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馬鳴菩薩

2011/04/22  大字體  護眼色

中印度出了一位有名的大師,人們尊稱他為「馬鳴菩薩」,他對大乘佛學起了開端的作用。

馬鳴菩薩本學婆羅門教,擅長音樂及詩歌,聲譽很高。後歸依佛法,拜脅長老為師。脅長老是北印度的高僧,他深慮當時沙門中缺傑出人才,佛法漸見式微,沒有人能負起弘揚佛法、開導眾生的責任。他聽說中印度有位外道,才識過人,能言善辯;這位外道年輕好勝,自恃才高,要與沙門中學子辯論。他揚言:「如果沙門中沒有人敢站出與他辯論,那就說明服輸了,從此就不准公鳴犍椎(是古印度召只僧眾的一種木製法器),不得進行僧伽活動,也不得受人供養!」。

脅長者暗想此人定非等閑之輩,很想去會會他;倘有可能,就想度他歸依沙門。他不顧年邁體衰,跋涉水地往中印度去。

路上經過一個寶剎,有一群小沙彌見他年老慈祥,就圍著他打趣說笑。脅長老毫不在意,對這些天真的小沙彌面露笑容,聽之任之。其中有些年齡略大的,看出出長老不是平凡之人,就提出各種問題來向他請教。脅長老總是有問必答,沒有一點被難住。沙彌們至此十分欽佩,頓生恭敬之心。第二天長老辭別南下,沙彌們依依不舍,送了他不少路程。

長老到了中印度,故意在被馬鳴外道佔據的那個最大的寺院住下。他問寺院的比丘們:「你們做功課時為什麼不依法公鳴犍椎呢?」,一比丘說:「長老有所不知,我們這兒來一個傲慢無理的外道,他聲稱:『你們現在沙門中沒有學子,都是一些平庸之人;而且佛法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如果你們不服,我們可以比試比試,根據各自的學說,來進行辯論。有本事的,請站出來吧!』,誰知我們有好幾位法師,都不是他的對手。從此他就不許我們公鳴犍椎,還佔據了我們寺院。我們住持怕惹是非,就委屈地依從他了。」。脅長老聽了,安慰道:「你們不要氣餒,先去稟明方丈,大膽地鳴犍椎吧,有我來對付好了。」。比丘們來心裡有氣,今見長老出言不凡,知他必是高僧,一定具有辯才,就請住持與長老相見,並大膽地打起犍椎來。

馬鳴外道在裡面聽見,氣勢凶凶地問道:「我不准你們打犍椎,今天為什麼又打起來?」,比丘們說:「這不幹我等事,北方來了一位長老,是他打的。」,外道說:「此人好大膽,我倒要會會此人!」。

馬鳴見了脅長老,是一個清?的老叟,就責問道:「你這遠來的老和尚,大約不知道這兒的規矩吧!」,長老說:「怎麼不知道,不知就不打犍椎了。」,外道說:「如此說來,難道你也想跟我辯嗎?」,長老說:「你要辯論也可,這有何難?我們佛門寬大為懷,素來佛不犯道,你們外道太放肆了,竟敢限制沙門活動。我們佛學博大精深,如大海可谷百川,今天讓你知道一下深廣也好。」,外道說:「不要誇口了,我倒要看看你的本事。這樣吧,我們就訂在第七日,讓我們邀請國王、大臣、沙門、外道、娑羅門諸大法師,都來參加,看看我們誰勝誰負。」。

至第七日,道場上鐘鼓齊鳴,冠蓋雲集,與會者都來了。脅長老先到,從容地升上高座,儀態自若,微帶笑容。馬鳴後到,態度傲慢,見長老已到,只得於另一旁坐下。他抬頭看看長者,見他和顏悅色,情志安逸,端坐莊嚴,不由地微微暗驚:「這老和尚道風不凡,在這樣的大場面處之泰然,可能很有學問,今天得要稍加謹慎。」。

