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闍世王殺父篡位

2011/11/2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佛在世時,領導弟子修行,弟子中有一位叫提婆達多,他是佛陀俗家的堂弟。提婆達多學佛之後,不但沒有縮小自己的欲心,反而更增強慾念,對佛生起不恭敬之心,甚至背叛佛陀的教誡,煽動僧團中的弟子──領導五百位出家人造反佛教;這就是由於欲心所使。他同時煽動阿闍世王,叫他背逆親情,並跟他說:「你做新王,我當新佛。」阿闍世王受到他的煽動,便將自己的父親囚禁在監牢裡,斷絕糧食及飲水。

阿闍世王的父親頻婆娑羅王在執掌國政期間,非常尊重佛陀,他深刻體認到佛的教法很好──佛陀一再強調,眾生的情與愛是一種無常,而慾念則會破壞人與人之間的親情。盡管佛說如此,他卻沒有親身受過世間任何苦難,所以對此存有疑惑,認為世間最可信的就是親情之愛。

直到兒子阿闍世王背叛了他,他才深深體會到佛陀真是一位包容天地的大智慧者!也透徹了人性與親情──原來人性就是受了這份欲心所遮蓋,原來親情不敵欲愛啊!

所以他非常慨嘆也非常苦惱,在牢裡受盡飢寒之苦,回想當初在位時,一點都不覺得世間有什麼苦;等到身為一國之尊的他,受盡飢寒困苦,才深深體會到,莫非這這就是因果?國家雖然尚存,卻因一子之背叛而受盡折磨……

人都有愛自己的心,這種愛己之心通常會推及親人,但是這個親情是不是很牢固呢?不見得!親情容易受私人的物慾所推翻,阿闍世王就是一個例子。

這是不是障礙呢?什麼來障礙他呢?欲!這就是被慾念所障礙。父親已經這麼老邁,阿闍世王若能安心守本,父親過世後,就可繼承王位了;但是他卻無法忍受長時間的等待,急著想當王,得到名利地位,所以把父親禁閉起來。阿闍世王不顧一切,大逆不道的行為,造下了業,結果於現世墮入地獄。

提婆達多也是一樣,他光明的本性受到遮蔽、障礙,而造下重業──殺佛、害佛、反叛佛。本來他可以成就正果慧業,卻因為這份慾念,而使他生起這份罪的障礙。

心存感恩不著相

頻婆娑羅王雖然信仰佛法,卻沒有親身體悟,而不知道人性的苦難,等到他親身經歷之後,才真正體會出佛陀智慧的深廣。

提婆達多與阿闍世王兩個人,可以代表人們純真的佛性受到慾念所遮蔽,產生了陰影而動搖信心;由於信念動搖,所以造就重大的罪業,不但無法成就佛果,反而造下入地獄之因。

因此,罪業的障礙到底是自造還是人造呢?無法成就道業,到底是自障或人障?總而言之,一切的道業,都是自生障礙,而一切罪業也是自造。所以,我們要以佛心為己心,若能夠時時以佛心為己心,則看普天下的眾生皆是佛;用佛陀的心來包容一切眾生,則對人不怨、對事無尤;不生怨尤之心,就能常常快樂自在,而且會時時精進,不受外境所障礙。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口業清淨了,首先利益的是自己

口有四種過惡:兩舌、惡口、妄語、綺語。兩舌就是斗亂...

濟群法師:慾望的三個表現形式

慾望的表現形式,體現在佔有、比較、競爭三個方面。...

惡業不能靠布施抵消,只有懺悔才能折損惡業

我講一個小故事,大家體會體會這個觀念:佛在世的時候...

誹謗聖者,懺悔得解脫

過去,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天舍利弗尊者...

以善攝惡,治貪慾病

人除了物質生活以外,還要重視心靈的淨化與提升。假使...

佛陀談對待色慾的態度

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等出家以後不久,一天,有一位年輕的...

如何消除貪愛心

問: 弟子承認不淨觀的確有不可思議的力量,能在當下立...

【推薦】九種「作觀」戒淫法

念佛法門可以帶業往生,但聰明人總是不敢僥倖。台灣妙...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三十三天...

【大藏經】【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註音版】往生論註

往生論註...

知見清淨得證涅槃

古印度時,有一位比丘,從遠處見到滿願子(即富樓那尊...

感謝嫉妒者

宋徽宗喜歡書畫,並且有很深的造詣。一天,他問隨從:...

從小裁縫到大作家

這次,我們一行到浙江大學學習,我結識了一位學友,她...

閻王的感嘆

有個事業有成的年輕人,正值壯盛之年,卻被黑白無常帶...

造業容易,等要懺悔滅障,就要付出百千倍

在馬鳴菩薩造的《大乘起信論》,一念不覺生三細,三細...

水陸法會八天七夜在做什麼

每逢農曆七月,許多佛寺都會舉辦水陸法會。那麼什麼是...

精神生活的富足來自獨處

假如我們生活在無明中,假如我們沉迷於過去或未來,假...

小沙彌與老和尚

老和尚帶著小沙彌出門行腳,無論行走在廣闊無邊的叢林...

破除心外無淨土的邪知見

【原文】 破繫心外無法者。就中有二:一、破計情。二、...

【推薦】大悲咒的世間和出世間功德

大悲咒的出世間功德 一、 能往生十方諸佛國 引三條理證...

印光大師心要開示四則

修行應具堅定心 修行之人,須具決烈之心。任彼誚謗,...

六字大明咒持誦功德表

咒字功德 梵文咒字 藏文咒字 ...

隔世之果和隔世之因往往使人無法理解

佛學千經萬論,莫非論心、行、業、果。人的一切動作無...

會修行的人走到哪裡都能修

昨天有位同學對我訴苦說,在做事當中很煩惱,想出去一...

若現生竭誠盡敬,則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原文: 吾常曰,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

這才是最大的財富

在非洲的一個偏僻山溝裡,有一個小村子,四週全是高山...

【佛教詞典】觀念

觀察思念真理及佛體,是曰觀念。...

【佛教詞典】金山王

(譬喻)金山中之勝妙者,以譬如來。往生要集上本曰:...

【視頻】宏海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普濟寺

宏海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普濟寺

【視頻】妙境法師《如何觀察苦》

妙境法師《如何觀察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