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聖凱法師:佛法談做人

聖凱法師  2011/07/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現代的心理學研究指出,當一個人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遇到問題時,有人可以和其討論,或伸出援手,此人通常較能應付壓力,不易被危機擊倒。進一步看,如果要維持「社會支持」的系統(良好的人際關係),你必須具有「愛與被愛」及「付出」的能力。

一個人在事業或生活不順利的時候,因為內心比較脆弱,所以很容易對他人產生期待。我們自己時常在這種情緒低落的時候,把我們見到的每個人都當是我們自己的朋友,向他傾訴我們的不幸,並渴望獲得安慰與同情。

其實,世界上的許多人都是以自己為中心,每個人的視角也完全是被自己先天或後天形成的思維框架所左右的,所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注意力,喜歡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之上。因此,這樣就會影響人類選擇自己的群體,這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是每個人都是我們可以依賴的朋友,有些可能是你痛哭流泣的事情,可是別人可能覺得你想得太多、小題大做或能力不夠等。

因此,人類需要真正的朋友,能夠同喜同悲、同苦同樂,共同承擔生命的痛苦,享受生命的快樂。同時,事業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人際關係,但不應犧牲自己的追求與理想,去隨波逐流。所以,在人際關係中也會經常出現「不合群」的現象。

我就是一個不太會合群的人,在中國佛學院讀書時,我總是一個孤獨的人,一個躲在房間裡看書、寫作,從來不會跟同學聊天。唯一跟同學玩的機會只是打羽毛球,除此以外,連看電視都是一個人。記得,我一般不會到教室裡看電視,但是如果心血來潮,我會自己一個人坐在電視機前,從晚上八點到凌晨五點,也不用換頻道。然後,五點半上早殿時,竟然跑去敲磬,大腦一片空白,但是磬位是不會錯的。

到了南京大學後,剛入學時,我努力地跟同學相處,可是這種造作的融洽讓我十分痛苦。半年後,我又回到自己的世界,一個人讀書、上課,偶爾打打羽毛球。

有時候,為了合群必須犧牲自己的愛好、時間,甚至前途為代價,其實這是媚俗。還有一種原因,是因為性格孤僻、自我封閉,或是人品道德上低劣而讓大家疏遠。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我記得我師父曾經說過:「我就是我,誰也代替不了我」、「走自己的路,讓他們說去吧」。最主要的是,必須有自己的追求與理想。佛陀出家時,肯定是不合群的表現;比爾·蓋茨中途從哈佛退學,也不同於大家心目中的「好學生」標準一致……

但是,我們強調這種不合群並不是傲慢,反而應該去處理好人際關係。佛法的人際關係學是以四攝為中心,即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佛法中經常講「布施結緣」,並且講布施時應該三輪體空,即沒有施者、受者、所施物的相,即沒有圖回報的心。其實,現代情緒管理學對布施是極為重視的,即是培養一個人的愛心,一個充滿愛心的人,才能快樂地生活。而且這種愛心是無所求地給予,與別人並無所約定。

加州心理治療師的維史考特醫生說:「有期望的愛就是有條件的愛,你若需要別人的愛,才會覺得好過,你便迫切地期望他,你是在‘害怕’的心情下付出你的愛,你不斷擔心他會不愛你。這不是愛,是依賴,其中少有快樂和喜悅。」

佛法中經常提到的一句話「施比受更有福」,如果你想借付出獲得回饋,那麼不必了。付出者真正的收穫來自心中的善,而非需求。只有心胸寬大的人才能快樂,在助人時能引發自己對生活的熱愛,於是能安妥度過逆境。

布施不限金錢布施,還有勞力、歡喜、智慧等布施。唯有懂得布施的人,才是最富有的人。不管用語言、力量、精神、物質來布施,主要的是布施結緣,是人際間最好的善意表現。

對於自私的人來說,即是在談話中經常提到「我」的人,較易得冠心病。自私的人,過度注意自己,可能使孤獨感和隔離感加強,而寂寞對人來說,是致命的。

一個擁有愛心的人,要從各個方面能關心別人,愛語即是用柔和語、無諍語、質實語等,以鼓勵代替責難,使人能從語言中得到益處。每一個人都喜歡別人的讚助、別人的愛護,所不幸的是人世間常發生吵架和誤會,乃是不懂愛語所致,若能善用愛護人的話,不但與人結緣,還會增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同事即是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慈愛的母親,餵自己的小孩,本來是要把放置湯匙內的食物餵至小孩的口中,可是自己的嘴巴也跟著張開,這是由於內心的慈悲,引發出來同事的現象。多站在別人立場設想,如果好事好話,就說你如何、如何;假如欲要講訓誡的話,就說我們以後如何、如何。

利行即是盡自己的能力,去做利益他人的行為。俗語說,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有時候說一句話幫助別人,別人也會幫助你。我們從幫助別人的時候獲得對自己的信心,從而更能愛自己,現代社會學指出利他主義可能是我們生存本能的一部分。

佛陀在《善生經》中對人際關係給我們很清楚的指導,而且將父母、師長、妻兒、親友鄰居、奴僕、沙門六種關係,列為佛教徒應該敬仰的對像。

第一、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子女在雙親年老時負起扶養之責,代表雙親盡他們應盡的本分,保持家庭傳統於不墜而光大門楣,守護雙親辛苦積聚的財富勿令散失,雙親死後妥為殯葬。父母對子女也有責任,避免子女墮入邪惡,教令從事有益的活動,予以良好的教育,為他們從良好的家庭中擇配,並於適當時機付與家財。

