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孝順父母的方法與果報

2012/09/1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為勝福田,現世流布大名稱,未來福報轉無量。(龍樹菩薩說法要偈)

一、孝順父母的意義

父母有生育、養育、教育之恩,可說是功德巍巍,在《父母恩重難報經》當中,曾以七種比喻來說明父母恩德深重,難以報答:

一、肩擔父母,繞須彌山,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二、遭饑饉劫,臠割碎壞,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三、手執利刃,剜眼供佛,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思。

四、刀割心肝,血流遍地,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五、百千刀戟,刺於己身,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六、打骨出髓,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七、吞熱鐵丸,遍身焦爛,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二、孝順父母的方法

父母的恩德既然如此深重,我們應怎樣做才能算是「孝順 呢?佛教認為孝順有不同的層次:一般的人對父母甘旨奉養,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悅,是為中孝;引導父母趨向正信,遠離煩惱顛倒,永斷三途之苦,是為大孝;視三世一切眾生皆是我父我母,盡一切力量,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才是最無上的至孝。所以,克盡孝道,應該注意下列三點:

一、孝順必須是長期的,不是一時的:父母以畢生歲月為我們辛苦奉獻,我們即使不能終身膝下承歡,也應該長期供養,使無所缺。

二、孝順必須有實質的,不是表面的:孝順父母必須解決父母實際需要,不僅在衣食住行上無虞匱乏,在生老病死上有所依靠,還要始予父母精神上的和樂,心理上的慰藉。

三、孝順必須能全面的,不是局部的:孝順應從自己的親人做起,然後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精神,擴充到社會大眾,乃至無量無邊眾生。

三、孝順父母的果報

一、現世流布大名稱:

孝順父母的人不但孝名遠播,而且因為具有下列特點,所以得到社會大眾的肯定讚譽:

1、能進德修業:孝順父母的人為免父母擔憂,必定行事正派,操守嚴謹。

2、能治理家庭:所謂「言教不如身教 ,在家中能以身作則,孝順父母,堪為子孫親眷的榜樣,家庭自然充滿和敬的氣氛。

3、能慈悲待人:孔子曾說:「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 對於父母能感恩圖報的人,往往能進一步以篤實誠敬的態度對待他人。

4、能盡忠職守:孝順父母的人深恐事業無成,讓父母蒙羞饑餒,所以做任何事都會兢兢業業,全力以赴。

實踐孝親感恩的人不但能獲得善名美譽,連諸天也都會為之感動,經云:「若有男女依母教,承順顏色不相違,一切災難盡消除,諸天擁護常安樂。 中國歷史上因為孝行而感得草木土石助成善舉的事蹟也為數不少,古德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孝之極至,就是誠。只要有誠心,無事不辦。

二、未來福報轉無量:

種好因,自然得善果。《涅槃經》說:釋迦牟尼佛之所以能夠修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因為佛陀於無量阿僧祗劫之中,恭敬三寶,孝養父母,所以今世才會感得如此殊勝的果報。可見孝行感果之殊勝,展轉無有窮盡。

孝順父母,不但今世常為人天之所愛敬,更可為來生種下圓滿佛道之因,所以《大方便佛報恩經》說:「父母者,三界內最勝福田。」

四、結論

孝順父母不但對個人現在、未來有莫大利益,對於社稷更具有安定作用,如果人人都能孝順父母,乃至做到佛教所說的大孝、至孝,則國富民強,世界安樂是指日可待之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生漏梵志皈依佛本緣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位名...

貪污慈善捐款會有什麼果報

今人多不知因果,光緒二年,吾鄉凡出頭散賑之人家,無...

【圖】孫母林夫人事實發隱

林夫人是孫慶澤的母親,宿世即種植德行,天性貞淑賢惠...

佛陀五百世母親的貧窮果報

過去釋迦牟尼佛托缽游化,行經居荷羅國,與眾比丘在路...

道業未成,白白吃了常住這麼多東西

佛說法四十九年,就是講的因果,大乘經講的都是因果。...

世出世間之事不出於因果

我們以電波和影像來體會,有心念的電波發出去才會投影...

你留意過自己的父母嗎?(子女必看)

如果你在一個平凡的家庭長大, 如果你的父母還健在,不...

存什麼心太重要了,這是保持人身的條件

有人曾經問過一位僧人:人的身體為什麼是直的,站著走...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陀示現滅度為何對眾生有益

卯一、不滅有損 所以者何?若佛久住於世,薄德之人,不...

我們曾經發誓永不原諒的那些人和事

小時候,有一年過年,王小三說他有一個新玩具,叫粑粑...

很重視眼前的人,只有現在沒有未來

佛法你要是不知道,你會覺得佛法是非常的矛盾。般若波...

南懷瑾老師:學佛後對鬼神也應該和善恭敬

我們年輕時學佛也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

九種不淨觀法

六妙門之第四是「觀」。行者若修習觀門,則能生起九種...

瞋恨心重,會火燒功德林嗎

問: 請問法師,弟子的丈夫特別喜歡麻將,可弟子卻對...

為止口業,止語三年

原文: 德美,姓王,清河臨清人。年十六出家,十九剃染...

娑婆眾生吃飽不是奔走塵務,就是昏沉睡眠,都是輪迴的業

飯食經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畢缽去,不勞舉拭...

念佛也具足止觀

【當念佛時,不可有別想,無有別想,即是止。當念佛時...

聖嚴法師《不要自己咒自己》

有位先生在事業上、家庭上都遭遇了很多挫折,他問我怎...

境緣無好丑,提起佛號正念

一日之計在於晨,叢林的早課是古佛青燈生活的特寫。 得...

佛心是什麼

佛心是放下 所謂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別心,是非心...

淨土居士楷模--劉遺民

劉遺民是東晉時期,廬山東林寺白蓮社十八高賢之一。他...

《易經》智慧:人的命運,藏在這三個字裡

時因時乘變,待時而飛 虎落平陽被犬欺,龍困淺灘被蝦戲...

人的執著從何而來呢

流水是微妙的,雖然有許多卵石圍堵著,水還是能夠繞過...

能把自身看輕事情看開,辦道就容易了

辦道這一法,說難也難,說易亦易,難與不難是對待法。...

【佛教詞典】法界三觀(二)

華嚴法界觀雲法界三觀:法界三觀者,乃帝心尊者,依華...

【佛教詞典】伊沙馱羅山

伊沙馱羅,梵名 īsādhara,巴利名 īsadhara。又作伊...

【視頻】准提心咒(奕睆居士唱誦)

准提心咒(奕睆居士唱誦)

【視頻】《心靈禪語》有聲書

《心靈禪語》有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