馬鳴定一定神,傲氣又上來了,開言道:「今天我們兩家辯論,非比平常,得先立個契約,你看可好?」。

長老說:「悉昕尊意,請你說吧。」。

馬鳴說:「如果誰輸了,就割去誰的舌頭好嗎?」。

長老說:「割掉舌頭有何用處,我們辯的是學術見解,不是一般人打賭,我看誰輸了,就自甘稱作弟子,怎麼樣?」。

馬鳴說:「也好,只要你不怕慚愧,當眾拜我。那麼誰先提問?」。

長老說:「我年紀老,從遠方來,又先在此陞座,理應我先提問。」。

馬鳴說:「好,那就請吧。」。

長老說:「要使天下太平,人民豐衣足食,舉國歡慶,國王歡喜,當用何法?」。

馬鳴沒有學過治國之道,一時竟答不上來。

長老說:「我們佛教有世法和出法世。這是世法。要使國泰民安,就要從國王做起,愛臣民,輕徭役,薄賦稅,多作利國利民之事,使人民安居樂業,天下始能太平。這是很普通的道理,難道也答不上來嗎?」。

馬鳴面紅耳赤,與會者笑聲四起。

長老又提了一些世法與出世之法,有不少玄理馬鳴連聽都沒有聽到過,答的支支吾吾,都沒答好。輪到馬鳴提問的時候,他想用婆羅門的學說來難住他,那知長老原先也是婆羅門種,對所有經典無不精通,凡有所問,長老都對答如流,令人信服。這下頓時挫了馬鳴的銳氣,在大庭廣眾前,馬鳴只得服輸,自稱弟子,聽從長者為他剃除頭髮,受沙彌戒。

馬鳴回到內室,低頭悶坐,悒鬱不樂。自思:「我才識遠震數國,從無敵手,今天怎麼輸於一個老和尚了,今後還有什麼面目做人!」,長老明白他的心意,走到他身邊,和善地說:「我們佛法主張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你是我見太深了,處處以我為中心,以致一葉障目,使你不能高瞻遠矚。你試想:釋迦佛作王太子時,也是信奉外道,他想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理,走出宮廷,苦修六年,使他感到外道學說不能解決他心中的許多疑問,於是獨自到菩提樹下,又修行了一年,終於在一個晚上的定中,突然見明星而開悟,徹證了無上甚深真諦。從此,他傳道四十九年,收了許許多多外道成為弟子。你說,佛學能比外道不高明嗎?」。

接著,長老又給馬鳴顯示神通,並說:「神通不是出家人追求的目的,比丘應以精研正法為要。」。經一番苦口婆心的解說,至此,馬鳴比丘方知長老是個得道高僧,心悅誠服,甘拜為師。脅長老說:「你呀,天資聰慧,夙根又厚,只是錯入了外道,使明珠沾上了塵土。從今後應該歸依正法,精勤學佛,方能使你真正地進覺道。」。馬鳴比丘徹底醒悟,從此虛心地聆聽師父為他講經說法,認真修學,數年後獲得了很大的成就。

再數年,脅長者回北方去了,這位馬鳴比丘仍長住中印度。此時他已博覽所有佛學經論,才認蓋世,且虛懷若谷,與多年前換了一個人了,沙門與外道都敬服,連國王對他也極尊重。

不久,北印度的小月氏國王起兵來伐中印度,將王城團團圍困,只是未動刀兵。中印度國王派使者去詢問:「你們長時間的將我王城圍困,使我人民遭難,你們為的是什麼呢?」,小月氏國王說:「我要你送我三億金,我即可退兵。」,中印度國王說:「我傾國相贈,也收集不到三億金。」,小月氏國王說:「你有稀世的兩大國寶,足可抵二億金,難道你不知道嗎?」,中印度國王說:「我哪有這樣貴重的國寶!」,小月氏國王說:「你藏有釋迦佛留下的佛缽,還有一位具有辯才的比丘,你把這兩樣寶貝贈於我,就足扺二億金,我可以滿足了。」,中印度國王說:「這兩樣確是我的國寶,但是我不能贈於你。」。

馬鳴比丘得知此事,就勸說國王:「陛下,你就滿足他的要求吧,一則可以退兵,生靈免遭塗炭;二則他單要佛缽與我,說明他心中十分敬重佛法。陛下把我留在國內,只佛化一國,若把我送到他國,我就可以別國去弘揚佛法,讓天下都受到佛化的利益。陛下是歸依佛法的,願國王三思!」。

國王平時對這位馬鳴比丘甚是尊敬,聽了他的開導,經過反覆思忖,終於同意了。

小月氏國王馬上退兵,迎著佛缽和比丘回國去了。快到京城,舉國臣民焚香恭迎。數日後,有些大臣議論道:「國王啊,佛缽確是稀世之寶,而比丘國內有的是。怎抵得上一億金呀?」,國王說:「你們只知眼前利益,這位比丘名揚四海,佛學高深,精於說法,而且又是脅長老在世時的弟子,我迎他到本國來弘傳佛法,於國於民,都是有很大利益的。」。

