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天乘十善業之意業

淨界法師  2021/03/1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我們看第三個意業。前面是身口,身口當然是共於五戒的,這個意業就不共於五戒了。我們看看它的內涵。

天乘十善業之意業

這個意業的調伏有三個:第一個,調伏貪慾;第二個,調伏瞋恚;第三個,調伏邪見。天人的果報在因地,他一定是一個煩惱非常輕薄的、有德行的修行者。從貪慾的角度,他的斷,是斷除引取(就是貪取)這種無厭足的惡行。他修,修不淨觀,觀察色聲香味觸法六塵,都是欺誑不實,都是不乾淨的。

不淨觀,我們到了聲聞乘會有一個主題專門講不淨觀,到時候再詳細說明。不要說出離生死,從欲界要到色界,這個關鍵在不淨觀,就是要調伏貪慾了。到了出離道、解脫道,也就是說安樂道到解脫道,貪慾的煩惱是關鍵,它是一個判定指標。就是這個人是不是有可能從安樂道轉成解脫道,貪慾要輕薄,這是唯一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所以我們到了下一個主題解脫道的時候,會把它當一個重點來詳細說明。

第九不瞋恚。止善,就是止忿怒的惡行。修善,修慈悲忍辱的善行。

這個不瞋恚,我們解釋一下。瞋恚心,有兩種人:一種是放逸的,動不動就發脾氣,這個我們就不談;第二種人,要談的是第二種人。在唯識學對治的,是修行者的瞋恚。

修行者的瞋恚是哪裡呢?因為修行者本身有很高的自我要求。他對道理了解得多,但是他往往會把所知道的道理這個鏡子,除了照自己,也照別人,就造成我相、人相的對立。這個就是在唯識學主要對治的是修行者的瞋恚。一般脾氣特別大的人,個性都比較清高,你注意看。放逸的人不敢有脾氣,因為他本身放逸,也沒什麼資糧。一般來說,很努力修行的人,資糧力夠又特別清高、煩惱慾望淡薄的人,他就容易發脾氣,看誰就是——你們這些人都是放逸的境界!

那麼怎麼辦呢?佛陀告訴我們修自他交換。就是說,你要觀想人跟人之間,每個人來到人世間都有他的業力。這個業力變現成果報的時候,都有他的位置,有他的定位。你是做母親的,你是做媳婦的,你是做兒子的,在一個家庭就有定位了,這是過去的業力。你們相逢就是有緣,那麼各種的緣結合在一起,就有這個因緣出現。

那怎麼辦呢?做母親的,遇到子女跟媳婦,你要想,其實他講一句話觸惱你,他不是故意要觸惱你,因為每一個人都想離苦得樂,他只是站在他的位子,認為這樣子做,對他是能夠離苦得樂。他想離苦得樂這種心態,你不能苛求,因為我們也想離苦得樂。所以這個同理心,就是說,其實每一個人只是想要追求快樂,如此而已。

如果我們今天站在他的位置,我們也可能會講出同樣的話,做出同樣的事情。為什麼?因為我們想離苦得樂,所以離苦得樂此心同,大家只是扮演不同的角色相互的作用,每一個人都想離苦得樂,所以我們沒有比別人高多少。只是我們站在這個角度,扮演一個長輩的角色,如此而已。我們今天如果是換作他,也可能會做出同樣的行為,說出同樣的話。所以自他交換就是說,消除人我的對立。

人跟人最可怕就是你用你的妄想捏造出對立的我相、人相。你假設他想傷害你,你假設他是沖著你來,你自己假設的,那就糟糕了!你只要把我相、人相拿掉,你會發覺人跟人之間只是諸法因緣生,如此而已。每個人站在自己的角色,每個人追求各自的快樂,如此而已,沒有對立相。

所以這個自他交換,佛陀大智慧就是說,你只要把人跟人之間的對立拿掉,他不是沖著你來的,他只是想要追求快樂,這一點跟我們完全一樣,這樣子,你的脾氣就發不起來。他只是想追求快樂,這個是合理的。

