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宏海法師:馬蹄無處避殘紅《徹悟禪師語錄》要解

宏海法師  2018/10/0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三講

今天呢,時間很快,一轉眼,三天的聽經的這個功德即將圓滿。在佛教裡面常講到,功課裡面講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我們活一輩子,就是平均值按八十歲來算,二十歲以前呢是個小不點兒,家裡大人也不把你當回事兒,自己也做不了主。六十歲以後呢,老了,要退出歷史舞台了,生活質量也不咋地了。就中間縱然有四十年,你還有要生點兒病,遇點兒小災小難,感情上也會受挫,親情上也會離別,總歸是不痛快的,也要佔很大一部分。那麼為了生活更加地有點兒質量,還要打拼、奮鬥、付出,這個去為將來生活做準備。再加上這個每天晚上睡的床還要跟它結緣,要佔掉我們近一半的時間。所以這一賬一算盤子打下來,思來想去呀,好活的時光呀沒幾點兒,而且一晃就過。所以跟大家講,這個人啊,為人一世,苦才是人生。

前兩天呢給大家講了這麼,可以說是高超的見解吧,圓頓的見解。如果說從這個客氣上來講,確實有點兒為難大家,特別是在家的居士們。所以大家不管能不能,能聽,入幾分算幾分,至少我們從緣起上已經啟建了一個正知正見,把核心呢這個緣分給結下了。這個緣結下了以後,就一定會減少你有可能誤入歧途,或者說被這個邪知邪見給轉化的可能性。

但是我們今天開始要讓大家明白一點什麼呢?就是說理解力呀,我明白了這個道理,假如果哪怕你全聽懂了,力量也很小。真正的力量來自哪裡呢?信受力。對於佛法的信受力,每天我們都念「我今見聞得受持」,就是佛法講的這個道理,一個你能受得了,如果你淺見或者福德不夠,你受不了呀。你說今天開始就講生死,生死一般常人看來就很不吉利。再一個你得把持得住,所有的生活中,你要按因果律來行,這是高人才能把持得住的境界。因為我們太多時候道理是這樣,我們背道而行。

那今天開始我們就著重從信受力上來再進行一個分享。因為畢竟我們大家現在還是有情眾生,都是從情感上來,每個人都有情感。所以前兩天講得比較理性,今天呢我們要偏向於宗教情懷了。在家出家,男眾女眾,稱為四眾弟子 。我們既然為佛弟子,向佛他老人家學習,諸佛菩薩這麼慈悲濟世,大祖師們如此苦修過來,他們的路是怎麼走的,今天給我們展示一下。所以你看昨天講到了說這個,現前一念心性為《徹悟禪師語錄》裡邊表達的這個,顯的這個本體。那麼它到底它的本體明瞭了以後要開始怎麼幹呢?就是開始要講:以「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為《徹悟禪師語錄》的綱宗。你看,我們每做一個,五重玄義每講一重,一定要給大家提出來這麼多的語錄裡邊的內容,進行講解,這就是五大版塊。

好,那我們今天來看第一段:真為生死。一共十六個字四句話,第一句話就是「真為生死」。「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大家想想,什麼叫做皆為戲論呢?就是白說。如果我們沒有真為生死的這個生活態度,這個佛弟子的這個基本的出離心也罷,見解也罷,那麼就等於說世俗的話說了,就不買賬,領不了這個情。所有這三天再玄妙的佛法沒有用,入不了心嘛。所以首先我們要今天開始要講到這個直面生死,要發起這個,生死是怎麼回事兒,我現在正在生死中,怎麼能夠了掉生死,要把心給發出來。你看我們前面講到這一念心體,就要把這個爆發力把它驅動起來。《華嚴經》裡面講到說從初發心就成正覺,就是因為這最初的一念啊,一念心動,跟正在進行中和最後的結果有直接的關係。

所以大家,你看我們修懺悔的時候,第一念就生起說「往昔所造諸惡業」。發四弘誓願的時候,一念發心發出來說「眾生無邊誓願度」。後天大家正受三皈五戒,這是我們這次最殊勝的法會,最後一場,那麼大家一定會說,發心要「盡形壽,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都叫做發心。你不發這個為生死的心,願生西方想解脫成佛道的心,那這些話就沒用嘛,不在這個道兒上,沒有共同語言,三觀不一樣。

所以為什麼你看,我們這裡後面講到說:「世間一切重苦,無過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捨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這是從人到人的輪迴做一個提醒。我們所有的生命價值體現在哪裡?你說我們為人一世,在這人世間走一遭,最後的結局是什麼?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對生死反而沒有感覺。因為我們現在處於活著的世界,自以為是活著的世界。所以說對這個很少接觸臨近死亡的這種經驗,甚至比較年輕的或者健康的人,認為死還很遙遠。你學佛嘛我們也講說,要歡喜自在,要這個輕安法喜。那當然要歡喜自在,但是不能目光短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就算我們這一生所有的內容,你很得意,春風得意地進行到底,但是最後還是難免一死,這是要早做打算。

所以這裡,你看有時候我們去醫院裡邊的重症病房,你去感受一下。那裡所有的生活的提醒力就是有可能今天就死,或者明天就要死,不知哪一天死。所以我們對於世間的重苦無過生死,大家要有概念。一個是一定會死,這個死一定會來的,人人皆如此。二一個還有一點就是死期是不定的,大家要了解,不是每個人都能保障壽終正寢,每天我們都能聽到這些天災人禍。像這個冰雹一樣降到誰家身上,誰就得承擔。可是人人都在這個社會中,他家承擔了,我們在議論紛紛,悲嘆一下,可憐一聲。有可能我們哪一天就成了別人的憐憫的對像,這個是不定的。那在這樣的情況,大家要知道,死的時候,什麼都頂不上事兒,什麼都帶不走,真的如此。在《普賢行願品》裡講到說,象馬車乘,什麼珍寶奴婢,什麼都帶不走。

只有佛法能頂事。這個時候只有佛法作為這個正念,能引導著你往哪裡死。大家要知道,既然我們害怕死,不想這樣無休止地生死,那我們就要這一次死完了,要死到一個沒有死的地方,就是極樂世界。所以說在這個世界裡邊出一胞胎,入一胞胎。就這個臭皮囊,上輩子也不知是男的還是女的,這輩子又投生轉成男的或者是女的。上輩子活得已經很無奈悲苦了,這輩子呢更加地屋漏偏逢連陰雨。或者上輩子修一點兒福報,這輩子春風得意了,你福報大的時候造業也大,第三世造的業多了下墮得更快,這叫三世冤。反正不過就是這麼一個輪迴盤裡的低級重複。

可是這是人到人的角度而言,大家不要忘了還有什麼呢?六道輪迴的可能性。大家往下看:「況輪迴未出,難免墮落。豬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鑽。」就是不能夠保證你能夠得人的,而且人或者生天的機遇很少,到三途的機會很多。就是我們去地獄餓鬼都是高速路,大家知道吧。開通的高速路,八個車道的,你盡管放開了馬跑,非常快。那麼「此個人身,最為難得,最易打失。一念之差,便入惡趣,三途易入而難出,地獄時長而苦重」,為什麼?因為你投生到人道呀,他是要福報力的呀。為什麼來這次提供大家來受三皈五戒呀?五戒,殺盜淫妄酒,在家居士邪淫。這五條戒律裡邊,有一條你持圓滿了,可以保下輩子的人身,要這麼去修的。如果你的福報力不夠,你懸浮在人道或者天道的這種儲藏力不夠的話,那麼你將來就要下墮。

只能去,好一點兒的在畜生,再差一點兒的餓鬼,混得最背的無間地獄。所以大家有的如果你讀過《楞嚴經》,你去看一下。《楞嚴經》裡邊講到說我們造惡業墮到無間地獄裡邊以後,就把最惡的這些業首先在這個無間地獄,什麼十八地獄,近邊地獄,一樣一樣地從重到輕,一樣一樣地受。受著受著把地獄業消完了以後,開始上升了一點了,幹什麼去了?投生到餓鬼道了。

餓鬼道開始再把地獄業消完所剩的罪惡的業往完消,消消消消得差不多了,再從餓鬼道出來投生到畜生。畜生還從低級到高級,再這樣去消,消消消消得好不容易得了一個人身,結果有可能你人身的福報還不夠。剛從這個畜生道轉到這個人道裡邊,要麼盲聾瘖啞,胳膊腿不全,要麼壽命很短,一下就夭折了,甚至十月懷胎都生不出來就死掉了。為什麼?你只能做那麼久的人,福報不夠呀,轉生又墮下去了。這就是《地藏經》講的「旋出旋入」,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大家看,這就是我們現在面臨的生死問題。但凡我們有一點點認知,那你就要考慮怎麼辦。這是第一點。

