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蓮宗祖師頌

2011/02/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1.晉.蓮宗初祖.廬山東林.慧遠大師頌:

肇起蓮宗福震旦 暢佛本懷垂方便 圓音一闡士歸廬 大法將弘神運殿

一切法門從此流 一切行門從此辦 致令各宗盡朝宗 萬川赴海依行願

2.唐.蓮宗二祖.長安光明.善導大師頌:

世傳師是彌陀現 提倡念佛義周瞻 切誡學者須撝謙 兼使極力生欣厭

解宜遍通一切法 行擇機理雙契幹 念佛出光勵會眾 所說當著師說看

3.唐.蓮宗三祖.南嶽般舟.承遠大師頌:

般舟苦行世難堪 絕糧泥土作所餐 常將經要佛名號 編書途巷岩石間

念佛佛教特別法 來學從此令心安 天子聞名南向禮 故得道風四海傳

4.唐.蓮宗四祖.五台竹林.法照大師頌:

衡洲缽中出聖境 台山一一恙親造 淨土得睹承遠師 竹林恭承文殊教

全州佛聲逢宮誾 代宗遣使優使詔 念佛之妙究如何 能令速成菩提道

5.唐.蓮宗五祖.新定烏龍.少康大師頌:

七歲絕未發一言 發言即稱世尊號 一見善導西方文 方知淨土堪倚靠

錢誘小兒念彌陀 未久道路佛聲噪 念佛佛像從口出 有誰聞見不依教

6.宋.蓮宗六祖.杭州.永明延壽大師頌:

視諸眾生皆是佛 只顧救生忘國憲 赴市心樂顏不變 蒙教得遂出家願

日課佛事百八件 法華一部佛十萬 若非大權示世間 法幢誰能如是建

7.宋.蓮宗七祖.杭州昭慶.省常大師頌:

慕廬山風立淨社 爰因後世實行寡 百四一願隨事發 人各寢饋菩提者

首輔王且既師依 公卿百廿受陶冶 閻浮雖則讚皇猷 何若樂邦得佛嘏

8.明.蓮宗八祖.杭州雲棲.蓮池大師頌:

幼聞念佛意頗快 未誡門徒莫惶怪 行為實則言世法 注重淨土及規戒

砥柱狂瀾契理機 闡明佛心祛蜂蠆 普令具縛諸凡夫 仗佛慈力登蓮界

9.清.蓮宗九祖.北天目靈峰.蕅益大師頌:

宗承教義兩融通 所悟與佛無異同 惑業未斷猶坯器 經雨則化棄前功

由此力修念佛行 決欲現生出樊籠 苦口切勸學道者 生西方可繼大雄

10.清.蓮宗十祖.廬山普仁.行策大師頌:

憨山宿願尚未酬 故復示生作截流 呵斥修人天福者 直使闡提旃陀儔

佛我心性原不異 佛是已成我未修 欲得心佛兩無差 當向憶佛念佛求

11.清.蓮宗十一祖.杭州梵天.省庵大師頌:

深入經藏難親證 徹悟心源力弘淨 欲使世人知所以 作文作詩示佛令

發菩提心為前導 奠信願行為役勁 若能具此殊勝法 即生超凡而入聖

12.清.蓮宗十二祖.紅螺資福.徹悟大師頌:

示眾法語利益多 念佛伽陀恙包羅 全真成妄只此心 全妄成真亦非佗

不變隨緣宜隨淨 隨緣不變莫隨訛 人若依此義修行 光壽當同阿彌陀

13.民國.蓮宗十三祖.蘇州靈岩.印光大師頌:

貌古心慈 性直口快 訓誨往來 精神不懈 捨物施財 欣然慷慨 凌泊資身 離世貪愛

法語流布 遍布中外 普化群生 同歸蓮界 淨宗導師 十方皈拜 臨終見佛 安詳自在

五色舍利 堅固不壞 願此尊容 垂范永代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三福怎樣操作才有把握往生

問: 《觀經》中佛告韋提希,欲往生彼國(西方極樂)者...

普庵祖師與普庵咒

農曆七月廿一日,為普庵祖師聖誕。他曾發菩薩大願,凡...

【佛學漫畫】生死關頭用什麼來抵擋業力

徹悟大師的往生故事...

玄奘法師西行故事四則

一、 玄奘考試 在隋朝的時候,包括隋唐,僧人的數量是...

修淨土的正經和副經

此前,我們把《西方合論》作了一個剎土門,就是各種淨...

明末高僧蓮池大師

諸位有緣,大家吉祥。今天呢想給大家說說眾所周知的蓮...

【圖】惟賢長老弘法足跡

2009年4月,惟賢長老出席首屆世界佛教論壇閉幕式。 20...

禪宗五家七宗——臨濟宗

臨濟宗是繼溈仰宗之後而成立的一個宗派,由於此宗的開...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大藏經】【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大藏經】【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推薦】不要倒霉了才來學佛修道

像你們又修道又念佛又學密宗,其實我當年也一樣,反正...

遇到這種情況,心裡是否感覺很風光

某某師!要是有人,你在那講經說法,或者你在放蒙山、...

受戒容易守戒難

我們常常說,「受戒容易守戒難」,對一般人而言,確是...

素食打造不長癌的鹼性體質

善養生者和,無寢食,後醫藥。清黃凱鈞《友漁齋醫話一...

天乘十善業之意業

我們看第三個意業。前面是身口,身口當然是共於五戒的...

凡諸經籍,應如法供養

凡諸經籍,應如法供養 這個經書或這個論藏啊等等,都是...

東來傳法的高僧:求那跋陀羅

為了追隨正法,求那跋陀羅棄家潛逃,到遠方求師訪友。...

道證法師:動物的墳墓鬼屋

人有時很奇怪,假如知道某人有病,即使是親人,也不敢...

合理地捨棄,才能得到更珍貴的

有一隻狐狸,看到圍牆裡有一株葡萄樹,枝上結滿了誘人...

臨終往生有兩種說法該如何抉擇

問: 有關臨終往生有兩種說法,一直困擾著淨業行人。...

第一念是哪裡來的?如何讓它不起

問: 當自己遇到人或事兒,剎那間就會一絲貪嗔閃過心頭...

民國四大高僧之印光大師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我們如果上點歲數,在農村生活過...

敲木魚的由來

僧人誦經時用木錘敲擊木魚,便發出清脆的聲音,用於掌...

暫居此地非吾土,遙憶西方是我家

省庵大師在《淨土詩》裡面常常點示我們:我們現在住的...

沒有眾生,一切菩薩不能成佛

一切菩薩成佛,他的依據就是眾生。沒有眾生,一切菩薩...

淨土法門的本質特點——感應道交

在慧遠大師身上,無論是他的知見,還是他的修行實踐,...

【佛教詞典】欲界

【欲界】 p0983 瑜伽一百卷十四頁云:言欲界者:謂下從...

【佛教詞典】二十二根四靜慮四無色分別

【二十二根四靜慮四無色分別】 p0048   瑜伽五十七卷...

【視頻】淨界法師《僧藏法師拒絕六欲天的誘惑》

淨界法師《僧藏法師拒絕六欲天的誘惑》

【視頻】供燈祈願文(星雲大師)

供燈祈願文(星雲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