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何正確看待佛菩薩的感應

2012/08/14  大字體  護眼色

問:如何正確看待佛菩薩的感應?

答:所謂的感應,即自心對心外各種事物產生的反應。

人們看到聖人的畫像,寺廟的佛像,閱讀佛經,以及在夜夢中所歷種種境界,凡有感於心,皆屬感應。

一切唯心造,無心一切無。自性雖然能夠感知萬物,但是自性的本體的是無形無相,無聲無嗅,無有見聞覺知的。人們無論在夜裡,還是在白天,見聞覺知到的一切存在,均屬於心外之物,而非真實佛性。人們對聞覺知到的存在心生貪著,就會被幻境所轉,而遺失心之本體。《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無論正宗宗教,還是在民間宗教,或是邪教組織,氣功組織,都存在貪著幻境的現象,很多人因此誤入魔境。

人們看到的種種幻相,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1.是自心變現出來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例如一個人飢餓之極,思念食物之極,不但白天會產生看到食物的幻覺,夜晚也會夢到豐盛的美餐。

2.是魔幻。此大多是狐、黃、白、柳等精靈鬼魅所變現,或阿修羅道的鬼神所變現,意在奪捨附體,引誘學者墮入魔道。

3.是佛菩薩化現。佛菩薩的化現,有在人們的夢中出現者,有在白天借某種事物出現者,但無論以何種方式出現,或以何種相貌出現,皆屬虛假,皆屬幻相,皆屬無常。

《菩提達摩大師血脈論》中說:「故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都無定實,幻無定相。是無常法,但不取相,合它聖意。故經云:離一切相,即名諸佛。問曰:因何不得禮佛菩薩等?答曰:天魔波旬阿修羅示見神通,皆作得菩薩相貌。種種變化,是外道,總不是佛。」

當今一些愚迷之人,在夢中和白天見到一些幻境,產生一些幻覺,不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相皆非心之所本有的道理,以幻為實,認假為真,自以為是,堅執不捨,如此極易被邪靈附體,誤入魔境。

本人並不否認佛菩薩化現,教化和開示世人的事情。孔子夢到周文王,算是一種感應吧。俞淨意公遇灶神,也算是一種感應吧。本人也有過感應,也夢到過聖人。但是,佛菩薩感應的出現,無一不是以教化和開示眾生,把眾生引向理性和覺悟為目的。佛菩薩是絕不會把人們引入幻境,引向貪瞋癡的。

末法時期,群魔下界,邪法竟起。當今,即使是宗教界的法師,亦有誤入魔境,以魔法惑人者。對此,人們要保持警惕,要學會用正宗佛法和聖人經典來評判各種理論。《金剛經》、《楞嚴經》、《菩提達摩大師血脈論》、《五祖弘忍禪師最上乘論》、《心經》、《六祖壇經》均是聖人的經典,正宗的佛法,學佛者常讀這些經典,自會有明辨是非邪正的能力。

末法時期,真正遇到佛菩薩感應者,萬中稀有,一般人所見所聞者,大多是自心或邪魔變幻。不識自性,不辯真假,輕投誤入者,不是被邪靈附體,就是走火入魔。

經云:「佛來斬佛,魔來斬魔」,又云:「心外無別佛,心外無別魔」。意思是說,心外皆屬虛幻,無一真實。真正的佛,是無相的;有相的,就不是真佛。學佛修道者應堅信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中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道理,對於各種感應,對於見聞覺知到的一切存在,應作虛幻觀,不要心生貪著取捨,如此才不會迷失心之本體,喪失理性,誤入魔境。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如何做到「境隨心轉」

問: 社會環境意見紛亂,我們常常「心隨境轉」,局勢...

大安法師:只拜西方三聖就行嗎

問: 我的佛堂供有西方三聖外,還有藥師佛和地藏菩薩...

「唯心淨土」的正確含義

這個唯心淨土,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首先在這裡往往會...

什麼叫「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問: 什麼叫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安法師答...

誦持普門品的感應--保住了清淨道場

台中市南普陀寺,開山方丈國強法師,七十四年應祖國師...

持咒必須有正知正見,若為求神通便是魔見

虛雲老和尚在世時說,那些持咒的人,利用持咒來破除妄...

對這樣的丈夫,實在產生不了敬愛心

問: 在《一函遍復》中提到對治女人煩惱的八敬法,女...

妙祥法師:對假出家人行騙應持什麼態度

問: 當今社會,有個別人打扮出家相,混入社會行騙,...

觀世音菩薩怎麼做,我就怎麼做

一直以來,我自稱學佛人,因為自己會念佛、念經,就頗...

有八種原因會導致持咒不靈

1-3、【懷疑心、起噁心、不誠心】,有這三種心,持咒必...

惟賢長老《學佛的基本精神》

作為一個人,能夠學佛,走佛法正道,是很有價值的。你...

對別人產生反感厭惡,是我們過去的惡業所感召

外在的境界都是我們內心的一種折射。佛教中說,依報隨...

情緒就是無明的業力

總而言之,做人做事不要有情緒,情緒就是無明的業力。...

慧律法師《戒殺的重要》

大家一定要戒殺。真的,在座諸位,你一定要戒殺,所有...

是你自己的心,把你自己創造出來

首先我們要知道:其實你的生命是由你自己的心所變現的...

一犯到這兩大禁忌,這個人就不是善知識了

我們在研究菩薩戒法的時候,你一定要掌握兩個重點:第...

宣化上人:見到境界不動心

學佛法的人,要認識佛法,要修持佛法,也就是吃佛法,...

枸杞泡水喝好處多

枸杞中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A1、B1、B2、C等鈣、...

剔除自己心中的恨

人們常常開玩笑說,別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然而我們...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基礎篇)

禪觀與淨土,它的重點就是把大乘的禪觀跟淨土的念佛做...

因地不真,果招紆曲,要這樣明因果

今天我們講講名詞,第一明因果,相信因果。 簡單地說誰...

培養孩子的仁慈之心

教育兒童要愛惜生命,即使是弱小的昆蟲,諸如螞蟻、蚊...

【佛教詞典】方外

(雜語)猶言世外。莊子大宗師曰:彼遊方之外者也。今...

【佛教詞典】一盲引眾盲

謂邪解之師誤導從學之人。或喻一人、一事之誤,波及於...

【視頻】滿庭法師《穿越時空遇見佛陀-與佛談心》

滿庭法師《穿越時空遇見佛陀-與佛談心》

【視頻】往生咒108遍(萬佛城)

往生咒108遍(萬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