那麼既然考慮到生死了,就要想方設法地找這個出路呀。第二句話叫「發菩提心」。什麼意思呢?我們來看:「然我有生死,我求出離。」就是我們想了生脫死,要往生。「而一切眾生皆在生死,皆應出離。」大家去拜佛頂山,進了山門,檢票口過了直接看到的就叫「同登彼岸」。我們發願的時候說,我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就是什麼呢?「彼等與我本同一體」,前兩天一直給大家講心性,在這個心性無差別中,我們和眾生乃至佛,他是平等本同一體的。所有在我因緣中的一切眾生,你看:「皆是多生父母,未來諸佛。若不念普度,唯求自利,則於理有所虧,心有未安。」這是告訴我們要什麼呢?你不能光管自己,你得了佛法的利益,不能拉二胡自顧自,還要發大心,要度人。

特別是與自己有緣的,那什麼是有緣?大家想過沒有,我們可能覺得說,離我近的特別有緣,這是對的。離得遠的就沒緣嗎?但凡比如說我們這一世活這一輩子啊,在我們的生命中出現的任何一個眾生,高級點兒的我們說人,跟自己一樣,最低級的哪怕廁所裡的蛆蟲,只要你能夠看得見他,這就叫緣,否則不可能出現在你的視野裡呀,不可能出現在我們這個唯心所現的世界中。只要你看得見,這就有緣。那麼有緣而言,有到什麼程度呀?現在你看我們看到說,哎呀這可能是過去世的父母,未來的諸佛。那未來諸佛嘛,我們還可能會覺得有點兒首肯,為什麼呢?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過去父母,我一輩子就兩個,一個父,一個母,哪怕我活得再生生世世多,怎麼可能這麼多的眾生都做過我的父母呢?告訴大家,當真如此。

因為眾生跟眾生之間啊,現在科學上也研究出來了,叫量子糾纏理論,這不是現在一直在講嘛。它發現了一個什麼奧妙啊?就是一個,量子與量子之間,也是兩個碰撞是以輪迴的狀態,就是相碰到一起,互相使力,就是因緣最近的時候。那我們一輩子最近的就是生自己的,自己生的嘛。那麼最近了以後這個力量互相再一排斥,砰地一遠,就要繞到一個輪迴最距離遠的時候,這又是一個輪迴點。然後然後再依著輪迴,再往近再往遠,就不斷地這樣繞。所以大家想想,只要但凡出現在我們因緣中的任何一個眾生,絕對就是過去父母,最近的因緣,這是真實不虛的。一點兒都不帶誇張地說為了調動我們的這個慈悲心才這麼說的,就是這樣的。

所以我們要發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呢?最簡單的就是我要成佛,要度眾生。我要度眾生是為了成佛。一定要有這個心。大家不要以為這個心這麼說一下,特別難發呀。有機會去看一下,有一位省庵祖師寫過《勸發菩提心文》,就列了十幾條說為什麼要發菩提心,其中有一條就是為了我們一直在生死中。大家來看,你看如果說大心,就是菩提心不發的話,「則外不能感通諸佛,內不能契合本性」這是什麼意思?就是你的心量太小了,你一直只能做人,你就不能跟佛有這個共同語言,有這個心心相印,這就叫「外不能感通諸佛」。「內不能契合本性」就是我們這兩天一直給大家講的,一念心性,你一直就悟不到。為什麼?你的心量太小了呀,狹隘呀。

我們的眼裡只有人,只有人的吃喝拉撒,只有人的這個成家立業,這個養老送終,就這點事兒。連六道都顧及不到,何況說整個十法界呢,心性打不開。那這樣的話,「上不能圓成佛道,下不能廣利群生」,無一是處,只能做個人。所以大家想想,發菩提心有多重要。既然沒有這個功德,那麼「無始恩愛何以解脫」,大家想無始恩愛我們跟誰造的?跟自己有緣的眾生造的呀,你跟自己有緣的眾生造的恩愛,在一起造的,你現在就要一起同解同脫呀。你不度他,不用佛法來解來脫,那就相互糾纏沒完沒了。因為你還要遇到,過去的情緣,這輩子,為什麼有一見鐘情這件事呢,大家知道為什麼?為什麼你就死心踏地,就癡情女子負心漢呢?就因為有恩愛糾纏呀。

「無始怨愆何以解釋」,解不開,釋懷不了,為什麼?因為你原來就是在一起造的這個孽緣,相互報怨,重一點的互相殘殺,那你兩個人不去依佛法來互相解,依然還是冤冤相報,生生世世何時了。「積劫罪業難以懺除」,因為造罪是怎麼造的呢,一起成就的,相互做增上。為什麼叫眾生眾生,你們想過這個詞沒有?眾生是什麼意思,就是大家除了我們這裡講到輪迴中你一道一道地去生,有時候當人,有時候當畜生,有時候當餓鬼,這叫眾生,眾道去生嘛。一生又一生地去生也叫眾生。還有一點是什麼呢,大家生到一起來,相互結合,結伴而行,造業,這叫眾生,知道吧。你一個人還造不來,一個巴掌拍不響呀,你造殺生得你把他殺了,你造偷盜你得偷人家的東西。所以一個人造不來這個業,相互造的這個業,但是如果你不自利利他,難以懺除。「積劫善根難以成熟」,那麼擺脫這個大輪迴盤這個共同成就,互為因緣,這個善根顯發不出來。所以大家看到字字句句都是實情實景,沒有一點點過分的話。

那在這樣的情況下,「隨所修行,多諸障緣」你修不出去嘛,告訴諸位,這個我可以吹牛,你看我比你們障緣少,知道為什麼嗎?沒有老婆呀,沒有兒女呀。出家有兩條,一個要捨深恩,一個要捨重愛。深恩就是生自己的父母之恩,重愛就是夫妻之愛。你把這個抖落乾淨了,這輩子能利索點,知道吧。修道方便一些,干擾少了很多,特別是決定性的干擾少了很多。這個你必須佩服我。所以這裡講到的說:「多諸障緣,縱有所成。終墮偏小。」就是縱然你很努力地去做,可是這個障礙太大了你沒有辦法。業障,願消三障諸煩惱,其中一個就是報障。這個因果來了,你沒有辦法。你過去的這個情債來了你逃不脫的。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故須稱性發大菩提心也」。大家要著重地要想,不是在這會兒想,回去也要想。就說了半天哪怕你聽進去一句,動了心入了耳,也能改變命運。這是頭兩句:「真為生死,發菩提心」這兩句說的是所有學佛修行的人必須以這個為前提,所以「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是學道的通途。也就是公共課,都得過關。

那麼選修課就是你如果說這輩子要修淨土法門,就是後面的八個字:「以深信願,持佛名號」跟大家講,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三個條件,也只需要三個條件: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我念佛,依著信願,發願生到極樂世界,可以往生。就這麼簡單,就這一條線,信願行是淨土的三資糧。路上的資糧,乾糧,夠吃了,餓不死了,就能到那兒。所以叫深信切願,持名妙行,這是一個勾索關係。那好我們來看徹悟禪師是怎麼開示這個「信」的。

那今天我們跟大家講「信」的話,首先第一點就提出來,我們不能夠淺信,不能夠半疑半信,我們講究的是什麼,要深信不疑。大家相信有極樂世界嗎,有沒有?我告訴你,也在他方國土裡面,也有他們國土裡面的眾生,或者他們也在講法,也在論道,說大家相信有娑婆世界嗎?你說有沒有?現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方向在哪裡,在哪兒?在東嘛,有東有娑婆,為什麼會沒有西,沒有極樂?就很簡單的一個辯證,大家想想。雖然說如夢幻泡影,可是我們在娑婆世界活得如此的真切。那麼極樂世界這個七寶池八功德水,這個七重行樹羅網,那就是真真切切,黃金為地,七寶為池,就這麼個世界。而且人家活的就是那種活法,我們現在還是這種活法。這就是苦樂的對比。

但是我們現在來看啊,我們今天看看禪師給我們的開示是這樣子的,我們要相信淨土法門的深信呀,它的功德在哪裡?就是你看:淨土信的殊勝功德。它的功德,一個它有橫超的作用。本來我們修行的話自己在娑婆世界慢慢慢慢就這樣修,像釋迦牟尼佛,三大阿僧祇劫你就在這個世界裡修,一生一世地修,很久遠很久遠。而且一隔生死,進也罷,進三步能夠退兩步。

那麼在這個國土裡修道是怎麼修,我們先看第一段:「夫見道而後修道,修道而後證道,此千聖同途,千古不易之定論也。」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說在咱們這兒發心開始修,要成佛,先開始要見道。見道是什麼意思,就是第一天給大家講的要開悟,我們現在所有的修還在夢裡面修,盲修瞎練地修,開悟了以後是什麼意思呢,就等於說我們從人修到佛,等於說走第一個台階到第一百個台階,這樣地去走。現在我們看上去在走,有可能沒在這個台階上,大家知道吧。什麼時候叫做見道了,站在第一個台階,然後才知道怎麼走,這叫做見道。而後去走叫做修道,修道就是一步一步,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走,一個都不能少,九十個也不行,九十九個也不行,一直到一百個上面就叫做成佛了,這叫做證道。所有的,地藏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誰都繞不過去這個台階,這條道,這是千古不易之定論。

