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陀是如何教導兒子羅睺羅的

2016/09/26  大字體  護眼色

佛陀是如何教導兒子羅睺羅的

度子出家

佛陀成佛後;廣度有緣眾生,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兒子羅睺羅。在《佛說未曾有因緣經》中講到佛陀度羅睺羅的因果本末。講的是,佛陀了知世間恩愛是輪迴苦本,要目犍連進城探親,最關鍵是希望耶輸陀羅放羅睺羅出家修道:「爾時世尊,告目犍連:‘汝今往彼迦毗羅城,問訊我父閱頭檀王,並我姨母波闍波提,及三叔父斛飯王等。因復慰喻,羅睺羅母耶輸陀羅,令割恩愛,放羅睺羅令作沙彌,修習聖道。所以者何?母子恩愛,歡樂須臾,死墮地獄。母之與子,各不相知。窈窈冥冥,永相離別,受苦萬端,後悔無及。羅睺得道,當還度母,永絕生老病死根本,得至羅漢,如我今也。’」

但是耶輸陀羅不肯,還把羅睺羅關閉高樓深閣內。目犍連無奈用神通飛上高樓面見耶輸陀羅。目連用種種善巧方便勸說,耶輸陀羅拒不讓步。佛陀的父親淨飯王又派王后,就是耶輸陀羅的婆婆勸之,猶不聽從。最後,佛陀運用神通化入空中,點醒耶輸陀羅前世誓言因緣,才令她頓息母子之情,與子離別,送子修道。

教導改過

巴利聖典《庵婆蘖林教誡羅睺羅經》中記載佛陀善巧方便教導羅睺羅改過的典故。羅睺羅開始修行的時候比較淘氣,學法持戒也有疏忽的地方,因此受到過佛陀父親的訓誡。此經針對其喜歡說謊的壞習慣,佛陀以「洗腳水」為喻跟他說明謊話之肮髒,強調誠實的重要性。後來對小沙彌解說事物無常的本性,記載於《相應部》第二品。

有一天佛命羅睺羅端大盆水洗佛的雙足,洗畢。

佛問:「這些水可以喝嗎?」

羅睺羅:「洗過腳的水,不乾淨,不能喝。」

佛說:「你就和這個洗足的水一樣!,水本來是清淨的,洗了足就很髒!好比你本來是王孫,遠離世間虛假的榮華富貴,出家做沙門。你不精進修道,不清淨身心,不守口慎言,整天講玩笑話騙人,三毒的垢穢填滿你的心中,同清淨的水裡有了垢穢一樣!」

佛陀從來沒有這麼聲嚴厲色的對羅睺羅說過話,羅睺羅低頭不敢仰望佛陀,佛陀招呼他把水拿去倒掉,他這才敢移動身子,但等他倒了水回來,

佛陀又再問他道:「這個盆可以用來盛飯洗米洗菜嗎?」

羅睺羅:「洗腳的盆不可以盛飯吃,因為盆裡不淨,上面有垢穢粘著,所以不能裝東西吃。」

佛說:「你就是和這個盆一樣,雖然出家做了沙門,不修戒定慧,不淨身口意,滿身充斥不實的垢穢,聖潔,光明的智慧,大道的資糧怎麼裝進你的心中?」

佛陀說後,用腳把盆子輕輕一踢,盆子就滾滾的轉起來,羅睺羅很害怕的樣子,

佛陀就問他道:"羅睺羅!你怕把這盆子踢壞了嗎?"

羅睺羅:「佛陀!不是!洗足的盆,是很粗的用物,壞了也不要緊」

佛陀:「羅睺羅!你就和這個盆一樣,不會得到大家尊敬和愛護。你出家做沙門,不重威儀,戲弄妄言,自甘墮落,自取下賤。這個結果將使誰都不愛護你、珍視你,就是到了命終的時候,也不能覺悟,你會處在迷中更增迷!」

羅睺羅全身流汗,慚愧得無地容身,他發誓以後要一定改變自己的心,行!我們絕對不能自甘墮落!

