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放生的問題與建議

學誠法師  2016/03/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教放生的問題與建議

一、經典與理論依據

佛教的放生活動,首先源於佛教經典的記載。例如《梵網經》說:「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若見世人殺畜生時,應方便救護,解其苦難。」

可見,放生蘊含著佛教眾生平等、尊重生命的情懷與自他不二、因緣果報的智慧。因此,歷史上中國佛教大力倡導戒殺、素食,積極組織護生、放生,並形成了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放生文化。例如,南朝梁武帝頒佈《斷酒肉文》,開創中國佛教的素食傳統。隋代智者大師鑿大放生池,使沿海漁民受到感化,自願捐棄捕魚之業,沿海四百餘里盡成放生之地。明代蓮池大師作《戒殺放生文》,製作放生儀軌,在民間廣為流傳。近代弘一大師和豐子愷師徒二人合作完成《護生畫集》。這些說明,放生文化已經成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放生仍然是我國廣大佛教信眾一種非常重要的信仰實踐形式,在社會上產生了方方面面的影響。如今,放生行為已經不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個體行為、道德行為和信仰行為,而是更多的具有了經濟意義、社會意義和生態意義。因此,放生活動必須考慮到可能由此引生出來的經濟效果、社會效果和生態效果。這也正是佛教放生活動亟待加強引導與規範管理的地方。

目前佛教放生活動中存在著一些普遍性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都跟放生活動的形式沒有跟上時代變化的腳步有很大關係。主要的問題有:

1、影響群眾生活

古代社會,動物原生態的生活空間非常廣大。現代社會,動物的生活空間則急劇縮小。如果沒有適當選擇放生地點,放生的動物很容易對當地居民生活造成不當影響,引發人類與動物在爭奪生存空間與資源方面的矛盾對立。

2、影響生態環境

古代社會自然環境保存較好,生態平衡比較穩固。現代社會自然環境過度開發,生態平衡比較脆弱,大規模的放生很容易帶來生態環境的破壞,甚至造成種群崩潰與大面積傷亡。再者,古代交通不發達,捕獵和放生都是就近進行,不會造成物種入侵問題。現代社會運輸發達,販賣的動物多經過長途運輸甚至跨境運輸,這種遠離原產地的異地放生容易打破當地的生態平衡,引發不可預料的後果。

3、誘發非法行為

古代中國社會佛教信仰氛圍濃厚,而且多有王臣名士支持護生放生,贖物放生更多的是一種教化行為和手段。現代社會佛教信仰氛圍相對淡薄,放生者容易把放生看作單純的商業行為,並摻雜有一定程度的個人功利企圖,而沒有真正體會放生的信仰意義。再者,古代農業社會商品經濟不發達,捕獵販賣者多是為維持生計,沒有形成組織性,不存在規模效益。而現代社會商品經濟發達,販賣行為往往組織化、規模化、產業化,牟利空間巨大,因而容易形成誘發各種非法行為的土壤。

三、一些建議

放生的根本意趣在於啟發人們對於生命的愛護和尊重。對於生命的愛護和尊重,是任何時代都應積極肯定的正面價值。目前國家已經製定了比較完備的有關野生動物保護的政策法規,社會上人們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也日益加強。佛教的放生活動也應與時俱進,更好的適應時代要求與社會需要,以更科學、更有效的方式最大程度的啟發社會上人們愛護生命的善心善行。

1、規範活動規模

在放生中應本著一顆真正慈悲護生的心,在個人生活中隨緣盡力去做,不應刻意追求數量和表面效果。日常生活中的護生行為可以多留心、積極去做,例如把飛到房中的鳥放出去,雨後把爬到路上的蚯蚓撿回花壇等。另外佛協組織與各地寺院可多種形式宣傳戒殺護生、健康素食等理念,勸化世人戒殺護生。支持有條件的寺院與個人,可參與動物保護組織、資助動物保護項目。

佛教界應該提倡,佛教徒雖然希望通過放生求得身體健康、免除災難等,那麼這裡的用心、發心就很關鍵,用心純正、發心廣大,功德就大,數量多則未必功德大。如果反而對生命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不但沒有功德,還有盲目無知而造成放生動物死亡的過失。因此,放生必須謹慎而行,不可輕忽放任。

2、拒絕動物買賣

商業行為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因此比個人行為能夠帶來更大範圍的影響。佛教徒放生如果進市場購買動物,就會牽連進一步的採購與捕捉,必須慎重而理性地看待,謹慎考慮。組織放生的時候,盡量不要在動物市場上贖買,不要選擇奇異陌生的物種。對販賣野生動物者,可向動物保護組織或公安部門報告,由他們解救動物,佛教界可以考慮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償。