「然見道豈易言哉」,就是可是你要去見這個道,就是開悟,不是那麼容易的。跟大家講,在唐宋時期呢開悟的人還很多,在唐宋時期這個大叢林裡面,就是寺院裡面,道場裡面的住持和尚呀,法主和尚呀,首座和尚呀,盡開悟的。有的侍者都開悟了,看殿的都開悟了,掃廁所的都開悟了,高人林立。現在呢,現在如果我們聽到說哪裡說哪個老和尚開悟了,我告訴你,這個寺院的門檻都要被踏破了。可是要知道,開悟了才是開始知道怎麼修行了。所以說「若依教乘,必大開圓解」這叫做開悟了,從學教而言。「若依宗門,必直透重關」這叫開悟了。「然後得論修道,否則便為盲修瞎練,不免撞牆磕壁,墮坑落塹矣」你看,如果你沒有開悟的話,你的這個法眼沒開,就不算個修行人,都不懂得怎麼修,大家知道嗎?就是我們有一個次序叫信解行證。先開始聽了佛法以後有一些相信,解的這個過程,這個階段就是指的開悟的階段;然後你再去修行,最後證到佛果。這四個次第。

但是我要跟大家說,淨土就不一樣了。怎麼個不一樣,大家來看,「唯淨土一門則不然」,只要你聽到《彌陀經》裡面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你們知道淨土法門又叫二有法門,就是你相信有土叫極樂,有佛正說法。這叫二有法門。那麼知道這個情況以後,「但發願持名,即得往生」。只要你發了願力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念阿彌陀佛,這輩子就能去。就這麼一個法,這麼一個世界。但是為什麼,太難信了,知道吧。難就難在它太容易修了,所以很難信。

為什麼淨土的資糧叫信願行,我告訴大家,所有的修行都叫信解行證,可是淨土資糧叫信願行,它有一個什麼關口給合併了呢?就是把一般通途修法常規修法中最難達到的一關,開悟,解,這個難度給並在哪裡來了,並在這個信上來了。只要你相信,這個關就過了。所以為什麼說淨土法門絕對以相信是得度的首要的門檻,一定要相信。但是相信的這個要求又非常高。為什麼?因為極樂世界跟我們現實世界差別太大,聽起來簡直就是觸摸不到嘛,情景太隔得遠了嘛。這是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在那兒是蓮花化生,生出來就不死。大家想想,我們這兒紅顏易老,極樂世界不衰不變,不生病的。咱們這兒一輩子活到一百歲就算高壽老人了,大家所有的媒體都去研究他們村的泉水好呢,還是他們這兒的水土好,不知道又開發出來保健產品又去賺錢去了。可是極樂世界呀光壽無量,就活得沒完沒了,直至成佛。你說這個差別,你怎麼去相信?所以經典裡面叫做人有信慧難,就是能夠相信極樂世界是一種無上的智慧,可是有的人他天生就信,這就大福德的人,聞即信受。有的人慢慢慢慢給他講,誒,半疑半信,聽的時候有激情的時候,說,好,要往生。仔細想想又覺得離得很遠,每個人的差別相不一樣。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修法的高妙就是把解最難的一關並到信上來了,所以叫信願行。這是第一個,我們要了解信的功德。

那我們這樣的話就知道,有佛有淨土,「此乃佛心佛眼親知親見之境界」,不是咱們凡夫肉眼凡胎看見的。不僅僅肉眼凡胎不能見,怎麼呢,你看,「非彼三乘賢聖所能知見也」。就是淨土法門的奧妙啊,我跟大家說,觀音菩薩只能知其少分,一部分,就是只有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或者藥師如來乃至將來彌勒佛,他們全部成佛了以後才能夠究竟圓滿,心照不宣,乃至究竟,登地菩薩只能知少部分。像阿羅漢呀,辟支佛呀,昨天給大家講的這些,門都沒有,阿羅漢憑藉自己的力量,他都沒資格生到極樂世界,大家知道吧。但是凡夫憑這個信力,深信佛言,依此發願持名,這就是什麼呢,以佛知見為自己的知見,再不要去求開悟了,只要信了就比開悟都強。我說的這個要點大家聽懂了吧,這就第一個,「深信」,你要這麼信。因為我們是佛弟子呀,佛法不可思議,十方世界不可思議。那麼我們有時候就是只能看到今天明天,這一生的事,來生的事我們都不知道,何況無量劫,何況十方三世的事。只能聽過來人,信仰過來人,唯一可信仰的過來人就是佛,大圓滿覺。這是第一個:深信淨土信的殊勝功德。

那既然我們深信了以後呀,大家就要知道說,只要你信了以後,這個事就辦了。第二點我們要相信,信是什麼呢?是得度的基石,我們能不能成就,原始點就在信,你修得好不好,就看你是不是真的信,你最後有沒有往生,就看你這輩子修的這個信,是一心不亂呢,還是半途而廢呀,還是虛偽自欺欺人。

所以大家來看這一段:「聞佛法已難,況聞彌陀名號淨土法門猶難。」淨土法門呀,我們今天在普門講堂現成地講給大家聽,在經典裡面講到,他方國土裡面有一些大菩薩,就因為修行太難太難,走不下去了,聽不到淨土法門,退失了信心,退了道業,沒有這個福報。難中之難無過此難,你能夠聽到淨土法門。雖然我們講到說要信願行,可是你連淨土的這個門都知不道,你怎麼去信願行呢?我們現在「何幸而得難得之人身」,在輪迴中好不容易碰出頭來了,這輩子成了人了。「何幸而聞難聞之佛法」,釋迦牟尼佛出世呀,他不是天天都出世,年年都出世,一個世紀一個世紀地出世的呀。他兩千多年前出一回世,到什麼時候呢?到彌勒菩薩成佛的時候才再有佛呀。那麼釋迦牟尼佛的教法還會滅的,到時候雖然娑婆世界還是人來人往,六道輪迴,可是已經沒有佛法了。大家依然在輪迴,永遠都沒有這個過來人告訴他們,你們在輪迴,完全不知道。

「聞之而猶不肯信,不深為可惜也哉」,就是聽到了以後,你居然還不信,太可惜了。那麼不信的我們也就不說了,「不信姑置」。就現在,我們來信了淨土有什麼要求,大家來看,「即如信者,信而不願,猶不信也」,就是你說你相信極樂世界,你不發願往生,說明你根本不信。你發願說往生,可是呢,「願而無行,猶弗願也」,你不好好念佛,說明你的願是假的,你說要往生,你不想往生。「行而不猛,猶弗行也」,就是你念佛念得晃晃悠悠,一天一兩句,三五句,你一天沒有三千五千一萬聲佛號,你都不能說你是在修淨土法門,知道嗎。但是這個是我們自己事,我們今天先講這個理。

那麼反過來看,「行之所以不猛」,就是念佛念得不好好念,由於你的願力不夠切,「由願不切,願之所以不切」是幹什麼呀,由於你的信不是真的。所以說「總之生真信難」。我們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誰都會念,到處都有。不知道釋迦牟尼佛的,不知道佛教是講什麼道理,什麼教都搞不清楚,佛教,基督教,道教都分不清楚的人,能知道阿彌陀佛。這是為什麼呢?阿彌陀佛的願力。可是我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真正要生起對極樂世界對阿彌陀佛的信心,是很難的,很難純粹的。

後面講到說,「信果真矣」,如果你的信真的是真的,那麼「願自能切,願果切矣,行自能猛,真切信願,加以勇猛行力,決定得生淨土,決定得見彌陀。既得生淨土矣,曠大劫來生死業根,則從此永斷」,再也不要輪迴了,一了百了。「此一念真信所關係者,豈淺淺哉」,你看,是不是活水源頭,就是一個信字。就跟我們現在,你打一個比方吧,說一個人很窮,甚至是乞丐,他現在已經吃了上頓沒有下頓,一分錢都沒有,日子過不下去了,你現在告訴他,哪兒哪兒哪兒放了一萬塊錢,你去取,我送給你。你說,他如果真的相信你送給他這一萬塊錢,那放著這一萬塊錢,這兩個條件具足,他真的信了以後,你要不要告訴他你怎麼走,你要告訴他嗎?他保準自己打聽清楚。你要不要買票上這個車,怎麼走,到那怎麼取,你要走快點,去的慢了人家就沒了,你都不用囑託,都是百米衝刺往那兒跑。為什麼?就因為他信。我們對於淨土念阿彌陀佛的質量,這個數量來講,全部取決於信心。

