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入清涼境除熱惱心

覺醒法師  2016/07/17  大字體  護眼色

入清涼境除熱惱心

在夏三月中,夏至一過便是一年中最炎熱的三伏天了。人身如同天時,四季亦歷歷分明,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我們的身體也依著節氣而顯示出四時的氣象。伏天時節太陽離地球最近,氣溫節節攀升,蚊蟲等也滋生不斷,此時人的身心同樣處於旺盛時期,最易心焦氣躁,感受到異常炎熱。

佛典中亦將內心煩惱塵垢與自然界中的炎熱相勾連,形象地稱之為「熱惱」,而將那超脫塵俗達至彼岸的解脫境界稱為「清涼境」,如《大般若經》云:「由菩提道令諸有情畢竟解脫生死眾苦,證得常樂清涼涅磐。」

此種清涼無上之法門,加了中國文化的渲染,往往被簡明扼要地表達為「心靜自然涼」。這靜心的法門,佛門之中隨處可見,《大乘起信論》云:「當知世間一切境界,皆依眾生無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鏡中像,無體可得,唯心虛妄。以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故。」不知萬法皆因緣和合、無有自性,因此無明,貪愛生起,貪愛生起剎那,情緒也如影隨形。這貪愛、情緒的生起自然就有了我們所謂的「熱惱」之感,所以我們在形容暴躁情緒的宣泄時會說「發火」,就是這個道理了。

在此情緒當頭,若是能收攏身、口、意的活動,念誦佛號,哪怕只是兩、三稱念,也都會於當下感受到入心清涼。而若是能做到平時生活中時時關注自心,或只是簡單地不去攀緣、跟隨心念,也都能夠讓自己當下望穿熱惱,登時清涼,這正如《維摩詰經》所云:「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如何判斷「所知障」和「煩惱障」

問: 佛家講,修行有所知障。我等即要靠已知、所知才...

沒有人可以傷害你的心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聽到諸如此類的話語:你說...

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淨矣

佛言: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

不要煩惱明天怎麼辦

話說兩個來問道的僧人,都被趙州禪師叫到茶堂喫茶去,...

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起煩惱也沒用

我們今天身為一個菩薩,我們內心要面對很多的境緣,你...

為心靈敲響木魚

暑期中,一群小學生參觀了一所聞名中外的千年古寺。在...

沒能力斷煩惱,要持佛號求往生

這裡得生,就是往生,能夠往生四土,從四個土來判,因...

不僅要將心打開,還要請佛住心

修行,就是要將心打開。如果背誦了很多佛經,知道了很...

出家比丘有五種邪命不應該做

在佛陀的戒律當中,講到出家比丘,有五種邪命是不應該...

超度亡靈最重要的幾個咒

問:師父,我們一般學佛的人都要具有慈悲心的,一些沒...

用無貪來對治貪著

三善十一者:言無貪者,於有、有具,無著為性。對治貪...

少一個念頭,則少一個業,多一個解脫

對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功夫。平常就對任何事不掛...

修行是要修正自己

觀察他人過失本身就是一種過失。不要以為自己微不足道...

惡口傷人的果報

惡語傷人時人們一般會拿直爽作擋箭牌:我很直爽,我有...

佛陀教我們如何放下對子女的貪著

中國的父母從好的方面來說對子女非常負責任。從不好的...

唯有懺悔才能消除業障

【云何懺悔業障。經言犯一吉羅,如四天王壽五百歲墮泥...

不得不從事殺生行業,該如何化解罪業

問: 請師父開示,如果為了生活和生存,不得不從事殺生...

佛陀一天的時間

世界所有宗教導師中,佛陀可以被認為是精力最充沛,行...

出家人的錫杖具有哪些含義

佛告比丘:汝等當受持錫杖,所以者何?過去未來現在諸...

便當裡的頭髮

在那個貧困的年代裡,很多同學往往連帶個像樣的便當到...

眾生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嘗讀十六觀經云。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眾生心...

隨順眾生,故說此言

在《法華經》裡面有一個特別出名的火宅喻,把佛陀喻為...

【佛教詞典】僧

僧伽的簡稱,於義為眾。集受具足戒的比丘,三人或四人...

【佛教詞典】有教無人

(術語)謂唯有教道,而實際無行證之人也。天台一家,...

【視頻】淨旻法師開示之簡易早晚課

淨旻法師開示之簡易早晚課

【視頻】《六字大明咒》法海法師

《六字大明咒》法海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