一個月後,國王打算請馬鳴比丘說法。他尋思:「人們說畜生也有靈性,也能受到感化,我何不借此機會試試。」,他就挑選了七匹好馬,讓它們餓了五日,到第六日早上,召集國內所有沙門,外道、都來聽法;同時又命令把餓馬繫在道場的柱子上,看看餓馬是吃草,還是聽法。

馬鳴比丘登壇講法。他講的是《佛遺教經》,講時語詞懇切,深入淺出,感人肺腑,場上肅靜;連那餓馬似也聽得出神,盡管飼以草料,它們都不思進食,豎耳諦聽。

比丘講經畢,只聞那七匹餓馬一聲長鳴,都淋然淚下。國王見此情景,深為感動!由於餓馬能解佛經的原故,因此就稱這位比丘為「馬鳴菩薩」。

以後,馬鳴菩薩得到國王的同意,又到別國去弘法,晚年他專門從事著作,著作有《大乘起信論》、《大宗地玄文本論》、《佛所行讚》、《大莊嚴經論》、《十不善業道輪》等,一直流傳迄今。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窺基大師的故事

窺基的父親尉遲宗,是唐代左金吾將軍。母親裴氏夫人因...

阿難的多聞第一

佛陀住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時,有比丘對阿難尊者的多...

明學長老:只要穿上僧服,我就不會再脫下來

蘇州古城以西,太湖以東,一座千年寶剎香火不熄,這便...

玄奘之路

第一集:亂世孤旅 公元七世紀,一個大唐的僧人踏上了絲...

日日熏修淨土法門,正身端坐而往生

原文: 如湛,姓焦,永嘉人,母夢見寶塔,而湛生。幼試...

天竺高僧善無畏

善無畏,是大唐盛世來自天竺的一個高僧,深受唐玄宗李...

法華經記載的21位大阿羅漢

1、阿若憍陳如: 他是佛最先度的五比丘之一。佛在菩提...

南嶽懷讓禪師

氣概沖天,心虛沒量。攬曹溪水,興波作浪。睡著馬駒,...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拘那羅王子的眼睛

佛滅度後,在印度有一位國王叫烏斯迦,這位國王心地善...

舍利弗的啟示

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優波離、目犍連、阿難、羅睺羅等...

獼猴入海喻

過去,在一海岸邊有樹林,方圓數十里中住了五百多隻獼...

不去計較缺點

有一天,徒弟問禪師道:世上真有完人嗎? 禪師笑而不...

糜子仲為善得福

三國時代,東海朐縣有一位名叫糜子仲的人,他的祖先世...

聖嚴法師:智慧不起煩惱

不要以為開悟才是智慧,智慧是頭腦冷靜,是理智、理性...

九華山無暇和尚的故事

在九華山一千六百多米海拔的山頂上,有一座六百多年曆...

財祿乃前世佈施而來,非強力之所能求

人世間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

圓瑛大師:素食與佛教、世界、人類的關係

人生日用所需,飲食為一大宗。素食、葷食,與佛教,與...

病苦後重生的感悟

提起學佛我真是好慚愧,皈依很多年了,但是從來沒有真...

汝能修淨土,安隱無驚疑

請看第八段:往西方得安穩。這是對多年修行的人,讓他...

比丘尼發惡誓墮餓鬼

威儀庠序的阿難尊者,托著缽,行走在往舍衛城的路上。...

如何擁有健康的身體

講《藥師經》的目的,就是要教大家怎樣擁有健康的身體...

尋找禪心

南天寺無德禪師舉行小參時(禪師依學僧的需要,而不定時...

以平等心接受供養

在舍衛城,人們常常大事舉行供養,供養佛陀親自帶領的...

極樂的五塵境界,都由彌陀願心所現

境勝由來道易修,多生習氣一朝休。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

【佛教詞典】毗俱胝

(菩薩)Bhruku?i,又作毗俱知。胎藏界觀音院三十七尊...

【佛教詞典】人人本具

(術語)言人人本來具足佛性也。...

【視頻】淨界法師《普達王與持蓋童子》

淨界法師《普達王與持蓋童子》

【視頻】慧律法師《「我」不屬於這個世間》

慧律法師《「我」不屬於這個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