那好,既然說到信心,信為得度之基,那麼我們應該達到怎樣的信呢?第三點講信叫什麼,仰信佛語永不疑。我們信什麼呢,一直自稱佛弟子,唯一可信的就是《彌陀經》裡面講到的,可以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的,這個廣長舌相說出來的金口聖言。你看,信什麼呢,「所謂深信者,信釋迦如來梵音聲相,決無誑語」,佛絕不會打妄語。廣長舌的這個果報就是無量劫來都沒有說過謊話,所以才能有廣長舌,不會騙我們的。「彌陀世尊大慈悲心,決無虛願」這裡這個字打錯了,是虛願。就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他不是哄我們說我發,是真的發了四十八願,就是接引每一位眾生,量身定做的來接引你,要相信。「且以念佛求生之因,必感見佛往生之果」,就是既然相信因果,所有的法都是因果。那麼你念佛,這個發願求見佛,怎麼會有不往生不見佛的果。如影隨形,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往這兒信。

而且信了以後是怎麼個信法呢,你看我們讀《彌陀經》,大家有讀過《彌陀經》的吧。《彌陀經》裡面說,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對吧。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我們一般都把這個一心不亂呢,往往往行門上靠,當然是行門上就是你念佛念得一心不亂,這是對的。慢慢就會入定,得三昧。但是還有一種不亂叫做什麼呀,就是聞說阿彌陀佛,就是聽到有阿彌陀佛這個信心,信了以後再沒有懷疑過,這也叫做一心不亂。你看這裡有典故,下面說:「以信心一法,為入道要門也,昔王仲回問於楊無為曰。」這是兩個人,兩個同修,姓王的問這個姓楊的,說「念佛如何得不間斷去」,他以為念阿彌陀佛怎麼怎麼樣才能保證我這輩子往生,一定要達到什麼程度。結果這個楊無為給他回答了一句什麼呢,「一信之後,更不再疑」說信心的著力點修行的著手點在此處。深信釋迦牟尼佛決無妄語,彌陀慈父決無虛願。《彌陀經》裡面六方廣長舌作證明說,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決無二言,這叫信,深信佛語永不疑。你看這裡講到的說,「王欣然而去,未久,楊夢仲回致謝」,就是這個姓王的很高興,他給開示了以後就走了,一信永不再疑,就死心念佛,最後往生了。往生了以後還給這個楊無為還托了個夢致謝,幹什麼呢?說「謂因蒙指示,得大利益,今已生淨土矣」,就多虧你那會告我這麼一句話,現在我已經往生淨土,這叫信心。

深信講過了以後,還有第二個就是「切願」了,要發願。為什麼念佛的人迴向的時候說「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或者「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這個願力我們來看啊,願力大於業力心力。昨天我們講到業力,在這一念心體中,昨天我們也講了心力,到底是業縛心呢,還是心轉業,就看誰的力量大。今天我們發現了,所有的力都不如我們發的往生西方的願力大,力量大。怎麼個大法呢?大家來看:「業無自性,全依於心,心能造業,心能轉業。」你看,就看你的發心造了什麼樣的意識行為。這個昨天我們已經講過了,大家明白了。「故心力唯重,業力唯強,乃能牽生」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看你這輩子你的這個心呀,用在哪兒的力量大,偏向於哪兒的愛好強,你這輩子幹什麼事幹的多,等你臨命終的時候呢,就幹了這個事情的這個業力牽著你,利用你這個心體就往那走,你的心就往那發揮。

所以《地藏經》裡面講到說,什麼燒山林木者,怎麼樣?就狂迷取死報,就看是,你心造這個業造的多嘛,就發狂發癲了。你網捕牲畜者,好釣魚的,來生你的業力牽引著,哪怕你下輩子做人,你就感的骨肉分離報。就是這樣,就看你往哪裡報,你的心往哪用,他的報就往哪使。那麼你下輩子做什麼,你做人的話,你得五戒,殺盜淫妄酒你得持全了,這是做人的力量。如果你做畜生的話,你就可能是比較愚癡愚鈍,不相信因果。或者你的淫慾心比較重,你看那雀鴿鴛鴦報,就是因為他的邪淫嘛,那麼就這個力量牽引著他,就成了鴛鴦,成了鴿子了,成了好色之徒了,成了青樓女子了。為什麼?就是因為這個業力在牽著他這輩子這樣的遭遇。

所以說,既然我們知道說「心力唯重,業力唯強」就決定你下輩子去哪兒,那麼「若以重心,而修淨業」,什麼叫做重心呢?就我一定發願要往生西方,決不在輪迴中再來受苦。這裡再怎麼好,什麼這一輩子因緣多好,妻兒老小多麼恩深愛重,把心一橫,要了生脫死。在這樣的情況下,「而修淨業,淨業則強。心重業強,唯西方是趨」,大家想想「則他日報終命盡,定往西方,不生餘處矣」。為什麼?因為你每天就跟樹一樣,如大樹大牆,你每天把大樹往西方砍一斧子,每天把這個牆往西方推一把,你說這個牆這個樹最後倒的時候會往東方倒嗎?這就叫願力大於業力大於心力,這就是為什麼要發願。可是告訴諸位,如果你不發願就比較麻煩,因為你不發這個願力,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他接引眾生這個願力,就跟在整個法界瀰漫著一樣,可是你這個信號不開,他是個磁鐵你不是塊鐵,你不發往生西方的願力,那麼你是其他的東西,他吸引不到跟前,感應不到,道交不了。

昨天給大家講的感應道交,為什麼?因為雖然是一念心性,可是這個心性錯開了。你還想著去兜率內院,還想著下輩子繼續生而為人,那麼這些心都屬於不發願往生的願,就沒辦法對接,所以必須發願。《彌陀經》裡面三次都講到說「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應當發願生彼國土」。你看只講到一次信,就是讓我們一信永不再疑了。但是講了發三次願,就是一次比一次勸的說,你一定要發願,天天要發,念念要長養自己的這個願心,你不要以為我說一次你就具足了這個功德了呀。人心,我們昨天講的一會兒就滑下來了,上去的時候很難,下來的時候很容易。這就是願力。

既然願力,我們就要知道,願力是一個什麼狀態呢,唯一的核心就叫「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就是看到這個娑婆世界是個染土,大家知道嗎。如果一個人厭離娑婆的這個心起來的話,這個出離心足了的話,你這個東西你不在乎了,你討厭了要遠離了,慢慢慢慢才接近於放下。你每天都這麼珍重,每天都這麼執著,這麼精打細算巧做安排,你能討厭它嗎?所以我們就想,為什麼,你看講到說娑婆苦海苦海,一定要提醒大家意識到我們這兒的苦,要生起深深的厭離心。就跟在廁所裡面蹲著掉在糞坑裡面,我想出這個廁所。被關在牢裡邊我想趕緊獲得釋放。在娑婆呆著就要有這種心念,這叫做厭離娑婆。

關於這個心呀,我們也要認真地去學習一些淨土宗的教典,特別是淨土三經。有一個叫《觀無量壽經》,大家有機會要看一下。我最擔憂的就是說,大家這次法會呀,確實有的也比較是剛開始上道,那麼來了也很殊勝,就這麼一聽以後就一晃而過,然後就灰飛煙滅了,沒有繼續下去。那我要告訴真的就福報太差了。你要借這個機緣,然後長養自己的這個學佛之心,慢慢就要循序漸進要漸入佳境,深深地入到這個法裡邊來。那唯一的就是什麼呢,要讀誦經典呀。我在這裡講也是照著釋迦牟尼佛說的講呀。大家要回去讀經的時候,那就是等於說釋迦牟尼佛給你開小灶,單獨給你講法呀,知道嗎,那都是佛說的呀。當時在靈山祇樹給孤獨園裡面講的時候,都是一堆人,常隨弟子都一千二百五十個在那兒聽。

你自己讀的時候就光給你一個人講呀,知道嗎。所以一定要多讀經。《無量壽經》裡面講到,我們這個世界五惡、五痛、五燒,哎呀,講得非常透徹。就比如說我們這個時代叫做飲苦食毒,說我們這個時代呀就是,不要說其他的關係了,父子至親歧路各別,夫妻之間不相信任,臣欺其君,子欺其父,就是整個社會失去誠信。栩栩如生,在兩千多年前就把現在講透,這就是苦海。

那好,我們來看,但是我們對於這幾個來講,我們就不必說給你念了,其實這一堆字雖然多反而簡單,是什麼呢,都是故事。我們把第一句:「我輩修習淨業,信貴於深,願貴於切。以信深願切故,一切邪說,莫能搖惑,一切境緣,莫能引轉」。這說明什麼意思,就是娑婆世界再好,我也不屑,不屑到什麼程度啊,這裡徹悟禪師講得非常的,已經講到極致了,大家知道嗎。我們不讀這些文字了,我給大家把這個故事講一講。講的就是說,我們現在修淨土修到什麼程度啊,就是我就要往生,你的這個願力要堅固到什麼程度啊?哪怕說達摩祖師來了,昨天講的達摩祖師,達摩祖師是誰呀,禪宗的祖師爺呀,西天東土二十八代祖師,是咱們東土禪宗的第一手,第一名。

