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真出家的實在難,能成大器的更不易

虛雲老和尚  2023/12/07  大字體  護眼色

真出家的實在難,能成大器的更不易

我們跟佛學,現在都是出了家。但出家有四種:一、身出家心不出家,身參法侶,心猶顧戀;二、身在家心出家,雖受用妻子,而不生耽染;三、身心俱出家,於諸欲境,心無顧戀;四、身心俱不出家,受用妻子,心生耽染。我們自己檢查一下看,這四料簡中是那一類呢?

我慚愧,身雖出家,幾十年騙佛飯吃。表面出了家,內心未入道。未證實相理體,未能四大皆空,未能如如不動,這就是心未出家。我就是這樣苦惱,還有和我一樣的,可見身心俱出家就為難了。古來身在家、心出家的大居士,如印度的維摩詰、月上女、末利夫人、韋提希夫人,中國的龐蘊、宋仁宗、張襄陽,都是深通佛法,居塵不染塵。身心俱出家的大祖師多了,都是佛門模範,為後人欽式。弘法利生,作大佛事,功德無量。清朝順治皇帝,六歲登基,二十四歲出家,這是身心俱出家的。其身心俱不出家的就不要說了。

真出家的實在難,能成大器的更不易。扣冰古佛說:「古聖修行,須憑苦節。」黃檗老人說:「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故出家人能做到底也不容易。

了生脫死,門路很多,《楞嚴經》有二十五圓通,就有二十五法門。門路雖多,總不出宗、教、律、淨。宗是禪宗,教是講經,律是持戒,淨是念佛,這四法最當機。禪宗雖是直下明心見性,動靜一如,頭頭是道,就禪來說,差別也多,還有邪正大小,種種不一。講經也一樣,要到大開圓解,一念三千,性相融通,事理無礙。念佛亦要念到一心不亂,當下親證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入薩婆若海。

一切法門,都離不了持戒。《楞嚴經》說:攝心為戒,如不斷淫,必落魔道;如不斷殺,必落神道;如不斷偷,必落邪道;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我今先說入三摩地,修學妙門,求菩薩道,要先持此四種律儀。皎如冰霜,自不生一切枝葉,心三口四,生必無因。

佛門舊制,比丘出家,五夏以前,專精戒律。五夏以後,方許聽教參禪。何以如此呢?因為修行以戒為體,戒是出生死的護身符。沒有戒,在生死苦海中就會沉淪汩沒。佛曾以戒喻渡海浮囊,不能有絲毫破損。浮囊稍破,必定沉溺。所以宗教淨三家,及一切法門,都以戒為先。但戒定慧三法不能偏廢,要三法圓融,才得無礙。持戒若不明開遮,不通大小乘,不識因時制宜、種種妙用,死死守戒,固執不精,成為錯路修行。三學圓明,才得上上戒品。

種種法門,皆不出一心,所以一法通則萬法通,頭頭物物盡圓融,一法不通則一切不通,頭頭物物黑洞洞。一心不生,萬法俱悉,能如是降伏其心,則參禪也好,念佛也好,講經說法,世出世間,頭頭是道,隨處無生,隨處無念。有念有生,就不是了。修行人要先除我相,若無我相,諸妄頓亡。我執既除,更除法執。我執粗,法執細。平常講話,開口就說「我什麼、我什麼」,若無我,則什麼都瓦解冰消,那一法都無礙。由能無我,也就無人,習氣毛病也無有了。

既為佛子正信出家,求出離法,就要努力忘我,勿為境轉,勿在煩惱中過日子。佛子若不降伏其心,則一念錯誤,毫釐有差,天地懸隔,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救頭燃,業守律儀,如保護渡海浮囊,不容有一點破損。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虛雲老和尚文章列表

您是因為受到挫折才遁入佛門的嗎

問: 您是因為受到挫折才遁入佛門的嗎? 濟群法師答:...

叢林寺院清規大全

一、何為叢林? 叢林,指僧眾聚居的寺院,尤指禪宗寺院...

難陀舍愛出家的故事

難陀是釋迦牟尼佛同父異母的弟弟,全稱是孫陀羅男陀。...

何為比丘的份內事

《佛祖統記》云:毗沙門天王太子哪吒,復告師曰:時當...

玉琳國師洞房之夜度化嬌妻

編者按:大覺普濟能仁通琇國師(16141675),明末清初著...

寧管千個兵,不管一個僧

在教內有寧管千個兵,不管一個僧的說法,言下之意就是...

在惜福的心性中,讓道念自然而然地提升

在佛門中的衣、食、種種資身的東西,都是由十方施主們...

以道念為家庭,以參禪為事業

參禪人,最要放得下,才有禪參,有心可用。世間事放得...

【大藏經】阿彌陀經要解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

【大藏經】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

【大藏經】【註音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念佛切勿起疑念

念佛全憑信心,若起疑念,則念佛就念不成功了。我們是...

徹底死絕「偷心」,了脫生死才有指望

在這條漫長、艱辛的修學路上,有時候往往雖經別人提醒...

為什麼和尚也需要和時代同步

問: 和尚到底是什麼身份?為什麼和尚也需要和時代同...

觀想的供養能否得到真實的福報

很多學佛修行的人,初學佛的時候總是有所求的,或是希...

每天定一些功課把它完成,慢慢功德就有了

出家真正要放下,然後要老老實實,堅持過著佛門這種清...

淨土者的「夾雜」

有自以為學淨土者,每作如此之言,謂淨土之讀經只能讀...

誰偷了摩尼寶珠

一位威儀庠序的比丘沿路托缽,來到穿珠師的家門口,技...

引發人性中的貪婪

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當時只是抱著姑且看看的心態,但...

求戒容易持戒難

唯佛才能制戒。為什麼唯佛才能製定戒呢? 因為人性當中...

付出善舉就是為自己所修的路

弟子跟著師父進城化緣。 進城後車水馬龍好不繁榮,弟...

歷代淨土聖賢傳二(白話)

往生比丘 清朝性修法師,不清楚他是哪里人。順治年間,...

地藏聖號念上三年,能得到什麼利益

【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

沙彌貪戀龍宮墮龍身

昔日,有一位阿羅漢與一位沙彌師徒二人同住在山中修行...

覺悟,必須從心下手,修心才能悟

覺悟,是對不悟者來說。 眾生不覺悟,當然痛苦;覺悟後...

把門關好

有個小偷晚上鑽進一座寺院,想偷東西,但翻箱倒櫃的都...

乾隆皇帝遇觀音的故事

當年乾隆皇帝私下江南時,有一天來到南海普陀山,看到...

【佛教詞典】玄素

(668~752)唐代僧。為牛頭宗第五世智威禪師之法嗣。...

【佛教詞典】先首語

【先首語】 p0634   瑜伽八卷十二頁云:趣涅槃宮,故...

【視頻】天因法師《持戒的利益》

天因法師《持戒的利益》

【視頻】夢參老和尚《如何理解五台山每天一萬菩薩繞清涼》

夢參老和尚《如何理解五台山每天一萬菩薩繞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