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念以後,就落入了分別變,我們看看這個怎麼從「因緣變」落到「分別變」,我們看第二段:
分別變--謂隨分別勢力故變,即六七識隨自計度分別之勢力故,變現境相,此有二類:一、偏隨能緣之分別力,既無能生種子,亦無所託本質即獨影境。二、帶本質亦有能生種子,然借能緣之分別力故,不稱境之自相,無色心之實用,即帶質境。
那麼前面的「因緣變」,是我們還沒有生起妄想執著之前,我們真的跟外境接觸了,我們真的接觸到我們過去的業力所變現的果報,但是當第二念以後,我們第六識、第七識這個「思量」跟「了境」就開始活動了,把這個外境又做了兩重的變化,就是第六、第七識各『隨自計度分別』,該執著的執著,該安立名言就安立名言,那麼又把這個境相又做了變現,那麼這個變現有兩方面:
第一個『偏隨能緣』的分別力,『既無能生』的種子,『亦無所託的本質叫獨影境』。這個就是你完全在打坐的時候,在打妄想。
『獨影境』這個『獨』就是第六意識,它完全沒有靠前五識的幫忙,它自己在心中捏造一個妄想出來,讓你自己快樂。就你自己捏造一個妄想的境界,讓你自己快樂,讓你自己痛苦,就是它完全沒有依托外在的本質。所以,人生的快樂痛苦,也不完全是外境決定的,有時候是你自己想出來的,這就是『獨影境』,完全是你捏造出來的。
第二種就是說它也帶本質,又夾帶妄想。比方說你在晚上走路的時候,你看到一條繩子,這個繩子就是一個「因緣變」。它本來是個繩子,但是你的心跟繩子接觸的時候,因為光線不足,你第六意識做了錯誤的思考,你認為它是條蛇,對你來說,你認為它是條蛇,可能對別人來說它是個繩子,但是你自己的妄想把它變成一條蛇,所以你心中受用的是一個蛇的影像,你非常害怕,這個就是『帶質境』。就是說你依托外境,又自己捏造影像,這兩種都是分別。
只是說一個靠外境,給你一個影像,你再打妄想,一個是你自己不用靠外境,就打妄想,反正你得到的影像都不對的。按照佛法的角度,我們後面講「無分別智」,就是說你剛開始學佛,你要把人生恢復到本來面目。按照佛法的角度就是說,你現在對人世的認知完全是錯誤的,你看佛法的意思,先否定再肯定,按照唯識的角度,你對你的認知要全盤的否定,要把人的生命先歸零,否則你這一輩子,都沒有看到人生的真相。
所以人是很可憐,可能只有小時候會得到人真正的感受,因為小時候你的妄想執著沒有那麼的重,第六意識勢力沒那麼大,一個人一旦成年以後,你大部分的時間都活在妄想,大部分的時間,你從來沒有一刻知道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你從來沒有,你就是第一念,知道這個事情是怎麼樣。第二念以後,那就是一念方動烏雲遮,你完全受你的思想的主導。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到最後修止觀的時候,要把人生還它個本來面目,只能夠修「無分別智」,就是你心中的妄想要徹底的歸零,否則你根本走不出你的妄想。由一切種識如是如是變,以展轉力故,彼彼分別生,我們人生業力已經夠麻煩了,又要加上自己的妄想執著,這人事為什麼這樣複雜?
因為它經過了三重的變化,第一個業力本來就很複雜,人生本來就充滿了恩怨;第二個加上你的執著,你又再創造一個自我,你把人生切成了人所的對立;再加上你的虛妄分別,所以人生無解,無解了,業力加執著加妄想,這三個加在一起人生就無解了。這個就是我們今生的果報的受用,就是這樣子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