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不要把快樂寄託在別人身上

學誠法師  2016/01/1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不要把快樂寄託在別人身上

幸福的果報是善因與善緣和合而得。懂得因緣、果報、善惡是一種智慧。人生的價值,名利地位絕不是唯一衡量標準;人生的幸福,更不是金錢榮譽就能夠賦予的。

佛法有三種道:安樂道、解脫道、菩提道。世間所追求的幸福屬於安樂道所攝,而佛法所說的「安樂」更進一步,不僅包括此生的安樂,還包括來生的安樂,這只有通過為善去惡來實現。但追逐外在的安樂遠非佛法所求,還要進一步解脫人內在的煩惱,乃至發大心幫助一切眾生究竟離苦得樂。

佛法說無常,就是為了讓我們放下執著。愛能變成恨,原本以為的幸福變成傷害,就是無常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們執著帶來的痛苦。看不透、放不下,就只能永遠被囚禁在這個圈圈裡;看破了,這個圈圈不過是自己畫地為牢而已。

幸福、快樂,向外追尋都是不可得的。珍視自己擁有的生命和經歷,從內心發願去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讓自己的生命行走在身心合一的路上,你就會找到莫大的力量,不假他人。否則,心永遠在漂泊、苦悶、孤獨。

做好自己,盡力去幫助他人、成全他人,見人多微笑,遇事多承擔,不抱怨、不放棄,人生一定能成功。盡自己所能,幫助、引導有緣的同學。能做多少做多少,能幫助一個是一個。有沒有把握都先去做,做的過程中去釐清思路、解決問題。必須要做,不要空想。

修行就是修心,讓貪婪的心變得慷慨,讓堅硬的心變得柔軟,讓迷惑的心變得清明,讓虛偽的心變得真實。

現在的種種幸福,都是暫時的,它會隨著無常而變化、消失。人的心,就隨著這個「幸福」不斷起伏:未得到時攀求,得到後害怕失去,失去後無比痛苦。在這個所謂幸福的光環背後,實際上有種種苦,只是人們未能認識到,會隨著解脫消失的,是這些苦。放下與放棄無關,而是一種無畏的擁有。

我們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了,許多人的人生是為了別人眼中的自己而活,幸福要秀給別人看才是幸福,接受不了別人的誤解與批評,看別人的臉色而喜怒哀樂……這都是沒有體會到無我,沒有體會到生命的真意。

把他人的利益與自己的利益對立起來,是因為對「利益」認識得太狹窄。佛法所認為的「利益」,是善業帶來的果報,是無私助人時內心的喜悅和幸福,是破除我執的究竟大利。有時候我們幫助了別人卻覺得不開心,內心有疑慮困惑,是因為我們沒有把道理認識清楚。先明理,再步步實踐。

相應,就是「互相呼應」,內心契合之意。譬如有人看電視劇,隨著劇中人物的悲歡離合,時而高興,時而流淚,就是相應;喜歡打遊戲的人,一玩起來廢寢忘食,也是相應。修行,要與法相應,使自己內心真正契合佛法所指的心境,隨法而轉。

因為黑暗所以我們才要點燈,正因為有人需要幫助所以我們才要扛起責任。不要把快樂的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不要懷揣「不幸」的自我定義過日子,而要反過來,借外境來磨練自己,讓自己做一個給別人帶來希望的人,讓自己成為別人幸福的原因。

看好自己的心,努力把握自己的心。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給別人的幸福讓道

那天早上,一輛公交車正在行駛,車上都是去上班的人。...

聖嚴法師:苦與樂只是主觀的感受

行菩薩道的人,心中沒有任何度眾生的念頭,也不計較自...

富足生活極具誘惑力,但財富等同於幸福嗎

近幾個世紀以來,科技發展為人類帶來了嶄新的生活。尤...

我們如何轉苦為樂

生活在世上的每一個人天性都是渴望快樂的,誰都不希望...

八風不動心,無憂無污染

如果一個人想得到永久的幸福,永恆的快樂,就必須訓練...

天人果報的缺點和優點

天人的身心果報,我們從經典上跟祖師的傳記,得到兩個...

不向此生生淨土,投胎一錯悔時難

委骸回視積如山,別淚翻成四海瀾, 世界到頭終有壞,人...

《善生經》對幸福人生的啟示

家庭有四種倫理,一種是父母與子女的倫理,一種是夫妻...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大藏經】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愚蠢也是天使的禮物

前不久看書,讀到一則這樣的寓言每個人出生時,天使都...

「比丘」有三種含義

比丘有三個意思。 一個是乞士,乞食來滋養這個色身,乞...

人生無常,別等發達才來行善

有一位人稱陳姨,看到別人學佛做好事,自己也想學學。...

論佛教徒的修養

佛教傳入中國將近兩千年。自東漢到唐末是由萌芽而達燦...

貪瞋癡是一切惡果的罪魁禍首

佛教認為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貪瞋癡是人...

人生醒世妙語15句

一、道高益安,勢高益危 道德愈高尚則愈安全,權勢愈高...

智者大師開示的十個懺法

智者大師在講這個修習止觀的方法,分成了十科,第一科...

去除心中的黑暗

阿那律尊者在過去生中為長者子,正值燃燈佛住世,聽聞...

風水對後代子孫有沒有影響

常常有人問我,有沒有風水啊?我說有啊,絕對有道理,...

菩薩一發菩提心頓斷五欲

【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善巧方便大甲冑輪。從...

【推薦】何為般若智與波羅蜜

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

常律法師:修持藥師法門的感應實例

藥師經云: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

一盤青菜的味道

如果你被問到:你有多長時間沒有吃到美味的食物了?你...

前六識的明瞭功能是怎麼產生的呢

先看阿難尊者他執著中間的相貌。我們看經文: 阿難言:...

果中皇后:草莓的超強功效

草莓又叫紅莓、楊莓、地莓等,是薔薇科草莓屬植物的泛...

【推薦】胎兒沒成形前墮胎,算犯殺戒嗎

面的三皈依,它不應該只屬於人天乘,它是應該共於五乘...

【佛教詞典】難勝地

梵語 sudurjayā-bhūmi。音譯頭闇耶普。菩薩修行階位...

【佛教詞典】強毒

強結毒鼓之緣,以殲滅其惡。又作強毒。即對於不信佛法...

【視頻】放生儀軌完整版(湛品法師)

放生儀軌完整版(湛品法師)

【視頻】南無阿彌陀佛(妙蓮老和尚)

南無阿彌陀佛(妙蓮老和尚)