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自招魔

2018/09/11  大字體  護眼色

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自招魔

隆蓮法師雖身居廟宇,但對如今社會上物慾橫流的種種現象還是非常明瞭的。作為一個一生都在止惡揚善、弘揚人間淨土的佛學家,她的內心十分焦慮,因此做了五首詩《未必五首,訶五欲也》。

《未必五首,訶五欲也》

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自招魔。

阮囊何事堪羞澀,富有恆沙是佛陀。

未必芳菲始是春,枯搓老幹見精神。

近來學得平心法,羅剎當前化美人。

未必名高位便增,泥中曳尾羨莊生。

青山斷髮成長住,不識人間有轉輪。

未必肥甘便永年,飯蔬飲水樂吾天。

道人自有長生訣,物與民胞即是仙。

未必清閑便是仙,金仙原是火中蓮。

驕陽當午池塘靜,映日荷花別樣鮮。

所謂五欲,就是財、色、名、食、睡這種凡人的慾望。

佛教認為五欲之樂雖有快樂,但不圓滿,不究竟,苦樂交雜,暫有還無。因此要想得到真正的快樂,就要「棄世欲而起法欲,輕世樂而重法樂」。

訶,意即「訶責」。詩末落款是「清時散人」。我猜想這個名字大概有兩層意思,一是表明她是個生在清朝末年的人;二是表明她如今處在一個清明的時代。

她讓學生們把這五首詩複印後廣為散發,目的就是勸眾生,不要被太多的慾望淹沒了,那樣並不快樂。

這五首「未必」後來深得中國佛教協會趙朴初會長的賞識,他老人家親自將詩書寫下來,發表在《佛教文化》雜誌上。

本文摘自裘山山著《隆蓮法師傳》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之自在篇》

春天,不是季節,而是內心 生命,不是軀體,而是心性...

娑婆世界是錢上之蛇,極樂世界是蛇上之錢

念佛行人最難的就是厭離和欣求,為什麼最難呢?娑婆世...

牛奶背後的苦難

想像一個生命,打從出生起直到死的那天,被對待像一台...

了解並管理這顆心

心既是痛苦的源泉,也是快樂的源泉。 我想大家應該有這...

珍珠的精神

在夏威夷的夜間市場,有一些賣活珍珠的攤子。攤子上擺...

極樂世界何故名為極樂

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叫極樂?就在於無有眾苦但受極樂。...

水火二河白道喻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有這個水火二河白道喻,比喻...

人生之苦迫及其解脫

吾人因何而講究佛法耶?因吾人既已受得人身,常遇困苦...

以戒為師的底線是什麼

戒是佛親制的,我們後人,現在也有人提倡說要改戒相,...

心能夠無住,得這四種好處

這個地方講到真如三昧的第四種功德。我們前面講過引發...

憨山大師:念佛與參禪

學佛沒有其他伎倆,也沒有什麼訣竅,只是生處要熟,熟...

以佛治心,以法養生──佛教的養生之道

據香港東網本月27日報導,體重曾經高達1230磅(約合55...

閻浮提眾生的業感差別

閻浮提眾生身口意三業能感得百千種報應。有現報,現世...

慧律法師《做一個最沒有用的人》

記得我還在讀大學的時候,有一次和同學組團去參訪廣欽...

沒受戒念佛能往生嗎

問: 在家修行沒有受過居士戒,如精進念佛能否往生西...

比丘供塔得佛授記

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過去有佛出現於世,名為...

證嚴法師:最健康的人生

現在的社會,尤其令人感受到這種身心不調和的狀況。因...

佛滅度後棺斂葬送經

聞如是:一時,眾祐游於華氏國。 阿難以人定時,白眾...

為人處事傚彷彌勒菩薩

現代人常因人際關係緊張,感到心理負擔很重,或人生的...

縱能名滿天下,還能以此了生死否

光無狀,自光緒七年離家,至今已五十年,依然故我。業...

讓勤儉節約成為自己的道德標準

《中華美德故事儉朴篇》裡有一個春秋時魯國宰相季文子...

夢參老和尚:當你在怒氣上就想一想佛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夠用三寶對治煩惱,或者人家...

【佛教詞典】智慧雲

(譬喻)智慧之廣大如雲也。仁王經下曰:智慧如密雲,...

【佛教詞典】香嚴寺

位於河南鄧縣西北之白崖山中。原為唐代一行、虎茵二師...

【視頻】淨界法師《分享阿彌陀佛光明的故事》

淨界法師《分享阿彌陀佛光明的故事》

【視頻】聖嚴法師談愛情

聖嚴法師談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