解品》

慧律法師《妙法蓮華經(五)信解品》

【視頻】惠空法師《大乘起信論》

惠空法師《大乘起信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