好,這是佛陀開的調伏瞋心的一個法藥。

第十,不邪見。這個邪見主要指撥無因果,能夠僻信,就是說錯誤的去相信無因緣論跟邪因緣論的這種惡行。他應該怎麼辦呢?行正信,歸心正道,生智慧之善行。

這個十善業的正道,也就是因果的道理。十善業還沒有空正見,所以這個正道就是善業招感安樂的果報,罪業招感痛苦的果報,在十善業這就是他的正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為什麼倒霉事總找上我

南宋詞人辛棄疾曾感慨道: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業海茫茫,難斷無如色慾

【原文】 蓋聞業海茫茫,難斷無如色慾。塵寰擾擾,易犯...

孝行得善報的幾則故事

《孟子 梁惠王上》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有三種錢花得越多就賺得越多

世界上有三種錢非常奧妙,你花得越多,就賺得越多。這...

現代真實因果報應的故事(有圖有真相)

老人用事實證明不可以殺害生命 周老先生,是青島市夏莊...

阿賴耶識把種子轉成果報時,有哪三種差異

前面的一科是講到阿賴耶識的因相。阿賴耶識的因地,主...

造善成就安樂的果報,造惡成就痛苦的果報

我們看古代聖賢的教誨,有很多道理是相同的── 比方說...

釋門萬行,以布施為先

釋門萬行,以布施為先。所謂布施者,只是捨之一字耳。...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誦戒儀式

梵網經菩薩戒誦戒儀式...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說彌勒下生經...

【大藏經】【註音版】往生普佛儀規

往生普佛儀規...

【大藏經】【註音版】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

將心比心,如果是你會怎樣?

一問: 兵荒馬亂的時候,幸虧老天的保佑,我們僥倖逃過...

念佛簡單枯燥,功德恐怕不如讀經吧?

〖疑慮〗 念佛簡單枯燥,功德恐怕不如讀經吧 〖破疑〗...

您越在乎什麼,邪淫的果報就在那上面體現

一、未來的某一天,有一位溫柔賢惠,端莊秀美的女性本...

【推薦】具足清淨律儀,有十種功德利益

戒為無上菩提本,世人應當持淨戒,若人堅持以淨戒,是...

夢參老和尚《我在哪裡》

朱建民校長致辭: 老和尚、仁隱董事長、修慈董事長、...

戒律與生活

一、在家戒以五戒為根本 說到佛教戒律,主要有兩種:...

淨界法師: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1講 我們從今天起跟大...

聰明人為何反被聰明誤

我們人在世間基本上都是追求說這個人很聰明,往往還會...

正確認識一句佛號念到底的意義

如果你的煩惱輕薄,如果你的善根深厚,如果你的願力堅...

時間無常,無論多麼奢華美麗將成過去

法眼文益禪師(五代): 擁毳對芳叢,由來迥不同, 發...

河潭和尚念佛成就的不凡事蹟

上世紀六十年代,有一位在韓國佛教界不太出名的老和尚...

【推薦】我們今生的使命是什麼

你知道我們今生的使命是什麼嗎?有兩件事,人生只有做...

略舉地藏菩薩十大利益

你想過嗎:在這個世界的每個角落,每個時候,包括你現...

百不管老媼

本文摘自《淨土聖賢錄續編》。百不管是不計較世間的俗...

構陷他人 身得惡瘡

舍衛國裡有一大富長者,為了祈求後嗣有人,費盡苦心,...

只念一句觀音聖號,菩薩就可以感應到

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只要念一句觀世音菩薩,觀世音...

【佛教詞典】異方便

(術語)特殊之方便也。法華經方便品曰:更以異方便,...

【佛教詞典】他受用身

【他受用身】 p0487 成唯識論十卷十五頁云:二、他受用...

【視頻】五福臨門有聲書(MP3)

五福臨門有聲書(MP3)

【視頻】大安法師《佛說無量壽經綱要》MP3

大安法師《佛說無量壽經綱要》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