精心愛護

佛教有按受戒早晚分尊卑的規定。如果先受戒者有需要,後受戒的應該把一切用品給先受戒者。一次,當羅睺羅回到自己房間的時候,有個管理宿舍的比丘,就將他的房間讓給作客的比丘住,又由於沙彌不可以和比丘共住,那個比丘便將羅睺羅的衣缽放到外面,自己安住在裡面了。

在僧團裡,沙彌是要敬重比丘的,還有佛陀忍辱教示,羅睺羅癡癡地站在門外。忽然陰雲密佈,落起滂沱大雨來,羅睺羅沒有去處可以躲藏,就進入廁所。雖然空氣不好,也只得坐在那裡,他此刻感到無比的恐慌。

這時,外面的雨越下越大,低的地方都被水淹沒了,藏在洞裡的黑蛇,因被水淹而爬出洞來,漸漸游到廁所裡來了。熱帶的毒蛇,其毒是非常厲害的,羅睺羅一點都沒有注意,這時候他的生命真比風中的殘燭還更危險。

佛陀在靜坐中忽然想起羅睺羅,佛陀以天眼察知到羅睺羅的危險,即刻走到廁所。佛陀問羅睺羅為什麼要坐在廁所裡,羅睺羅把經過告訴佛陀,佛陀就叫他先到自己的寮房住。後來佛陀修改戒律,規定特殊情況,沙彌可以和比丘同住兩宿。

還有一次,小羅睺羅跟隨僧團去王舍城乞食。一個流氓將沙子仍在了他的缽裡,還用木棒打了他的頭。委屈可想而知!這時,舍利弗對他說:「佛陀告誡我們,在榮譽的時候不要使自己的心高舉;在受辱的時候,也不能心生嗔恨。羅睺羅,這個世間沒有比忍辱的人更勇敢的人了。任何力量也戰勝不了忍辱。」

小羅睺羅平靜地到河邊,用淨水洗淨了身上的血污。佛陀事後知道了這件事,鼓勵讚歎了羅睺羅。

因人施教

有一次,有比丘問佛說:「世尊常常訶斥提婆達多,為什麼就不訶斥羅睺羅呢?」還有惡比丘也趁機說:「是呀!世尊妒忌提婆達多,所以常常惱他;羅睺羅是世尊的兒子,所以就包容他,不訶斥他。」有其他比丘聽到了,就來告訴世尊。

佛說:「提婆達多這個人呀!他就像一隻劣馬似的。要調伏這樣的劣馬,應該用威力來調伏他,所以就要訶斥他。這羅睺羅呢,他像很聰明有智慧的像一樣,只要和他好好講,用良好的言語同他說,就可以導致令他往正路上走了。」

呵護道心

羅睺羅跟隨舍利佛出家之後,還算安心。但後來羅睺羅聽到佛陀說一比丘的罪報因緣,因恐懼又起退心,想舍道還家。佛陀又用種種善巧方便,因勢利導使得羅睺羅堅固道心,勇銳修行。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爾時世尊,告羅睺羅:「汝今畏罪還家,求離苦者,是事不然,何以故?譬如二人,乏食飢餓,忽遇主人,為設種種肥濃美味,其人飢餓,貪食過飽,然此二人,一者有智,一者愚癡。有智之人,自知食過,身體沉重,頻伸欠呿,即詣明醫,請除苦患。良醫即賜,摩檀提藥,令其服之,吐宿食已,令近暖火,禁節消息,得免禍患,終保年壽。其無智者,不知食過,謂是鬼魅,殺生祠祭,欲求濟命。腹中宿食,遂成生風,絞切心痛,因是死亡。生地獄中。」

佛告羅睺羅:「汝畏罪還家,如彼無智愚癡人也。汝先有善根因緣,遭值我時,如彼明醫能濟苦患而得不死。汝今何為舍明入闇。」羅睺白言:「世尊,諸佛智慧猶如大海,羅睺等心,猶如毫末,豈能受持如來智慧。」

佛告羅睺:「如天雨滴,後不及前,雖不相及,能滿大器,修學智慧,亦復如是。從小微起,終成大器,如是展轉,滿無量器,是則自利利人,名為大士。如我今也。」羅睺羅等。聞佛說已,心開意解。

佛陀通過譬喻告訴兒子應當如何智慧抉擇,令羅睺羅等心開意解,樂意修行。

教導證果

羅睺羅十八歲那年,他升起執着色相的不善念,認為他跟父親一樣英俊。佛陀知道後,向他宣說《大教化羅睺羅經》,經過是這樣的: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世尊在上午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入舍衛城化食。羅睺邏尊者也是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在後面跟隨世尊。

這時候,世尊回望羅睺邏尊者,然後對他說:「羅睺邏,對於各種色,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內在的、外在的、粗大的、細微的、低等的、高等的、遠處的、近處的色,都應以正慧如實視之為沒有‘我擁有色’、‘我是色’、‘色是一個實有我’這回事。」。

