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轉劫濁成淨土,莫過於放生

仁達法師  2013/05/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轉劫濁成淨土,莫過於放生

一方面,佛教認為一切有情皆有佛性,眾生平等,我們不可以殺生;另一方面,佛教認為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殺生的罪業很重,這一世你殺他,來世他殺你,冤冤相報,無有了期。而且殺生罪業是最重的,所以佛教誡他的弟子們不能殺生。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釋迦牟尼佛為我們開示: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迴遞償報。所以大家一定要深信因果,不要殺生。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聞夜半宰殺聲,戰爭深層次的原因就在於殺生。有許多人得不治之症,根源也在於殺業太重。佛教主張世界和平,國家和諧,家庭和睦,人民安樂,為達此目的,就一定不要殺生,所以佛教不主張殺生。作為佛門弟子,更要帶頭不殺生,以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一切生靈的和諧。

為什麼要放生?

放生能得健康長壽的福報。博山有一位姓李的女居士,原來身患多種疾病,臥床不起,她聽說放生能健康長壽,便拿錢托別人去為她放生,後來疾病逐漸好起來。痊癒後,她便每個月自己出去放生。正覺寺自2002年恢復建設以來,每次佛教節日法會也會首先放生。由於她放生精進,仁達便委託她與另一位居士做正覺寺放生負責人。這位居士的身體也越來越好。

佛經中多次講到放生的利益: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云:「眾生至愛者身命,諸佛至愛者眾生。能救眾生身命,則能成就諸佛心願。」;

《佛說十善戒經》云:「食肉者多病,當行大慈心,奉行不殺戒。」;

《佛說業報差別經·得長命報之法》中云:「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長命報,何等為十業?一者,自不殺生;二者勸他不殺;三者,讚歎不殺;四者,見他不殺,心生歡喜;五者,見彼殺者,方便救免;六者,見死怖者,安慰其心;七者,見恐怖者,施與無畏;八者,見諸患苦,起慈愍心;九者,見諸急難,起大悲心;十者,以諸飲食,惠施眾生。以是十業,得長命報。」;

《大智度論》云:「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

《大智度論》又云:「令不殺生,得何等利?答曰:得無所畏,安樂無怖。我以無害於彼故,彼亦無害於我。好殺之人,雖復位極人王,亦不自安。又不殺之人,單行獨遊無所畏難,好殺之人,有情動物皆不喜見之。若不好殺,一切眾生皆樂依附。復次不殺之人,命欲終時,其心安樂,無疑無悔。若生天上,若在人中,常得長壽,是為得道因緣,乃至得佛住壽無量。復次殺生之人,今世後世受種種身心苦痛,不殺之人無此眾難,是為大利。」。

歷史上高僧大德對於放生也多有開示:

淨土宗祖師明朝的藕益大師云:「欲即人心證佛心,轉劫濁成淨土,術莫過於放生。」

明朝著名高僧蓮池大師云:「戒殺之家,善神守護,災橫消除,壽算綿長,子孫賢孝,吉祥種種,難可俱陳。」

著名律宗大德弘一法師說:「先問諸君:一欲延壽否?二欲愈病否?三欲免難否?四欲得子否?倘願者,今有一最簡便易行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

當然,放生只是修行的一個方面,可以修人天福報,但是放生還不能代替修行。有的人把放生當成修行的主要內容,一星期幾次放生。有些商販得知他的行為後,爭相把魚和鳥賣給他,這種做法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刺激了某些人的屠殺,造成了許多生靈的痛苦和枉死,這種功德實際上也就大打折扣了。佛門弟子修五戒十善六度,才是真的修行。修五戒,會得人身;修十善,會生天上,但這些都不究竟。要想出離三界,就要修六度。所以大家要把目標放得長遠一些,由不殺生多放生培養慈悲心開始,長養菩提心。發菩提心後,還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才會斷煩惱,開智慧,跳出六道輪迴,了脫生死,最後達到我們修行的最終目的和結果——圓成佛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釣魚捉魚的惡報事例

世人不信有因果,因果可曾饒過誰?釣魚、捉魚、販魚的...

宣化上人:薄拘羅尊者的五不死報

薄拘羅是梵語,譯為善容,言其這位尊者的相貌非常好;...

吃素放生的真義何在

吃素的真義何在? 就佛法而言,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人人...

保護自命之第一良方

天地之間,凡有血氣者,莫不自愛身命,是故世間有種種...

放生會刺激更多的養殖和捕撈嗎

很多人對放生有這樣一個疑問:市場需求量是固定的,按...

憨山大師放生功德偈

人既愛其壽。生物愛其命。 放生合天心。放生順佛命。...

阿育王弟的果報因緣

古印度時代的阿育王,有弟名毗多輸柯,相信苦行外道的...

功德最大的就是救命

阿彌陀佛。諸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這個機緣呢是剛剛...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

(印光大師校印版本)...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各個器官最愛的十種食物

吃飯時,還在遵照自己的口味選擇食物嗎?其實,你應該...

憨山大師示參禪切要

禪宗一門,為傳佛心印,本非細事。始自達磨西來,立單...

三寶門中好求福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這會兒呢,我們上到法雨寺的這個...

改變你一生的一百句至理明言

1.擇善人而交,擇善書而讀,擇善言而聽,擇善行而從。 2...

聖嚴法師《否極泰來》

一般人只知道無常是損壞、消失、死亡等消極面的現象,...

明海法師《八大人覺經》

我們來看這部經,題目叫《佛說八大人覺經》,東漢安世...

學會轉換你的生活態度

人生如夢,歲月無情,人活著其實是一種心情;窮也好,...

學會接受所有的不公平

○ 沒有人會理會你的委屈,沒有人會理會你的無奈。當...

錢員外投胎討債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明末清初年間。距北京城幾十里外有一個村子...

出家人的至孝之道

出家人以孝達道 佛教最初傳入中土,社會大眾便自中國傳...

容易發怒,乃福氣淺薄之人

韓忠獻公曾經說:無論遇到君子或小人,都應當誠懇對待...

修行十想 解脫證果

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佛陀告訴諸位比丘:如...

白居易《八漸偈》

唐貞元十九年秋八月,有大師曰凝公,遷化於東部聖善寺...

走好人生六座橋

人生一瞬,世間百年,酸甜苦辣,百味俱全,經常想到,...

只有「無住」,才跳得出三界

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一代高僧中的典範--弘一大師

我們都常講到說,出家為僧,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外...

【佛教詞典】珍寶

(物名)金銀珠玉之類。法華經信解品曰:無量珍寶不求...

【佛教詞典】三因緣當遣染污尋思

【三因緣當遣染污尋思】 p0220 瑜伽六十二卷十三頁云:...

【視頻】成都昭覺寺

成都昭覺寺

【視頻】大安法師《如何理解主體神識、殘餘神識》

大安法師《如何理解主體神識、殘餘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