第二、師長與弟子的關係。弟子對師長必須恭敬服從,師有所需,必須設法供應,並應努力學習。另一方面,老師必須善巧訓練弟子,使成良好模範;應當諄諄善誘,並為他介紹朋友;學業完成之後,更應為他謀職,以保障他生活的安定。

第三、夫婦關係。夫婦之愛在佛經中稱為「居家梵行」,也就是說這種關係是應當付予最高敬意的。夫婦應當彼此忠實,互敬互諒,向對方盡其應盡的義務。丈夫應當禮遇其妻,決不可對她不敬。他應當愛她,對她忠實,鞏固她的地位,使她安適,並贈以衣飾珠寶,以博取她的歡心。佛陀甚至不忘記提醒丈夫應以禮物贈與妻子,足見他對凡夫的情感是何等了解,同情而具有人情味。妻子應當照顧家務,接待賓客、親友和受僱的佣工;對丈夫愛護、忠實,守護他的收入,並在一切活動中保持機智與精勤。

第四、親鄰關係。對於親友鄰居,彼此之間均應慇勤款待,寬大慈惠。交談時應當態度愉快,談吐優雅。應為彼此之福祉而努力,並應平等相待,不可爭論。遇有所需,應互為周濟,危難不相背棄。

第五、主僕關係。主人或僱主對他的僱工或奴僕也有好幾種義務:應視其人的能力才幹而分配工作及給以適量的工資,並應提供醫藥服務,並應隨時酌發獎金。僱工應勤勿惰,誠實服從,不可欺主,尤其應該忠於所事。

第六、僧俗關係。在家眾應當敬愛出家眾及供養他們的物質需要。出家人應以慈心教在家眾,以智識學問灌輸他們,引導他們遠離邪惡而走向善道。

所以,對於在人際關係上,佛法與現代情緒管理學,結果與方法都有一定的相同之處。但在本質上,現代情緒管理學是從自我的快樂出發,因為我們能從幫助別人而獲得快樂;而佛法則從他人出發,這是同體大悲的表現。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像的緣起

阿彌陀佛!各位大覺世間的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想跟大...

大安法師:只供一尊阿彌陀佛還是供西方三聖

問: 在家裡只供一尊阿彌陀佛還是供西方三聖? 大安法...

修了多劫的福報善根,才能得人身聞佛法

佛家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非常不容易,在...

文珠法師《二十一世紀的人生》

各位,今天很高興有機會與各位見面,共同研究佛學,可...

怎麼樣來判斷善知識

我們要怎麼樣來判斷一位善知識,在經裡說: 我教比丘,...

【佛學漫畫】皈依

對於真心學佛的人,不會覺得皈依儀式是多餘的,反而會...

斌宗法師《我人生死之由來》

前言 學佛主要在求離苦得樂,生死之苦冠於一切,同時...

禪宗叢林的修行律儀

禪宗叢林中有各種不同的修行儀軌,這些律儀不僅是禪門...

【大藏經】【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雨寶陀羅尼...

【大藏經】佛說四十二章經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

【大藏經】【註音版】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二 慈悲道場懺法...

【大藏經】【註音版】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我願意改變

現在,很多人都對自己的煩惱和問題舉起雙手,恐懼地投...

惟覺老和尚佛法禪法問答

問:惟覺老和尚傳的禪法,有什麼特色? 我現在的教法...

把心從外塵境界上收回來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練習養成隨時攝心的習慣,我們常...

佛說生病十因緣

《佛醫經》提出,人得病有十因緣: 一者久坐不飯,二...

真正用功的人,有功夫的人看一眼就知道了

再說調心。這個心就是當下這一念,我們在堂中用功辦道...

毛巾熱敷的十種保健方法

中醫上講溫則通,通則不痛,用毛巾熱敷實際上就是達到...

怎樣擁有一個「無」的生活呢

世間上的人總是在有上求,有車、有子、有錢、有名等,...

六和敬的意義

「六和敬」是佛教僧團的生活原則,也就是讓彼此能夠和...

不學弟子規,往生淨土就會落空嗎

問: 現在有人說《弟子規》就是佛的戒律,不學《弟子...

不正知者,於所觀境謬解為性

隨煩惱二十:不正知者,於所觀境,謬解為性。能障正知...

祭祖時可以燒紙錢元寶嗎

問: 法師,我們佛弟子在祭祖的時候,還可以燒紙錢元...

明月之心不可無

有一個老和尚到了垂暮之年,決定把衣缽傳給弟子,無奈...

你對「感受」還看得很重,你就不可能離開三界

我們開始不再隨順我們的感覺而走,我們一個修行者,你...

念佛的利益

《華嚴經》云: 寧受地獄苦,也要得聞諸佛名。 一稱南...

嘴是別人的,心是自己的

師父總有師兄背後偷偷說我。 嘴是別人的,心是自己的。...

把握時間付出良能,發揮生命價值

人的一生中,年少力壯只有一回;若想有再一次的年輕,...

【佛教詞典】四意趣

(名數)佛之說法,有四意四秘,可以解決一切之所說。...

【佛教詞典】百八鐘

(術語)晨昏大鐘,打之一百八下也。敕修清規法器章曰...

【視頻】護生卡通:吃素的獅子

護生卡通:吃素的獅子

【視頻】淨界法師《謂貪淫慾即菩提道,貪慾魔入心》

淨界法師《謂貪淫慾即菩提道,貪慾魔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