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家訓,一盞千年不滅的心燈

2016/07/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家訓,一盞千年不滅的心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觀念、態度等都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家庭教育的重要程度由此可見一斑。然而許多家長並不理解它的重要性,甚至還會有人這樣說:「自己的孩子,愛怎麼管就怎麼管。」其實早在中國古代時期,一些聖人和學者就非常重視家庭教育,並且給世人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下面就讓我們跟隨這篇文章來了解一下古代的家教思想。

一、古人以教育子女為人生要職

古代的家庭,既是一個生活單位,也是一個生產單位和教育單位。古人十分重視齊家和治國的關係。

《禮記·大學》中寫道:「古之欲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也就是說,古人認為「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因為「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這充分說明了個人,家庭和國家的關係,治國應從治家始,治家應從教子始。從「齊家治國」這個目的出發,古人把家庭教育看作是「國之根本」,十分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

古人把教育子女看成是父母的重要責任,養子必教,養子不教不僅危害自身,也危害他人,更危害國家。宋代程頤說:「人生之樂,無如讀書;至要,無如教子。」明代方孝孺也說:「愛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古人的這種看法,在當今社會也是頗具現實意義的。

二、古代家教注重立志教育

「人不立志,非人也。」古人教育子女非常注重樹立遠大志向,做一個正直的人。顏子推說:「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古人不僅認為立志重要,而且還提出立什麼樣的「志」最好。明代楊繼盛說:「人須要立志……你發憤立志要做個君子。則不拘做官不做官,人人都敬重你,故我要你第一先立起志氣來。」可見古人並不都看重做官,而是強調要明理,要先做一個正直的君子。

這種「立志」與「做人」聯繫起來的看法,在今天看來也是難能可貴的。我們經常聽到父母對孩子說要如何如何,將來就可成為什麼「家」、什麼「長」或什麼 「師」。社會固然需要各種「家」、各種「師」或各種「長」,可要建成一個祥和、安定的社會,更需要胸懷大志、正直明理的人。中國古代有很多輝煌時代,潛心研究就會發現,這與當時古人懂得人生價值和道德教育,重視「先做人才能做事」,是直接關聯的。

三、古人教子注重儉朴、廉潔教育

以勤儉為本,愛惜一布一飯,這是人生道德啟蒙教育的一部分。中國古代的家教也崇尚勤勞儉朴,認為「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人從簡朴走入奢侈容易,從奢侈回到簡朴則很難)。歷史上,很多古人留下過家訓。他們並非窮得揭不開鍋才大談簡朴,而是清楚的知道很多事「成於儉約、敗於奢靡」,把簡朴當作人生中一種美德。

這些道理既不深奧,更不新鮮,可如今許多父母似乎知之甚少。現在有的人掛在嘴邊的話是:「就這麼個孩子,錢不花在他身上給誰花?」那些自己含辛茹苦、並沒有太多錢的父母也這樣認為:「我們小時候夠苦了,讓我們的孩子再浪費些也不算過份。」正因為有這樣的思想指導他們的家教實踐,有不少家庭的教育失敗了。這樣也就會有十幾歲的小學生髮脾氣撕百元鈔票以示威;高等學府的「驕子」多買幾兩米飯用作洗碗的「抹布」。而受過教育的古人都是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另外,現在有不少人丟失了儉朴的傳統美德,把讓孩子常常得到享樂的體驗當作一種「重要責任」。其實這樣下去,孩子長大以後,往往心理素質、承受能力、意志力都會比較差,人生的苦頭在後面。

古代家教不僅崇尚勤儉,而且還注重正直廉潔的教育,講求「清白傳家」。《漢書·疏廣傳》記載,疏廣告老還鄉時,帶回不少皇帝和太子賜贈的黃金。他用這筆錢每日宴請鄉里親友,當錢快花完時,疏廣的子孫便私下託人勸疏廣留點錢為子孫置些田產。疏廣聽了說,我不是不考慮子孫後代,我想他們如果能夠辛勤耕作,家中原有的田產是可以維持一般人的生活水平的,現在如果再多給他們錢財,豈不是教他們怠情嗎?

