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臨終接引願,預設的護佑

大安法師  2016/04/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臨終接引願,預設的護佑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佛說無量壽經》

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中的第十九願 「勤修我皆接引願」。有人問,「勤修我皆接引願」表明所有念佛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都會來接引,那阿彌陀佛忙得過來嗎?

這是以凡夫的知見來猜測不可思議的淨土法門,殊不知,念佛法門感應道交難思議。

無量眾生念佛就有無量的阿彌陀佛及聖眾前來接引,這是因緣和合產生的現象。眾生能念佛的心是能感之因,阿彌陀佛的臨終接引願是增上緣,因緣耦合,就法爾自然地顯現出阿彌陀佛與諸聖眾前來接引的情境。

比如水清月現,月亮永恆地懸處虛空,地面的水只要清澈,月影就會自然顯現。水不上去,月不下來,然水中之月曆歷在目。

是故臨終接引之佛,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水中月、夢中事,都是因緣合和的產物。

同樣,吾人能念佛的心就像這個水,阿彌陀佛的大願就像月亮,兩者缺一不可。如果有水但是天空沒有月亮,水再清澈也顯不出月影來,即如果沒有阿彌陀佛的大願,我們的念頭再清淨,也都不會有阿彌陀佛臨終接引的淨境出現。

同理,如果有阿彌陀佛臨終接引願,但我們不去念佛,就如同地面無水或水很渾濁、月亮顯不出一樣,阿彌陀佛的臨終接引之妙境也就無由產生。

能念佛的心和阿彌陀佛的大願感應道交,就會出現西方三聖現前,乃至天樂盈空、異香滿室等瑞相。

所以念佛人臨命終時,見佛、見光、見蓮華的瑞相自古以來不絕如縷,諸多的往生個案可資佐證。

如東林蓮社僧濟法師臨命終時,懇期淨土,觀想彌陀。慧遠大師給他一支蠟燭,曰:「汝可運心安養。」僧濟法師執燭憑幾,停想無亂,後暫臥,夢見自己秉持一燭,乘虛空而行,見阿彌陀佛,被接置於佛手掌,遍至十方。欻然而覺,嘆喜曰:「吾以一晝夜觀念功夫,便蒙彌陀接引。」次日黃昏,忽然起立,目注虛空,如有所見,謂弟子曰:「佛來了,吾其去矣。」於是轉身西嚮往生。

勤修我皆接引願是阿彌陀佛看到吾輩下凡臨命終時種種厄難而所預設的護佑,就像慈母呵護小孩,當小孩要滑倒摔跌之時,慈母的手馬上伸出來給予保護。

當眾生受業力牽引要墮到三惡道去的時候,阿彌陀佛以光明願力、觀世音菩薩以甘露淨水、大勢至菩薩以金色蓮華趕緊前來救助,不令輪轉三界六道,而緊緊攝受其神識往生淨剎。

須知人生最大的事情就是生死之事,了達死才能了解生,生與死即是死與生,又謂文成印壞——這個娑婆世界的業報身消失的當下(印壞),即是西方極樂淨土的清淨之身誕生之時(文成)。

所以念佛行人是活著往生的,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死亡,因為念佛人無須經過中陰身,直入安養淨土,他是活著坐在蓮華台上的,這蓮華就是轉凡成聖的玄妙宮殿。

如果滑入中陰身就危險了,業風吹蕩,不能作主。所以阿彌陀佛以蓮華接引行人的神識,神識一進入蓮台,就等於進了保險箱,決定會在西方極樂淨土七寶池中蓮華化生。

這臨終接引願,既是在生命終結時的接引,同時也是每時每刻的接引。因為念頭的生與滅即是生與死,是故吾人的每個念頭中都有著阿彌陀佛的臨終接引。故云: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

可見這一願對我們是何等地親切,又是多麼地重要。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這樣念佛才能得到真實利益

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可以入道,念阿彌陀佛當然可以往生...

【推薦】把所有的願望願景,寄託在這句佛號

【平時思惟:一、罪障深重,求出無期;二、彌陀大願,...

淨土弘法的第一步

在淨土法門的修行中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就是我們佛教徒...

「阿彌陀」具有哪些含義

阿彌陀是印度話,阿翻成中文叫做無;彌陀翻成中文叫做...

暴斃身亡無善知識幫助,如何能順利往生

問: 如果自己暴斃身亡或惡報現前,且無任何善知識幫...

欲求長生,莫如淨土

佛眼見無量劫事,故自古及今,無所不見,又戒人妄語,...

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

問: 一位法師說本師釋迦牟尼佛沒有在任何一部經典上說...

《禪秘要法經》中的念佛方法

有一部經《禪秘要法經》,有一位叫禪難提比丘,他問佛...

【大藏經】【註音版】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大藏經】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

【大藏經】在家菩薩戒本

在家菩薩戒本(六重二十八輕讀誦儀軌) 香讚 爐香乍熱...

【大藏經】【註音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都是罪

那談死亡問題,生命的終結一定要從他的一生的過程去談...

大安法師:信得越深,念得就越切

這句名號我們要念呢,要有一些前提:第一是信願,第二...

龍樹菩薩與《華嚴經》

談起《華嚴經》我們還得了解龍樹菩薩的功德。龍樹菩薩...

《梵網經》和《優婆塞戒經》的菩薩戒有區別嗎

問: 請問師父,《梵網經》菩薩戒和《優婆塞戒經》菩...

淨宗祖師蕅益大師的故事

蕅益大師本姓鐘,字素華,晚年才自號蕅益老人。他的祖...

修淨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後像外道一樣

淨土念佛法門它的特色,是一個他力門、果地教,也就是...

捨得,捨得,有捨才有得

俗話說:捨得,捨得,有捨才有得。簡單的一句話,包含...

吃肉殺生因果不虛

色身無常 世上沒人願意生病,人人都怕病,上至帝王,下...

五祖弘忍大師的轉世輪迴

五祖弘忍大師,俗姓周,蘄州黃梅人。據《五燈會元》卷...

提不起就放下

經過幾天禪修,大家應感到自然安定,不會太浮躁。一般...

天人的五衰相現

天人有五衰相現,這五衰相現是什麼呢? (一)花冠萎...

四土圓融速成佛果

依天台從斷惑的程度來分,十方剎土有四種:凡聖同居土...

覺知前念起惡,止其後念不起

一切眾生就是妄心生滅永遠不停的,妄心生滅不停幹什麼...

聖嚴法師:如何看待墮胎

問: 最近有一個年輕的媽媽,把生下來的孩子掐死後,...

增長智慧的八種方法

今晚我們講如何開發自己本有的智慧,如何能夠增長智慧...

有些人念《地藏經》為什麼有這種感覺

你說業能轉不能轉?一念善心起,百萬障門都消失;一念...

【佛教詞典】散亂對治

【散亂對治】 p1172 顯揚三卷十六頁云:散亂對治者:謂...

【佛教詞典】初阿後荼

指梵文四十二字之首末二字,阿字為首,荼字為末。華嚴...

【視頻】妙境法師《四念處的藥》

妙境法師《四念處的藥》

【視頻】智海長老《一盞明燈》MP3

智海長老《一盞明燈》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