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夢到底從哪裡來呢

佛慧法師  2018/11/0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夢到底從哪裡來呢

在說「夢」之前,我們先要說一下眾生都具有的八種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

對八識稍有了解的就知道,夢絕不可能是前五識,當然也不可能是末那及阿賴耶兩識,因此答案就很明顯了,所謂「夢」,就是第六意識在睡眠時的心心所相應的活動。

其實,第六意識有有漏和無漏之分,佛菩薩的意識是無漏的,但凡夫的意識卻是有漏的。

有漏的意識,又有五俱及獨行之分;五俱意識是指眼識乃至身識這五官的感覺,分別或共同與第六意識同起的作用,這種意識的產生是必須在醒著的時候,才會在境界中顯現的,如見色、聞聲、冷熱觸等。

獨行意識則不一樣,它是離開眼、耳、鼻、舌、身五官感覺之後,單獨作用的。

這也使得獨行意識的範圍甚是寬大,分為三種:一、清醒的時候,心力分散時候的散位獨行意識;二、通過休息禪定的訓練,從而獲得定位獨行意識;三、在夢中時前五識不起現行,只有第六意識自己的分別變化種種境界,這就是夢中獨行意識。

《成唯識論》有云:「眠謂睡眠,令身不自在昧略為性,障觀為業。」這是說睡眠時,凡夫的身不得自在。所以在睡眠時,有情的意識心理作用與睡眠心所共起活動,就成為了夢。

那麼,夢到底從哪裡來呢?

我們知道,睡眠未必就一定會做夢,所以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相信夢代表著某種預示或是另一個世界的故事。前者如周公解夢,後者如《西遊記》所描述的魏徵的夢中斬龍。

而在佛教的《毗婆娑論》認為夢的來源大概有五種:

其一「諸病」:身體的四大不調所發生出來的病態,比如身體感覺寒冷會夢到水,身體感覺溫熱就會夢到火,這其實是因為生理關係而生起的夢。

其二「思惟」:也就是心理有所希求,有情的感情和思想的不安寧就會生夢。

其三「曾更」:也即是說過去所經過留下來的習氣,在夢中重演出來。

其四「當有」:這有點類似於預兆,也就是將來要實現的事情,率先在睡眠的夢中發現出來。這種夢的,時有發生,不過不是經常性的。

其五「他引」:這是因為人心力的關係,所引生的夢。不過,這個「他」字所包括的範圍很廣,凡是他心等關係都可以算是他引。比如母子相互思念,就會相互產生這樣共同的夢境。

不論如何,夢中的意識比起醒著的時候,總是比較薄弱的。所以在佛經裡認為,經過相當的禪修和觀想,夢中的意識是可以被控制的。

由此,佛陀將夢中意識比作凡夫虛妄的我執、我見,而開悟證果,則比作大夢醒來時候的恍然大悟。這也就引出佛陀解夢的目的,即是希望眾生求破無明後的大覺。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念佛感通清淨實相

什麼叫清淨實相呢?清淨就是斷除一切煩惱、習氣;實相...

念佛如同醒夢

【原文】 今念佛求生淨土,正返迷歸悟,至圓至頓,概以...

覺得環境不好,為何不把你的心換一換呢

九種無為法:九無為說,窮生死蘊,就是深入地研究第八...

在整個五根當中,耳根是其他諸根所不能及的

縱令在夢想,就是說即使你在睡覺,處在一個夢想的做夢...

破舌識有自體

若因味生,識自為味,同於舌根,應不自嘗,云何識知是...

境隨業識轉,是故說唯心

成差。天見是寶嚴地,人見是水,餓鬼見是火,魚見是窟...

做夢的五個原因

總是被問夢見什麼什麼是怎麼回事,好像佛教就是要幫別...

第六意識的病根

我們的心─了別外境主要是前六識,這當中前五識是明瞭...

【大藏經】【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如何對待世間種種困難障礙

俗話說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人生的道路上...

惟賢長老《佛教哲學的現實意義》

一、現實的定義 現實的定義:顧名思義,現,就是現在...

你想知道你來生是什麼樣嗎

我們今天在面對果報的時候,你要注意而生其心,這個是...

不能了解生命的根本而錯亂用心

我們在明白整個生命的道理當中,最重要的先要了解生死...

【佛學漫畫】淺談般若

淺談般若...

凡眼不識文殊

有一個名叫迦羅越的人,一心一意想見文殊菩薩,卻總無...

聖嚴法師《皈依三寶的好處》

歸依三寶的好處,實在太多了,可以求得現世樂,可以求...

世間之樂虛誑不實,禪定之樂永離生死

四者巧慧:籌量世間樂,禪定智慧樂,得失輕重。所以者...

對來生沒有計劃,生命就不知道怎麼活

修行除了要注意眼前的因緣,更要注意未來的因緣,就是...

了凡四訓:改造命運的竅訣

前 言 《了凡四訓》是明代袁了凡居士寫給孩子的四篇家...

淨業若成 禪宗自得

淨土宗的祖師裡面,在開悟之後的一個特點置彼而取此。...

你得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來

大家念佛的時候要觀想:生老病死苦。 生老病死苦,這四...

懺除業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我們就看到連普賢菩薩所示現的這個大菩薩,都是對自己...

從你的妄想中跳脫出來

有一個禪師──他晚上去禪堂參禪之後,當他要回寮房,...

有八種話不能講

古人說:覆水難收。講話就像潑水,潑出去的水無法再收...

不知道空性,則不可能了解心性

復有三乘,須歷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會歸摩訶衍道,佛...

【佛教詞典】法處所攝色

法處所攝色者,略有五種,謂極略色,極迥色,受所引色...

【佛教詞典】絕對

(術語)獨一之法,他不能對比者,是曰絕對,對於相對...

【視頻】慧律法師《永嘉大師證道歌注》

慧律法師《永嘉大師證道歌注》

【視頻】慧律法師《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慧律法師《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