在「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則徐的詞旁有一副對聯:「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這些事例都告訴我們,真正為子孫的長遠利益著想,就應該喻之以義,遣之以義,而不遺之以利。

四、古人教子反對溺愛

古人教子講究「慈愛」,反對溺愛。這點尤有現實意義。韓非子曾說:「夫嚴家無悍虜,而慈母有敗子。」司馬光亦說:「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他們認為父母之愛需理智而有分寸,才會起到正面的作用。「愛之太殷,憂之太勤」,則會使孩子養成任性、驕狂的習性,甚至走上歧途,所以古人云:愛不可溺。

「慈母敗子」是古人以自己的教訓得出的道理。這個道理仍如警鐘,提醒為人父母者不可溺愛子女,而要注重做人的道德倫理教育 。

五、家訓古話──培養良好習慣和品質

為了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古人尤其強調「家訓」和培育良好家風,在一個人的「幼稚之時」。就對其訓誡誘導,使其「習與智長、化與心成」。因此,從某種意義來說,家訓的本質就是培養一個人良好的習慣和品質。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明末清初的《朱子家訓》僅522字,通篇意在勸人要勤儉持家安分守己,將中國幾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良好的習慣培養等,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可以口頭傳訓,作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銘,比如「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人要早起才能神志清醒辦事從容,使屋內屋外乾淨整潔,天黑了便要休息,關閉好房門反省一天的行為……)從居家習慣到品性修養等說得很詳細,類似這樣的規勸在同類的家訓中經常被提及,比如《姜氏後人別忘本》中所言:「……孝敬父母,甘為人子。關心照顧,贍養細緻。團結親朋,和睦兄弟;相親相愛,姑嫂妯娌……不貪富貴,人品大事……」文字很直白,要善待親情,愛護親人,不貪圖富貴等,這是一個人優秀品質之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懷孕媽媽的胎教之法

歷來古今賢聖之人,都是由於父母之善教而得成功。而父...

有感於素食坐月子

談起婦女生小孩坐月子,總說是要如何如何滋補,滋補的...

孝順父母的方法與果報

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為勝福田,現世流佈大名稱,未...

不孝父母,學佛一切皆無意義

想想父母未生我們以前,我們本什麼也沒有。落生以後,...

教婦初來,教子嬰孩

古人說,教婦初來,教子嬰孩。就是說教育要從早、從小...

聖嚴法師《把孩子「過繼」給觀音菩薩?》

一位居士曾經問到:一些父母生下孩子後,為了使孩子平...

敬老養老是福氣

《論語》有曰:父母在,不遠遊,游必有方。初讀此句,...

佛陀是如何教導兒子羅睺羅的

度子出家 佛陀成佛後;廣度有緣眾生,也沒有忘記自己的...

【大藏經】【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大藏經】【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雨寶陀羅尼...

【大藏經】佛說四十二章經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

【大藏經】【註音版】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二 慈悲道場懺法...

我不是為了生氣才活著的

如果你問別人,你活著是為了什麼?有的人會說為了快樂...

十種不善業的果報差別

果報大體有三種,分別為異熟果、等流果和增上果。 異熟...

內賊不把門打開,外賊是進不來的

在美國有兩個法師,一個叫恆朝法師,一個叫恆實法師。...

當眾生得益的助手

他人有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伸出援手給予幫助,使...

白骨觀實修法

一般人忌諱白骨觀這幾個字。修白骨觀,不單純為了修不...

以這種心來修淨土法門,都稱為雜毒之善

至誠心就是真實心,不虛假的心。這就要告訴我們修習淨...

為什麼大家見面都說「阿彌陀佛」

問: 為什麼大家見面都說阿彌陀佛? 正如法師答: 阿...

占察輪相對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占察與世間算卦的不同算命的一般不給出家人算,因為修...

生活的迷失與覺醒

現在有不少人學佛是從功利的目的來求神拜佛。如果從功...

站著被燒焦的鳥

1996年3月,一則極為感人的有關動物的新聞在全美播放:...

不要把事物看成你可以永遠擁有的

「佛言:觀天地,念非常。觀世界,念非常。觀靈覺,即...

念佛後不想看書、做事的心態對嗎

問: 弟子越來越歡喜念佛,感覺念佛時心容易得定。但時...

臨終關頭一心念佛最得益,妄動哭泣最貽害

此時所最得益者,莫過於一心念佛;所最貽害者,莫過於...

四種方法正確處理人際關係

為了凝聚人心、攝受眾生、開發智慧,佛陀提出了四種方...

佛為病比丘洗浴

佛陀時代,有一個國家名為賢提,當時有位年老比丘因長...

懂得取捨更靠近成功

孟子的這段話大家都很熟悉: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佛教詞典】後架

(雜名)僧堂之後,有洗面之架,名曰後架。即大眾之洗...

【佛教詞典】得道梯橙錫杖經

全一卷。又作錫杖經、得道梯橙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七冊...

【視頻】東林寺經行念佛

東林寺經行念佛

【視頻】汕頭青雲禪寺

汕頭青雲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