對動物予以尊重和保護,目前已成為全世界的普遍共識。買賣動物帶來了大量野生動物乃至珍稀動物的捕殺,極大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嚴重侵蝕了人類道德良知。所以,消除和禁絕野生動物買賣是一種能夠產生最大社會效益的「放生」。佛教徒應該以各種方式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聯合其他動物保護組織,從自身做起,並影響帶動身邊的人,為地球上所有生命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生存環境。

3、普及放生常識

進一步加大引導教育力度,拓寬宣導渠道,幫助佛教信眾樹立科學放生觀念。在這些方面,相關部門與專家學者的參與與支持,將對佛教放生活動的規範提供有益的幫助。

4、爭取社會支持

放生活動要盡量爭取當地民眾的理解和支持,以己化人,避免造成對立與糾紛。在這些方面,需要各地政府,尤其是宗教部門的關心與指導,更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理解與支持。

為此,中國佛教協會今日將向全國佛教界、各佛教團體、佛教寺院,發佈《「慈悲護生、合理放生」倡議書》,籲請全國佛教四眾弟子高度重視,切實按照倡議書的要求進行放生。希望共同努力把佛教放生這一具有信仰特徵的公益活動如法如律地進行,令其始終發揮積極深遠的社會影響與作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星雲大師《佛教對心理病態的療法》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居士: 大家好!今天我要講的題目...

怎樣才能惡業消滅,善根增長菩提不退

問: 我有一個佛友誦《地藏經》五六年了,但從未迴向給...

星雲大師《在家居士如何佈置佛堂》

星雲大師是禪門臨濟宗第48代傳人,1967年創建了佛光山...

恐懼生死苦,更應濟物命

母親不論用怎樣的料理方法,辛苦烹煮的肉、魚蝦、蛋等...

供佛最好用什麼水果

問: 供佛最好用什麼水果,聽說香蕉、梨等是不能供的...

受持五戒,修養道德都能得到昇華

皈依若干年以後,因緣成熟了,要受持五戒。皈依三寶,...

放生牛的奇報

明朝江山人朱愷,字壽仁,性情淳厚好學。他們家裡不吃...

學佛入門以受三皈依為根本

1、皈依三寶的意義:學佛必從受三皈 依起,三皈依是皈...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要想往生須破三疑闖四關

破三疑 一、疑自己業障太重,恐不能往生: 經云:念佛...

斷除生命的相續——自我意識

在唯識學的相續,它提出兩塊:一個是雜染的相續;一個...

生命是我們的思想變現出來的

在我們大乘佛法的生命觀,《華嚴經》講到應觀法界性,...

轉劫濁成淨土,莫過於放生

一方面,佛教認為一切有情皆有佛性,眾生平等,我們不...

【佛學漫畫】淺談般若

淺談般若...

此乃往生之要關,誠念佛之妙訣

阿彌陀佛,誰不能念?而偏不易念。 西方極樂,誰不願生...

至易至殊勝的淨土法門

世人往往以為簡易的東西比較不值錢,殊不知對人至關重...

聖嚴法師《找不到太太》

我認識一個人,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有很多女孩子喜歡他...

決不可拿僧寶開玩笑

佛、法、僧三寶,名雖有三,然體性同一。一切佛像為佛...

比丘尼發惡誓墮餓鬼

威儀庠序的阿難尊者,托著缽,行走在往舍衛城的路上。...

地下入定七八年,但生死還未了

明朝有一位皇帝要到紫京山的寺院上香,當時是一個下大...

佛什麼時候說過這麼多心靈雞湯

問: 阿難曾說願化身石橋,經歷風吹雨打,只願那所愛...

慈航法師:做一個完全的人

我今天要講的題目叫做:怎樣才叫做一個完全的人?,諸...

明海大和尚:佛教的規矩

今天首先跟大家講一個題目,就是出家人與在家人的關係...

佛教徒為什麼不吃葷腥

問: 吃酒肉的危害是什麼? 成剛法師答: 剛才跟大家...

尋找禪心

南天寺無德禪師舉行小參時(禪師依學僧的需要,而不定時...

【佛教詞典】鬼黏五處

謂鬼能黏著人之四肢與頭,然終不能折伏人之精進力。此...

【佛教詞典】觀念念佛

凝神專意念佛之意。即觀察憶念佛身相好光明及法身實相...

【視頻】《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聆志居士念誦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天因法師《供佛物應如何處理》

天因法師《供佛物應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