六祖慧能大師見了還要追隨六代才能追隨到他,就這麼厲害的人物。就這樣的一位人物,如果說他到你跟前來了說,我先告訴你,你不要修淨土了,我告訴你一個見性成佛最頓的最利的這個圓頓法,你現在把念佛的這個法給捨了,我把這個高妙的禪法教給你。你都不能信他,為什麼啊?你要向達摩祖師,不是反對他啊,向他頂禮膜拜,說什麼呢,說雖然您老人家是祖師爺,可是我已經信受了釋迦牟尼佛說的淨土法門,我不改初衷,我依然還修淨土,發願受持終身不渝。所以說你的禪法雖妙,我不改初衷。這就是第一段話講的故事,大家感受到他的願力之切了嗎。就要離開娑婆世界。

第二段講的故事就更出格了,是什麼呢?說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的淨土法門,現在釋迦牟尼佛又化現在你身前來了。給你說什麼呢,說你不要修淨土了,這個淨土法門是我原來在《彌陀經》裡面雖然說了,它是我說的一個方便法門,是一個權巧的,不是真的。我現在更有殊勝的法門比那個還厲害,你不要念佛了,我給你講這個法。釋迦牟尼佛再來到我們面前,你都怎麼樣呀?依然還是向佛頂禮,說我已經先稟受了世尊您老人家的淨土法門,現在呢一息尚存,決不更張。雖然如來有什麼呢,有勝妙法,我還是不違本願,還要修淨土。你的願力就要到這種金剛程度,才叫做切願。大家想第二個為什麼我們說,願力的表達,說佛來了怎麼都不認呢?就是這樣的,願力切到要不忘初心。為什麼?因為淨土法門是佛的初心說的,那麼他再變現的考驗你是佛的後心說的,我們要不忘初心。就任何法門再來誘惑你,任何境界再來轉引你,決不更張,這叫做切願。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最後一段你看,就說雖然佛現身了,祖師爺現身了,你依然還不改初衷。到了這種地步了,那麼有魔王呀,有外道呀,有這種小鬼小仙小妖的給你來蠱惑你,惑眾,根本就沒有辦法。為什麼?你的金剛願心已經發在那兒了。這就叫做厭離娑婆,我滿彌陀之願,要厭離娑婆。

好,第二個,彌陀滿我之願是什麼呢,是欣求極樂,就想著去西方,念念就知道想西方。那這裡欣求極樂,又講了幾則故事,這些文字我們不必讀,我就給大家講這個故事,看人家對於極樂的嚮往度到什麼程度?你看第一個叫做瑩珂,這個主人翁叫做瑩珂,是什麼呢,他一開始是個和尚,這個和尚太修行不好了,酒也要喝肉也要吃,就這麼個和尚,晃晃悠悠地當著和尚,突然有一天看到《淨土聖賢錄》,也就是《往生傳》,裡面呢記載了每一位有史以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和尚或者居士,記載得很多。他每看一個,哎呀就點頭讚歎說真有這麼好的事,突然間大心一發,就開始不再亂吃亂喝,開始念佛了。大家知道念了幾天嗎?念了七天而已,真的是若一日若七日。念到七天以後,他念到什麼程度,就願力切到就把佛能給召感來,佛給他說了,現身給他說,哎呀,你的陽壽還有十年,你好好念,十年以後,我來迎接你,絕對沒有問題。可是你知道這個瑩珂他說什麼,說我不要說十年了,我連十天都不想活了。為什麼?娑婆世界太苦了,我不斷地要造業,活一天,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他就跟佛說了,說娑婆世界太濁惡了,容易打失正念,我想早點生淨土,你快點來接。結果佛也沒辦法,他願力太切了嘛。這個因緣一對接,一感應,說好吧,我三天後來接你。三天後,自在往生。這就叫願力之切,欣求極樂。這看人家的這願力。

還有一個,第二則就是講到一個叫懷玉禪師的。懷玉禪師是什麼情況呢,他念佛念得也是一天阿彌陀佛不斷。念到有一天呢,西方三世佛菩薩滿虛空中,現身了。現身了以後,裡邊出來一位,來接引他,但是,大家看過經典裡面講到的三輩九品,對吧。他有品位差別的,他這個接引的菩薩手裡邊拿的是什麼呢,是銀台,不是金台。這個懷玉禪師當時就很懊惱,說我這麼念佛精進,發誓一定要金台往生,結果你現在居然給我來了個銀台,我不想去。你看看人家的這願力,都看不上。我有時候覺得說,就我這修行,邊地疑城都不嫌。大家知道邊地疑城嗎,就是對於佛的智慧,這個廣大的圓滿的智慧,他沒有決定的信心,這種人雖然往生了,他生在邊地疑城,還在蓮花裡出不來,要過幾百劫修行才能出來。但是到哪兒,他也算是往生到西方了,再不會到娑婆受苦了。可是人家懷玉禪師呢,就特別地難伺候,你是銀台我都不願意去,說我誓取金台,結果這個銀台就隱去了。懷玉禪師繼續精進念了二十一天,依然佛菩薩遍滿虛空,出來是什麼呀,手執金台,來迎接我。果不其然,然後就什麼呀,安然往生。

東林寺有一個白蓮舊社,大家聽過沒有,廬山東林寺,淨土宗的祖庭。那是慧遠大師當時一百二十三個人結的蓮社,一百二十三個人共同相約,我們好好念佛,將來都要往生西方。結果,這一百二十三個人都有往生的瑞相。慧遠大師往生的時候,給他的徒弟說,我一輩子三次都目睹阿彌陀佛現在其前,而且後面的水都是十四支水,有的往下流,有的往上流,就是微瀾迴流,像經典裡面描繪的,就那麼殊勝。還有一個居士叫劉遺民,劉遺民也是這裡邊講到的,劉遺民念佛念得,有一次念佛完了以後,念得入到三昧裡邊,佛就來了。佛現身了以後,這個劉遺民,大家想想,他的這個信願還不太夠,還有點懷疑,說這是不是阿彌陀佛真的來了,不是魔來擾亂我吧。

他就說,哎呀,如果你真的是佛,動了個念頭,沒說話,就你能不能用手來摸一下我的頭?這個念頭一動,佛的兜羅綿掌就來給他加持摸頭。說你既然是阿彌陀佛,又提條件,說你既然是阿彌陀佛,你能不能用這個袈裟來蓋一下我的身子?又用袈裟就去下來蓋身子。最後,他還到極樂世界八功德水喝了一碗,渾身都噴香,回來娑婆世界還渾身散發香味兒。大家想想,阿彌陀佛叫做大願王,我們每天唱讚彌陀佛大願王,叫有願必滿。你不要光記著觀世音菩薩有求必應,不要忘了,他是一脈相承,是阿彌陀佛的首席徒弟,知道嗎,觀音菩薩。那麼想還有十年的陽壽,不要了,我就要往生,就來接引;嫌這個銀台沒有面子,誓取金台,金台就來;想讓摸頂就摸頂,想讓蓋身就蓋身。大家想想,他們都是大根器的人,往生有把握的人,還如此的滿願。我們現在,如此的沒本事,還一味地就要生,你說阿彌陀佛會不管嗎。但凡能不到之處,就是我們的願不夠切,沒有,感不到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所以,大家要相信,這才叫做彌陀滿我之願,欣求極樂。是你真的想去,他才能來呀。我們常說,我們就有時候,就要覺得就是,哎呀,就是真的跟望穿秋水,但是,如果我們沒有歸心似箭,這兩個詞配不到一起。

我跟大家說一件有趣的事兒,有一次,我記得那會兒有一回我去,在北京那會兒離五台山近,為什麼說一切諸佛菩薩滿願呢,都是這個感應。離五台山近,拜了幾天五台山回來,一個小徒弟開著車,他開著車,就回北京嘛。他還是寧波人,那會兒在北京讀書。開著車呢,他路上打盹,困。困了以後呢,哎呀,說師父我能不能聽點音樂?我說你這音樂又都是流行歌曲,咿哇哇的,吵得,我是師父呀,雖然其實原來我也挺愛聽歌兒的,但是,那會兒不是得拿捏一下,說你不要,能不能放點佛曲呀。他說,沒有佛曲,就聽點流行歌曲呀,我困呀。我心裡想,這都困了,萬一出點事兒了這就不好了,那就忍著你就聽,放點歌曲吧,說你就放吧,流行歌曲。哎呀,一放這個歌兒,很妙,大家知道嗎,頭一首歌詞就說是,我的黑夜比白天多,什麼我要一次愛個夠,我不想這樣活啦,就是這個意思。怎麼就是我的黑夜比白天多,我不願這樣活。大家知道這個歌手叫庾澄慶,我後來知道,他唱的,台灣的。

