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陀的眼睛為什麼往下垂

2015/01/16  大字體  護眼色

佛陀的眼睛為什麼往下垂

追求幸福是人類的共性,但人們對於「福」的認識和態度,卻有著高下之分天淵之別。現代商品社會以鼓動人們的消費需求來推動經濟的發展,商家挖空心思用各種手段招徠顧客,誘發人們的購物慾望,藉以刺激市場的繁榮。如果人們的消費觀念基於正當的物質要求與精神要求,這本來無可厚非;然而過分地刺激消費,就會縱容奢糜之風,造成巨大的浪費。

此種奢靡享樂如果是不惜耗損地球資源,破壞生態環境,那就是禍及人類遺害子孫的更大的罪過了。愚人只知道祈福和享福,智者才懂得惜福和造福。惜福,自古以來始終是佛教的一個重要思想。

我在靜思精舍上了三堂生動的「惜福課」,那是我與證嚴法師三次同桌用齋的寶貴收益。最近,中央電視台播映的連續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四皇子(即後來的雍正皇帝)在用餐時不僅吃素,還在吃光飯菜之後用白開水涮淨碗碟裡的汁,全部喝下不浪費一滴油水。青年觀眾會以為這樣描寫一位皇帝未免有些誇張,殊不知虔誠的佛教徒都是這樣做的。劇中多次說他篤信佛教,再沒有比這一筆更有說服力的了。

看到此處,我一下子又回憶起來了當初和證嚴法師共進齋飯時的同一細節:餐桌上放著一把潔淨的茶壺,卻沒有備茶杯,用餐時大家也沒有動那壺。我正在猜測茶壺的用途,只見第一個吃完的慈師父拿過壺來倒出一些白開水,用水把碟涮淨倒入碗中,再把碗裡的水晃了晃將油水涮淨後一飲而盡。證嚴法師和他所有的弟子都是這樣做的。這種珍惜食物,杜絕浪費的動作像一個定格鏡頭,永遠銘刻在我心中。從那以後,我自己和家人極少浪費盤中餐,到飯館有應酬也把剩下的飯菜帶回家去。事情雖小,但問題不止於飯菜,而是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已經享受到的幸福。

我們離開花蓮後,輾轉台中到東海大學作文學講演。回到台北以後,聽說證嚴法師來到台北對隨眾作開示,我為有緣份再見到他心裡非常高興。我們一行趕到了佛教慈濟會台北分會,有幸又一次聆聽了證嚴法師的講演。證嚴法師娓娓動聽的話語,至今猶在耳畔。

「佛陀的眼睛總是往下垂的,大家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他柔聲問到,然後作出解答:

「佛陀垂目,是慈眼視眾生,體察世間悲苦。另一層意思是:佛陀的眼睛總是往下垂,不會往上看,物質環境往下比,修養人格往上比,上下有分寸,才是人生啊!」

聽了這一席話,我才懂得了佛門弟子見了人垂首斂目的原因了,原來他們這也是隨時隨地的修行啊!由此,我又記起了證嚴法師多次強調「佛陀要我們懂得惜福」的教誨。在《靜思語》中,他以深入淺出的語言闡述「享福,惜福,造福」的關係,勸告世人不可放縱貪慾,過分追求物質享受:

「自造福田,自得福緣。」

「吃苦了苦,苦盡甘來;享福了福,福盡悲來。」

「世間物質原只是一種潮流,太平年代金銀玉石是寶,而戰亂時期米糧布衣是寶。世間所謂‘有價’的東西,完全是在於人心裡的潮流及虛榮心的作祟。」

「道心即是理性。慾念如果擴張下去,就會埋沒理性;而理性如果能發揚起來,就可以制止欲心。」

「去貪就簡,可使心靈得到無比的寧靜與解脫。」

我想,不應該把這些充滿人生智慧的箴言警句看作是佈道勸善。無節制的放縱物慾並未給現代人帶來幸福,反而帶來了孤獨.空虛.煩惱.冷漠等「現代人綜合症」。無論是從保護地球環境的需要,還是改善人的精神生活,返朴歸真,去貪就簡,古老的佛學思想都是醫治人們心理疾患的一劑良藥。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有了愛慾,就不能見道

佛言:人懷愛慾不見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人共...

鳥雀報恩引路,破獲盜殺大案

宋朝時候,井陘(今屬河北)有一任縣尉(相當於今天公...

弘一大師弘法的三個約定

1937年5月初,夢參法師持青島湛山寺倓虛法師之函,到廈...

母親的心

有一位寡母茹苦含辛把幼小的獨子撫養成人,母子身影相...

敬畏一切眾生的生命

弘一法師在圓寂前,再三叮囑弟子把他的遺體裝龕時,在...

放生的動物被抓就不需放了嗎

邵慧圓居士對於放生一事,苦於沒有萬全之策,寫信給大...

佛以慈心降毒龍入缽

佛初成道於鹿野苑度五比丘,又度化了耶舍等五十位年輕...

【推薦】錢是別人的,但消的是自己的福報

這次去普陀山,偶聽道慈方丈開示,說到一兩黃金四兩福...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大藏經】【註音版】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與各種人相處的秘訣

會與人相處,可以讓你少走彎路,盡早成功。其實,每一...

經常觀心中的相狀,就能知道自己的種姓

我們都知道這個識變化多端,我們常說觀心無常,就這個...

找一條真正的成功路

對於出家人而言,成功本來就是一個妄念,是世間人的游...

心清淨了,任何地方都能清淨

現在很多都市人,因為由於生活緊張的關係,非常的煩躁...

不斷「放下」的時候,你跟「真如」就越來越近

楞嚴經中,虛空藏菩薩說,他在因地以觀察虛空無邊,觀...

用感恩的心對待當下的生活

《菜根譚》有這樣一段話:釋氏隨緣,吾儒素位,四字是...

專持名號,以稱名易故,相續即生

引淨土宗的二祖善導大師說: 「末法眾生,神識飛揚,心...

因果報應的三種形式

因果是佛法的基本定律之一,佛教深信相信因果定律的正...

佛陀如何破除凡夫的執著

我們看癸二的 明隨緣不變之體。 這個體當然是最重要的...

末法修行魔障多

末法時期修行對我們來說,具有著種種的魔障,如果在修...

天底下最難的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佛教的是非觀 天底下,我們最不能正確面對的就是是與非...

入禪之門第三講:四祖禪法

今天的題目是道信大師之禪法。大家知道,道信是中國禪宗...

妙蓮老和尚《福慧雙修》

今大上午有位中興大學研究所的研究生來問我許多問題,...

生命可以透過努力,作很大的改變

「忍辱」跟「精進」,它們兩個也不是什麼功德,但是它...

若是真修人,不見世間過

若是真修人,不見世間過。學佛的人,不要去好奇這個那...

弘一大師禪修的故事

1942年的10月13日,農曆九月初四,一代高僧,南山律宗...

【佛教詞典】斷頭者

(雜名)犯斷頭罪者。梵網古跡上曰:雖失淨戒,經說即...

【佛教詞典】三聚淨戒

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攝律儀戒是遵守佛法不...

【視頻】五會念佛(閩南語唱誦)

五會念佛(閩南語唱誦)

【視頻】夢參老和尚《華嚴經-普賢三昧品》

夢參老和尚《華嚴經-普賢三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