羅睺羅聽後,不再放逸,精進思維佛的教導,後來羅睺羅努力精進修習出入息,聽了《小羅睺羅經》後,證得了阿羅漢果,被稱為密行第一。

結語

作為孩子一定不要指望祖業,作為佛弟子一定不要投機取巧。「為佛親子尚實踐,哪有一人能僥倖」。羅睺羅是佛的兒子,他所注重的就是實實在在去修行。以認識一位大師就萬事大吉的事情,在佛教不存在;以吃點東西或加持一下就功德圓滿的事情,在佛教也不存在。只有如說修行才可以避免自欺欺人。

同世間所有的父親一樣,佛陀愛著自己的兒子羅睺羅,但又不同於世間所有的父親。因為佛並沒有將世間的財富留給他,因為佛知道,世間的名聞利養只能給孩子帶來更大的煩惱;佛將出世間的寶藏交給了羅睺羅,只有這樣才會真正離苦得樂,解脫自在。希望佛陀的大慈大悲能給世間的父親們一點啟示。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聖嚴法師《讓孩子走自己的路》

問:台灣人小孩越生越少,父母的期望也越高,許多年輕...

助子出家,母得授記

釋迦牟尼佛告諸弟子:過去久遠世時,有佛入城乞食,隨...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自古以來,古來的賢聖告訴我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

任性嬌養孩子,則與殺其身過無量倍多

來書所說,皆從自己身心習氣上究竟,不勝欣慰。然在凡...

求子女的方法

佛教它的終極關懷是了生脫死,圓成佛道;對世間的這些...

佛陀教我們如何放下對子女的貪著

中國的父母從好的方面來說對子女非常負責任。從不好的...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我們對言語的態度,就是從父母呼、父母命這幾句開始做...

胎兒沒成人形之前墮胎算犯殺戒嗎

我們看真實的人乘,開始是五戒。這當中有兩段:第一段...

【大藏經】【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大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

【大藏經】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學會忘記

一天晚上,我去看望一位遭人誣陷的朋友,吃飯時,朋友...

「一捂一悟」的啟示

北宋初年,有一位年輕士子,飽讀詩書,學富五車。由於...

笑著進入七寶池--陳進池居士往生記實

陳進池居士這位淋巴癌蔓延全身的患者,一向是怕痛、怕...

自己要把握好自己的命運

當年,一男子落水,呼救,拿破侖聞聲過去,見男子正在...

人應該存福報,勝過存錢

人應該儲存的是福報,有福報,走到哪裡都有的吃,做什...

內心不想改變,佛菩薩來也是沒用

我們發覺一個人要改變只有一種情況,就是他自己想改變...

地藏如意寶,能滿眾生一切願

在《地藏十輪經》中,說地藏王菩薩就是法界的如意寶、...

怎樣對待學佛人之間的是非

問: 應怎樣對待學佛人之間的是非、迷惑?如何搞好團結...

聖嚴法師《情緒從哪裡來》

在混亂、緊張匆忙的時代裡,人的情緒時時刻刻都在浮動...

五常之戒,治世之善

已上所舉話頭工夫動靜節次,與初機入道四眾安頓手腳處...

垃圾車定律

有一天,打算到機場,因時間來不及,因此,我拜託一位...

學佛是為了比別人好嗎

問: 學佛是為了各方面都比別人好嗎? 大安法師答:...

素食是對兒童的最好投資

尼爾伯納德博士,美國臨床醫學專家,美國責任醫藥內科...

人身不用來修行,實在可惜

世間人迷惑了,就很苦。比如從健康來看。你想要健康,...

正信去邪知,亦保永世安康

過去,佛陀曾生為馬王,名叫驅耶,常在海邊渡引漂流之...

不能起顛倒,這是淨土宗的底限

大乘佛法的底限:你可以有煩惱,你可以有罪業,但是你...

【佛教詞典】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一)梵名 Pacavij?ati-sāhasrikā-prajāpāramitā。...

【佛教詞典】畜生道

六道之一。又作畜生趣。即畜生之依止處。眾生以生前所...

【視頻】護生卡通:孩子讓媽媽再餵一次

護生卡通:孩子讓媽媽再餵一次

【視頻】淨界法師《四念處之觀心無常》

淨界法師《四念處之觀心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