誒,我就想想,這個歌唱的,就是好像我們眾生就在六道輪迴中,對不對,苦海里翻騰嘛,黑夜比白天多,就是苦多樂少呀。然後我不願意這樣活,要求出離呀。好了,他唱了一會兒不唱了。第二首,我不是在這裡編排給大家說,實情實景,第二首緊接著就是《瀟灑走一回》,說天地悠悠,過客匆匆,什麼潮起潮落,何必這樣呢,說放下吧,瀟灑走一回。哎呀,我就當時想了,這就跟我們羅漢一樣,這麼自在。第三首叫《只要你過得比我好》,人家觀音菩薩就是發的這個心,我真正對菩薩的感應,那是真的是頭一次,徹頭徹髓地心動,一下子,我說,呀,原來菩薩情懷就是只要你過得比我好,真的是這樣子。不要是菩薩了,我們的善知識,我們的師尊,你如果常在身邊親近,就是只要你過得比我好。

我現在,那會兒我記得,淨土剛剛入心,我還在北京,我天天那會兒善根顯發得不行,到東林寺打了一個佛七,每天都覺得,我怎麼會在這兒,我應該在西方呀。真的,這種情愫就自己往出來冒。然後,我打電話給我師父說,我說師父呀,我說我讀佛學院,我這麼多年,出家好幾年了,我現在我想我要了生死了,我也能了生死。呀,我師父那頭電話傳過來說:「哎呀,你說的這個,宏海呀,這個師父聽了最高興了!」我現在還歷歷在目,這個聲音依然在耳邊,「最高興了!」。當時就是非常,就是只要你過得比我好。結果是第三首。第四首就很微妙啦,唱的是什麼呢?《你知道我在等你嗎》,就是這裡,望穿秋水,我念彌陀歸心似箭,彌陀念我望穿秋水。你知道我在等你嗎?這是替阿彌陀佛說的啊。咱們能夠領這個情,這就叫做願。這是我們對於願力的,欣求極樂厭離娑婆的核心理解。而且願力一定大於業力心力。大家要把願給發出來,深信切願。

深信切願完了,那好,這就剩下什麼,執持阿彌陀佛名號為廣大圓滿之行了。大家來看,你看,說念佛好到什麼程度、方便到什麼程度啊,這一段開示特別重要。而且,我們編排是把它編排到這裡,所有《徹悟禪師語錄》裡邊的第一則開示就是這段,就講念佛的。「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這是什麼意思?「明心」,昨天前天講的一念心體,又開始用上了,就是要把這一念心體打開,不要收縮在我們的這個色身之內的這個方寸之間,我執,要打開,讓它週遍。這就叫明心見性了,開悟了,所有釋迦牟尼佛講的法就是為了讓你開悟。那麼開悟了以後,你要修行呀,雖然開悟了,可是你還是個人,你得修成佛。所以,一切行門,讓你去禮拜、念佛、誦經、懺悔、拜懺,等等這一切,就是為了淨我們的這個心。這個大家能明白嗎?什麼意思啊?就比如說,我們的一念心性就跟黃金一樣,對不對。那這個黃金,你把它做了臉盆做了垃圾桶,它還是黃金不會變,那麼你把它做成佛像,它還是黃金不會變。「明心」就意味著,你意識到它是黃金了,可是問題是你現在還是個垃圾桶。「淨心」就是意味著你已經知道它是黃金了,做了垃圾桶,現在你要讓把這個垃圾桶熔化掉,再慢慢打磨成一尊金佛,供在最高處,顯現出來他的全部功德,這就叫淨心。這個聽明白了吧。

好,那麼我們來看:「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你看,就跟說你鑽木取火一樣,你只管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只管鑽,你不要考慮火什麼時候生。自得心開,就是只要這個火到了這個沸點,著了,它就點著了,就開始悟了。「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難道不是讓你開悟的嗎,這是一。第二:「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在你一念心體中,念一句,你的心就清淨一念。念念相續,你念念就是清淨的。你看,他比喻說:「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就是你把人修成佛,雖然佛性是一個,可是你從人變成佛,就用念佛來修,就足夠了,這就叫做淨心之要。

所以後面講到說「一句佛號,俱攝悟修兩門之要」,也就是覺也靠佛號,行也靠佛號,覺行圓滿,就靠佛號。「舉悟則信在其中」,前面給大家講了,信就把開悟給帶了。「舉修則證在其中」,正在念佛的時候,你就已經是佛了,是心是佛了。「信解修證,俱攝大小諸乘,一切諸經之要,罄無不盡」,所有的三藏十二部就是講這個。「然則一句彌陀,非至要之道乎」,明白了吧,一句阿彌陀佛,又讓你開悟,又讓你成佛,就講的這個道理。這是我們說的,持名就足夠了。你千萬不要說,一句阿彌陀佛還不夠。過去,阿彌陀佛為了成就淨土法門,修了無量劫,光設計就設計了五劫的時間,大家要知道。思維攝取五劫的時間,啟建的淨土法門,極樂世界。所有的修行功德,就含藏在南無阿彌陀佛裡邊,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能夠消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懺悔也在裡邊,讀誦也在裡邊,持咒也在裡邊,阿彌陀佛就是梵語,其實,就是最短的咒語。我們現在有時候覺得持咒還不知道多麼高妙,說念佛就太過於簡單。這是第一則,廣大圓滿之行。

第二點,我們再來看,以一句佛號為本命元辰,現證一心不亂和念佛三昧。大家來看,這就是勸我們怎麼修呢,「所謂執持名號者,即拳拳服膺之謂」就是你牢記在心,「謂牢持於心,而不暫忘也,稍或一念間斷,則非執持也」,這就講到念佛了,念佛的最佳狀態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念相應,念念相續,一個妄想都生不起來,一個妄想都打不進去,這是最好的境界,大家知道。你不要求說,哎呀念得要見瑞相,哪兒得個通,又看見點啥,全是邪知邪念。念佛的最佳狀態,就是執持不間斷。「稍或一念夾雜,則非執持也」這就需要我們平常花時間,自己開始慢慢去修,去練。不斷地念,默念也行,出聲念也行,繞佛念也行,打坐念也行,你自己想怎樣怎樣,但是你要念,念南無阿彌陀佛。

「念念相續,無雜無間,是真精進。精進不已,則漸入一心不亂」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任運自如,哪怕還有其他事兒,或者說著話,你的心都能夠相續不斷,叫一心不亂。

如果到了一心不亂,依然還精進不已,怎麼樣呀,大家來看,「將見開智慧,發辯才,得神通,成念佛三昧」,所有佛菩薩的功德,全體在你自性中,一念心體開發起來了,開始顯現。什麼叫做開智慧呢,其實就是開悟了,明心見性了。不但明心見性開悟自己了,所有他人的心性,你都已經開了。所以這個時候就發辯才,講佛法呀,不要照著經典講了,知道嗎,不要非得坐在講座上講了,隨時隨地,講的世間法都是佛法,這叫辯才無礙。而且誰也問不住你,誰也說不住你,這叫發辯才。得神通了,六神通呀。那就不用像我們這次法會,你還得報名呀,還得登記呀,還得去查一下,你到底有沒有犯過失呀。哎呀,你坐在你們家裡,一下子這個一念動,整個南海普陀,不要說這個人在這裡聚的法會了,諸佛菩薩的加被,天龍八部的這個排雲,層層密佈,你都看得清清楚楚。

這裡面聽法的在想什麼,是在想真正在法上呢,還是在這會兒又念叨自己的小九九,起心動念生煩惱,開小差,你也看得清清楚楚,他心通。所以這些都不在話下,為什麼?得了本,不愁末。就是你把主要的這個商品買回來以後,所有的這些神通呀、辯才呀、智慧都屬於包裝,帶給你的,知道吧,你都不用管它,就得了,這叫念佛三昧。「以至種種靈異瑞相,皆現前矣」,最後他打了一個比方是什麼呢,就好像一個蠟人,你要把它化掉,那麼,靠近火的時候,一定是,蠟做的一個人,一定是薄的地方先把它化到,化得燒穿了嘛。所以說,應該生一心不亂,是我們淨土的歸宿,這是念佛要精進。

最後一點:執持阿彌陀佛名號在因在緣決定往生。那文字我們不念了,給大家講一下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就是我們真的把一句阿彌陀佛千念萬念,年年日日月月地念。念得念熟了以後,大家發現了沒有,我們昨天給大家講,一個事物要出現,要因和緣會聚,對不對?現在,念到什麼程度呢,念得我們因也是阿彌陀佛,是不是;緣也是阿彌陀佛,因為啥都沒有了,就一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與阿彌陀佛會聚在一起,還是阿彌陀佛;因也是極樂世界,緣還是極樂世界,因緣一會聚,你不生極樂世界,往哪兒生嘛。你再想回娑婆世界,你都沒門了呀,回不來了呀,這就叫做本命元辰,決定往生。為什麼?在因在緣在決定,你看後面講的:「念果如是,不見彌陀,更見何人,不生淨土,更生何處。」相信這些法吧,這就是今天給大家講的:「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徹悟禪師語錄》裡邊給我們提供的修行的綱宗,就是告訴我們,知道你長什麼樣,叫什麼名字,那還要讓你怎麼幹,幹什麼,這叫告訴大家幹什麼。

