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業若成 禪宗自得

大安法師  2015/04/12  大字體  護眼色

淨業若成 禪宗自得

淨土宗的祖師裡面,在開悟之後的一個特點——置彼而取此。這句話很重要。那為什麼要置彼而取此呢?這裡有一個根本性的原因,是由於淨業如果成就,禪宗的利益自然可以得到。那「淨業若成」,怎麼理解淨業若成?這要從兩個層面來理解。一則是,你當生信願持名,精進辦道,得念佛三昧,所謂的一心不亂。當你得念佛三昧,一心不亂的時候,當下就是達摩直指之禪;就是轉八識成四智;就是這個身口意三業相應——即身成佛;即是教下的大開圓解。

這是當生成辦的,也就是大勢至菩薩說的,以念佛心,得無生忍,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樣他已經得到圓初住的水平。所以這個大勢至菩薩專修念佛三昧——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還有一種,可能是功夫不夠,現生沒有得念佛三昧,但是臨命終時感得佛來接引,帶業往生。帶業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時間的遲速不同,總之都能從蓮華里面出來,華開見佛,這時候見佛就能悟證無生法忍,禪宗的所有利益自然得到。所以這些諸大祖師,以他的修行的證悟,就了解了這個真相——只要修念佛法門得成就,所有的宗門教下的利益自然得到。於是就一門深入。

這就比喻為,在大海里面沐浴,就已經用到了百川之水。大海的水是來自於江河湖泊,百川之水,大海的一滴水就含攝著所有的江河、湖泊、溪流的水。用這個來比況,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你得念佛三昧,就等於能得一切三昧,就等於能得一切法門的證悟的利益。進一步比喻,「身到含元殿,不須問長安」。你這個身已經在長安的最核心的含元殿,你還需要問長安在什麼地方嗎?這就比喻你念這句阿彌陀佛,他已然就是一真法界、實相、無量光壽,你還說在名號之外去問心性功德嗎?所以這個「以淨業若成,禪宗自得」,這句話畫龍點睛,是我們理解這些無論是宗門教下,還是淨土宗的諸大祖師,為什麼要談一門深入專修的核心。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野狐狸之喻

野狐狸黑夜遁入廚房,飽餐一頓後便睡著了。睡到天亮不...

開悟後才知道念佛法門是最妙的

這個持名念佛,就是執持六字洪名佛的名號,來念佛。執...

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我們再看第二個傳承:這個禪淨雙修的思想。最早提出把...

我今念佛,必得見佛

現前一念心性,本與佛同體。佛已久悟,而我猶迷。佛雖...

在這個禪堂中坐一坐就有好大的功德

佛法傳到中國來,唐、宋大興的時期,多少文人、偉人在...

念佛相應的秘訣

一念相應一念佛,體現了淨土法門的一個本質特點:以佛...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淨土

問: 請法師開示,您提到我們淨土行人總以為自己有淨土...

打坐時怎樣克服障礙

問: 在打坐時,感覺總有許多障礙。怎樣才能克服這些...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大藏經】【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大藏經】【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推薦】帶業往生對我們多麼的重要

那麼下面就是能除罪否疑。那有人問:臨終的時候以猛利...

切忌用「臨終十念」賭往生

有人說,《觀經》講臨終十聲就都能往生,那我現在就可...

五逆十惡也能感應道交

為什麼這些五逆十惡的人,十聲乃至一聲佛號就能往生?...

大安法師:淨土法門的專修

修行淨土法門,宜專精。善導大師提出專修的五種正行:...

為何有人先富後貧,有人卻先貧後富

復有業初樂後苦。若有眾生。為人所勸。歡喜行施。施心...

讀了很多經,還不知道怎麼修行

大家都讀誦大乘經典,或者是懺悔,或者是禮拜,或者是...

穿越大千猛火求此法門

阿逸多!是故告汝及天人世間阿修羅等,今此法門,付囑...

楊梓茗居士《肉食之害》

很久以來,我們都以為要吃肉才能得到營養,動物都是生...

這個就是參禪下手的竅門

要想從這個話頭入手,以念佛是誰入手,那沒有別的巧妙...

永明延壽大師垂誡

學道之門別無奇特。只要洗滌根塵下無量劫來業識種子。...

五種排毒食物

環境污染、電腦輻射、不良飲食習慣等都有可能導致人體...

【推薦】追求神通的種種弊端

出家人專心用功修行,一定多少有成就,有些也必定有些...

從極樂歸來的菩薩是非同小可的

極樂世界的解脫功德,我們簡單提出三點: 第一、隨願聞...

修一切法門都離不開觀心

說到開示,講來講去,都是剩語,因為講不出什麼新鮮的...

生死輪迴的根源

我們再看第二段,用諸妄想。這是關鍵點。 我們今天生...

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問: 請師父開示,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淨...

【佛教詞典】頂法

【頂法】 p1026 雑集論八卷十八頁云:頂法者:謂各別內...

【佛教詞典】阿育王

古印度摩竭陀國的國王,華譯為無憂王,於公元前二七O年...

【視頻】五台山普壽寺

五台山普壽寺

【視頻】貪慾猶如焚身之火

貪慾猶如焚身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