後面有一點點時間我們就講這個,這個就不太長了,大家貫一遍就可以了。就叫做第四點,叫「論用」。就是我們學習《徹悟禪師語錄》呀,能給我們學佛的路程中,能不能夠添把柴加把火,能不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能不能讓我們突然間生起,哎呀,原來佛法如此!入門的感覺。我跟大家分享,以前有的大德居士信佛聽法啊,聽得他歡喜到什麼程度呢,突然間心開意解到什麼地方啊。他用了一個描繪是什麼呢,他當時的原話我特別受用這句話,因為我也是如此。叫做「譬如泛舟漁翁,誤入桃園深處」,能聽得懂嗎,就是搖個小破船,今天本來出去打魚,弄幾條魚換點鹽,換點吃的,過日子來著,就這麼一個窮老漢。搖個小破船,泛舟漁翁,結果呢在這個上邊搖著搖著,一不小心到了哪兒了,到了世外桃園了。有吃有喝都是現成的,與世無爭,都是本分的。還用得著自己再去打點魚,再去換點吃嗎?不在這一回事上了,叫做誤入桃園深處。這就叫做信願持名為綱宗。

那我們今天既然有了綱宗,它起到什麼用,我們就要了解一下。第四個,這個《徹悟禪師語錄》學習了以後,我們要有一個見解,什麼呢,以圓融宗教導歸淨土為用,為利用。用就是說讓我們學習的過程中,起到了什麼作用,這就叫利用。頭一天講的時候告訴我們說,說你讓我學什麼叫論用,你得告訴我學了這個修了這個有什麼好處。學了《徹悟禪師語錄》讓我們在認識上又深入了幾分,這就是我們下面這一點點時間要給大家講的內容。

那好,我們來看,既然是以圓融宗教導歸淨土為利用,大慨粗說一下就是說,宗是什麼呢,教是什麼?大家不要搞錯了。因為我們現在還有個宗教局,大家就以為說我們是宗教場所,大家在搞宗教活動,不是這個廣義上的啊。「宗」就是指的禪宗,直指人心的那個意思,不立文字的那個意思,第一天講過。「教」就是指的教法,佛講的這麼多的經典,都屬於教法。藏經樓上供的藏經,就叫教。宗和教合起來,就是釋迦牟尼佛弘宗演教一代教法的內容,一代佛法的內容。那麼宗是什麼呢,如果讓你去悟,就叫做宗。如果讓你去學習,有次第地去了解、理解,就叫做教。能明白吧。但是宗和教呢,都屬於什麼呢,自力,用自己的力量去修,叫自力法門。而且也比較難,為什麼呢?因為你得自己的力量往那兒走呀,沒有任何借力,就等於說在陸地上一步一步地走呀,不像我們一上船,順水颺帆就過來了。淨土法門叫做他力法門,叫做易行道。雖然是兩套法門,可是,我們今天要知道,宗教的難行道導歸到淨土的易行道來上,其實它就是一個道,就要明白這個理。這是我們學習《徹悟禪師語錄》的作用。

導歸到一個道是有一個什麼效果,我先給大家要設定一下啊,你得達到這麼一個效果。你最後發現淨土法門呀,原來就是到處都是,念念都是,人人都在修。馬蹄無處避殘紅,現在要開始揭曉謎底了,到什麼程度呢?就是淨土法門的這個成功率高到什麼地步,我們射箭,是對著什麼的,對著靶子的,對吧。那麼你眼神好一點的射中了,眼神不好的還射不中。但是,假如果這個靶子不是說立在那的個靶子,整個大地全是靶子,你射箭有射不中的機會出現嗎?沒有了。這就叫「馬蹄無處避殘紅」。

好,我們先來看一下教,那教裡邊呢,我們都知道說,識得《華嚴經》才知道佛家的富貴。又有說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所以徹悟禪師就挑了這三部經典來說明,如此圓頓大部頭,究竟圓滿的經典,經,其實都是在講念佛法門。

你看,他講到說,《華嚴經》雖然有四十一位菩薩的差別次第,慢慢的最後,可是呢,《華嚴經》裡面有一品叫普賢行願品,普賢行願品以十大願王,導歸,讓所有華藏世界海的菩薩全部往生極樂世界。所以他認為《華嚴經》其實講的是什麼,末後一著講的是念佛。

那麼在《法華經》裡邊,你看,「法華一經,從始至終,無非開示悟入佛知佛見,此非始終唯一念佛法門耶」就是說,《法華經》是成佛的最圓頓的經典,跟《華嚴經》是併駕齊驅,一個是一開始說的,一個是最後涅槃前說的。那麼《法華經》裡面講了一句話叫做「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說學修這個《法華經》,學習這個法門,最後也有一段經文裡面講到說,將來一定能夠生無量壽世界。阿彌陀佛的世界就是無量壽,極樂世界。所以他用這個代表經典來說到,說《法華經》最後還是講的念佛法門。為什麼,因為所有的核心就是為了開示悟入佛知見,就是讓你念佛成佛。

那麼從《楞嚴經》裡邊,你看他講了什麼,最初怎麼怎麼講,最後怎麼怎麼講,這我們就不管了啊,但是我們看一下,最最後是怎麼講的,說如果有人,這裡有一句話,第四行叫「身具四重」,就是我們把最不應該犯的戒都給破了,殺生,殺了人了,犯了根本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那麼呢,本來我們的罪業應該瞬息一念間將來果報就是要他方阿鼻地獄,十方無間地獄裡邊去受這個地獄罪的,已經到了這種地步了。然後如果能把《楞嚴經》在末法時代啊,給大家講一遍,這個人的罪障,應念消滅。然後所應該受的地獄苦,全部轉到什麼呢,「為安樂國」,安樂國就是極樂世界的異名。所以,《楞嚴經》最後還是什麼,「徹始徹終唯一念佛法門」,還是講的念佛,這是從教而言。

從宗而言來講,他說達摩祖師西來,「直指人心,見性便了」,見性是為了什麼,見性就是為了成佛,那是不是在念佛?參禪的時候參念佛是誰,是不是在念佛?祖師爺們開示的時候,為了讓大家放下所有的執著,真正悟到佛的境界,說不要跟我講佛,佛的這個字我聽都不想聽,徹悟禪師說,這才叫做真念佛,還是念佛。所以大家看,不管宗門也罷,教下也罷,幾乎修的無一不是在念佛,馬蹄無處避殘紅。

好,我們再來看,最後導歸淨土是怎麼導歸的。告訴大家,你看他這裡講到說,「總佛一代時教,三藏十二部,半滿權實,偏圓頓漸,種種法門」,搞不清楚不要緊,你就把它理解為說,釋迦牟尼佛講的佛法,成佛之法,都在其中了,不管什麼方法。怎麼樣呢,「無非顯示唯心自性,圓成無上妙覺而已。得非總一大念佛法門耶。」就是佛法是什麼法呀,是成佛之法,一切眾生學佛為了什麼,為了成佛呀。放在這個大視野下,整個學佛就是為了成佛,難道不是在念佛嗎。所以這是從整個佛法來講,都導歸到(淨土),其實你都在修淨土。

後面一段就更出格了啊,我們跟大家說,不僅僅你修在修淨土,你不修還在修淨土;你信佛你也在修淨土,你不信佛依然在修淨土。只要你活著,只要你具足這一念心性,只要你的這一念心性永遠都是隨緣不變的,這個也是變不了的,那麼你就依然已經一直就在修淨土。

所以大家來看啊,你看,「不唯宗教兩門如是,即普天之下。士農工商,諸子百家」這就是說所有社會上的整個這個組成部分,不管你是幹什麼的,但凡你是個人,怎麼樣呢?「縱不慾念佛,不知佛者,亦不能出於念佛法門之外」,大家怎麼理解這句話,就是其實所有我們的事情的成就,全部都是以信願行而成就的。你說你工作是不是這樣的,你去應聘,你要相信這個地方有工作,你願意去到那去應聘,然後人家答應了你去這工作了,最後你從這個公司得到了這個工作,是不是需要信願行,是不是用的我們一念心體往那兒去圓,才圓成功了。大家想想既然如此,那我們現在來到了娑婆世界,是不是修成功的。你以為我們來娑婆世界容易嗎,也是信願行修成功的啊。人道是幹什麼的?我們這兒叫欲界。

欲界一個得吃東西,你看我們天天得吃東西,這就在信願行,知道嗎。只不過往生西方得念佛,來娑婆世界你要吃東西。所以你看現在我們娑婆世界修成就了,大家誰沒有往生這個娑婆世界,這不是在這呢嗎?已經修成就了呀。大家都是信願行已經圓滿了的人,娑婆世界修成就的。現在的問題是什麼呢,娑婆世界是雖然修成就了,它是倒流地修了。現在我們要修圓滿,修清淨,要向上地修,往回修,不是往這兒修了。可是不管往極樂世界修或者往娑婆世界修,修成就的原理一模一樣。不僅僅你修世界一樣,你成家,你生兒育女,你今天做一頓飯,你到哪裡下個館子,跟誰去約會,全部還是在這個信願行之中,離不開這一念現前心性。所以你看說,「以彼去來動靜咸率此道,百姓日用而不知也」就是我們每天都在修淨土,但是大家不知道。

所以我今天告訴大家,真正的淨土法門,馬蹄無處避殘紅。什麼意思?你看,「所謂一氣不言含有象」這是什麼意思,就是我們這兩天給大家講的一念心體,連一句話都不用說,所有的萬事萬物,都在這一念心體中,這就叫一氣不言含有象。「萬靈何處謝無私」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宇宙萬法中,沒有一法你能夠逃脫這一念心體,無私就是這一念心體的比喻,所以叫萬靈何處謝無私。每一個人都是這一念心體所成就,每一尊佛也是這一念心體所成就的,從無間地獄的眾生到最後成就的諸佛,全是這一念心體所成就的,萬靈何處謝無私。既然如此的話,「夾路桃華風雨後」,我們知道了啊,風雨飄搖把滿地的桃花給打碎了,全部飄在這個泥濘的道路上了。

那麼你馬騎過來的時候,不管你的馬蹄,提蹄的時候,下蹄的時候,起落都避不開一地上的殘落的桃花紅瓣。這就叫「馬蹄無處避殘紅」。也就是這裡講到的「去來動靜咸率此道,百姓日用而不知也」,謎底揭曉了,大家聽明白了嗎。這就叫做淨土法門,為什麼叫「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總一切法,持一切門,就叫淨土法門,也叫心地法門。一切佛法就這個法,一切世間法就這個法,宇宙萬法還是這個法,就叫「馬蹄無處避殘紅」。我們這場法會,還是這個法,為什麼?大家相信有普陀山琉璃世界啊,知道有這個法會在這個寶陀講寺普門講堂,你信了嘛;信了以後你就開始怎麼啊,願了呀,你填表,照照片,報名什麼的,這都是願力的體現啊;結果你不斷地念念念,念叨說要來要來,今天終於來了,大家成就了,我們講法功德圓滿了,這就叫信願行。

所以今天我們如果真的學到這個層面上的話,哎呀,大家要知道,淨土法門大到什麼程度?你修也得修,你不修也得修,就這麼個門,這麼個法。你知道你在修你在修,你不知道你在修你還在修,一樣的勇猛,依然一樣的精進,大家知道。所以我們現在讓我們提倡以信願行三資糧往生西方,這屬於顯修。你如果不知道這個橫超法,好,那你依著佛陀的其他教法,自己在這吭哧吭哧地修,這叫做密修,知道吧。那麼如果我們身為佛弟子,依然這樣每天按照佛陀的教法去修,這叫做正著修,悟著修。所有的世間人都在修這個,不知道往生到哪裡,有可能往生到地獄,有可能往生到畜生,餓鬼,反正每天都在修往生法,它屬於什麼呀,糊塗修,迷著修,但是沒有一個不在修。這就叫「馬蹄無處避殘紅」。

好了,最後幾分鐘,告訴大家第五個五重玄義就叫「判教」。這部《徹悟禪師語錄》今天只算個引子哦,希望大家回去把它看全,傳老說了是第一等精彩的文字。不管你是初機,你不要再又想著如何。昨天有一個居士很有意思,開玩笑說我是小白,就是說他還沒有開始,一張白紙,學佛還沒有怎麼深入。把我嚇了一跳,我說這樣的人多不多,後來我想想管他多不多呢,我只管結緣,不求效果,就好了。緣已經放在這,你已經逃不脫了,為什麼,馬蹄無處避殘紅。所以我們這部《徹悟禪師語錄》在三藏經論律中,它屬於什麼地位,屬於論典。論典有什麼呢?有宗經論和釋經論。釋經論是只針對一部經典進行解釋,宗經論是對所有佛陀的經典總的來進行講解,就叫宗經論。

《徹悟禪師語錄》就叫宗經論。那麼在這個菩薩藏和聲聞藏是佛的教法裡面,有的是小乘,有的是大乘,除了大乘就是小乘。現在我們這部論屬於菩薩藏,是大乘佛法。要記住啊,講的是大乘佛法。那麼我們講的淨土法門,《徹悟禪師語錄》開示的這個往生之法,在難行道和易行道中間,屬於易行道而非難行道。它在三藏十二部教典中,就是這麼一個地位。好了,完了。

非常高興,在佛陀的開示中講過說,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我因為給大家講法,我這次還意外收穫,我師父還特別給我寫了三個字,叫做「法佈施」。我不敢這樣的,覺得法佈施有點誠惶誠恐,我說法供養吧。我們說佈施供養有財,有法,有無畏,我說法供養吧。跟大家結了這個清淨的法緣,那麼不管怎樣呢,這三天算圓滿下來了。我們結了無比殊勝的因緣,一個是把核心的心地法門這麼過了一遍;二一個呢,我們利用心地法門把淨土法門這麼修了一回。那麼以此三天圓滿,一個是預祝接下來,特別是後天的法會是最隆重,希望大家這次能夠得上品的三皈五戒,大家發真實心,求受戒法;二一個呢,希望這五天下來呢,作為我們學佛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一個殊勝的第一步。

願這幾天的功德,迴向同生西方淨土中。

謝謝諸位,阿彌陀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宏海法師文章列表

閻王也怕阿彌陀佛

再說這位黃太太,又告訴大家一則阿彌陀佛的偉大,連閻...

如何讓佛號更加堅定呢

你的佛號跟你的心理的水平是有關係的。你心理的素質不...

她曾四次見到虛雲長老,晚年一心一意求生淨土

人們都稱她是老菩薩 我第一次來東林寺時,在天王殿後面...

念佛人不要只重數目而不重質量

淨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問題點就是只重數目而不重...

大安法師:念阿彌陀佛一切魔不得其便

【護持多障行人不遭墮落者:末世修行,多諸障難,一虧...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菩薩一生補處願

最後看第二十二願 菩薩一生補處願:設我得佛,他方佛土...

現生延年轉壽的原理

現生延年的原理 我們念佛主要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目的...

名號就是無盡藏,要如何去開採呢

阿彌陀佛名號在前面這個依正二報裡面,談正報就介紹阿...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佈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佛教徒應該用什麼方式祭奠亡靈

佛教主張給亡靈焚燒紙錢嗎? 作為寺院來講,清明節一般...

修行的真諦

心猶如相續的河流,假如你無法運用你的修持來把握它的...

如何才能獲得好人緣

人緣,其實就是指著一個人的人際關係。一個人的人際關...

極樂世界要修到什麼果位,才需要回到娑婆

問: 請師父慈悲開示回入娑婆度有情是什麼相狀?我們那...

只有精神財富才可以真正依賴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為學佛或信仰佛教,就意味著要放下...

印祖巧度盜賊

我在對日抗戰時期,曾一度返回苏州,當時印祖在靈岩山...

四種果蔬改善女性貧血

女性比較容易患上缺鐵性貧血,這是因為女性每個月生理...

阿彌陀佛略傳

阿彌陀佛於未成佛前,在過去無量劫中,為妙喜國的國王...

這句佛號就具足一切,不需要再加什麼東西

我們的主見來自什麼地方?來自淨土五經聖言量,來自中...

把貧窮賣掉

富貴是人人所希望求到的,貧窮是人人所厭惡的,假若貧...

修慈悲觀對治瞋恨心

如來顏容,超世無倫。正覺大音,響流十方。 戒聞精進,...

道人與正常人之間如何做個平衡

問: 道人感覺像是有一個出離的部分;我們還是要成為一...

什麼叫如來

問: 什麼叫如來? 慧律法師答: 如來就是佛,佛就是...

越用功越精進,魔障就越大

妄想就是自己做不了主,念念佛,妄想又來了,念念又來...

受持楞嚴神咒,感得金剛藏王菩薩護持

爾時八萬四千那由他恆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在大會中...

培養積極樂觀的情緒,別讓壞情緒毀了你

我們常說認識感情動物,人有七情六慾,歡喜、憤怒、痛...

【佛教詞典】背鱠經屏

(術語)空見之人,非道無慚,以木像之背切魚鱠,以佛...

【佛教詞典】執持名號

阿彌陀經中之一句,乃表示往生淨土之因行。執持,固執...

【視頻】淨界法師《保持警覺性的重要》

淨界法師《保持警覺性的重要》

【視頻】念佛為什麼要吃素

念佛為什麼要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